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分析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急性心肌梗塞(ACI)属于心血管内科比较常见的多发病,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临床认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予以抗凝溶栓治疗能够获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同时亦会采用药物抗栓治疗。目前,我国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已经作出了一定的研究,主要包括药物抗栓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两个方面,现本文便在对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行明确后,从该两个角度入手进行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治疗;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26-01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状态下,冠心病发病率交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呈现着不断升高的情况,但是对于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技术与水平却与部分发达国家之间仍旧存在着一定差距,并不能够完全满足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需求。就急性心肌梗塞这一疾病而言,其属于临床比较多发的冠状动脉硬化疾病类型,由于某些诱导因子会促使冠脉处斑块出现破裂,继而导致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形成比较狭窄且硬化的动脉堵塞。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有效率,诸多学者均对此已经作出了相关研究,本文现对部分研究作出如下综述,希望能够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系统的参考和借鉴。

1.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是指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血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其临床大多会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在获得休息并且通过硝酸脂类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并不能够得到完全的缓解。与此同时,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会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以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且会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情况,严重时对生命健康会产生重大威胁。当前,欧美等国临床比较常见该类疾病,并且每年几乎均会有150万人左右会患有该疾病。急性心肌梗塞近年来在我国亦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每年新发病患者几乎均能够达到至少50万。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原因比较复杂,临床通过研究发现比较常见的患病原因包括激动、过劳、寒冷刺激、便秘、暴饮暴食、吸烟和大量饮酒等。一旦患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便会逐渐出现如下临床症状:(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2)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或者无疼痛;(3)高龄患者会出现神志障碍;(4)逐渐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5)心律失常;(6)心力衰竭;(7)低血压或者休克。

2.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

临床对急性心肌梗塞进行检查时需要包括心电图、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等内容,并且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发现,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会出现如下并发症:(1)心律失常。该类并发症多发于患病早期,或者在发病的1~2周内,大多出现室性早搏,或者会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到之后心脏猝死或者骤停。下壁梗死患者发病早期会出现心动过缓或者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症状。(2)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该类并发症多见于发病早期,或者见于发病的数天后。(3)附壁血栓形成。该类并发症多见于左心室,主要由于梗死区的内膜比较粗造,在室壁瘤处出现了涡流等,由此诱发了血栓的形成,而血栓可以发生机化,少数的血栓因为心脏舒缩而脱落会引起动脉系统的栓塞。(4)心破裂。该类并发症一般会发生在心肌梗塞后的1~2周内,并且好发于左心室前壁的下1/3处,主要原因在于梗死灶失去了弹性,心肌坏死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导致了酶性溶解作用,从而导致了心壁的破裂,此时,心室内的血液会进入到心包没造成心包填塞从而引起猝死。(5)心肌梗死综合征。主要包括了心包炎、肺炎、胸膜炎、胸痛、发热等症状,可以反复发生。

3.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

3.1药物抗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当中可以有效的采用药物抗栓治疗方法,常见的抗栓治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等。我国学者冯先智等(2015)在其研究当中为了研究该两种药物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了9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了阿司匹林肠溶片环境进而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基于了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最终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冯先智等认为,临床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予以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提升该疾病的治疗效果[1]。在上述治疗药物当中,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良好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其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发病风险。同时,临床会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手术后血栓栓塞、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的抗凝剂、末梢血管病变以及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栓塞等[2]。氯吡格雷则适用于近期发作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2静脉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属于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有效方法之一。李韬(2015)在其研究当中为了探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选取了78例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并且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法,予以观察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项指标对比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从该点可以发现,临床采用静脉溶栓方法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十分明显的成效。

4.结论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会产生严重威胁,患者若不能够及时接受治疗,其便会逐渐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继而会产生比较高的死亡率。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可以采用药物抗栓治疗或者静脉溶栓治疗,只要治疗方法恰当均能够获得比较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先智,范启志,郑顺涛.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9(02):6-7.

[2]陈利红.瑞通立与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医学,2015,05(06):13-14.

[3]李韬.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5,04(11):32-34.

标签:;  ;  ;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治疗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