药效机理论文-吴季栩

药效机理论文-吴季栩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效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AFLD,MP-A,肠道菌群,肠肝轴

药效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吴季栩[1](2019)在《基于“肠道菌群-肠-肝轴”探究贻贝多糖对NAFLD的药效及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全球主要的慢性肝病,不仅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而且在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中都越来越普遍,并且与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NAFLD可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进行性肝纤维化,最终可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然而,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得到很好的阐明。由于门静脉系统可将肠腔与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紧密联系,研究已发现并证实肠道菌群在NAFLD的发病机理中起关键作用。此外,饮食可显着调节肠道微生物组和NAFLD发展相关的代谢途径,表明肠道、饮食和肝脏之间也密切相关。其主要表现有,受不同类型饮食习惯的影响,肠道菌群代谢物如乙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生产水平可发生显着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机体肝脏组织表型变化,参与单纯性肝脂肪变性、NASH、肝硬化等各个病理阶段。这也为NAFLD临床防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此前,已有报道表明,从贻贝当中提取出来的生物多糖(mussel polysaccharides,MP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调节免疫力、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前期工作中,课题组从贻贝中提取出一种新型贻贝多糖“α-D-葡聚糖”(mussel polysaccharide α-D-Glucan,MP-A),并在预实验中发现MP-A有调节肝脏TG水平的作用,推测其可能对NALFD具有防治作用,然而至今未见任何一种MPs在此方面的报道。本课题将结合肠道菌群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使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法构建体内动物模型,研究MP-A对NAFLD的药效作用及探究其机制,为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1 MP-A对高脂饮食大鼠的肝保护作用目的:通过体内实验评价MP-A对HFD诱导的NAFLD模型大鼠的肝保护作用。方法:使用HFD诱导法构建NAFLD模型大鼠。42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HFD组、MP-A(110 mg/kg)组、MP-A(300 mg/kg)组、MP-A(600 mg/kg)组、血脂康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喂食高脂饲料。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和摄食量。从第3周起,各实验处理组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和HFD组灌胃相同体积的溶剂。在第8周结束时,对各组大鼠进行麻醉采血,然后处死。对各组大鼠的摄食量、体重、肝重、血脂水平、肝脏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水平及肝脏病理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MP-A可在不影响摄食量的情况下,显着地减缓大鼠体重增长速率和降低血脂水平,并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此外,MP-A可显着降低NAFLD模型大鼠的相对肝重和肝脏TG水平,有效缓解HFD大鼠肝脏的脂质沉积。结合大体标本的肉眼观察结果,我们可进一步确定MP-A对HFD大鼠肝脂肪变性缓解作用。其中,MP-A剂量为100 mg/kg时,大鼠肝脏中TG水平与血脂康216 mg/kg相当。结论:MP-A对NAFLD模型大鼠具有肝保护作用,且优于血脂康,呈剂量依赖性。2 MP-A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控目的:考察MP-A对HFD诱导的NAFLD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影响。方法:采用HFD诱导方构建NAFLD模型大鼠。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HFD组、MP-A(600 mg/kg)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喂食高脂饲料。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和摄食量。自第3周起,进行MP-A干预。正常组和HFD组灌胃相同体积的溶剂。第8周结束时,对各组大鼠进行麻醉采血,即可处死,然后采集肝脏、门静脉血液和盲肠内容物。测量肝重,并对其进行病理切片染色、观察和评分;测量肝功能指标、血脂和肝内TG水平;对盲肠内容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MP-A可显着地减缓体重、肝重的增长速率,降低NAFLD模型大鼠的肝脏TG和血脂水平,且对大鼠的摄食量无明显影响。同时,结合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进一步证实MP-A可减轻HFD引起的肝损伤。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18个样品中可获得511,812条高质量序列。根据97%相似度,将其归类成6115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进行了 α和β多样性分析及物种注释后的聚类分析。α和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MP-A可以提高菌群的丰富程度和维持菌群的基本生态结构与分布。