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金梅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金梅

(西安高新第四小学,西安市710065)

摘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技术支持,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对于人员道德素质和违法乱纪情况提出了要求。学校因此在学生教育方面,以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为平台,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和法律法规水平。运用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有助于初中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认识加深。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以往教学取得的效果不高,存在的原因有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涨、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等。初中学生正在处于道德的塑形期,而且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也在处于初级接触阶段。初中教师在教授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时,部分有先见之明的教师,运用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模式,精心挑选贴近大众生活的相关社会现象或事件案例。学生从平易近人的生活中对所学内容有所感触,触发了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学习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本文就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探讨。

一、生活化思维教学模式介绍

生活化思维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科教学要求,教师从人们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通过布置教学场景和罗列背景,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进行吸收知识,从而达到学科的教学目的。这其中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精心优化教学方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有所得,并学以致用。

二、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意义

在初中教育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模式,具有诸多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便于学生进行理解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贴切。学生的意识形态成型往往与其生活的的方方面面是相辅相成的,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培养优良的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1]。在这门学科中,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量很大,尤其是对于法律条文的学习,法律适用的范围需要学生们字字斟酌。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时,运用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模式,把难以理解和抽象的知识进行简单化,从而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

(二)教学模式生动有趣,发掘学生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知识点全部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是人们道德准则与法律观念的整体汇总。初中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运用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模式,使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回归于生活,从课程教材中找到出发点,准备生动有趣的实际例子,发掘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融会贯通,均衡发展道德法治

通过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学生对学科的知识点最终得以吸收、转化并融汇贯通。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以提升,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加深认识,遵纪守法和运用法律武器正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终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均衡发展,达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应用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通过精心准备教案,从生活的角度映射出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通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自身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心理成长变化等具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念[2]。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情绪的管理》时,重点就是情绪的表达和调节控制。教师可用生动的故事引领学生进入课程主题,故事为一个小女孩的父亲在公司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下班回家后就把女孩臭骂了一顿,女孩遭受委屈无处宣泄,就从楼上窗户乱扔东西,结果砸伤了回家的妈妈。通过故事教师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具有“传染性”,且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人的情绪复杂多变,往往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一个表情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因此要做好情绪调节,有效的做好情绪表达,尽量不能影响人际交往,

(二)结合社会热点话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增强课程内容的影响力,然后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选用当下最为热门的“华为被美国制裁事件”为例,事件内容为美国总统特普朗签署总统令,禁止所有美国企业购买华为设备。随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又禁止华为从美国企业购买技术和配件。此事件根本的缘由就是华为掌握了5G领域的先进技术,撼动了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头羊地位。然而华为企业不惧封锁,毅然的启动了准备数年的“备胎计划”,通过自主研发的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给国内的企业敲响了警钟,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就会受制于人。教师以此事件为例,可以使学生从事件中体会到“立足忧患,方能自强于世”的真实写照,让学生养成未雨绸缪的习惯。从另外的角度看待华为事件,能够激发并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三)布置课外任务

教师教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之后,为了加深学生所学内容,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观念。如在学习《谋求互利共赢》后,学生要体会到人类追求和平和发展的愿望,能够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这需要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守望和担当。为了体现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孤寡老人或生病的陌生人进行探问,使之了解他人的快乐及痛苦,感同身受,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并力所能及的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束语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其作为一种贴近大众生活并能够凸显教学内容的方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更好的吸收利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学模式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7,14(4):96-96.

[2]姚世忠.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81-82.

标签:;  ;  ;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金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