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蜀中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羊士谔,入蜀,蜀中诗,创作心理
蜀中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李青青[1](2018)在《羊士谔入蜀及其蜀中诗歌创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唐文人羊士谔曾被贬至蜀地,历任巴州、资州刺史。在蜀七载,其诗歌成就到达顶峰,创作了不少具有高超艺术价值的诗篇,这些诗歌寄寓了诗人的生命情感,承载了诗人的人生价值选择,折射出中唐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贬谪文人的普遍心态。在考证羊士谔入蜀原因、时间、路线的同时,集中考究其谪蜀期间的诗歌创作内容及情感,把握羊士谔由恪守儒家入世思想,到理想破灭后在佛道中寻找出世之路,并最终将出世与入世平衡调和的创作心路。(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徐玥[2](2017)在《论卢照邻蜀中诗歌“适意”的创作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是初唐文坛重要的文学家。他在蜀中生活了较长的时间,他的入蜀经历对其诗歌也有不小的影响,其蜀中诗歌在创作心态上有"适意"的特征。他在诗歌体式的选择上多用古体,并且其蜀中诗歌拥有较强的抒情性特征,这都表现出"适意"的心态。而造成这种"适意"心态的原因,既有蜀中民风民俗的影响也有卢照邻在蜀中所受到的道家思想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26期)
彭敏[3](2015)在《论杜甫及其蜀中诗歌创作对巴蜀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甫流寓巴蜀前后近十年时间,其足迹遍及巴蜀东南西北,其创作的诗歌高达八百多首。巴蜀地域的自然山水和文化风俗感染着杜甫,对杜甫的生活心态及其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杜甫流寓巴蜀又对巴蜀地域文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杜甫与巴蜀地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双向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5年24期)
方平[4](2015)在《朱樟入蜀及蜀中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朱樟是清初钱塘诗人,在蜀为官十年,与巴蜀结下不解之缘。这期间作诗八卷,诗歌内容丰富。本文立足于朱樟在蜀中的见闻、游历和诗歌创作,试图对朱樟蜀中诗歌做一系列的分析研究。本文将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朱樟入蜀途中所做诗歌的分析,考证他入蜀的背景、时间和路线。第二部分,考察朱樟在蜀中的交游情况。重点考察他与了然和尚与紫芝道人的交往。第叁部分,对朱樟入蜀及蜀中所做诗歌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分别从表现巴蜀政治和民生的诗歌;描写蜀中风土人情的诗歌;刻画蜀中山水风光的诗歌叁方面的内容展现朱樟蜀中诗歌的纪实意义。第四部分,对朱樟蜀中诗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分别从诗本性情、言之有物;鲜明的色彩、强烈的画面感;清新的意境、忧伤的情感;重才学与转益多师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5-03-19)
彭敏[5](2014)在《卢照邻蜀中生活及诗歌创作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卢照邻唐高宗龙朔二年入蜀,咸亨二年出蜀,在蜀中生活了近六年时间。在"初唐四杰"中,卢照邻在蜀中创作的诗歌最多。他游览蜀地名胜,感受蜀地民风民俗,对蜀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政治失意、远离故乡,又使得卢照邻在蜀中的酬赠唱和诗歌中充满了落寞、孤寂之情。卢照邻在唐高宗龙朔二年(662)由兖州经长安进入蜀中,高宗麟德二年(665)被任为四川新都县尉,咸亨二年(671)离开蜀中奔赴长(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下半月)》期刊2014年10期)
罗超华[6](2013)在《论袁说友在蜀中的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庆元叁年(1197)叁月,袁说友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到任成都,在蜀叁年乃还。在这期间,他组织编纂《成都文类》,为蜀地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说友作为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诗人,他自己在蜀中的创作也颇为丰富。他所作的诗歌,虽题材不丰,大多为同僚间的唱和之作和入蜀时的行旅之诗。但这些诗歌真实地记录了袁说友在蜀地的生活状况,并且语言朴实直白,刻画意象丰富,体现了他此阶段诗歌的特色。