从门水平的聚类分析结果来看,MP-A可提高因HFD诱导而降低的拟杆菌门的丰度,抑制HFD引起的厚壁菌门和变形杆菌门丰度升高。从属水平来看,共有63个菌属因HFD丰度发生了显着变化。经过MP-A的干预后,其中的13个菌属丰度可被显着改善。结合实验结果并经文献调研,我们发现MP-A可显着提高Alloprevotella,Akkermansia,双歧杆菌和Butyricimonas这四个益生菌丰度。MP-A还可显着降低致病菌Turicibacter的丰度。结论:MP-A可通过重塑菌群的生态分布,提高菌群多样性和部分益生菌的丰度,还可降低某些病原微生物的丰度,对高NAFLD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具有调节和保护作用。3 MP-A对“肠道菌群-肠-肝”轴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目的:考察MP-A对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及其相关“肠-肝”轴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盲肠内容物中的SCFAs浓度;分别使用生化分析仪和鲎试剂对门静脉血液中乙醇和LPS的浓度进行检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对肝脏中的TLR4、NF-κB p65、PPARγ、SREBP-1c进行核酸和蛋白水平的进行定量;采用ELISA实验检测肝内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MP-A可显着地降低门静脉中乙醇和LPS的水平,抑制肝内TLR4和NF-κB p65表达及下游炎症因子的分泌,缓解肝内炎症。同时,气相色谱结果显示,MP-A的干预还可促进肠道内SCFAs的产生,转运至肝脏后可抑制PPRγ和SREBP-1c表达和活性,调节肝内脂质代谢,缓解HFD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结论:MP-A可通过调节“LPS-TLR4-NF-κB”和SCFAs通路,改善和缓解HFD大鼠的NAFLD进程。(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刘远儒[2](2019)在《化合物658对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初步机理探究及其化合物HOEC抗关节炎药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化合物658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效学及其机理的探究;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2-(1-羟基-4-环己酮)乙基咖啡酸酯的药物代谢参数,并研究了 HOEC对大鼠关节炎模型的作用效果。第一部分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化合物658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了其机理。在该实验中,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化合物658持续灌胃给予21天后,通过右心导管法测量了大鼠的右心室压和平均压,并且对肺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以观察肺小动脉的肥厚。结果显示,给药2 1天后化合物658能降低肺动脉高压鼠的右心室收缩压和右心室平均压,并减轻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血管的重构。为了继续探究化合物658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机制,我们采用MTT法以及划痕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化合物658对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验证了化合物658抑制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理可能与抑制STAT3的过度磷酸化有关。第二部分是研究HOEC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以及对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的治疗作用。首先分别研究了单次静脉和口服给药HOEC后的大鼠体内药动学。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不同时刻血浆中受试物HOEC的代谢产物咖啡酸的浓度。进一步验证化合物HOEC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的作用。实验中,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大鼠分别给予化合物HOEC腹腔注射36天后,进行了关节炎的评分以及大鼠关节H&E染色探究。结果显示,HOEC在体内代谢成咖啡酸的速度迅速,只有腹腔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才能达到药物疗效。且化合物HOEC在给药36天后能够降低关节炎的评分,是有效的治疗关节炎的候选药物。(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龚莉虹,余琳媛,胡乃华,李芸霞[3](2019)在《连翘抗炎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翘作为常用中药材之一,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炎症的治疗。研究显示连翘多种提取物以及多种单体成分如连翘酯苷A、连翘脂素、连翘苷等均具有抗炎作用。通过对其抗炎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提示连翘主要通过影响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影响体内相关酶的活性、炎症介质的合成发挥抗炎作用,此外还能影响与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相关代谢物发挥抗炎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连翘抗炎相关文献,对连翘抗炎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抗炎机理进行整合,从而为连翘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药与临床》期刊2019年01期)

