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水产品批发价格

各地水产品批发价格

一、各地水产品批发价格(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龙,杨肖丽[1](2021)在《农产品批发价格受封闭管控政策影响吗——来自北京市批发市场的证据》文中指出本文以受封闭管控政策影响的北京市华垦岳各庄农贸批发市场为实验组,以不受封闭管控政策影响的北京市大洋路农贸批发市场为对照组,构成自然实验,选取5大类27小类农产品,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三重差分模型识别封闭管控政策对农产品批发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封闭管控政策正向影响农产品批发成交量;第二,封闭管控政策短期正向影响农产品批发价格,随时间推移,批发价格逐步向正常水平回落;第三,不同农产品受封闭管控政策影响程度及方向不同,叶菜、水果、肉类产品受到正向影响,果菜受负向影响。可见,封闭管控政策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避免了价格长期巨幅波动。因此,要做好宣传引导,保障农产品供应渠道,注重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场监管,推动民众合理消费,确保政策取消后农产品价格回归理性,保证物价稳定。

孙杰[2](2020)在《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SS公司大闸蟹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和优化,不仅有助于提升SS公司的市场营销绩效和核心竞争能力,同时有助于SS公司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创新,并且有助于拓展农副产品的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领域。本文以SS公司大闸蟹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确立了本文以STP市场营销理论、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本文的主要理论。本人首先采用PEST分析,结合消费者需求分析、竞争者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同时结合SWOT分析,认为SS公司需要利用环境、政策、技术、成本等优势找准细分市场,以营销方式创新为保障,以市场为推动,让SS公司大闸蟹营销能够顺利推进。本文对SS公司大闸蟹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存在销售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低、分销渠道运行效率低、产品销售利润率低等问题。导致这些营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目标市场定位模糊、缺少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推广不够、产品附加值较低。本文针对SS公司的这些营销问题,基于目标市场定位,提出了品味生活营销理念,中高端市场定位、产品质量优先、销售渠道多元化及客户至上服务等策略对已有的营销体系进行优化,构建了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的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优化方案的实施措施和保障措施,并对营销策略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分析,从而验证了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的优化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本文的研究,SS公司大闸蟹营销体系将更加完善,全面提升SS公司大闸蟹的核心竞争力,帮助SS公司大闸蟹营销转型和升级,顺利实现SS公司大闸蟹的经营目标,最终促进SS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王丽媛,马莹,邵芳,马佳[3](2020)在《提质增效背景下上海水产品市场分析与后市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水产消费市场,其水产品市场分析与后市展望对完善我国水产品市场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受养殖端自然灾害因素、多重政策因素以及消费端水产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上海水产品价格总体高位运行,呈上扬态势,交易量呈下滑态势。在水产品市场提质增效调整的背景下,预计后期水产市场供应逐渐趋向稳定。消费市场多元化、消费常态化的升温升级,将导致中高档海产品价格涨幅较大,水产品价格总体温和上涨。为稳定后市、确保水产市场提质增效持续有效推进,提出推进水产养殖结构优化、提升水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加强市场预警体系建设、创新"互联网+"渔业、维护国际市场贸易稳定等相关政策建议。

安娜,慕永通[4](2020)在《基于HP滤波法的贝类批发价格波动特征分析——以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中国贝类价格波动特征的定量研究基本空白,本文借鉴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中常用的HP滤波方法,选取威海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公示的四种贝类(菲律宾蛤仔、栉孔扇贝、牡蛎、鲍)批发价格作为研究对象,对价格进行分解后分析其波动特征。结果显示,过去9年,贝类批发价格以3年为期呈现"增-减-增"的长期趋势;季节因素在夏秋两季对贝类批发价有负向影响,冬春两季则有促进作用;贝类批发价格循环周期短、随机性波动较频繁。这表明,建立贝类价格预测预警机制,防范趋势性和随机性的价格波动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马小洁[5](2019)在《舟山水产品定价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舟山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水产资源丰富,但需清晰认识到的是,舟山以水产品为生的渔民、企业以及消费者在舟山水产品价格上的协调还存在突出问题,如何通过舟山水产品合理的定价来实现渔民增收、企业获利、消费者物有所值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舟山水产品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舟山水产品的定价,包括定价主体、影响定价的因素等。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舟山水产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的定价的现状展开调查。文章以水产品供需对价格的影响为前提条件,分析了舟山水产品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与定价的联系、水产品定价时涉及的主体及三个环节中影响供需的因素如何对水产品定价产生影响。总结出了舟山水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中生产环节存在渔民等被动接受定价的劣势群体;流通环节批发市场价格信息传递滞后和舟山水产品流通成本高;消费环节零售市场定价不规范以及消费者被欺瞒定价等问题。解释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文章提出了完善生产环节现代渔业合作组织,保证生产环节水产品的供给;流通环节鼓励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或是尽量减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流通渠道的各个环节来降低成本;规范舟山市场企业的定价,调节价格;引导消费者对舟山水产品的适量需求等改进策略。通过舟山水产品定价的研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减少舟山水产品定价主体间的摩擦,为舟山水产品的合理定价做出努力,从而保障舟山渔民再生产能力和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舟山水产品的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平衡。

