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肝癌早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T灌注成像,肝癌早期,诊断,临床价值
肝癌早期论文文献综述
黎昕,代海洋,邓明,钟华[1](2019)在《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临床确诊的70例肝癌患者为例,均实施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肝硬化实质HAF(0.22±0.04)、BF(148.35±38.45)mL/(min/100g)、BV(15.21±5.03)mL/(min/100g),与肝癌小病灶值相比均明显较低(P<0.05);BV临界值=28.162时,ROC曲线特异度=100.00%,灵敏度=79.31%,HAF临界值=0.3027时,ROC曲线特异度=90.00%,灵敏度=100.00%,BF临界值=410.362时,ROC曲线特异度=60.00%,灵敏度=86.11%。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着,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选取的有效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聂影[2](2019)在《外周血中MAGE-A3mRNA的检测与肝癌早期转移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外周血中MAGE-A3mRNA的检测与肝癌早期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入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0例,入组患者组,此外,选入同期于我院完成体检的正常人40例,入组对照组,分别对其MAGE-A3、A1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完成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MAGE-A3mRNA阳性率及MAGE-A1mRNA表达阳性率显着高于正常人(P <0.05)。结论肝癌早期转移患者的MAGEA3mRNA、MAGE-A1mRNA表达阳性率与正常人存显着差异,且外周血中MAGE-A3mRNA检测与肝癌早期转移存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肝癌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8期)
高菁菁[3](2019)在《肝癌早期常见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第六大常见癌症为肝癌,恶性程度较高且致死率高。且男性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相关研究显示,2012年新发肝癌发病率为782500例,死亡例数高达745520例,我国肝癌死亡例数占总例数的50%[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关键。现阶段蛋白类肿瘤标志物在筛查和诊断疾病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9期)
[4](2019)在《肝癌早期身体5大征兆千万不能忽视——谨记“两防叁不”,让肝癌远离自己》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二大肿瘤致死原因,中国为肝癌发病大国,约55%的肝癌新发病例发生在中国[1]。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肝癌的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但进展迅速,因而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18期)
席红利,黄文瑾,唐明珠,尚彦彦[5](2019)在《AFP、PIVKA-Ⅱ、AFU联合检测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α-L-岩藻糖苷酶(AFU)的检测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38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包含2016年3月-2017年12月间在本院就诊的124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和同时间段来源于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的325例单纯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8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标本。对所有患者AFP、PIVKA-Ⅱ、AFU水平进一步分析。用ROC曲线评估3种标志物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用于从慢性乙肝患者中筛选乙肝相关肝癌的效果。结果与肝硬化乙肝组和慢性乙肝组相比,乙肝肝癌组患者血清中AFP和PIVKA-Ⅱ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癌组的AFU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标志物单独检测时PIVKA-Ⅱ的AUC最大,其次为AFP,AFU的AUC最小(P<0.05)。当AFP、AFU、PIVKA-Ⅱ3者联合检测时AUC最大,且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8.4%和93.3%,高于3种标志物单独或者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从肝硬化患者中筛查肝癌时的AUC更大。结论 PIVKA-Ⅱ、AFU、AFP联合检测能够提升乙肝相关肝癌的早期诊断效率,尤其当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时,联合检测筛选出肝细胞癌的能力更加突出。(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胡玉海[6](2019)在《PIVKA Ⅱ联合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10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配原则将100例受检者分为两组,其中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50例PHC患者作为观察组,均实施PIVKAⅡ联合AFP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结果观察组PIVKAⅡ水平为(38.32±1.21)mAU/mL、AFP水平为(10.65±1.02)U/mL,均高于对照组的(15.64±1.28)mAU/mL和(1.32±0.21)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VKAⅡ和AFP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VKAⅡ联合AFP检测在PHC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3期)
