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置入PlCC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肿瘤患者置入PlCC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中航工业三六三医院肿瘤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对肿瘤患者置入PlCC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进行改善。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200例应用肿瘤化疗PICC患者的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治疗并发症的影响及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病率(21%)显著低于对照组(39%),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70%),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分析肿瘤患者置入PlCC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采用改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肿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环境的污染加剧,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化疗仍是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外周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等方式静脉滴注治疗药物。由于化疗治疗时间长,间歇时间较短,药物毒性强,在静脉滴注的过程中对血管的刺激作用强,可能会发生药物渗漏,感染等并发症,寻找安全有效无刺激的输注方法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1]。最新研究表明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新型的静脉输注手段,能有效的减少反复静脉穿刺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2]。但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护理置管后可能会发生诸如静脉血栓,导管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就肿瘤患者置入PlCC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进行改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肿瘤内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20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范围15岁~70岁,平均年龄40±2.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术,并且在本院拔管(治疗过程结束拔管的或者有并发症需要拔管的)。患者所患疾病包括肝癌,肠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等常见癌症。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遗传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在知情并自愿的情况下参加本次研究。

1.2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及相关专家的意见,对观察组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找出PICC置管后产生静脉血栓的原因,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护理方式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

1.2.1原因分析

PICC置管后产生静脉血栓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如下:①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医疗器械的刺激,穿刺部位的不同及导管的深浅均有可能对血管内皮带来损伤影响血液的循环导致血栓的形成。②患者自身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血液会变得相对粘稠些,这加速了血栓的形成。随着癌症病情的加重尤其是III期以上的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机率远远高于疾病早期患者。这与肿瘤细胞活化凝血系统有关。③药物因素:治疗期间静脉输入的诸如顺铂、环磷酰胺等药物可能会诱发血栓的形成,加大置管后并发症产生。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改良的护理方式,具体如下:(1)置管前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癌症进展情况及置管的相关知识,讲解手术基本过程,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能配合医生的工作。(2)手术中的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中用肝素钠稀释液浸泡导管能起到抗凝血的,减少对内皮损伤的作用。由经验丰富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进行手术以提高患者置管后的成功率。同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选择合理的穿刺部位,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性;(3)置管后的护理:采用非直线型固定外加一条贴膜及三面粘胶或者采用专用固定器如施乐扣或欣皮固来固定导管,手术后24h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处,每天都要检查导管的稳定情况及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出现静脉炎的患者,置管后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沿血管走贴水胶体的方式护理,对于出现穿刺点渗血的患者,穿刺点覆盖痊愈妥帖,每隔5天左右更换一次,并用碘伏消毒皮肤。及时更换敷贴,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汇报医生进行处理。血液粘稠度偏高的肿瘤患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治疗时可以多用生理盐水行脉冲式冲管并用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管,对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可以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

1.3指标观察

对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栓、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导管异位、导管进入体内、导管完全脱落及堵管。根据这些结果对护理方式改进后统计患者的治愈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个等级。①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②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并发症或症状较轻;③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弱,存在并发症;④无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征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等级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做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根据两组临床资料分析,统计得到两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情况,具体如下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病率(21%)显著低于对照组(39%),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这一情况采取改良后的护理措施后治疗效果如下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70%),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PICC虽是一种安全有效、容易掌握的静脉穿刺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可能会增加静脉血栓的概率[3]。PICC管是一种医用高等级硅胶管,与人体的组织相容性较高,但作为一种外来物质,本身具有的异物性使得其容易对深静脉内皮细胞产生机械性刺激,诱发内皮细胞活化,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因子,诱发血栓的形成,置管后血栓的发生率高达20%[4]。癌症患者本身的血液就呈现高凝状态,血液动力学不同于常人,实施化疗PICC置管后更加大了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率。这些增加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是PICC护理的焦点。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时间受到化疗药物的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极易趁虚而入。因此临床护理中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5]。研究表明预防患者感染,,需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对PICC导管穿刺部位采用对皮肤刺激性小的75%酒精或者2%碘伏消毒处理[6]。经过大量的临床调查后我们发现,除了上述操作外还应该注意评估患者穿刺点以及上肢静脉通路出现的不良反应,选择黏性大、弹性好、透气性好的敷贴固定PICC导管并定期更换。

本研究就我院200例应用肿瘤化疗PICC患者采取分组治疗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治疗并发症的影响及护理效果。结果发现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病率(21%)显著低于对照组(39%),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70%),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分析肿瘤患者置入PlCC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采用改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治疗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艳艳.肿瘤患者静脉置入PICC后出现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1,22(06):48.

[2]朱伟珍,雷聪云,周晓霞.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颈内静脉血栓2例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02(10):178-180.

[3]刘聿秀.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0.

[4]蔡珩玉.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

[5]陶雨香,单晓慧,李晶,金南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4,34(12):7741-7742.

[6]刘芯池,余春华,李俊英.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策略[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2,06(11):379-382.

作者简介:王琼1987.2女,本科,护士,主要从事肿瘤科护理。

收稿日期:2015-11-02

标签:;  ;  ;  

肿瘤患者置入PlCC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