冯尧[6](2019)在《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菜篮子工程”从被首次提出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菜篮子”作为连接市民和农户的纽带,其价格水平变化关系到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更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菜篮子商品零售市场采取现货交易,交易数量小,价格容易受到季节、天气、生产条件、供求关系、批发价格、市场位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相较于其他商品来说,菜篮子商品的价格波动更为频繁和剧烈,“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现象经常交替发生。菜篮子商品零售市场的特殊性导致菜篮子商品的价格变动是无法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是其他相关的价格指数来反映的,因此,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单独构建一个指数对菜篮子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刻画和衡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本研究从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并根据提出的理论编制方法进行了实证应用和分析。本研究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项:第一,本研究对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构建的意义做了阐述,并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以及国内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情况做了详细梳理,确定了本研究所使用的基本编制方法,即加权平均数指数法。第二,针对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从编制的原则、菜篮子价格指数体系的构成、菜篮子代表商品的选择、基期的确定、采价点的选择、编制公式与编制方法、编制权重的确定以及缺失值的处理八个方面探讨了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科学的编制出了一整套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体系。第三,基于提出的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理论编制方法,本研究利用云南省现有的菜篮子商品价格数据进行了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应用与分析。首先,使用Excel和R语言对2015-2017年云南省菜篮子商品价格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取了2016-2017年的云南省菜篮子商品价格数据进行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实际编制,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理论编制方法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其次,根据人均GDP的大小选取了昆明市、昭通市以及全省这三个地区,研究其菜篮子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发现,同一地区的大类价格指数在价格变动趋势以及价格波动幅度上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菜篮子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间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肖小勇[7](2015)在《蔬菜价格形成及传递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以食为天,蔬菜占半边。蔬菜在人们的饮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30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蔬菜总面积由1978年的3371千公顷增长到2013年的20899千公顷,增长了 5倍。蔬菜产业在“保供、增收、创汇”等方面创造了巨大的效益。中国蔬菜产业在创造巨大效益、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牵涉面最广、关注度最高的是蔬菜的价格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蔬菜价格暴涨暴跌现象频发;二是蔬菜生产者难以分享价格上涨收益;三是蔬菜产销价差扩大。蔬菜价格问题关系着民生和三农,也是政府政策关注的重点,因而,研究蔬菜价格形成和传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一、本文总结了中国蔬菜价格特征,厘清了中国蔬菜价格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我国蔬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蔬菜价格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且蔬菜生产价、批发价和零售价波动较为同步。我国蔬菜价格存在暴涨暴跌、蔬菜生产者获利较少以及蔬菜产销价差拉大等三个问题。异常气候、近郊菜地减少和信息不对称是蔬菜价格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蔬菜生产成本上升、蔬菜生产者缺少定价权和蔬菜产能过剩三个因素导致蔬菜生产者难以分享价格上涨收益。蔬菜产销分离、传统模式下中间流通环节过多等原因导致蔬菜流通成本上升,使得蔬菜产销价差拉大。二、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1.提出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该理论分析框架中,本文界定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概念、厘清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内涵、阐述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组成部分及其运行机理。本文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界定为:蔬菜价格形成机制是指蔬菜交易过程中确定蔬菜价格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内涵为:短期内,蔬菜价格取决于蔬菜供求关系,长期内,蔬菜价格取决于行业平均成本,而且,短期均衡价格围绕行业长期平均成本波动。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包括动力系统、传导系统、工作系统和调控系统四部分,其运行机理为:在蔬菜供求关系的作用下,蔬菜市场充分竞争而形成蔬菜价格,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共同调节,以保障蔬菜价格的合理性。2.构建了蔬菜价格形成的一般均衡系统。该系统中有蔬菜产量、中间投入量、蔬菜生产者价格、中间投入品价格、蔬菜消费量、蔬菜消费者价格6个内生变量,并纳入蔬菜生产中的劳动力价格和资本价格、中间投入品的劳动力价格和资本价格、消费市场上替代品价格、居民消费支出等外生变量。该系统刻画了蔬菜生产者价格和蔬菜消费者价格的形成机制,并刻画出外生冲击对蔬菜生产者价格和蔬菜消费者价格的作用机制。3.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和总结了蔬菜流通的三种模式,并分析了三种流通模式的价格形成机制。寿光本地菜外销的流通模式归纳为三种:一是大型批发市场流通模式;二是地头市场流通模式;三是“农超对接”模式。三种流通模式及其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具有共性和个性。金乡大蒜价格形成有5月中旬新蒜上市、7月初新蒜入库、8月底封库三个时间节点,三个时间节点将大蒜价格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三、本文对我国蔬菜价格的传递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1.厘清了蔬菜价格传递机制的概念及模式。蔬菜价格传递是指某类蔬菜价格变化引起其他类蔬菜价格变化,其变动关系及变动过程称为蔬菜价格传递机制。按研究对象分类,将我国蔬菜价格传递机制分为蔬菜品种间价格传递机制、蔬菜产业链各环节间价格传递机制和蔬菜价格空间传递机制三类。