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粘滞性阻尼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场地震,高烈度区,高层建筑,粘滞阻尼器
粘滞性阻尼器论文文献综述
魏宏亮,冯力强,李万润[1](2019)在《近场地震作用下某高层建筑设置粘滞阻尼器的减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烈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具有更大的损伤风险,而采用消能减震技术不仅可以降低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风险,而且可以在整体上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某高层建筑为例,通过采用粘滞阻尼器做消能减震设计,分析了该有控结构以及无控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层间位移角、层剪力和结构的能量耗散。通过对比发现,在小震和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粘滞阻尼器耗散了大量的能量,降低了结构构件的损伤。近场地震作用的脉冲效应会使结构产生更大的响应,在设计时应适当调整阻尼器的参数。因此,消能减震设计可以作为高层建筑结构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丁行武,唐璐,卜继玲,文登[2](2019)在《孔隙式粘滞阻尼器CFD计算与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具体的孔隙式粘滞阻尼器开发案例,重点探讨了采用CFD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来指导阻尼器开发设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仿真阻尼力和试验阻尼力的活塞运动速度相关性和活塞位移相关性表现均一致,各工况下的计算误差均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所提出的先采用流体介质粘性试验数据拟合出本构模型特征参数,再基于CFD软件平台进行阻尼器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分析出阻尼器的基本力学规律,对控制设计偏差和指导现场试验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9年10期)
马长飞,胡可,汪正兴,桂贵[3](2019)在《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斜置粘滞阻尼器动力性能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主桥为主跨806m的双塔四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采用斜置阻尼约束体系。为研究斜置阻尼约束体系实桥的动力性能,建立粘滞阻尼器实时监测系统,实测桥址处的风速、风向、梁体温度、粘滞阻尼器轴向位移及阻尼力,分析粘滞阻尼器的轴向位移随温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的轴向位移与温度具有显着的相关性,温度变化是造成粘滞阻尼器发生位移的主要因素;横向风荷载导致粘滞阻尼器产生不均等位移;温度作用下粘滞阻尼器阻尼力小于设计最大阻尼力的1/10,满足规范要求;粘滞阻尼器运营正常,协同工作性能良好,动力性能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世界桥梁》期刊2019年05期)
王婉丽[4](2019)在《粘滞阻尼器在某小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某工程的设计,简单的粘滞阻尼器的性能和检测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6期)
付强,杨珂[5](2019)在《孔隙式粘滞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偏转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双出杆式孔隙式粘滞阻尼器为例,在考虑介质压缩性的基础上,建立阻尼器的阻尼力计算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模型模拟了阻尼器在正弦位移激励信号下的运动情况,详细分析了阻尼器运行时的阻尼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阻尼介质的体积弹性模量是影响负载-位移滞回曲线偏转的关键因素。使用阻尼器样机在不同工况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建立的阻尼力理论计算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阻尼器的力学性能,介质的可压缩性是影响滞回曲线偏转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8期)
霍瑞坤,狄长春,李旭[6](2019)在《粘滞阻尼器着陆冲击动力学建模与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粘滞性胶泥阻尼器各参数对着陆缓冲性能的影响,对粘滞型胶泥缓冲器在着陆条件下建立冲击动力学模型,运用matlab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探讨了模型各参数特性,以及不同参数条件下对系统最大位移和加速度的响应特点,分析了该响应特点对缓冲器设计的影响,得到了系统最大加速度求解公式,不同参数对最大位移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和缓冲器设计中需重点把握的参数范围。该结果对缓冲器结构尺寸设计中如何避免最大位移和加速度两要素的矛盾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8期)
