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碳化性论文-付向红,史永涛

抗碳化性论文-付向红,史永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碳化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步搅拌,强度,抗碳化性,水泥裹砂石法

抗碳化性论文文献综述

付向红,史永涛[1](2014)在《多步搅拌工艺对高性能混凝土抗碳化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步搅拌混凝土工艺指多次投料多次搅拌的施工工艺。在相同材料、相同配合比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多步搅拌工艺进行强度试验和抗碳化性试验,得出多步搅拌均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碳化性能,且水泥裹砂石法改善混凝土性能最好。在减少水泥用量5%、10%、15%的新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下,进行混凝土强度和抗碳化性试验,得出减少水泥用量10%时混凝土强度和抗碳化性与原配合比一次搅拌混凝土相当。所以水泥裹砂石法搅拌工艺在保证强度和抗碳化性的情况下可以节省水泥10%,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4年06期)

李轲楠[2](2012)在《服役混凝土抗渗透性与抗碳化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研究者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纯材料”阶段,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总体可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材性:二是孔结构(毛细孔通道);叁是腐蚀介质。传统方式测试时的材性因素和腐蚀介质因素可以与实际一致,但是由于混凝土在受力时会发生变形,其孔结构必然发生变化,导致传统的测试混凝土耐久性方法结果失真。众所周知,混凝土在受力时会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在试块经过加载—卸载后,混凝土内部的大部分微裂纹和孔隙将被保留下来,试块内部的孔结构仍然可以粗略的看做是在服役状态下的孔结构。本文基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先加载,后测试”的方法研究了应力水平、强度以及粉煤灰对服役混凝土抗渗透和抗碳化耐久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服役混凝土的抗渗透和抗碳化耐久性与“纯材料”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证明了“先加载,后测试”的试验方式模拟服役混凝土实际受力情况的可行性,考虑荷载作用后服役混凝土的耐久性更接近实际情况;2)服役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约为纯材料的60%,抗碳化性能则约为纯材料的75%;3)当应力水平由0%增长至60%时,高强混凝土抗渗透性的下降速率约为低强度混凝土的1.4倍,抗碳化性的下降速率约为低强度混凝土的1.7倍;4)粉煤灰对服役混凝土抗渗性的提升效果大约只有纯材料混凝土的65%。(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2-12-01)

袁群,马峰,曹宏亮,史长城,杨旭辉[3](2012)在《高抗碳化性混凝土的配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化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不利方面,故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分别掺入胶凝材料质量0.01%、0.015%、0.02%的引气剂和0.8%、1%的减水剂及20%的粉煤灰,组合得到了多种配合比的混凝土。在室内快速碳化法的条件下,研究了上述混凝土碳化7 d和28 d时的碳化深度变化规律,为配制具有高抗碳化性能的混凝土提供了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宋学锋,张龙,何廷树[4](2012)在《原位合成SAR表层处理混凝土的抗碳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含有引发剂、交联剂的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单体溶液浸渍混凝土表层,通过红外辐射引发原位合成吸水性树脂(SAR)对该表层进行处理,并与斥水型有机硅防水剂(AAS)表层处理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对比;通过不同碳化时间下的平均碳化深度和碳化层内Ca(OH2),CaCO3的XRD特征峰变化规律表征了混凝土SAR表层处理前后的抗碳化能力;通过SEM分析了SAR改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抗碳化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研究者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纯材料”阶段,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总体可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材性:二是孔结构(毛细孔通道);叁是腐蚀介质。传统方式测试时的材性因素和腐蚀介质因素可以与实际一致,但是由于混凝土在受力时会发生变形,其孔结构必然发生变化,导致传统的测试混凝土耐久性方法结果失真。众所周知,混凝土在受力时会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在试块经过加载—卸载后,混凝土内部的大部分微裂纹和孔隙将被保留下来,试块内部的孔结构仍然可以粗略的看做是在服役状态下的孔结构。本文基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先加载,后测试”的方法研究了应力水平、强度以及粉煤灰对服役混凝土抗渗透和抗碳化耐久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服役混凝土的抗渗透和抗碳化耐久性与“纯材料”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证明了“先加载,后测试”的试验方式模拟服役混凝土实际受力情况的可行性,考虑荷载作用后服役混凝土的耐久性更接近实际情况;2)服役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约为纯材料的60%,抗碳化性能则约为纯材料的75%;3)当应力水平由0%增长至60%时,高强混凝土抗渗透性的下降速率约为低强度混凝土的1.4倍,抗碳化性的下降速率约为低强度混凝土的1.7倍;4)粉煤灰对服役混凝土抗渗性的提升效果大约只有纯材料混凝土的6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碳化性论文参考文献

[1].付向红,史永涛.多步搅拌工艺对高性能混凝土抗碳化性的影响[J].混凝土.2014

[2].李轲楠.服役混凝土抗渗透性与抗碳化性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

[3].袁群,马峰,曹宏亮,史长城,杨旭辉.高抗碳化性混凝土的配制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

[4].宋学锋,张龙,何廷树.原位合成SAR表层处理混凝土的抗碳化性[J].建筑材料学报.2012

标签:;  ;  ;  ;  

抗碳化性论文-付向红,史永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