2.从品种视角分析了我国蔬菜价格传递机制,发现蔬菜各品种间存在价格传递关系。①蔬菜市场是一个内生系统。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大白菜、黄瓜、菜椒和西红柿四类蔬菜所构成的蔬菜市场是一个内生系统。②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表明系统内各蔬菜存在替代关系。除西红柿外,来自蔬菜价格的冲击对其他三类蔬菜价格的冲击绝大多数为正向影响,而且,其他三类蔬菜价格受到冲击后依靠自身消化外生冲击的贡献度均较大。来自菜椒价格的冲击对蔬菜市场内其他各类蔬菜价格的影响最大。西红柿对大白菜、菜椒和黄瓜等其他蔬菜的替代作用相对较弱。③VAR-BEKK-GARCH(1,1)模型表明各品种蔬菜价格间存在溢出效应。具体地,菜椒和黄瓜价格对大白菜和西红柿价格存在单向均值溢出效应,而大白菜和西红柿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蔬菜价格间存在显着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3.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我国蔬菜价格传递机制,发现蔬菜产业链各环节间价格传递存在非对称性。①无论蔬菜生产者价格还是零售价格,对正向冲击的调整速度大于负向冲击。②无论正向冲击还是负向冲击,蔬菜零售价格的调整幅度大于生产者价格。价格传递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市场力量、调整成本和菜单成本、政府干预、信息不对称等。4.从空间视角分析了我国蔬菜价格传递机制,发现我国蔬菜价格存在空间传递效应。①蔬菜价格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大白菜、茄子、西红柿和尖椒四种蔬菜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集中连片区域。总体来说,东部地区的蔬菜价格低于中西部地区。除西红柿价格外,大白菜、茄子、尖椒价格均有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②我国蔬菜价格存在空间相关性。大白菜、黄瓜、西红柿和尖椒价格的Moran值分别为0.31、0.40、-0.11和0.27,这说明我国各地的蔬菜价格不是独立的,大白菜、黄瓜、尖椒价格存在空间正相关,而我国各地西红柿价格存在空间负相关。③我国蔬菜价格存在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突出表现在蔬菜价格存在高-高集聚、高-低集聚、低-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四种集聚类型。④空间杜宾模型表明我国蔬菜价格在各省之间存在显着的空间效应,而且,增加本地区蔬菜产量能够降低邻近地区蔬菜价格。⑤通过对“南菜北运”背景下国内蔬菜市场整合度的研究发现:“南菜北运”背景下北京与广西蔬菜市场整合度越来越高;南北蔬菜市场间的整合度低于北方蔬菜市场和南方蔬菜市场内部,而且北方蔬菜市场整合度高于南方。论文可能的创新点有:①提出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该理论分析框架中,界定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概念、厘清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内涵、阐述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组成部分及其运行机理。②构建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的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刻画了蔬菜生产者价格和蔬菜消费者价格的内在形成机理,并刻画出外生冲击对蔬菜生产者价格和蔬菜消费者价格的作用机制。③从品种、产业链和空间三种视角研究我国蔬菜价格传递机制,研究视角较为新颖。以往研究侧重于从产业链视角研究价格传递机制,对从品种和空间视角研究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缺少关注。

安娜[8](2015)在《鲜活贝类批发市场管理与经营问题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世界贝类第一生产大国,目前,贝类的市场供给已不再短缺,市场格局发生转变,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虽然贝类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但市场流通领域的重要作用渐渐浮现,逐步成为制约整个贝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无论是从业者试图改善经营策略、提高经营绩效,还是政府试图制定有效的市场政策,这都必须建立在对市场状况有一个全面认识的基础上。那么,对贝类市场进行多角度研究,探索市场不同方面的本质特征,进而建立对市场整体的理性认识,具有重要且长远的现实意义。现如今,批发、集贸市场仍然是中国鲜活贝类的主要流通渠道,流通领域的迅速发展,对于传统的批发市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从批发市场入手,通过文献考察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通过现场采访和调研的方式了解现实情况,采用综合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汇总了批发市场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总结了批发市场市场运营和管理职责与现状,以及市场内上市鲜活贝类的有关情况;梳理了鲜活贝类的进销及流通渠道,并对市场内鲜活贝类进出货交易的方式、流程、主要模式,以及批发商之间的组织协调关系进行了了解;此外,还对鲜活贝类批发价格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贝类批发市场历史沿袭时间短,目前的主要功能是对批发商进行营业秩序等基础管理,同时提供经营场所和物业、运输和仓储、信息、金融、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主要盈利来源是经营场所的租售。鲜活贝类批发交易主要采取面对面或远程对手交易的方式,从产地到中转地再到销地批发市场,从生产者到批发商到零售商再到消费者,形成了多元化的流通渠道,各交易主体分工合作,实现了鲜活贝类的生产、分拣、清洗、包装、配送等一系列流通过程。通过对中国鲜活贝类市场现状的研究,本文初步提出了目前市场发展和贝类流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市场建设落后,基础设施简陋;市场配套服务不健全;市场信息平台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的缺失;市场管理规定有名无实;流通链条环节多,流通渠道较复杂;流通组织化程度较低;经营方式较为传统,行业内竞争激烈;其它流通模式对批发市场造成了冲击和威胁。同时,也预测了我国贝类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批发市场交易方式不断进步:批发市场功能逐步发展和完善:市场配送功能日益增强:信息化建设受到广泛重视:市场和产品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在总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预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文对鲜活贝类批发市场提出了如下发展建议:完善批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批发市场体系要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改进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打破贝类批发价格形成障碍:建立健全批发市场信息系统。