章乐康[4](2018)在《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求适合广东省佛山市推广应用的高效低毒农药,于2017年10月17至11月2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叁水区南山镇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5种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防治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酰胺类药剂溴氰虫酰胺对美洲斑潜蝇具有较高敏感性;乙基多杀菌素和溴氰菊酯次之,其中乙基多杀菌素持效性略优于溴氰菊酯;生物制剂灭蝇胺由于其影响幼虫孵化的特殊作用机理,导致其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好,整体防效仅次于乙基多杀菌素和溴氰菊酯;传统药剂阿维菌素对美洲斑潜蝇防效一般。(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8年20期)

时庆欣[5](2018)在《红禾麻降血脂作用机理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禾麻为贵州省苗族民间用药,是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Sieb.et Zucc.)Wedd.的新鲜或干燥全草。红禾麻兼有外敷内服之用,性味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利尿等功效。红禾麻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黄酮类、鞣质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类、以及糖类及其苷类、氨基酸及多肽、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现阶段的研究多为对其上述某一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已分离鉴定出的化合物较少。目前对红禾麻的药理作用研究集中于对其镇痛抗炎、免疫抑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的研究。本课题使用雄性昆明种小鼠,高脂饲料喂养2周,建立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模型。红禾麻经提取、大孔树脂分离后得到红禾麻水部位、30%乙醇、70%乙醇、95%乙醇四个部位干燥粉末。分别以40 mg·g-1剂量灌胃给药,4w后测定小鼠血清各项生化指标,肝脏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研究红禾麻不同部位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模型小鼠体质量、肝体系数和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禾麻30%乙醇部位和70%乙醇部位均能显着降低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体重及小鼠血清TC、LDL-C、MDA水平,升高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SOD水平。小鼠肝细胞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肝组织在中央静脉和门脉管周围肝细胞呈现正常分布状态。在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中观察到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变形,中心静脉区周围的血窦充血,微泡和微泡变化以及显着聚集增加的脂肪细胞。红禾麻30%乙醇部位和70%乙醇部位小鼠的肝脏组织切片呈现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较为正常,说明红禾麻30%与70%乙醇部位可以对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肝组织进行保护和修复。结果表明,红禾麻30%乙醇部位和70%乙醇部位可以调节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小鼠的血脂代谢,能够显着降低其血脂水平。同时,基于UPLC-QTOF-MS/MS技术,使用Welch Ultimate UPLC C18column(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190-800 nm,梯度洗脱分离各主要成分,在数据依赖性采集(IDA)模式中,采集每个MS扫描周期信号最强的8个前体离子信号。动态背景减法用于匹配IDA标准。正离子模式检测,利用化合物高分辨分子离子峰与MS/MS碰撞子离子碎片质量数对各主要成分进行归属与鉴别。共鉴定出41种红禾麻降血脂有效部位的主要成分,包括6种寡肽类,11种香豆素类和24种脂肪酸衍生物类成分。为进一步研究红禾麻降血脂作用机理,使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小鼠血清进行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DA)探究小鼠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性变化,利用VIP值筛选出4个潜在的与红禾麻降血脂作用机理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成分。通过KEGG数据库查询和筛选,确定了6个高血脂症病程相关的代谢通路。试验结果表明红禾麻降血脂作用主要涉及其对体内脂质、糖类、维生素、氨基酸类成分的调控作用。本课题首先经D101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制备红禾麻不同部位提取物,以小鼠实验性高胆固醇脂血症模型筛选降血脂活性部位,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对红禾麻降血脂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表征,进而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其降血脂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红禾麻降血脂有效成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药降血脂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11)

