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启迪中学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本文以高考生物真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以期望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考真题提升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对考试内容、高考生物问题不进行深入研究,在课堂上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导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没有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学生解答问题,需要立足原有知识,进行信息的有效加工。将对高考真题的研究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去,通过对生物问题的分析、比较等,完善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以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读懂题干
例题(2017海南卷.9):
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现象,某同学将植物的叶表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现象,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该植物中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的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够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B。
解析: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在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
首先要读懂题干,要“真”能读懂题干中的文字,则需要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相应的图像,回忆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又复原的实验。并反思课堂教学,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亲自操作实验,而这些曾经有过体验的学生,无论在实验中是否成功了,他的记忆要比没亲自操作的同学更加深刻,单纯地阅读知识只能保留5%-8%,而亲自实验的学生则能保留70%的知识。学生一旦在这一环节失败,那么题干就很难读懂,接下来的分析也不会有结果。
二、看懂图表
利用图表阐述问题,也体现了新课改所强调的基本能力。生物图示也是一种语言,它用特殊的符号和色彩反映了生命现象的发生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是生物知识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例如,在高考生物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介绍了碳的循环图,那么将这个图进行简化提炼处理,就可以将其转化为物质循环示意图。如何将图中信息进行有效的转化,那么本题就全部解决。但是,有效信息的获得,需要学生将已知条件包含的文字、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梳理,明确已知条件,再从图形当中获得本质。图表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点,在生物课堂上教师也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但是学生不是卡在了不能有效识别图表,就是败在了生物知识不牢固上。要想提升学生的这种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给学生这种图表的一般规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观察学生,一些学生善于观看,一些学生更喜欢实际操作。所以,从整体来看,教师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以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除了必要的讲解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阅读、小组合作等,如果还有部分学生仍然不知所以,也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帮助他们。
三、真题选项思考
在“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现象,某同学将植物的叶表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现象,以下哪种说法错误”这道例题当中,题目中的A、B选项没有歧义,C选项所要考查的生物知识是在吸水的过程中是否会消耗能量,这是一个识记的内容,D选项的判断就是如何去观察图标的问题了。这一道题目分析到最后可以看出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消化了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其次是学生是否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去发展自己的思维。正如教学中笔者经常强调的一个问题:审题,读懂题干是关键,图表能够看懂,其答案就不言而喻。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都能看出:在解题中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没有错,但是题目中包含的生物信息,不单一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学生也绝不可能单凭认真地审题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是否以实际案例来开展教学中,审题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有哪些?教师是否能够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呢?即便是获得了答案,是否还需要继续深究题目中包含的其他生物知识呢?在高考例题分析中,如何去处理已经发现的问题,又如何去挖掘还没被发现的有效信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现有的学习规律”来解决问题。“教”固然有一定之规,但是教无定法,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从整体上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没有发现的问题实际就隐藏在课堂上,就在教师或者学生身上。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那么这些隐藏的问题待发现之后,也不会显得茫然无措。
参考文献
[1]雷晓华浅析如何通过教学提高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
[2]林富国高中生物范例教学对提高学生高考复习效果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