张士军[9](2013)在《中国蛤类产业结构与特征研究 ——以“红岛蛤蜊”产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蛤类产业结构与特征研究”是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旨在系统解答有关我国贝类产业“是什么”、“为什么”、“好不好”、“怎么办”等问题。蛤类作为滩涂贝类的一种,近年来逐渐暴露出许多发展中的问题。由于过度采捕、不科学养殖、海洋污染、以及对海洋工业的让渡,蛤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作业和生产空间日趋缩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日趋下滑,蛤类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不可持续发展的边缘。蛤类产业能否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取决于政府外控、行业自调、社区服务共同协作,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养殖协会、龙头企业、个体业户等多方积极参与的结果。长期以来,蛤类产业的发展一直被动的受制于市场的拉动,致使该产业快速发展,过度膨胀,短时期内,政府得到预期的外显政绩、业户得到暂时的经济利益、市场得到丰富的消费产品,似乎达到一种“多赢”的完美结局。但是,在这种虚假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隐藏着潜在的风险。要消除蛤类产业的这种负面影响,保持蛤类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长效的调控机制,而这一调控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转,有赖于重新梳理蛤类产业发展动态,厘清蛤类产业结构、特征及演进趋势。作为上述贝类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项目的主旨在于“探索贝类产业结构和贝类产业链研究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方法,系统开展蛤类的产业链结构、特征和绩效研究”。作为一项开创性的研究,论文以“红岛蛤蜊”产业为例,再现红岛蛤蜊产业的发展历史、演变规律、发展趋势,总结红岛蛤蜊产业的基本结构、运行状况及特征,厘清产业链和价值链构成,测度红岛蛤蜊产业的经营绩效,试图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以此映射蛤类产业的结构、特征和绩效。为达成这一研究目标,本研究以“红岛蛤蜊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实地考察、典型业户入户调查、专家访谈、走访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方法,对红岛蛤蜊产业发展动态、产业结构、产业链及价值链构成、产业组织、产业管理、产业演进趋势、产业发展战略等角度进行精细化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系统梳理蛤类、蛤类产业结构的概念体系,客观描述蛤类产业的规模分布和空间分布;(2)摸清红岛蛤蜊产业的规模结构、空间分布结构、经营主体结构、市场结构、劳动力结构、技术结构、三产结构、所有制结构、管理主体结构等结构特征;(3)厘清红岛蛤蜊产业链的构成、上下链的传递过程及产业链的组织模式;(4)构建红岛蛤蜊产业的价值链,测算价值链诸节点的价值增值;(5)测算典型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情况,考察典型涉蛤关联产业的经营实态;(6)探寻红岛蛤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本研究填补了渔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研究空白,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这一典型地域产业的微观基础和结构性特征,厘清了红岛蛤蜊产业的结构特征、经营行为和产业绩效,以及产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战略,为理解这一产业提供了大量翔实的一手数据,形成了诸多基于事实的、可信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实施调控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为相关研究者开展类似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论文形成的重要结论有:(1)从产业链的视角,归纳出两类产业链演进路径,即从蛤蜊育苗、养殖到终端消费为主线的纵向产业链演进路径,和为纵向产业链服务的横向产业链演进路径。总体来看,目前红岛蛤蜊纵向产业链较为完善,发展也比较成熟,而横向产业链发展比较滞后,亦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2)养殖密度过高是引发红岛蛤蜊品质低下的重要诱因,种质资源退化、海洋环境变化等姑且系蛤蜊品质低下的直接原因,但问题在于,这一行为背后的激励机制才是产品品质变化的根本原因,而将目光聚焦于养殖模式的变更并大规模开发深海资源、大力发展底播增殖等政策,并逐渐形成路径依赖,将会带来远期的不可控风险。(3)在市场利益驱动、物流快速发展和提倡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今天,红岛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与生产成本的局限,指望所谓技术飞跃与巨额投资来解决蛤蜊苗种问题并不是最佳选择。从近期来看,继续推动“南苗北养”模式,地方互补,同时在加强检疫、筛选的基础上继续从南方引进优质苗种。(4)红岛蛤蜊产业链现有的组织模式效率低下,连接松散。从有效组织模式来看,蛤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运行,前提是建立以养殖者、管理者和科研单位“三足鼎立”的组织体系。养殖者在该体系中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养殖生产,从重视量的堆砌转变为追求质的精进;管理者要保证体系整体的正常运行、生产者的正常生产,并在当时的环境下应因选择合理的对策、做出有效率的行政介入;科研单位要给予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制度研究更多的关注、支持,向管理者和养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5)在红岛蛤蜊价值链不同环节中,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的价值增量程度较高。不同养殖户、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养殖海区、不同投苗密度、甚至不同养殖规模,其养殖环节的价值增值能力可能不同;不同的蛤蜊产品加工者,不同的蛤蜊产品加工形态,不同的加工程度,其加工增值程度亦存在很大差别;不同批发零售商,不同等级或产地的蛤蜊产品,不同的流通渠道,其价值增值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相比较而言,红岛蛤蜊的价值增值情况并不容乐观。(6)包括“红岛蛤蜊”在内的中国蛤类产业仍处于不完全的产权制度之下,尽管海域使用金和养殖许可证在产业进入或排他性方面有一定的制度保障,但仍未摆脱与公共物品性质的系统关联。为建立明晰的产权,降低外部性影响,就要打破当前密集的海域使用格局,合理划分海域使用区,预留合理发展海域。公共政策目标是应当基于既有条件改善现有制度安排,提升管理绩效,而不是将目标继续转移到开发新的海域资源。研究中也有了一些重要的发现:比如养殖户---收购商---大批发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的定价机制是什么?首次销售价格的形成机制是什么?从养殖---捕捞---加工、收购---分拣---批发等无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症结是什么?分散养殖局面如何进行整合,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整合,谁来主导其整合?“南苗北养、北蛤南运”这种跨区养殖模式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什么,怎样进行测度和评估?受个人认知能力和其他客观条件限制,尚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精准回答,寄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对上述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将持续关注这一产业的最新发展。

