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肝外胆管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中并发症,预防和控制,胆管损伤,胆囊管
肝外胆管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鹏,程斌,鲍胜华,张卫东,黄晨[1](2019)在《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BDI)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8年10月324例行LC的患者,患者术中均采用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即在分离出认为的"胆囊管"后,紧贴该"胆囊管"向胆囊方向逆行游离,如游离后证实为真胆囊管,即可断夹,并切除胆囊,否则改变解剖路径,重新寻找胆囊管,以避免BDI,直至胆囊切除。结果:324例患者中,319例"胆囊管"证实为实际胆囊管或其安全部位,3例发现实际为肝(胆)总管,2例为变异的肝外右后叶胆管汇入胆囊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C,平均手术时间64.3(25~210)min,平均出血量7.3(2~150)mL。术后并发轻微胆汁漏、胆囊区少量积液1例,穿刺孔感染2例,经穿刺引流、伤口换药而愈。其余患者未发现BDI。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6(1~13)d。随访1个月未见黄疸、腹痛等异常。结论: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预防LC术中BDI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作为其他预防方法的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朱海平,刘滨,杜永基,黎东伟[2](2017)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肝外胆管损伤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80例L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中出现肝外胆管损伤患者6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研究组行干预修复治疗,观察两组胆管损伤不同类型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各损伤类型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其中横断性损伤发生率最高;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12%显着低于对照组21.8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一般健康(20.19±3.63)分、社会活动(21.08±2.79)分、心理健康(20.67±3.25)分及精力(19.93±4.22)分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LC治疗胆囊疾病患者术中出现肝外胆管损伤时进行及时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做好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7年08期)
李银山,李腾奇[3](2016)在《肝外胆管损伤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肝外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外胆管损伤的术前诊断困难。结论认真仔细的术中探查及恰当的处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62期)
何伟良,王宇峰[4](2016)在《LC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由于LC术导致的胆道损伤的原因、诊断、处理与预防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行行LC术后发生胆道损伤患者共计15例作为研究资料,探究造成胆道损伤的因素、诊断、处理方法等。结果造成LC术中胆道损伤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叁角区解剖不清楚是造成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LC术中造成的胆道损伤是可以预防的。结论对叁角区解剖与其变异情况有较好的了解,并严格遵守"辨—切—辨"的原则能够较好地预防LC术中的胆道损伤情况。(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60期)
李晓凯,秦兴陆,梁云,杨福[5](2016)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防止肝外胆管损伤的安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有效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肝外胆管损伤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5年1月8000例因胆囊结石(急性期或慢性期)、胆囊息肉、瓷性胆囊、胆囊壁增厚、胆囊腺肌症和胆囊癌行LC而发生的肝外胆管损伤。结果发生肝外胆管损伤15例,占0.13%。经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随访恢复良好。结论 LC术中需认真解剖,不盲目离断管道;及时发现肝外胆管损伤,争取术中得到正确处理,以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本文来源于《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韦新闻[6](2016)在《胆管损伤后近侧肝外胆管不同平面胆管周围血管丛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理状态下及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后近侧肝外胆管周围血管丛(peribilary vascular plexus, PVP)的改变,以了解胆管损伤后肝外胆管PVP的变化,以及微血管的血供是否发生改变。[方法]成年SD大鼠30支,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损伤组。模拟Davidoff描述的“典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道损伤模式制作胆道损伤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各组动物进行腹主动脉插管,然后把墨汁灌入腹主动脉。用显微器械解剖取出胆管组织,制成石蜡切片。按体视学计量方法,统计比较近端胆管不同平面的胆管壁微血管的体积密度(volume density, Vv)、表面积密度(surface density, Sv)、长度密度(length density, Lv)。[结果]对照组肝外胆管PVP情况:Vv、Sv、Lv均为a平面高于b平面;损伤组肝外胆管PVP情况:Vv、Sv、Lv均为a平面高于b平面;对照组与实验组肝外胆管PVP情况比较:a平面损伤组PVP的Vv、Lv情况低于对照组,Sv无明显区别;b平面损伤组PVP的Vv、Lv低于对照组,Sv无明显区别。[结论]肝外胆管存在生理状态下不同平面的Vv、Sv、Lv不相同,正常肝外胆管PVP的Vv, Sv、Lv数值大小,与其距离肝门的远近有关,距离肝门部越近的区域,Vv、Sv、Lv数值越高。胆管损伤发生后,肝外胆管的各平面PVP的Vv、Sv、Lv较损伤前均显着降低,且距离损伤部位越近,数值降低越明显。提示BDI后PVP血流灌注较损伤前明显减少,且靠近损伤部位的低位胆管的PVP血流灌注情况比远离损伤部位的高位胆管的PVP更差。(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王坚,郝立校,周玉坤,陈晓军,吴健健[7](2015)在《复合式气囊导管支撑及内外引流治疗肝外细胆管损伤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动物家猪实验,研究医源性肝外细胆管(直径0.3~0.4 cm)横断损伤后的术中置管引流、修复治疗及治疗后的胆管阶段性影像、病理特征,用以借鉴指导今后临床工作。