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试验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均匀性,单粒子
试验束论文文献综述
范辉,沈东军,刘建成,宋雷,史淑廷[1](2014)在《单粒子试验束斑均匀性测量程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单粒子试验中,束流均匀性是指待辐照器件位置平面上离子束斑注量密度分布的均匀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它反映了辐照器件的束流品质,其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单粒子试验中待辐照器件的离子注量准确测量。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美国的A&M大学等都在其相应的单粒子试验装置上建立了束流均匀性测量系统,美国、欧空局对单粒子试验中束流均匀性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束流非均匀度应小于±10%。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单粒子试验中样品平面的束斑均匀性,设计并实现了单探测器束斑均匀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4年00期)
吴少敏[2](2013)在《CSNS首个试验束还得等上两叁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从在东莞理工学院召开的散裂中子源工程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获悉,预计2017年9月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将出第一束试验束。 作为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装置,位于东莞大朗镇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预计总投资16.699亿元,建成后将大幅度(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报》期刊2013-12-13)
唐兴华,李家才,杨涛,徐进章,柯尊建[3](2011)在《BEPCⅡ-LINAC试验束第二靶室混合辐射环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供探测器或样品辐照实验与靶物质选择所需的辐射环境基本物理参数,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软件FLUKA对BEPCⅡ-LINAC试验束E2线上的第二靶室混合辐射环境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以靶心为圆心,半径为1 m的球面上的各次级粒子的微分通量、角度微分截面、磁谱仪方位角上的双微分能谱、靶室内的剂量率分布。(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1年07期)
唐兴华[4](2011)在《BEPCⅡ试验束E2线上混合辐射场的模拟及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EPCⅡ-LINAC Test Beam(北京试验束)是国内唯一的中高能物理试验束装置,它由E1、E2和E3叁条束流线构成,每条束流线具有不同的功能。在E2线上的第二靶室内,为了得到用于高能探测器刻度所需要的不同能量和种类的单能粒子束,在靶室的电子束流出口处安装了可移动的目标靶。电子与目标靶(铍,碳,铝、铜、钨)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包括e±,π±,n,p,γ以及π±衰变产生的μ±等,因此打靶后产生的E2束流是高能混合型粒子实验束,形成了混合辐射场。该辐射场,除了向E3线提供动量可变的带电单能单粒子束之外,还利用其进行各种辐照实验,如材料辐照、农作物诱发突变育种、光纤链路辐照损伤等。这些辐照实验,都需要给出辐照吸收剂量和通量,尤其是各种粒子各种能量段的照射剂量与通量,因此,对该辐射场进行模拟研究及研制一个能够适合于高能粒子混合辐射场测量的探测器是试验束升级改造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本论文围绕混合辐射场模拟和混合辐射场测量探测器(迭层闪烁体探测器)的研制展开。首先,利用蒙卡模拟软件FLUKA对电子束轰击目标靶后产生混合粒子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各种次级粒子在全方位角上的能谱、在不同次级粒子全能量范围积分后的角度谱、在39到43度角度上的各种粒子的双微分能谱分布;然后,在参考了辐射场模拟结果后成功设计和研制了混合辐射测量探测器——迭层闪烁体探测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与测试,这些性能包括:计数坪测试、探测效率GEANT4模拟,粒子分辨性能测试。研制后的辐射测量探测器源自PMT的宇宙线信号达500mV以上,不需要作任何放大器的放大即可被甄别和测量,计数坪区高压分布比较广(1800V-2500V),探测效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带电粒子效率高达97%以上,伽马和中子的探测效率在10%-40%范围,粒子分辨性能,尤其是n-γ分辨性能良好,在较大的能量范围内粒子分辨性能达到预期。现探测器已于北京试验束第二靶室内做混合辐射测量,研究其两种以上混合粒子鉴别能力。另外,利用半导体PIN硅光电二极管对靶室内的几个固定点的剂量进行了测量,并与模拟结果进行了比对。全篇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和北京试验束(TBF)的介绍,蒙特卡洛方法及FLUKA和GEANT4模拟软件,试验束E2线第二靶室混合辐射场的模拟研究,混合辐射场测量探测器的设计与研制,试验束E2线第二靶室混合辐射场测量研究,总结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5-01)