张兵[6](2018)在《白及菲类化合物抗流感病毒药效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病毒性流感是我国乃至WHO认定的重大传染病,疫苗不能有效预防其暴发与流行,抗流感药物耐药现象较为普遍,防治流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本文研究白及菲类化合物的抗流感病毒药效,并从干预病毒吸附、病毒复制、病毒释放及调节宿主基因表达和细胞因子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白及用于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建立流感病毒A/Sydney/5/97(H3N2)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模型试验考察白及醇提物抗流感病毒药效。建立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模型,设置阳性药物达菲组(0.03g/kg),计算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RT-PCR检测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评价白及醇提物在小鼠模型中抗流感病毒药效。2.利用流感病毒感染鸡胚模型及MDCK细胞模型研究白及菲类化合物的抗流感病毒药效。将白及菲类化合物与等量的100EID_(50)病毒液37℃孵育1h,接种鸡胚尿囊腔,34℃孵育48h后收集尿囊液测其血凝效价并计算抑制率,评价白及菲类化合物抗流感病毒药效。MDCK细胞在细胞培养板中长成完全单层后,以叁种不同的加药方式,即在病毒感染的18h前用菲类化合物处理细胞(前处理实验);病毒与菲类化合物同时加入细胞(同时处理实验);病毒感染细胞1h后,菲类化合物处理细胞(后处理试验),然后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计算白及菲类化合物的抑制率、半数有效浓度(IC_(50))及选择性指数(SI),评价白及菲类化合物在细胞模型的抗流感病毒药效。3.采用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模型及小鼠模型研究白及提取物抗流感病毒机理。在细胞模型中,从流感病毒吸附、复制、释放及宿主方面着手:以红细胞凝集情况及CPE为指标,评价白及菲类化合物抗流感病毒吸附作用。病毒感染18h后提取细胞内病毒基质蛋白mRNA,荧光定量RT-PCR检测病毒基质蛋白mRNA合成量,研究白及菲类化合物对病毒复制过程影响。白及菲类化合物干预神经氨酸酶与有荧光特性的特异性底物的酶促反应,通过检测酶催化产物,研究白及菲类化合物对神经氨酸酶活力的影响。通过检测白及菲类化合物对神经氨酸酶活力的影响,研究其对流感病毒释放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宿主细胞的表达谱分析,对发生差异变化的基因进行Go分类,并采用KEGG数据库分析细胞信号通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表明白及醇提物对宿主细胞信号通路中的基因的影响。建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L-2、IFN-α和IFN-β含量,观察白及醇提物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影响。结果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模型组小鼠的肺指数持续增加。在第3、5、7d,达菲组(0.03g/kg?d)及白及醇提物高剂量组(8g/kg?d)肺指数均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及醇提物肺指数抑制率最高达35.8%,而达菲组最高可达47.2%。因此,以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为观察指标,表明白及醇提物高(8g/kg?d)、中(4g/kg?d)剂量组对流感感染小鼠具有保护作用。HE染色观察达菲组(0.03g/kg?d)及高剂量组(8g/kg?d)肺组织的病理改变也相对于模型组有所改善。RT-PCR检测肺组织中病毒载量,达菲组(0.03g/kg?d)、高剂量组(8g/kg?d)与模型组相比病毒载量在第3、5、7d显着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白及高剂量组(8g/kg?d)可以减少病毒在肺组织的增殖。2.通过检测病毒血凝效价和抑制率评价白及菲类化合物在鸡胚模型及细胞模型上的抗流感病毒药效。鸡胚模型结果显示,与病毒对照组相比,除了化合物7,其余11种化合物均可降低流感病毒的血凝滴度,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其中化合物4(0.16μmol/每胚)、化合物6(0.16μmol/每胚)、化合物9(0.16μmol/每胚)抑制率可达到100%;在细胞模型中,同时处理及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菲类化合物2、3、4、6、7、10、11表现出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其中化合物4在此实验中抗流感病毒活性最显着。结果表明,白及菲类化合物在鸡胚模型及细胞模型中均具有较好的抗流感病毒药效。3.红细胞凝集试验及CPE结果表明:菲类化合物不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来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化合物2、3、4、6、7、9、10、11明显抑制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RNA合成(p<0.01),其中菲类化合物4效果最为显着。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表明化合物3、4、6可以有效地抑制神经氨酸酶酸酶活性阻断病毒释放。