罗心晨[7](2019)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现状和决策树筛查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现状,探讨决策树在原发性肝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首次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高危人群的病例资料,梳理原发性肝癌患者首次就诊时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单独或联合血清AFP和彩超两项指标对原发性肝癌的预测价值,通过SPSS 21.0软件建立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准确率,两种方法均通过AUC评价。结果:1、共有3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Ⅰa期、Ⅰb期、Ⅱ期、Ⅲa期、Ⅲb期和Ⅳ期分别占5.4%、17.5%、14.8%、11.6%、34.4%和16.4%。结节最大直径≤3cm、≤5cm、≤10cm和>10cm患者,发生大血管侵犯的比例分别为26.3%、28.2%、29.7%和29.2%,无统计学差异;发生肝外转移的比例分别为34.2%、40.4%、44.0%和36.1%,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症状无特异性,87.4%有明确HBV感染,但隐匿性乙肝比例高,抗病毒治疗比例低,且获得病毒学应答率更低。2、在原发性肝癌和慢性肝病等高危人群中,上腹部彩超和血清AFP两项检查同时完善比例较低。血清AFP作为对原发性肝癌预测指标,其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0%,92.3%,53.3%。与血清AFP相比,彩超的预测价值均更高。而将上腹部彩超和血清AFP两者联合筛查时,如果并联阳性作为预测阳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2%,49.7%;如果串联阳性方为预测阳性,则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4%,92.0%。3、在肝硬化患者中,通过决策树模型预测原发性肝癌,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2.1%,85.6%,95.4%;在慢性肝炎患者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6.5%,86.5%,98.4%;在肝硬化患者中,决策树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AUC分别为0.975,0.956;慢性肝炎患者分别为0.987,0.977。结论:1、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率低,可能的影响因素有:病灶容易转移、不典型病例增加、患者规范诊治率低、筛查方案不完善。2、决策树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筛查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婷,吴文晓,耿兴超,李波[8](2019)在《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不易发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使得其五年存活率极低,因此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最佳途径是对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本文对近年来报道的蛋白类和circRNA和miRNA类肝癌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癌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和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雷云静,师丽娟,赵东焕[9](2019)在《瞬时弹性成像系统联合血清GPC3和AFP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中评估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 Scan)联合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肝硬化的患者每6个月采用临床体格检查,测定Fibro Scan,血清GPC3和AFP水平。研究肝脏硬度值(LSM)与GPC3和AFP的关系,分析LSM水平与HCC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各项临床指标预测HCC的诊断效能。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12~68个月)。本研究共入组了70例患者,平均年龄(56. 5±10. 5)岁。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性肝硬化(34. 3%)和酒精性肝硬化(44. 3%)。与没有发生肝细胞癌的患者相比较,发生肝细胞癌的患者的Fibro Scan LSM明显更高。Fibro Scan LSM值≥12. 4 k Pa与无肝细胞癌的生存期较短显着性相关。采用LSM联合AFP预测肝细胞癌,其特异度达到100%,准确性为83%。LSM联合GPC3预测肝细胞癌,其特异度达到92%,准确性为86%。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Fibro Scan LSM值较高,血清GPC3和AFP水平较高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临床上可以采用Fibro Scan联合血清Gpc3、AFP密切监测具有较高风险的肝硬化患者。(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张颖,娄丽丽,徐艳玲,史晓东,卢莎莎[10](2019)在《肝癌早期常见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而且是造成死亡的第二个最常见的癌症,并且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据统计,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及北非和西非地区,中南亚、北欧、中欧和东欧发病率最低。2012年全球新发肝癌估计782 500例,其中死亡745 500例,仅中国就占病例总数和死亡人数的约50%~([2])。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之一,实现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显着减低肝癌的死亡率,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肝癌早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MAGE-A3mRNA的检测与肝癌早期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入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0例,入组患者组,此外,选入同期于我院完成体检的正常人40例,入组对照组,分别对其MAGE-A3、A1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完成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MAGE-A3mRNA阳性率及MAGE-A1mRNA表达阳性率显着高于正常人(P <0.05)。结论肝癌早期转移患者的MAGEA3mRNA、MAGE-A1mRNA表达阳性率与正常人存显着差异,且外周血中MAGE-A3mRNA检测与肝癌早期转移存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肝癌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癌早期论文参考文献
[1].黎昕,代海洋,邓明,钟华.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9
[2].聂影.外周血中MAGE-A3mRNA的检测与肝癌早期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
[3].高菁菁.肝癌早期常见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肝癌早期身体5大征兆千万不能忽视——谨记“两防叁不”,让肝癌远离自己[J].癌症进展.2019
[5].席红利,黄文瑾,唐明珠,尚彦彦.AFP、PIVKA-Ⅱ、AFU联合检测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9
[6].胡玉海.PIVKAⅡ联合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7].罗心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现状和决策树筛查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9
[8].王婷,吴文晓,耿兴超,李波.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9].雷云静,师丽娟,赵东焕.瞬时弹性成像系统联合血清GPC3和AFP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10].张颖,娄丽丽,徐艳玲,史晓东,卢莎莎.肝癌早期常见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