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王玉国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光明小学444300

【摘要】数学是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其肩负着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重要使命。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拓展孩子的思维,从多方面对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同时加深对知识的消化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动手能力;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55-01

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对知识的结论进行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主动的探究知识,了解知识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创造背景,可以更好的对知识进行内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学会学习、爱上学习,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变为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课前营造氛围给予动手操作空间

新课改后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应注意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彼此的发现、体验、感受以及彼此的收获,知识的看法、自己不同的观点等等,进而丰富教学内容,在不断探究中取得新的发现,进而实现师生之间无障碍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及心得,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要想达到这样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创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多使用鼓励的、建设性的语言,尽量不要批评、指责学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只有自主地、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内才更有利于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能主动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继而愿意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培养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进行学具使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合理的进行学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实现探索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尽量的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在测量、拼结、摆放、制作、裁剪、绘图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充分理解及掌握。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不但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同时对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也起着很好的锻炼作用。例如: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寻找枯树枝,然后规定好一个长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值内折长短不一的树枝段,然后让学生用这些小树枝段拼成三角形,每次的拼接都用尺子量出每个边的长度。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个现象,并不是任意三段树枝都能够拼成三角形,有时候三根树枝摆放在一起并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但可以通过调节树枝的长短拼接成功。通过学生的不断操作、摸索学生会产生一个疑问,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三角形呢?此时教师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导学生看其每一次的测量数值,引导其一步一步发现结论。又例如学习“圆形”时首先在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圆形,教师不进行示范,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自主操作。此时学生有的借助于圆规,有的借助于水杯,还有的借助硬币等等,很快大家的圆都画好了,老师对学生的做法提出赞扬。接着教师丢出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所有的同学都能画出一样的圆形?此时学生开始沸腾了,大家争相讨论,各抒己见,并开始动手进行操作。经过同学们的反复操作、讨论最终产生结论,这是可以办到的,但是一定要借助圆规。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方式不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会画圆形的同时还知道了圆的大小取决于圆规两个脚尖之间的距离。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主动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时时刻刻离不开数学知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充分的结合实际生活,紧密的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使之认清数学学习的价值。针对一些显而易见的数学知识,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其思考,并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进行问题的解决。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对周围的生活物品进行观察,如家里的门有多高?学习桌有多长?凳子腿多高?铅笔有多长?等等先让学生自己猜测,然后用尺子测量看猜测的答案与实际的结果相差多少。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加深了对长度的印象,进一步深化了对“毫米、厘米、分米、米”的认识。通过学生自主的动手操作,可以使其数学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保证操作过程有序进行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且贪玩心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数学老师有这样的体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件好事,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控制,很有可能出现场面混乱,学生兴起注意力偏离,导致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无法达成,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会采取一些较为极端的方式进行局面的控制,以至于教学效果无法较好的展现。要想避免这样的状况产生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考虑周全。教具、材料准备齐全,课堂要求要明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适时引导,围绕着教学核心进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加强动手操作过程的管理,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使数学教学效率最大化。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极为重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快乐的学习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恰当的方法实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郭海燕,董志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5).

[2]于晓岚.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3,(12)

[3]岳启云.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能力策略探讨[J].教育探索,2015,(19)

标签:;  ;  ;  

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