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存碳排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存性碳排放,农牧区,通辽,特征
生存碳排放论文文献综述
刘荣霞,张鹏鹏,夏建新,汲荣荣[1](2012)在《中国北方农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与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北方农牧区的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结合实地问卷调查,研究农牧民家庭生存性碳排放特征。研究提出了农牧民家庭生存碳排放评估指标体系,其中能源产品和非能源产品成为农牧民家庭生存性碳排放的两大来源。计算了农牧民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食物消费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能源方面,农牧民家庭生存性碳排放构成呈能源消费主导型,2008年,该区人均生存性碳排放总量为1 040.36 kg,其中矿物燃料、用电消费碳排放分别占总生存性碳排放的45.53%和30%;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家庭用能结构粗放,以矿物化石能及一次生物质能为主,电能使用比例相对较低。在食物方面,农牧民家庭食物消费结构渐趋低碳化,2008年和2009年人均食物消费总碳排放量分别为78.42 kg和76.67 kg,以粮食消费占主导,占总消费量的60%;2009年与2008年比较,含碳量较高的粮食和食用油消费分别降低4%和3.8%。该区农牧民人均食物消费碳排放量只是美国的39.2%,英国的49.6%,日本的72%,属基本生存线碳排放。(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2年04期)
刘荣霞,张鹏鹏,夏建新,汲荣荣[2](2011)在《我国北方农村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与实证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评估家庭消费碳排放可以反映不同地区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特征,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家庭消费的结构性差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碳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排放特征上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在单个家庭层面上,中国大多数家庭以生存性碳排放为主,文化消遣、奢侈品等非生活必须的碳排放量较低,尤其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本文以中国北方农牧区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结合实地问卷调查,研究农牧民家庭生存性碳排放特征。研究提出了农牧民家庭生存碳排放评估指标体系,计算了农牧民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食物消费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能源方面,农牧民家庭生存性碳排放构成呈能源消费主导型,家庭用能结构较粗放,且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在食物方面,农牧民家庭食物消费结构渐低碳化,食物消费碳排放总量低,属基本生存线排放。(本文来源于《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期刊2011-11-18)
孔岩[3](2010)在《碳排放威胁鱼类生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项在澳大利亚开展的最新研究显示,人类活动产生的过多二氧化碳排放或许会对全球鱼类数量造成巨大影响。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最近发现,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一部分被海洋吸收后,会使海水变酸,进而令小鱼更容易沦为被捕食的猎物。该研究结果被刊登在近期(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0-08-23)
王琴[4](2010)在《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存碳排放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个人(家庭)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生存发展需求而产生的碳排放,可以反映不同地区的人口对有限排放空间的占有程度,更能反映不同发展水平下的人际公平碳排放权的享有程度,应该成为当前碳排放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及其成员是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所以将家庭碳排放作为人口生存碳排放的评估对象。生存碳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大类。其中,直接排放包括家庭能耗和私人交通两大类,间接碳排放包括食品消费、衣着、居民设备及服务消费、医疗保险消费、教育文化娱乐项目消费以及交通通信消费等五大类。在介绍IPCC参考方法、投入产出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和消费方式分析等常用的碳排放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指出生存碳排放的评估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实地抽样调查和不确定性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采用地理学中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法等。为了进一步细化生存碳排放的特征,本文从家庭碳排放总量、家庭人均碳排放量、家庭单位收入碳排放量和基本生存碳排放量等角度分析了生存碳排放的评估指标,总结了研究区生存碳排放的特征,即以煤炭为核心的消费结构和排放结构、较低的家庭人均生存碳排放水平、较高的家庭单位收入碳排放量与家庭基本生存碳排放量以及呈现增长趋势的未来排放需求。通过对生存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家庭规模因素、家庭收支状况和家庭消费方式等)进行分析,指出生存碳排放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而体现出相应的规模经济性;生存碳排放总量总体会随着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居民家庭消费方式优化的前提下,生存碳排放量相应地会随之下降,从而有利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改善。最后,本文就生存碳排放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在评估方法、数据分析以及取样过程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0-05-01)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5](2010)在《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国际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和诠释了生存碳排放的概念。生存碳排放包括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两大类,直接碳排放包括家庭能耗和私人交通两大类,间接碳排放包括食品、衣着、住房、日用品和出行等五大类。在介绍投入产出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和消费方式分析等常用的碳排放方法的基础上,指出生存碳排放的评估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实地抽样调查和不确定性分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细化生存碳排放的特征,从家庭碳排放总量、家庭人均碳排放量、家庭单位收入碳排放量和基本生存碳排放量等角度提出了生存碳排放的评估指标,这些指标的建立有助于分析生存碳排放同家庭规模、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年龄结构、社会经济水平和地理环境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本文来源于《开发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生存碳排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评估家庭消费碳排放可以反映不同地区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特征,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家庭消费的结构性差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碳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排放特征上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在单个家庭层面上,中国大多数家庭以生存性碳排放为主,文化消遣、奢侈品等非生活必须的碳排放量较低,尤其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本文以中国北方农牧区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结合实地问卷调查,研究农牧民家庭生存性碳排放特征。研究提出了农牧民家庭生存碳排放评估指标体系,计算了农牧民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食物消费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能源方面,农牧民家庭生存性碳排放构成呈能源消费主导型,家庭用能结构较粗放,且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在食物方面,农牧民家庭食物消费结构渐低碳化,食物消费碳排放总量低,属基本生存线排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存碳排放论文参考文献
[1].刘荣霞,张鹏鹏,夏建新,汲荣荣.中国北方农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与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2].刘荣霞,张鹏鹏,夏建新,汲荣荣.我国北方农村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与实证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C].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2011
[3].孔岩.碳排放威胁鱼类生存[N].中国气象报.2010
[4].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
[5].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