综上所述,白及菲类化合物可以干预流感病毒复制、释放来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选取最佳作用时间点的样本送检进行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分析,获得856个上调基因,占总基因的2.62%;1158个下调基因,占总基因的3.54%;采用RT-PCR方法获得5个与甲型流感病毒相关性显着的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PI3K、IκB、HSP70表达量分别上升为17.88倍、18.25倍、12.13倍;下调基因RIG、PKR4表达量分别下降为20.53倍、6.23倍。荧光定量PCR和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相符。测定小鼠血清中IL-2、IFN-α和IFN-β含量,表明白及醇提物在小鼠体内可升高血清IL-2、IFN-α和IFN-β水平从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结论 白及菲类化合物在小鼠模型、鸡胚模型及细胞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抗流感病毒药效。白及菲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干预流感病毒复制周期中复制、释放环节,调节宿主细胞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因子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何丹[7](2018)在《千年健质量标准、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千年健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有祛风湿,壮筋骨之功效。传统用于风寒湿痹,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国药典记载了千年健薄层鉴别和气相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标准有待进一步的补充和提高。千年健具有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其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实验研究尚未见报道,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千年健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千年健治疗RA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以期为千年健临床治疗RA提供更多的数据、依据和参考,也为千年健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实验方法:⑴建立千年健药材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建立千年健药材中芳樟醇含量测定的HPLC法,并用所建立的上述两种质量控制方法分别从单一成分和药材总体层面评价10批市售千年健药材的质量。⑵基于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大鼠足肿胀试验和小鼠扭体试验、大鼠VonFrey纤毛测痛试验,研究千年健药材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结合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模型大鼠研究千年健不同提取部位的药效作用,筛选千年健治疗RA的药效物质基础。⑶采用AA大鼠模型,从免疫器官、踝关节的组织病理学角度和血清IL-1β、IL-2、IL-6、IL-10水平以及踝关节NF-κB/p65炎症蛋白表达等角度揭示千年健治疗RA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⑴本实验建立了专属性好、重复性RSD、日内差RSD、日间差RSD、样品稳定性RSD、芳樟醇稳定性RSD分别为2.04%、1.22%、1.18%、、4.47%、1.5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的符合药典标准的千年健药材中芳樟醇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专属性好、分离度好,精密度RSD、稳定性RSD、重复性RSD分别为2.56%、3.00%、2.26%的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的千年健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确认了11个共有峰,指认了1个峰,峰7为原儿茶酸峰。10批市售千年健药材中芳樟醇的含量均大于0.20%,均满足药典要求,指纹图谱总体相似,但却存在一定的差别,有两批药材相似度较差,其余均在0.887~0.988之间,其中S1、S2、S3、S7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高达0.95以上。⑵抗炎镇痛实验表明千年健挥发油及其水提醇沉上清部位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千年健挥发油和芳樟醇可减轻AA大鼠的体重下降、足肿胀、痛阈值降低,因此,千年健挥发油和芳樟醇可能是千年健治疗RA的药效物质基础之一;⑶千年健挥发油和芳樟醇能下调AA大鼠踝关节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下调IL-1β、IL-6和IL-10的水平,上调IL-2的水平,这可能是千年健挥发油和芳樟醇治疗RA的作用机理之一。实验结论:本文建立了千年健药材HPLC指纹图谱和芳樟醇含量测定的液相方法,从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两个层次补充和提高了千年健药材标准。千年健挥发油和芳樟醇可能是千年健治疗RA的药效物质基础,其对NF-κB/p65蛋白的下调以及对IL-1β、IL-2、IL-6和IL-10等血清细胞因子的调控,可能是其治疗RA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30)