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10](2008)在《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8年1季度)》文中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农业政策频出,中央支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政策信号更加明确有力,工作措施扎实有效,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今年一季度,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先后上涨。3月份小麦、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玉米的市场价格分别同比上涨8.33%、10.88%、11.35%、12.53%、17.57%;全国大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均出现下跌,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还是很大;鸡蛋、活鸡和西装鸡价格分别上涨5.3%、18.0%和22.3%,蛋雏鸡和肉雏鸡价格分别上涨16.2%和40.0%;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56.0%和49.1%;蔬菜批发价格回落,但一季度平均我国蔬菜批发价格上涨幅度仍然较大。2008年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2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其中,出口额为93.5亿美元,同比增长9.6%;进口额为130.1亿美元,同比增长61.0%。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4.6亿美元的顺差变为36.6亿美元的逆差。

二、各地水产品批发价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各地水产品批发价格(论文提纲范文)

(1)农产品批发价格受封闭管控政策影响吗——来自北京市批发市场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理论框架
三、数据及变量描述
    (一)样本与数据
        1.样本对象。
        2.样本期。
        3.样本类别。
        4.数据来源。
    (二)变量描述
        1.封闭管控政策。
        2.农产品批发价格及批发成交量。
        3.控制变量。
四、实证分析
    (一)封闭管控政策的有效性检验
    (二)封闭管控政策对农产品批发价格的影响
    (三)动态效应分析
    (四)三重差分(以2019年为对照)
五、进一步分析
    (一)稳健性检验
        1.替换样本的三重差分。
        2.安慰剂检验。
    (二)内生性检验
    (三)异质性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2)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理论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关于农产品营销理念的研究综述
    2.2 国内外关于大闸蟹营销策略的研究综述
    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析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STP理论
        2.4.2 价值共创理论
        2.4.3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
第3章 SS公司大闸蟹的营销环境分析
    3.1 SS公司及大闸蟹产品概述
    3.2 SS公司大闸蟹的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SS公司大闸蟹的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3.3.1 消费者需求分析
        3.3.2 竞争者分析
        3.3.3 内部环境分析
    3.4 SS公司大闸蟹营销的SWOT分析
        3.4.1 大闸蟹营销的优势分析
        3.4.2 大闸蟹营销的劣势分析
        3.4.3 大闸蟹营销的机会分析
        3.4.4 大闸蟹营销的威胁分析
第4章 SS公司大闸蟹的营销现状分析
    4.1 SS公司大闸蟹的营销现状
        4.1.1 SS公司大闸蟹营销理念
        4.1.2 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
    4.2 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的问题分析
        4.2.1 销售规模较小
        4.2.2 市场占有率低
        4.2.3 分销渠道的运行效率低
        4.2.4 产品销售利润率低
    4.3 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目标市场定位模糊
        4.3.2 缺少核心竞争力
        4.3.3 品牌推广不足
        4.3.4 产品附加值较低
第5章 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的优化方案
    5.1 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的核心要素分析
        5.1.1 营销理念因素
        5.1.2 产品品牌因素
        5.1.3 产品质量因素
        5.1.4 分销渠道因素
        5.1.5 产品服务因素
    5.2 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的优化方案
        5.2.1 中高端市场定位策略
        5.2.2 品味生活营销理念策略
        5.2.3 产品质量优先策略
        5.2.4 销售渠道多元化策略
        5.2.5 客户至上服务策略
第6章 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优化方案的实施
    6.1 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优化方案的实施措施
        6.1.1 中高端市场定位策略的实施措施
        6.1.2 品味生活营销理念策略的实施措施
        6.1.3 产品质量优先策略的实施措施
        6.1.4 销售渠道多元化策略的实施措施
        6.1.5 客户至上服务策略的实施措施
    6.2 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6.2.1 组织架构构建
        6.2.2 人力资源保障
        6.2.3 企业文化建设
        6.2.4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6.3 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优化方案的效果预测分析
        6.3.1 增强品牌竞争力
        6.3.2 增加市场占有率
        6.3.3 提升客户满意度
        6.3.4 提高产品销售额
第7章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大闸蟹调查问卷
致谢

(3)提质增效背景下上海水产品市场分析与后市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2018年上海水产品市场分析
    1.1 2018年上海水产品市场结构变化
        1.1.1 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量呈季节性波动,同比下降明显
        1.1.2 水产品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进口市场进一步扩大
        1.1.3 大众海鲜消费市场升温,甲壳类海鲜受青睐
    1.2 2018年上海水产品市场价格运行变化
        1.2.1 2018年上海淡水产品批发价格波动
        1.2.2 2018年上海海产品批发价格波动
2 2018年上海水产品市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生产端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
    2.2 消费端市场需求因素影响
    2.3 多重政策因素影响
3 上海水产品后市展望
    3.1 上海水产品供应市场展望
    3.2 上海水产品消费趋势展望
    3.3 上海水产品市场价格展望
4 相关政策建议
    4.1 推进水产养殖结构优化,促进水产养殖提质增效
    4.2 提升水产品保鲜加工技术,保障市场有效供应
    4.3 加强市场预警体系建设,多方协作抵御市场风险
    4.4 创新“互联网+”渔业,推动水产品新零售发展
    4.5 维护国际市场贸易稳定,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4)基于HP滤波法的贝类批发价格波动特征分析——以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 X12季节调整法
        2. HP滤波法
    (二)数据来源
四、贝类批发价格波动特征的HP滤波分析
