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交换论文-吴嘉豪,曾成碧,苗虹

能量交换论文-吴嘉豪,曾成碧,苗虹

导读:本文包含了能量交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综合能源系统(IES),能源集线器(EH),能量交换,分布式优化

能量交换论文文献综述

吴嘉豪,曾成碧,苗虹[1](2019)在《计及子区域间能量交换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经济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模式下,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由于地理位置分散,往往都是独立运行,彼此间缺乏协调,难免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这不利于各区域的经济调度。文章首先提出一种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经济调度模型,其不仅能实现各自区域内的电热功率平衡,还能实现不同区域间的电热互补,然后采用分布式优化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对比协调模式与传统的非协调模式,仿真结果表明,在该协调模式下,不同区域通过电能和热能交换,能够合理分配能源,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运行。从能源总需求量、储能设备调度结果和各区域间能源集线器(energy hub,EH)的能量交换情况3个方面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建设》期刊2019年11期)

陈杰涛,江道灼,张翀,阮闯,杨轶凡[2](2019)在《基于能量交换基站的岛屿微网群拓扑及其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岛屿供电面临问题及微网群供电的可行性,提出了能量交换基站(energy exchange station,EES)的概念,基于EES探讨交直流微网群互联的拓扑结构,建立了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微网功率缺额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EES的岛屿微网群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上进行建模,对EES的2种不同工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拓扑结构及其控制策略能有效解决不同控制策略微网间能量传输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岛屿能源利用率。(本文来源于《电力建设》期刊2019年04期)

许兴斌,王乃昂,梁晓燕,牛震敏,赵力强[3](2018)在《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近地层温湿廓线与能量交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兰州大学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科学观测实验站2015—2016年获得的高大沙山微气象数据,分析了巴丹吉林沙漠温湿廓线结构、土壤分层温度、辐射通量等特征,利用组合法和一维热传导方程分别计算了湍流通量及土壤热通量。结果表明:(1)近地层大气自下而上呈现近似等温或逆温分布,冬季逆温层厚度大于夏季。(2)初次观测到逆湿现象,比湿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秋季和春季次之,全年平均约为4.2 g·kg-1,高于塔克拉玛干沙漠。(3)土壤热通量在2月底至5月初振幅较大;感热通量具有显着的平均日变化特征,潜热通量平均日变化平稳,以0 W·m~(-2)为中心上下波动。能量交换以感热通量为主,陆-气温度差异是沙山感热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和控制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8年06期)

李照国,吕世华,文莉娟,赵林,孟宪红[4](2018)在《粗糙度对高原湖泊表面能量交换及边界层高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粗糙度可以通过输送系数影响湖泊表面动量、热量和水汽通量的计算,并且对表面风速、湖水温度等也具有一定影响。黄河源区鄂陵湖动量粗糙度主要分布于10~(-5)~10~(-2)m,热量和水汽粗糙度主要分布于10~(-5)~10~(-3)m。但是,在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模式耦合的湖泊模型中,非结冰状况下湖面粗糙度计算仍使用的是定值,并且叁种粗糙度大小相等,这与观测结果差异较大。粗糙度的差异可能会对模拟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有多大,通过什么途径对湖区气候模拟产生影响,还缺乏定量的、细致的描述。本文利用WRF3.6.1模式,通过6组数值实验,对不同性质粗糙度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湖面粗糙度改变后,绝对变化最显着的均是表面温度,其次为近地层气温,比湿和风速的绝对变化较小。总体上,粗糙度的增加会导致水表温度下降,尤其是动量和水汽粗糙度扩大导致的降幅最明显,对空气比湿影响最显着的是水汽粗糙度的增减。与深水区相比,浅湖区表面温度对于粗糙度的变化更为敏感,绝对变化更大,这是因为湖泊越深水体热容量越大,稀释了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与观测相比,模拟的湖泊冻结开始时间均偏早;动量粗糙度扩大后湖面通量交换增强,湖面温度下降的更快,结冰期提前,提前幅度与水深呈正相关关系。在非结冰期,湖面上不同深度的不同位置,对于感热通量增加(减小)贡献最大的因素均为热量粗糙度的扩大(缩小),其次为动量粗糙度的缩小(扩大),水汽粗糙度的影响显着减小;对潜热通量影响最大的是动量粗糙度的变化,其次是水汽粗糙度。热量粗糙度增加后通过改变热量输送系数进而影响感热通量,而水汽粗糙度的缩小则抑制了湖面的蒸发,增加湖泊表面温度进而加强了感热输送。粗糙度改变后,感热通量的绝对变化较小,但相对变化幅度普遍高于潜热,主要与两者绝对量值的差异有关。夜间时段内,大多数月份热量粗糙度增加都会导致边界层高度增加,尤其是以湖泊中心区的秋季最为明显,水汽粗糙度减小亦有助于边界层高度的增长;动量粗糙度的增减同样对湖表温度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感热通量,但其与边界层高度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其显着影响仅表现在少数时段。白天,在局地环流影响下,湖泊陆地两种边界层相互影响,湖面边界层过程比较复杂。(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3 高原天气气候研究进展》期刊2018-10-24)