薛非非[8](2018)在《基于药效成分及肝毒性成分的款冬花炮制工艺与炮制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款冬花生品、蜜炙品及甘草炙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的模式,通过响应曲面试验优化炮制工艺;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分析,药效及体内外肝毒性试验,研究款冬花炮制前后成分及功效变化,阐释款冬花炮制机理。方法1.以酚酸类、黄酮类、款冬酮及总生物碱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叁因素叁水平的响应曲面试验考察辅料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蜜炙及甘草炙款冬花炮制工艺的影响,优选出最佳炮制条件。2.采用HPLC-DAD方法建立10个产地款冬花生品及其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CA及PCA等方法,综合分析款冬花不同炮制品的质量,并研究其成分变化规律。3.采用氨水引咳试验,对款冬花不同炮制品作用的昆明种小鼠进行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对比研究。4.选用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款冬花生品、蜜炙品及甘草炙品作用后小鼠肝脏指数、血清AKP、GOT、GPT活力及小鼠肝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以确定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肝脏毒性的影响程度。5.对不同炮制品进行体外肝细胞实验,以抑制率为检测指标,分析不同炮制品在体外实验中对肝细胞的作用。结果1.蜜炙款冬花最佳炮制工艺条件为:取款冬花生品,加入生品量20%的蜜水,在100℃下炒制9 min;甘草炙款冬花最佳炮制工艺条件为:取款冬花生品,加入生品量40%的甘草汁,在120℃下炒制9 min。2.建立了不同产地款冬花及其不同炮制品的共有模式,款冬花生品的相似度为0.867~0.991,蜜炙品为0.785~0.979,甘草炙品为0.785~0.980。CA将不同炮制品均分为4类,与相似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不同产地间款冬花炮制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稳定性。PCA筛选出方差累计值达74.230%的2个主成分,并得到与之相关的成分群,同时不同产地炮制品的综合得分情况表明,该成分群在生品、蜜炙品及甘草炙品中稳定存在。3.生品高剂量组,蜜炙品、甘草炙品不同剂量组均表现出与阳性组相近的止咳疗效;其中蜜炙品、甘草炙品不同剂量组止咳效果明显优于相应的生品不同剂量组,尤其以蜜炙品高剂量组止咳效果最佳。阳性组,生品、蜜炙品、甘草炙品不同剂量组均有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的效果,其中蜜炙品、甘草炙品不同剂量组效果与阳性组相近,均优于生品不同剂量组。4.款冬花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给药的小鼠肝重指数及血清中AKP数值相当,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血清GOT数据进行分析表明:生品低剂量组、蜜炙品低剂量组无肝毒性;甘草炙品中剂量组有一定毒性,但毒性较小;蜜炙品高剂量组、甘草炙品高剂量组毒性较大。血清GPT数据中,蜜炙品中剂量组无毒;生品低剂量组毒性较小。综合血清生化数据仅蜜炙品低、中剂量组表现出减毒效果。款冬花不同炮制品给药的小鼠肝组织IL-1β、IL-6、TNF-α值均增大,其中生品高剂量组与蜜炙品不同剂量组给药的小鼠肝组织IL-1β值相对较大;蜜炙品不同剂量组,甘草炙品低、中剂量组给药的小鼠肝组织IL-6值相对较大;生品中、高剂量组,蜜炙品低、中剂量组给药的小鼠肝组织TNF-α值相对较大。5.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原药液中生物碱部位IC50值分别为:生品0.2996 mg·g~(-1),蜜炙品0.2217 mg·g~(-1),甘草炙品0.3828 mg·g~(-1),因此,各炮制品对肝细胞的抑制率结果为:蜜炙品﹥生品﹥甘草炙品。结论本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方式对款冬花炮制工艺、炮制前后成分变化及炮制后止咳药效、总生物碱部位体内外毒性做了综合分析,使款冬花炮制机理更加明确,同时扩大了款冬花炮制品种,从工艺优化、质量评价到功效验证,为甘草炙款冬花的应用提供了支撑。(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20)