方法选择上海家猪(白色)10只,分成治疗组(n=5)和对照组(n=5),两组均采取手术横断细胆管(尽可能选择左右肝管肝外段),治疗组采用复合式气囊导管加胆管对端吻合,对照组采用胆管直接对端吻合,分别在术后9、12个月处死进行疗效观察和分析。结果 (1)治疗组中,存活4只、意外死亡1只,术后9、12个月分别处死2只,其胆管吻合处愈合良好(占80%);(2)对照组中,4只由于胆管吻合口漏、胆汁性腹膜炎、腹腔感染及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在术后6个月内先后死亡,剩余1只在术后也出现胆管狭窄、形成结石。结论复合式气囊导管支撑及内外引流治疗医源性实验猪细胆管损伤具有炎症反应轻、组织增生少、疤痕形成小、无胆管狭窄等优点,并且全身器官能够耐受手术创伤,死亡率低,效果良好,有望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肝胆胰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王敏华,龙厚东,李文放[8](2015)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24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肝外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LC并发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处理方法,探讨LC并发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13年12月6130例LC术肝外胆管损伤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4例肝外胆管损伤的患者,发病率为0.39%,其中,胆总管不完全性横断伤1例,胆总管完全性横断伤11例(其中3例伴组织缺损),胆总管钛夹夹闭伤1例,胆总管机械性裂伤5例,胆总管电灼伤3例,肝总管部分缺损1例,右副肝管横断伤2例。均于LC术中或术后及时确诊,经处理后获得治愈,无死亡病例,随访3~10年,无任何后遗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肝外胆管损伤发病率仍较高,值得重视,肝外胆管损伤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预防的。一旦明确胆管损伤应及时正确的处理,争取一次修复成功,可以避免造成胆道再狭窄等后遗症发生。(本文来源于《肝胆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苏阳[9](2015)在《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治效果。方法将56例胆囊切除术诱发肝外胆管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3例切断胆(肝)总管,结扎部分残留肝总管,同时给予T管引流处理和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治疗;33例侧壁损伤治疗,均给予胆总管T管引流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术后8~21 d出院,并且每月随访,均未发现异常。结论胆囊切除术已成为临床上危险性最高的手术治疗方法,降低胆管损伤发生率的关键是预防。(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5年04期)
刘培运[10](2015)在《改良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术中肝外胆管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改良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预防术中肝外胆管损伤。方法分离Calot叁角时从后外侧入路,离断Calot叁角区的浆膜和脂肪组织,贯通两侧,显露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先离断胆囊动脉,确认胆囊管与胆总管、肝总管的解剖关系无误后,最后夹闭切断胆囊管。结果用改良法LC完成手术326例,手术时间25~165min,平均45min,术后平均住院4d,97例置引流管。无胆漏、肝外胆管损伤及死亡病例。术后1~6mon复查无肝外胆管损伤。结论改良法LC可以有效预防术中肝外胆管损伤。(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肝外胆管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肝外胆管损伤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80例L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中出现肝外胆管损伤患者64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研究组行干预修复治疗,观察两组胆管损伤不同类型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各损伤类型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其中横断性损伤发生率最高;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12%显着低于对照组21.8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一般健康(20.19±3.63)分、社会活动(21.08±2.79)分、心理健康(20.67±3.25)分及精力(19.93±4.22)分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LC治疗胆囊疾病患者术中出现肝外胆管损伤时进行及时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做好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外胆管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鹏,程斌,鲍胜华,张卫东,黄晨.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9
[2].朱海平,刘滨,杜永基,黎东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
[3].李银山,李腾奇.肝外胆管损伤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4].何伟良,王宇峰.LC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5].李晓凯,秦兴陆,梁云,杨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防止肝外胆管损伤的安全策略[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6
[6].韦新闻.胆管损伤后近侧肝外胆管不同平面胆管周围血管丛的改变[D].昆明医科大学.2016
[7].王坚,郝立校,周玉坤,陈晓军,吴健健.复合式气囊导管支撑及内外引流治疗肝外细胆管损伤的实验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5
[8].王敏华,龙厚东,李文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24例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5
[9].苏阳.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治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
[10].刘培运.改良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术中肝外胆管损伤[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