    (一)菲律宾蛤仔批发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二)栉孔扇贝批发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三)牡蛎批发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四)鲍批发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五、总结与讨论
    (一)贝类批发价格的趋势性特征
    (二)贝类批发价格的季节特征
    (三)贝类价格随机波动和周期循环特征
    (四)贝类价格波动的政策含义

(5)舟山水产品定价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调查研究法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创新点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水产品
        2.1.2 定价
        2.1.3 价格
    2.2 相关理论
        2.2.1 价格理论
        2.2.2 供求理论
        2.2.3 商品流通理论
第三章 舟山水产品定价现状分析
    3.1 舟山水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定价现状分析
        3.1.1 舟山水产品生产环节
        3.1.2 舟山水产品流通环节
        3.1.3 舟山水产品消费环节
    3.2 舟山水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定价相关主体分析
        3.2.1 舟山水产品生产主体
        3.2.2 舟山水产品流通主体
        3.2.3 舟山水产品消费主体
    3.3 舟山水产品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3.3.1 生产环节定价影响供给的因素分析
        3.3.2 流通环节定价影响供给的因素分析
        3.3.3 消费环节定价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
第四章 舟山水产品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舟山水产品定价存在的问题
        4.1.1 生产环节渔民被动接受定价
        4.1.2 流通环节批发市场价格信息传递滞后
        4.1.3 流通环节舟山水产品流通成本高
        4.1.4 消费环节零售市场定价不规范
        4.1.5 消费者被欺瞒定价
    4.2 舟山水产品定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舟山渔民处于劣势地位
        4.2.2 舟山水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体系不完善
        4.2.3 舟山水产品流通的相关建设不完善
        4.2.4 舟山零售市场定价的监督不到位
        4.2.5 舟山水产品价格信息的不对称
第五章 舟山水产品定价的改进策略
    5.1 完善生产环节现代渔业合作组织
        5.1.1 设置现代渔业合作组织试点
        5.1.2 设立渔业组织合作原则及合作模式
        5.1.3 为渔业组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5.2 鼓励多元化的水产品交易方式
        5.2.1 普及、宣传多元化交易方式
        5.2.2 重视发展水产品线上交易
    5.3 降低水产品成本
        5.3.1 大力发展“渔超对接”模式
        5.3.2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5.3.3 “废物”利用减少水产品的浪费
    5.4 规范舟山水产企业的定价
        5.4.1 价格指数指导舟山企业定价
        5.4.2 企业选择合适的定价方法
        5.4.3 政府做好对定价的监督
    5.5 引导消费者对舟山水产品的适量需求
        5.5.1 建立水产品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渠道
        5.5.2 政府做好宏观把控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一、价格指数理论研究综述
        二、国内编制的菜篮子价格指数
        三、研究评述及启示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研究
    第一节 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 代表品的选择与分类
        一、代表品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二、云南省菜篮子代表品的确定
    第四节 基期的选择
    第五节 采价点的数量与分布
    第六节 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与计算公式
        一、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
        二、全省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
    第七节 权数的选取与测算
        一、菜篮子代表品全省均价计算时的权重
        二、指数加权过程的权重
    第八节 对于缺失数据的处理
第三章 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的实践应用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预处理
    第二节 菜篮子价格指数的计算——以昆明市周价格指数为例
        一、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编制的理论方法与实证中所用方法的差异
        二、昆明市周度菜篮子价格指数的计算
    第三节 云南省及各州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分析
        一、昆明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
        二、昭通市菜篮子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
        三、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
        四、三个地区菜篮子价格指数波动特征的对比分析
        五、分析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政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本研究的局限
        二、对将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蔬菜价格形成及传递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中国蔬菜产业:创造巨大效益的产业
        1.1.2 中国蔬菜价格:问题与挑战
        1.1.3 研究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思路、目的及主要内容
        1.2.1 研究对象界定及使用范围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与展望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价格形成理论
        2.1.2 价格传递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价格形成的文献回顾
        2.2.2 价格传递的文献回顾
        2.2.3 简评
    2.3 蔬菜价格形成及传递的理论分析框架
3 中国蔬菜价格特征及问题
    3.1 中国蔬菜价格总体特征
        3.1.1 中国蔬菜价格在波动中上升
        3.1.2 中国蔬菜价格波动剧烈
        3.1.3 中国蔬菜价格波动频繁
        3.1.4 中国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特征
        3.1.5 中国蔬菜价格周期性波动特征
    3.2 中国蔬菜价格具体特征
        3.2.1 分环节蔬菜价格特征
        3.2.2 分品种蔬菜价格特征
        3.2.3 分地区蔬菜价格特征