杨涛,李家才,唐兴华,顾运厅,柯尊建[5](2011)在《BEPCII-LINAC试验束次级粒子的模拟分析及质子能谱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BEPCII-LINAC试验束上1.89 GeV脉冲电子轰击铍靶产生的次级粒子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得到次级粒子的能谱和角度分布谱。Geant4模拟显示混合粒子中质子能量大于35 MeV的通量较大,且质子产额达到3.97×108 s-1,同时质子对器件的注量率?p可达6.32×105 s-1.cm-2。用试验束41°磁谱仪和E3线上的探测系统测量得到的质子能谱验证了次级粒子注量率和产额的模拟结果。模拟和实验结果都显示BEPCII-LINAC试验束次级束中的质子满足半导体器件单粒子效应实验要求。(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唐兴华,李家才,徐进章,柯尊建,安广朋[6](2011)在《BEPCII-LINAC试验束第二靶室混合辐射测量探测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BEPCII-LINAC试验束(Test Beam)第二靶室内,1.89 GeV脉冲电子束轰击目标靶产生的次级粒子(主要为质子、中子、伽玛、正负pion和正负电子)形成了能量连续的混合粒子辐射场,该辐射场是材料或生物样品(如农作物种子)辐照损伤效应试验的理想场所。这些试验都迫切需要给出各种样品对不同粒子的受照剂量,因此研制一个混合辐射测量探测器——迭层闪烁体探测器。本文阐述该探测器研制的基本过程,并对其关键性能进行研究与测试;阐明了探测器的基本结构设计与制作过程和。探测基本原理,给出对不同粒子探测效率的GEANT4模拟结果,并对探测器的n-γ分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混合辐射测量探测器基本满足Test Beam混合场的测量需要,达到预期的基本设计指标。(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张玉春[7](2009)在《BPECII试验束E3线π介子靶及磁谱议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束位于BEPCⅡ(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LINAC(电子直线加速器)末端,由E1、E2和E3叁条束流线组成,其中E1初级束专供强流慢正电子装置使用,E2束为高能混合粒子束用于辐照实验,E3束通过磁谱仪和探测器筛选为探测器束流实验提供e,π介子和p次级单粒子束。随着BEPCⅡ的改造完成,E3束中多粒子事例将会增多。为了增强双粒子事例的鉴别能力,进一步提高单粒子的动量分辨率,试验束E3线的磁谱议系统需要重新做出设计。我们将用闪烁光纤探测器和基于GEM读出的TPC来代替原有的多丝正比室,此外相关的探测器设备的位置也做出了调整。本文简要介绍磁谱议系统的设计,E3束流线上的系统与探测器,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此外,本文还给出基于3个探测器所提供的位置信息重建粒子在磁谱议中的径迹与动量的方法,从而从理论上给出磁谱议的动量分辨率。为了增加E3线的π介子的单粒子事例,基于光生π介子理论,利用Geant4模拟设计了一个π介子复合靶。同时为了检测磁谱议的单粒子的探测效率,动量分辨率,以及双粒子的鉴别能力,利用Geant4模拟测试了磁谱议的单粒子的动量分辨率,测试结果显示:单粒子的动量分辨率小于0.5%,双粒子分辨率好于3 mm,这些结果表明磁谱议达到既定的设计要求。因此,新设计的磁谱议系统能准确给出单粒子的动量,并能区分双粒子,最终为被测探测器提供已知粒子动量、类型及其入射位置和角度的粒子事例。(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9-05-01)
陈鹏,李家才,牛卫平,张玉春,吴元明[8](2009)在《用于BEPCⅡ试验束二维平行板电离室的信号处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试验束装置上的二维平行板电离室电极信号的读出,设计了一套信号处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模拟数字转换插件和PC机4个部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数据获取程序记录数字信号并用直方图实时显示。这套信号处理系统操作方便,电子学噪声低,性能稳定。(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09年01期)
陈鹏,吴元明,李家才,邹湘,牛卫平[9](2008)在《BEPCⅡ试验束束流位置探测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试验束束流位置的非拦截测量,研制了3个条形电极束流位置探测器和一批真空定位子。利用高定位精度电控精度电控位移平台对这3个探测器分别进行了标定,随后进行了束流初步试验。探测器主要由位于真空管道内的4条1 mm厚不锈钢条带构成,条带上感应信号的大小反映束流位置的变化。给出了探测器的定标系数、系统特性阻抗和端口传输系数。(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8年02期)
邹湘,崔象宗,李家才,吴元明,张少平[10](2007)在《BEPC试验束数据获取系统改进及离线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行在BEPC电子直线加速器上的试验束,主要利用在线探测器和离线数据分析选择单粒子事例,满足多种单粒子束流试验。本文介绍了试验束改进后的数据获取系统,以及离线数据分析中的飞行时间谱分析,单粒子判选和粒子击中位置定位等。(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07年05期)
试验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从在东莞理工学院召开的散裂中子源工程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获悉,预计2017年9月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将出第一束试验束。 作为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装置,位于东莞大朗镇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预计总投资16.699亿元,建成后将大幅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试验束论文参考文献
[1].范辉,沈东军,刘建成,宋雷,史淑廷.单粒子试验束斑均匀性测量程序设计[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4
[2].吴少敏.CSNS首个试验束还得等上两叁年[N].广东科技报.2013
[3].唐兴华,李家才,杨涛,徐进章,柯尊建.BEPCⅡ-LINAC试验束第二靶室混合辐射环境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
[4].唐兴华.BEPCⅡ试验束E2线上混合辐射场的模拟及测量研究[D].兰州大学.2011
[5].杨涛,李家才,唐兴华,顾运厅,柯尊建.BEPCII-LINAC试验束次级粒子的模拟分析及质子能谱测量[J].核技术.2011
[6].唐兴华,李家才,徐进章,柯尊建,安广朋.BEPCII-LINAC试验束第二靶室混合辐射测量探测器的研制[J].核技术.2011
[7].张玉春.BPECII试验束E3线π介子靶及磁谱议系统的设计[D].郑州大学.2009
[8].陈鹏,李家才,牛卫平,张玉春,吴元明.用于BEPCⅡ试验束二维平行板电离室的信号处理系统[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
[9].陈鹏,吴元明,李家才,邹湘,牛卫平.BEPCⅡ试验束束流位置探测器的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
[10].邹湘,崔象宗,李家才,吴元明,张少平.BEPC试验束数据获取系统改进及离线数据分析[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