(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彭清宜[7](2012)在《赵拚入蜀及蜀中诗歌创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拚是北宋中期着名诗人,号称“铁面御史”,为北宋名臣。他一生四次入蜀,与蜀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立足于赵拚在蜀地的经历、交游、政绩和诗歌创作,试图对赵抹在蜀中的一系列问题作系统分析研究。本文将重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考据史料和对照赵林入蜀沿途所作诗歌,考证赵拚入蜀的原因、时间和路线。第二部分,考察赵拚在蜀中的交游情况。重点考证赵拚对叁苏父子的发掘之恩和他们之间的深厚交情,以及赵拚与文同的交往、与佛道隐士的交往。第叁部分,论述赵拚在蜀地的政绩和贡献,分析他以宽治蜀的原则,和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对蜀地产生的深远影响。第四部分,分别从内容题材和风格特点两个方面研究赵拚的蜀中诗歌创作。论述其唱和诗、寄酬诗、送别诗、纪游诗所体现的交际功能,分析其诗工丽研妙的风格和醇正高雅的教化意味。(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2-04-11)
王定璋[8](2011)在《试论郑谷的蜀中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郑谷乃唐季极负盛名的诗坛名家,诗人于中和元年(881)因避黄巢之乱而入蜀。郑谷一生着述颇丰,然现在仅存叁百余首,其中,蜀中诗逾四十首。他的入蜀诗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视野开拓,艺术造诣独深。然而,后人对其诗的评价褒贬不一。笔者以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对诗人及其作品的评价应结合其所处之时代背景,这样,我们就没有理由胶柱鼓瑟地沿袭前人的评价标准去讪笑郑谷诗的"骨体太孱"了。(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王定璋[9](2010)在《试论郑谷的蜀中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诗人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人(今江西宜春)。他是唐季极负盛名诗坛名家。然则身逢乱世,人生遭际颇为坎坷曲折,屡踬踣于科场,直至四十余岁始获一第。一生经历了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五朝,直至哀帝李祝被弑之后,郑谷的心臓才停止了跳动。据闻一多《唐诗大系》,郑谷生于武宗会昌二年壬戌,卒于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戊辰,就是公(本文来源于《蜀学》期刊2010年00期)
伍联群[10](2009)在《简论张咏在蜀中的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文人张咏两次入蜀,在蜀中创作了不少的诗歌作品。他用诗歌记录了蜀地的民俗风情,抒写了对友人和家乡的怀念。在蜀中的诗歌创作,既体现了张咏"助治"的文学观,也反映出五代余风和巴蜀地域对其诗风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菏泽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蜀中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是初唐文坛重要的文学家。他在蜀中生活了较长的时间,他的入蜀经历对其诗歌也有不小的影响,其蜀中诗歌在创作心态上有"适意"的特征。他在诗歌体式的选择上多用古体,并且其蜀中诗歌拥有较强的抒情性特征,这都表现出"适意"的心态。而造成这种"适意"心态的原因,既有蜀中民风民俗的影响也有卢照邻在蜀中所受到的道家思想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蜀中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青青.羊士谔入蜀及其蜀中诗歌创作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
[2].徐玥.论卢照邻蜀中诗歌“适意”的创作心态[J].长江丛刊.2017
[3].彭敏.论杜甫及其蜀中诗歌创作对巴蜀文化的影响[J].名作欣赏.2015
[4].方平.朱樟入蜀及蜀中诗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5].彭敏.卢照邻蜀中生活及诗歌创作探析[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4
[6].罗超华.论袁说友在蜀中的诗歌创作[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
[7].彭清宜.赵拚入蜀及蜀中诗歌创作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8].王定璋.试论郑谷的蜀中诗歌[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9].王定璋.试论郑谷的蜀中诗歌[J].蜀学.2010
[10].伍联群.简论张咏在蜀中的诗歌创作[J].菏泽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