    3.3 中国蔬菜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1 中国蔬菜价格存在的问题
        3.3.2 中国蔬菜价格存在问题的原因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
    4.1 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理论框架
        4.1.1 蔬菜价格形成机制概念界定
        4.1.2 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构成及其运行机理
        4.1.3 现阶段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内涵及影响因素
        4.1.4 现阶段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
    4.2 完全竞争市场下蔬菜价格形成的理论模型
        4.2.1 蔬菜生产者市场均衡
        4.2.2 蔬菜消费市场均衡
        4.2.3 蔬菜中间商市场均衡
        4.2.4 蔬菜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和消费者市场的均衡
    4.3 非完全竞争市场下蔬菜价格形成的理论模型
    4.4 中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参数拟合
        4.4.1 理论模型的参数拟合
        4.4.2 外生冲击对蔬菜价格、产量和消费量的影响
        4.4.3 外生冲击对蔬菜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格传递的影响
        4.4.4 关于蔬菜价格放大效应的验证
    4.5 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案例研究:以山东寿光和金乡为例
        4.5.1 山东寿光蔬菜价格形成:基于蔬菜产业链跟踪调查
        4.5.2 山东金乡大蒜价格形成机制案例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蔬菜价格传递机制
    5.1 蔬菜价格传递机制内涵及模式
    5.2 品种视角下蔬菜价格传递
        5.2.1 品种间蔬菜价格传递的内涵及特征
        5.2.2 品种间蔬菜价格传递效应研究方法:BEKK模型
        5.2.3 品种间蔬菜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5.3 产业链视角下蔬菜价格传递
        5.3.1 蔬菜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传递的内涵及特征
        5.3.2 蔬菜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传递的研究方法
        5.3.3 蔬菜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传递的实证研究
    5.4 空间视角下蔬菜价格传递
        5.4.1 蔬菜价格空间传递的运行机理及价格空间分布特征
        5.4.2 蔬菜价格空间传递的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模型
        5.4.3 蔬菜价格空间传递的实证研究
        5.4.4 “南菜北运”背景下我国蔬菜市场空间整合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关于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研究结论
        6.1.2 关于蔬菜价格传递机制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完善蔬菜价格形成机制
        6.2.2 整合蔬菜价格传递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1 寿光产业链跟踪调研问卷
附录2 2003-2015年有关蔬菜调控政策一览表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8)鲜活贝类批发市场管理与经营问题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市场研究
        1.2.2 水产品及其它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
        1.2.3 水产品市场流通研究
        1.2.4 贝类市场研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结构安排
2 批发市场的概况
    2.1 概念
    2.2 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历史
    2.3 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
    2.4 水产品批发市场在鲜活贝类流通中的功能
3 鲜活贝类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状况
    3.1 批发市场经营和管理的主要职能
        3.1.1 批发市场所承担的管理职能
        3.1.2 批发市场的主要盈利模式
        3.1.3 批发市场所提供的服务
    3.2 批发市场经营和管理的现状
        3.2.1 产地批发市场案例: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
        3.2.2 中转地及销地批发市场案例:上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
    3.3 存在的问题
        3.3.1 市场建设落后,基础设施简陋
        3.3.2 市场配套服务不健全
        3.3.3 市场信息平台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3.3.4 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的缺失
        3.3.5 部分市场管理规定有名无实
    3.4 批发市场运营管理模式创新:以天鹏海鲜城为例
4 鲜活贝类批发市场的流通状况
    4.1 市场交易主体
    4.2 市场流通渠道
    4.3 批发商主要经营模式
    4.4 批发商典型经营模式分析
        4.4.1 产地批发商:以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某鲍批发商为例
        4.4.2 中转批发商:以上海东方国际水产中心某文蛤批发商为例
        4.4.3 销地批发商:以温州菜篮子水产市场某餐饮渠道批发商为例
    4.5 存在的问题
        4.5.1 流通链条环节多,流通渠道较复杂
        4.5.2 流通组织化程度较低
        4.5.3 经营方式较为传统,行业内竞争激烈
        4.5.4 其它流通模式对批发市场造成了冲击和威胁
    4.6 批发商经营模式创新:以某二级批发商为例
5 批发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初探
    5.1 鲜活贝类批发价格的现状
    5.2 贝类批发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6 鲜活贝类批发市场发展的建议
    6.1 发展趋势
        6.1.1 批发市场交易方式不断进步
        6.1.2 批发市场功能逐步发展和完善
        6.1.3 市场配送功能日益增强
        6.1.4 信息化建设受到广泛重视
        6.1.5 市场和产品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6.2 发展我国贝类批发市场的主要措施
        6.2.1 完善批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6.2.2 加强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6.2.3 完善批发市场体系要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
        6.2.4 改进批发市场交易方式
        6.2.5 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
        6.2.6 打破贝类批发价格形成障碍
        6.2.7 建立健全批发市场信息系统
    6.3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中国蛤类产业结构与特征研究 ——以“红岛蛤蜊”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动机