王艾妩[7](2019)在《粘滞旋转阻尼器力学性能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粘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是对工程结构进行振动控制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了粘滞阻尼器的研究,并将其引入建筑、桥梁、航空航天、机械等结构工程。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粘滞阻尼器已经广泛用于各种工程结构。粘滞阻尼器减振的机理是将结构的部分振动能量通过阻尼器中粘滞流体阻尼材料的粘滞耗能耗散掉,达到减小结构振动反应,保护受力设备的目的。本项目采用有限体积法,并结合动网格技术对某型粘滞旋转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阻尼器结构形式、缝隙尺寸、转速及硅油粘性情况下的阻尼力矩及流场结构,得到各个因素对阻尼力矩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阻尼器结构、缝隙尺寸的详细优化设计,最终得到了能够稳定输出目标阻尼力矩的旋转阻尼器结构及参数。(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08-10)
周健[8](2019)在《采用粘滞阻尼器的某办公建筑消能减震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以北京某办公楼采用粘滞阻尼器进行消能减震设计为例,介绍了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中阻尼器的布置、时程分析地震波的选取、减震前后的效果分析及附加阻尼比的确定。结果表明,通过布置粘滞阻尼器,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能够达到预期的消能减震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武晓辉,刘瑜新[9](2019)在《高层厂房在粘滞流体阻尼器作用下的控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层煤气厂房结构的地震控制进行研究,并利用软件对其构建了叁维有限元模型。经合理的模型简化,在实验中通过施加两种类型的地震波对比研究了粘滞流体阻尼器对高层煤气厂房结构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粘滞流体阻尼器对高层框架结构的顶层线位移,角位移和角加速度位移的控制效果比加设钢支撑的效果好,即对结构的水平和扭转振动的抑制产生较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隋?,薛建阳,董金爽,张锡成,谢启芳[10](2019)在《附设粘滞阻尼器的混凝土仿古建筑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附设粘滞阻尼器的混凝土仿古建筑梁柱节点的恢复力模型,设计制作了4个试件,进行了快速动力加载试验,对试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进行观察和记录。基于对试件在受力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特征的研究,并考虑加载动力效应,提出了试验试件的四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及恢复力模型,并将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从开始加载到最终发生破坏可分成开裂、屈服、极限、破坏4个阶段。试件从屈服阶段开始,随着加载的进行产生了明显的加载和卸载刚度退化及卸载残余变形;提出了四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其结果与试验结果的骨架曲线吻合度较高;并采用所提出的四折线恢复力模型计算得到了滞回曲线,将其变化趋势与试验滞回曲线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具有较高相似度,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附设粘滞阻尼器的混凝土仿古建筑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粘滞性阻尼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具体的孔隙式粘滞阻尼器开发案例,重点探讨了采用CFD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来指导阻尼器开发设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仿真阻尼力和试验阻尼力的活塞运动速度相关性和活塞位移相关性表现均一致,各工况下的计算误差均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所提出的先采用流体介质粘性试验数据拟合出本构模型特征参数,再基于CFD软件平台进行阻尼器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分析出阻尼器的基本力学规律,对控制设计偏差和指导现场试验具有实际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滞性阻尼器论文参考文献
[1].魏宏亮,冯力强,李万润.近场地震作用下某高层建筑设置粘滞阻尼器的减震分析[J].甘肃科技.2019
[2].丁行武,唐璐,卜继玲,文登.孔隙式粘滞阻尼器CFD计算与试验分析[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
[3].马长飞,胡可,汪正兴,桂贵.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斜置粘滞阻尼器动力性能监测[J].世界桥梁.2019
[4].王婉丽.粘滞阻尼器在某小学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
[5].付强,杨珂.孔隙式粘滞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偏转特性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9
[6].霍瑞坤,狄长春,李旭.粘滞阻尼器着陆冲击动力学建模与特性分析[J].计算机仿真.2019
[7].王艾妩.粘滞旋转阻尼器力学性能数值研究[C].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摘要集.2019
[8].周健.采用粘滞阻尼器的某办公建筑消能减震设计与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9
[9].武晓辉,刘瑜新.高层厂房在粘滞流体阻尼器作用下的控制分析[J].山西建筑.2019
[10].隋?,薛建阳,董金爽,张锡成,谢启芳.附设粘滞阻尼器的混凝土仿古建筑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