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论文-陈文庆

宗镜录论文-陈文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宗镜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宗镜录》,成书问题,宋椠《永明智觉禅师方丈实录》

宗镜录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庆[1](2018)在《《宗镜录》成书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宗镜录》成书得益于五代宋初海外遗佚教籍的复归。延寿依托永明寺法眼宗僧团及寺院丰富藏书,在建隆叁年(962)召集门下弟子模拟台、贤、慈叁宗进行义学辩论;在此基础上,延寿根据自家心宗立场进行文本纂集,成立时间据宋椠本《永明实录》推断,大约在乾德元年至乾德四年之间(963-966)。叁宗辩论与文本纂集,两者截然不同,不可齐观。延寿继承天台智顗解经学传统,《宗镜录》的文本组织明显受到《法华玄义》"七番共解"影响;文本性质上,《宗镜录》属于抄纂性佛学着作,而非类书或百科全书。《宗镜录》的创作是隋唐佛教义学的余晖,开启了两宋佛教义学的中兴。(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金东淑[2](2016)在《初探《宗镜录》中的真心修行观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根本的修行观主要是围绕着一心展开,了达一心,也就是觉悟了"本性清净、自性清净心",也就是成佛,所以真心就是"自性清净心"。由于描述本心的文字有所不同,所以应当按照佛陀所说的理论来阐释真心的修行观,而真心的异名都由"真心"统一起来。《宗镜录》中的真心修行观强调在"以心为真心、清净心"的基础上进行阐述,而真心修证观则强调从"顿悟渐修"到"顿渐圆修"的自修方法,借用"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中的"知"从自悟的原则来进行描述,可以看到,延寿的修行观也与解脱观紧密联系。(本文来源于《五台山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刘泽亮,林亚桢[3](2012)在《延寿观心思想考论——以《宗镜录》、《观心玄枢》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心思想是唐末、五代、宋初佛学思想家永明延寿心学思想脉络中的重要一环。延寿几乎将佛教的一切修习法门都纳入到观心的宗教实践之中,以一心释观心、以一心"妙观"统摄唯心之旨,同时又以观心坐实、印证唯心,使其宗教思想成为一个完满自足的理论体系。观心思想贯通《宗镜录》和《观心玄枢》,《观心玄枢》不仅是百卷《宗镜录》的理论浓缩,更是《宗镜录》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在延寿重构心宗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佛教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金东淑[4](2011)在《小考《宗镜录》中的“禅教一致”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永明延寿强调万法唯心,力图"一心为宗",进而提倡祖佛同诠。但是,他受到宗密思想影响,针对当时佛教,特别是禅宗片面强调自修自证,有些禅师乱讲佛法,所以,提倡禅教一致思想。其实禅和教表现的方法不同,但本质上也没有不同,禅教一致的立场,仍然是禅宗的角度。《宗镜录》的核心内容是"一心",以"一心"统一了中国佛教中禅教与诸宗的思想。(本文来源于《五台山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孙劲松[5](2009)在《唯识古今学对九识学说的不同解读——兼论《宗镜录》对此问题的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唯识宗立八识学说,以阿赖耶识为第八根本识。《金刚叁昧经》、《密严经》等经典中出现了"九识"这个名词。真谛的唯识古学系统认为九识是"阿摩罗识",为阿赖耶识之上的真常净识。玄奘一系的唯识今学认为,"九识(阿摩罗识)"是阿赖耶识的别名,阿摩罗识在两种情况下可以指称阿赖耶识:其一,因地的第八阿赖耶识自性清净而有染污,阿摩罗识则专指阿赖耶识之清净性、自体分;其二,庵摩罗识是阿赖耶识的"果上之名",指阿赖耶识通过唯识五位之修证、断尽烦恼所知二障成佛之后的究竟清净心体。永明延寿在《宗镜录》、《心赋注》等着作之中,对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的"九识"思想都有引用,但总体上倾向唯识今学。(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唐思鹏[6](2007)在《《宗镜录》的中观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中观思想主要以破执遣相、显现诸法离言无相的不二实相为宗。在古印度与法相唯识思想并列,属于大乘佛教中具有较大影响的缘起无我理论思想之一。(本文来源于《国学论衡》期刊2007年00期)

唐思鹏[7](2007)在《《宗镜录》的中观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中观思想主要以破执遣相、显现诸法离言无相的不二实相为宗。在古印度与法相唯识思想并列,属于大乘佛教中具有较大影响的缘起无我理论思想之一。(本文来源于《《国学论衡》(第四辑)》期刊2007-12-01)

杨笑天[8](2001)在《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之发现与浅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永明延寿(904—975)是中国净土教的第六祖、禅宗·法眼宗的第叁世之一,也是五代时期着名的佛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着作等身,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万善同归集》和《宗镜录》。《万善同归集》较短,仅有叁卷,较易读;而《宗镜录》则是一部百卷巨着,(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01年12期)

施东颖[9](1996)在《永明延寿及其《宗镜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永明延寿及其《宗镜录》施东颖释延寿(公元904—975年),俗姓王,字冲元,浙江余杭人,幼读《法华经》。叁十岁出家,先投四明(宁波)翠岩禅师,后入德韶门下,为德韶所器重,付法与他,以后至明州雪窦山(在今浙江余姚县南)传法,法席甚盛。建隆元年(960)...(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1996年03期)

宗镜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佛教根本的修行观主要是围绕着一心展开,了达一心,也就是觉悟了"本性清净、自性清净心",也就是成佛,所以真心就是"自性清净心"。由于描述本心的文字有所不同,所以应当按照佛陀所说的理论来阐释真心的修行观,而真心的异名都由"真心"统一起来。《宗镜录》中的真心修行观强调在"以心为真心、清净心"的基础上进行阐述,而真心修证观则强调从"顿悟渐修"到"顿渐圆修"的自修方法,借用"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中的"知"从自悟的原则来进行描述,可以看到,延寿的修行观也与解脱观紧密联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宗镜录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庆.《宗镜录》成书新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金东淑.初探《宗镜录》中的真心修行观及其意义[J].五台山研究.2016

[3].刘泽亮,林亚桢.延寿观心思想考论——以《宗镜录》、《观心玄枢》为中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4].金东淑.小考《宗镜录》中的“禅教一致”思想[J].五台山研究.2011

[5].孙劲松.唯识古今学对九识学说的不同解读——兼论《宗镜录》对此问题的态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唐思鹏.《宗镜录》的中观思想[J].国学论衡.2007

[7].唐思鹏.《宗镜录》的中观思想[C].《国学论衡》(第四辑).2007

[8].杨笑天.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之发现与浅释[J].法音.2001

[9].施东颖.永明延寿及其《宗镜录》[J].宗教学研究.1996

标签:;  ;  ;  

宗镜录论文-陈文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