    0.2 研究目标
    0.3 研究内容
    0.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0.4.1 研究方法
        0.4.2 技术路线
    0.5 论文创新点
1 产业结构研究:理论与范式
    1.1 理论基础
        1.1.1 产业关联理论
        1.1.2 投入—产出理论
        1.1.3 产业链理论
        1.1.4 价值链理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范式
2 蛤类与蛤类产业
    2.1 概念的界定
        2.1.1 蛤类、蛤类产业、蛤类产业结构
        2.1.2 蛤类的主要养殖种类和养殖方式
    2.2 蛤类产业的规模和空间分布
        2.2.1 世界蛤类产业
        2.2.2 中国蛤类产业
        2.2.3 山东省和青岛市蛤类产业
    2.3 “菲律宾蛤仔”生物学特性及生产分布
        2.3.1 “菲律宾蛤仔”的生物学特征
        2.3.2 菲律宾蛤仔生产周期
        2.3.3 菲律宾蛤仔生产及空间分布
    本章小结
3 “红岛蛤蜊”产业结构实证研究
    3.1 数据来源、样本分布及特征
        3.1.1 数据来源
        3.1.2 样本分布及特征
    3.2 “红岛蛤蜊”产业发展概况
        3.2.1 红岛蛤蜊资源禀赋
        3.2.2 红岛蛤蜊产业成长路径
        3.2.3 红岛周边蛤蜊产业的空间分布
    3.3 红岛蛤蜊产业规模结构
        3.3.1 产量、产值和养殖面积
        3.3.2 红岛涉蛤渔船数量构成
        3.3.3 红岛涉蛤加工、储藏规模
    3.4 红岛蛤蜊产业劳动力结构
    3.5 红岛蛤蜊产业的三产结构
    3.6 经营主体、管理主体结构
        3.6.1 涉蛤经营、管理主体构成
        3.6.2 经营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3.6.3 经营主体的规模结构
    3.7 红岛蛤蜊的市场结构
        3.7.1 产地组成
        3.7.2 流通渠道
        3.7.3 价格结构
    3.8 红岛蛤蜊产业的技术结构
        3.8.1 红岛涉蛤科研机构
        3.8.2 红岛蛤蜊养殖户获得技术的途径
    3.9 红岛蛤蜊的消费结构
    3.10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4 红岛蛤蜊产业链实证研究
    4.1 红岛蛤蜊产业链的演变
    4.2 红岛蛤蜊产业链构成
        4.2.1 红岛蛤蜊产业链结构
        4.2.2 红岛蛤蜊主产业链和辅助产业链
    4.3 红岛蛤蜊上游产业
        4.3.1 红岛蛤蜊育苗环节
        4.3.2 红岛蛤蜊养殖环节
        4.3.3 红岛蛤蜊采捕环节
    4.4 红岛蛤蜊中游产业:加工环节
        4.4.1 红岛蛤蜊加工概况
        4.4.2 产品加工形态
        4.4.3 加工行为特征分析
    4.5 红岛蛤蜊下游产业分析
        4.5.1 红岛蛤蜊的保鲜储运环节
        4.5.2 红岛蛤蜊产品销售环节
    4.6 红岛蛤蜊产业链组织模式研究
        4.6.1 “市场交易型”组织模式
        4.6.2 “红岛养殖协会+养殖户”
        4.6.3 “专业合作社+蛤蜊养殖户”
        4.6.4 “龙头企业+养殖户”
        4.6.5 “企业集团+多元化经验”全链自组织模式
        4.6.6 “养殖户协作互助式”的自组织模式
        4.6.7 “合伙制”组织模式
    4.7 问题与讨论
        4.7.1 育苗成本高,致使育苗环节空缺
        4.7.2 养殖环境压力加大
        4.7.3 加工设备落后
        4.7.4 市场假冒伪劣较多,品牌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4.7.5 蛤蜊产业链窄而短,衔接不畅存在断层
        4.7.6 政府管理与服务不到位
    本章小结
5 红岛蛤蜊产业价值链实证研究
    5.1 红岛蛤蜊产业价值链构成
    5.2 红岛蛤蜊产业诸节点价值增值
        5.2.1 养殖环节价值链及价值增值
        5.2.2 采捕分拣、分级环节价值链及价值增值
        5.2.3 加工环节价值链及价值增值
        5.2.4 流通环节价值链及价值增值
    5.3 诸节点增值结果分析
    5.4 问题与讨论
        5.4.1 红岛蛤蜊品质低下,致使获利能力变弱
        5.4.2 深加工能力不足,加工增值有待进一步提升
        5.4.3 进行大小分拣的比例较低,影响了价值增值
        5.4.4 营销环境有待优化,提高蛤蜊的价值实现能力
        5.4.5 产业一体化组织程度低,综合增值能力差
    本章小结
6 红岛蛤蜊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6.1 典型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6.1.1 红岛蛤蜊养殖经营实况
        6.1.2 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实证分析
    6.2 典型关联产业经营实态—涉蛤休闲业
        6.2.1 蛤蜊休闲产业概况
        6.2.2 蛤蜊休闲产业链结构分析
        6.2.3 休闲产业价值链及价值增值---以“红岛蛤蜊节”为例
        6.2.4 涉蛤休闲产业特征分析
    6.3 问题与讨论
        6.3.1 个人非理性投入造成的养殖效益低下
        6.3.2 “产业立市”指导思想与蛤蜊产业发展的矛盾
        6.3.3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较少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论文形成的相关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转变养殖理念,树立科学的养殖观
        7.2.2 提高蛤蜊加工的比例和深度
        7.2.3 创新销售模式
        7.2.4 拓展和延伸蛤蜊产业链
        7.2.5 创新产业链组织模式
        7.2.6 拓展技术路径
    7.3 尚存不足之处
    7.4 后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各地水产品批发价格(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产品批发价格受封闭管控政策影响吗——来自北京市批发市场的证据[J]. 张瑞龙,杨肖丽. 农业技术经济, 2021(12)
  • [2]SS公司大闸蟹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孙杰.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7)
  • [3]提质增效背景下上海水产品市场分析与后市展望[J]. 王丽媛,马莹,邵芳,马佳. 上海农业学报, 2020(05)
  • [4]基于HP滤波法的贝类批发价格波动特征分析——以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例[J]. 安娜,慕永通. 中国渔业经济, 2020(01)
  • [5]舟山水产品定价策略研究[D]. 马小洁.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3)
  • [6]云南省菜篮子价格指数的编制研究与应用[D]. 冯尧.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7]蔬菜价格形成及传递机制研究[D]. 肖小勇. 华中农业大学, 2015(04)
  • [8]鲜活贝类批发市场管理与经营问题的初步研究[D]. 安娜.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8)
  • [9]中国蛤类产业结构与特征研究 ——以“红岛蛤蜊”产业为例[D]. 张士军.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1)
  • [10]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8年1季度)[J]. 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财经界, 2008(13)

标签:;  ;  ;  ;  ;  

各地水产品批发价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