张兵,史亚,周芳美,卢亦愚,程东庆[9](2017)在《白及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药效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白及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药效及研究其机理。方法:以病毒血凝效价及核酸量为指标,评价白及提取物在鸡胚模型的抗流感病毒作用。以流感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及血凝抑制试验(HI)为指标,评价白及提取物抑制流感病毒的入侵作用及作用靶点。以CPE及病毒RNA合成量为指标,评价白及提取物对病毒复制及RNA合成的抑制作用。神经氨酸酶抑制(NAI)试验测定白及提取物对病毒NA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鸡胚模型中,白及提取物各剂量组血凝滴度以及病毒核酸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实验中,白及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病毒入侵效果,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87.04±7.81)%和(60.14±6.88)%;水提物通过干预MDCK细胞HA受体阻止病毒的入侵。白及水提物和白及醇提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流感病毒复制效果,与病毒对照组比较,白及提取物可显着降低病毒RNA的合成(P<0.01)。醇提物具有较好的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NA-IC_(50)为16.0 mg/mL。结论:白及提取物通过抑制流感病毒与HA受体结合、干预病毒RNA合成及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7年12期)

杜婕莹[10](2017)在《骨通贴膏抗炎镇痛药效作用机理及制剂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骨通贴膏对大鼠刺激模型镇痛、抗炎的影响,进行镇痛、抗炎的主要药效学研究,观察骨通贴膏镇痛、抗炎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理,并通过骨通贴膏对皮肤刺激性试验,研究其制剂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采用SD大鼠,通过甲醛法制备大鼠急性疼痛模型,评价骨通贴膏的镇痛作用,并分别进行大鼠(1)血浆β-内啡肽含量测定;(2)血浆PGE2含量测定;(3)脊髓c-fos基因检测;(4)血清、局部组织NO含量测定;(5)血清、局部组织、脑脊髓P物质含量测定。实验二:采用SD大鼠,通过胰蛋白酶法制备大鼠急性疼痛模型,评价骨通贴膏的镇痛作用,并分别进行大鼠(1)血浆β-内啡肽含量测定;(2)血浆PGE2含量测定;(3)脊髓c-fos基因检测;(4)血清、局部组织NO含量测定;(5)血清、局部组织、脑脊髓P物质含量测定。实验叁:采用SD大鼠,通过甲醛法制备大鼠急性炎症模型,评价骨通贴膏的抗炎作用,并分别进行大鼠(1)炎症组织TNF-α含量测定;(2)炎症组织IL-1含量测定;(3)炎症组织IL-6含量测定;(4)炎症组织PGE2含量测定;(5)血清、炎症组织NO含量测定;(6)血清、组织中5-HT含量测定;(7)血清、组织中HIS含量测定;(8)炎症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四:采用SD大鼠,通过制备大鼠慢性肉芽肿炎症模型,评价骨通贴膏的抗炎作用,并分别进行大鼠(1)炎症组织TNF-α含量测定;(2)炎症组织IL-1含量测定;(3)炎症组织IL-6含量测定;(4)炎症组织PGE2含量测定;(5)血清、炎症组织NO含量测定;(6)血清、组织中5-HT含量测定;(7)血清、组织中HIS含量测定;(8)炎症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五:取新西兰兔采用同体自身左右侧对比法单次给药6h后,记录皮肤刺激反应,进行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评价骨通贴膏制剂安全性。实验六:采用新西兰兔,经皮肤给予骨通贴膏24h连续21天,记录皮肤刺激反应,进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评价骨通贴膏制剂安全性。结果:实验一:在给药后1h、2h、3h、4h、6h均能提高其痛阈值。骨通贴膏有效降低血浆中PGE2含量,升高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降低血清和致炎组织中NO含量,降低致炎组织和脑组织中P物质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但是对血清P物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对大鼠脊髓元c-fos基因表达亦无明显影响(P>0.05)。实验二:在给药后1h、1.5h、24h均能提高其痛阈值。骨通贴膏有效降低血浆中PGE2含量,提高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降低血清、炎症组织中P物质和NO含量、降低大脑组织P物质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但是骨通贴膏对脊髓c-fos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实验叁:在给药后有抑制小鼠足跖肿胀的趋势,但在给药后1h、2h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给药后3h开始骨通贴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给药后4h、6h骨通贴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骨通贴膏能降低血清和炎症组织中NO和5-HT以及HIS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升高炎症组织中IL-6的含量、影响炎症组织病理改变(病理学评分显着降低),骨通贴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骨通贴膏能降低炎症组织中TNF-α含量,但是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通贴膏对炎症组织中IL-1β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实验四:骨通贴膏能有效抑制慢性炎症,能减小肉芽肿组织重量、降低血清和炎症组织中NO和5-HT以及HIS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和IL-1β的含量,骨通贴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骨通贴膏对慢性炎症组织病理改变无明显影响,能降低TNF-α含量,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通贴膏对炎症组织中IL-6的含量亦无明显影响。实验五:骨通贴膏PIB剂型低、中剂量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兔均无刺激性反应。骨通贴膏PIB剂型高剂量对完整皮肤兔无刺激性反应,破损皮肤兔除药后1h有轻度刺激性。骨通贴膏传统剂型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兔均有轻度刺激性反应。实验六:骨通贴膏传统剂型出现皮肤刺激反应的时间点早于PIB剂型,且在同一时间段里,传统剂型的刺激反应程度大于PIB剂型。结论:(1)骨通贴膏对甲醛致痛大鼠和胰蛋白酶致痛大鼠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血浆中PGE2含量,升高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降低血清和致炎组织中NO含量,降低致炎组织和脑组织中P物质含量。(2)骨通贴膏对甲醛致炎大鼠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血清和炎症组织中的NO、5-HT、HIS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升高组织中IL-6的含量,改善局部炎症组织的皮下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3)骨通贴膏对大鼠慢性肉芽肿模型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炎症,减少肉芽肿组织重量,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和炎症组织中NO、5-HT、HIS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和IL-1β的含量。(4)骨通贴膏(PIB剂型)经皮肤给药安全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10-01)