陈斯娅[5](2018)在《设计史是一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交换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能量交换",实质上它是属于"关系"的范畴,设计史作为一种形态的动态表现形式,它在不断地实现着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交换。本文从广义的设计历史形态出发,结合设计史实,从几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设计史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以此来理性地看待我们的设计史,从而来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8年20期)

梁瑞[6](2018)在《湘教版必修地理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叁节 大气运动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教学目标:(1)在结合生活经验和分析地理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天气的概念和特点。(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思考及交流,分析冷锋的特点。(3)运用分析冷锋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暖锋的特点并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4)利用锋面的相关知识解释我国常见的天气现象。主要概念:(本文来源于《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九届优秀课题成果论坛文集》期刊2018-06-10)

熊向清[7](2018)在《企业必须造一个能量交换的“生命场”》一文中研究指出造场是创建生命型企业的必由之路。无论是穿越中外历史寻觅人类管理文明的脚印,还是从量子物理学的角度探寻万物运行的逻辑,或者从新的经济中观察到的更为激发人心的管理之道,我们都很容易发现,管理文明的大势在于:刚柔并济,中西合璧。而根据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更应强调:以柔为本,刚柔并济;以中为体,中西合璧。要创建生命型企业,就必须顺应上述趋势,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管理策略就是造一个"生命场"。场理论的基本概念是空间。人与周围的环境构成生活空间,空间不"空",无形的因素影响着个(本文来源于《营销界(农资与市场)》期刊2018年09期)

潘玉贞[8](2018)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逆向设计促进学生理解力发展——以“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等地理原理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据当前素养课堂对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时代要求,从地理原理的地理意义、成因机制、时空分布理解性教学(逆向)设计,促进学生对地球表面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等自然地理原理知识的深度理解,为理解、分析、应用、综合、评价和决策能力的地理思维能力发展打好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08期)

沈帆,王妍,李建宏[9](2018)在《光合作用相关试题辨析——兼谈叶绿体内外的物质能量交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作用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相关内容的认识,存在着普遍认识不足的问题。举例解析了典型考题,论述了以下关键知识点:在叶绿体中除了光合作用过程外,还存在其他复杂的物质能量代谢过程,光合作用过程与其他代谢过程存在偶联关系;叶绿体与外界的能量和物质代谢也存在偶联关系;叶绿体捕获的光能不仅仅用于暗反应(卡尔文循环),暗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也并不一定都来源于光反应;光照、CO_2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叶绿体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影响,孤立地分析暗反应过程,孤立地分析叶绿体自身的代谢,都是不科学的,应综合考虑多种代谢途径以及整个细胞代谢的共同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8年05期)

石文浩[10](2018)在《软件定义架构下支持能量交换的通信协议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的、可有效容纳大规模分布式清洁能源的能源互联共享网络。能源互联网是电网的未来发展形式。能源互联网中智能电气设备的广泛部署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广泛接入电力网络,与电力网络进行了大量的信息交换和能量交换。电力交易市场的完善也促进了能量交易的发展。在此场景下,能量双向的自由流动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一大特征。基于能源互联网中能量交换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软件定义架构下支持能量交换的通信协议。该协议基于IEEE 1888协议格式进行开发,支持多种操作方法,具有灵活、高效、易扩展的优点,可以支撑能源互联网中复杂多变的能量交换业务。接下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用户与电力供应商的博弈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电力供应商的经济运行功率以及电价对收益的影响。利用本模型可以得到使电力供应商收益最大化的分时电价及相应的经济运行功率,可以为电力供应商电价决策起指导作用。本文将该优化模型部署为能源管理平台上层应用并进行了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设计协议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0)

能量交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分析了岛屿供电面临问题及微网群供电的可行性,提出了能量交换基站(energy exchange station,EES)的概念,基于EES探讨交直流微网群互联的拓扑结构,建立了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微网功率缺额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EES的岛屿微网群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上进行建模,对EES的2种不同工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拓扑结构及其控制策略能有效解决不同控制策略微网间能量传输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岛屿能源利用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量交换论文参考文献

[1].吴嘉豪,曾成碧,苗虹.计及子区域间能量交换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经济调度[J].电力建设.2019

[2].陈杰涛,江道灼,张翀,阮闯,杨轶凡.基于能量交换基站的岛屿微网群拓扑及其控制策略[J].电力建设.2019

[3].许兴斌,王乃昂,梁晓燕,牛震敏,赵力强.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近地层温湿廓线与能量交换特征[J].中国沙漠.2018

[4].李照国,吕世华,文莉娟,赵林,孟宪红.粗糙度对高原湖泊表面能量交换及边界层高度的影响[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高原天气气候研究进展.2018

[5].陈斯娅.设计史是一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交换史[J].山西青年.2018

[6].梁瑞.湘教版必修地理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叁节大气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九届优秀课题成果论坛文集.2018

[7].熊向清.企业必须造一个能量交换的“生命场”[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18

[8].潘玉贞.高中自然地理教学逆向设计促进学生理解力发展——以“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等地理原理教学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

[9].沈帆,王妍,李建宏.光合作用相关试题辨析——兼谈叶绿体内外的物质能量交换[J].中学生物教学.2018

[10].石文浩.软件定义架构下支持能量交换的通信协议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8

标签:;  ;  ;  ;  

能量交换论文-吴嘉豪,曾成碧,苗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