药效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化合物658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效学及其机理的探究;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2-(1-羟基-4-环己酮)乙基咖啡酸酯的药物代谢参数,并研究了 HOEC对大鼠关节炎模型的作用效果。第一部分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化合物658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了其机理。在该实验中,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化合物658持续灌胃给予21天后,通过右心导管法测量了大鼠的右心室压和平均压,并且对肺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以观察肺小动脉的肥厚。结果显示,给药2 1天后化合物658能降低肺动脉高压鼠的右心室收缩压和右心室平均压,并减轻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血管的重构。为了继续探究化合物658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机制,我们采用MTT法以及划痕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化合物658对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验证了化合物658抑制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理可能与抑制STAT3的过度磷酸化有关。第二部分是研究HOEC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以及对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的治疗作用。首先分别研究了单次静脉和口服给药HOEC后的大鼠体内药动学。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不同时刻血浆中受试物HOEC的代谢产物咖啡酸的浓度。进一步验证化合物HOEC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的作用。实验中,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大鼠分别给予化合物HOEC腹腔注射36天后,进行了关节炎的评分以及大鼠关节H&E染色探究。结果显示,HOEC在体内代谢成咖啡酸的速度迅速,只有腹腔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才能达到药物疗效。且化合物HOEC在给药36天后能够降低关节炎的评分,是有效的治疗关节炎的候选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效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吴季栩.基于“肠道菌群-肠-肝轴”探究贻贝多糖对NAFLD的药效及作用机理[D].山东大学.2019

[2].刘远儒.化合物658对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初步机理探究及其化合物HOEC抗关节炎药效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3].龚莉虹,余琳媛,胡乃华,李芸霞.连翘抗炎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9

[4].章乐康.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研究[J].河南农业.2018

[5].时庆欣.红禾麻降血脂作用机理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6].张兵.白及菲类化合物抗流感病毒药效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

[7].何丹.千年健质量标准、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8].薛非非.基于药效成分及肝毒性成分的款冬花炮制工艺与炮制机理的研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8

[9].张兵,史亚,周芳美,卢亦愚,程东庆.白及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药效及其机理研究[J].中药材.2017

[10].杜婕莹.骨通贴膏抗炎镇痛药效作用机理及制剂安全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标签:;  ;  ;  ;  

药效机理论文-吴季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