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天然产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寨卡病毒病,NS3解旋酶,海洋天然产物,虚拟筛选
海洋天然产物论文文献综述
曾志平[1](2019)在《以寨卡病毒NS3解旋酶为靶点的海洋天然产物库的虚拟筛选与成药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寨卡病毒病自2015年在巴西等南美洲国家爆发后,已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但至今仍无可用于治疗该病的获批特效药.运用基于结构的药物虚拟筛选技术,以寨卡病毒NS3解旋酶的2个最新报道的结合位点为口袋,通过海洋天然产物库进行分子对接,初步得到divanchrobactin、bromophenol、2-hydroxy-1′-methylzeatin、garveatin E、aromatic polyketides、dimeric terrestrols等10个化合物,它们能很好地靶向寨卡病毒NS3解旋酶,从而可能成为对寨卡病毒病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海洋天然产物.同时,利用薛定谔软件套装中的ADMET预测模块对结合较好的化合物展开初步的成药性评价,发现除Divanchrobactin有较严重的成药性问题外,其他化合物均满足药物开发的基本要求,这为后期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朱丹阳,姜永贺,蒋宏飞,于日磊,江涛[2](2019)在《海洋来源的荧光天然产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海洋天然产物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由于在珊瑚礁珊瑚和海葵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普遍具有荧光现象,许多海洋天然产物除了药用和生物学价值外,还具有突出的荧光特性。本文从来源、发色团结构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Ageladine A、Marmycin A两种新型羟基蒽醌和Zoanthoxanthins等几种海洋来源的荧光小分子,以及代表性的海洋荧光蛋白GFP家族和藻胆蛋白。它们具有的独特的光学性质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9年04期)
[3](2019)在《海洋天然产物Indoxamycins A和B的全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6659~6662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化的海洋天然产物,已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 2009年, Sato等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一类新型聚酮类天然产物indoxamycins A~F.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以及潜在的生物活性,该类天然产物吸引了各国合成化学家的关注.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梁广鑫课题组以廉价易得的R-香芹酮为原料,利(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史倩,陈军辉,张大海,郑立,李先国[4](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质谱评价海洋天然产物体外抑制环氧合酶2活性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和高效液相色谱-多级离子阱质谱分析(HPLC-ITMS/MS)的海洋天然产物体外抑制COX-2酶的活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C18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二元等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10μL;质谱条件下,流动相改为乙腈-0.05%乙酸水溶液,进样量为1μL,选用ESI离子源,负离子电离模式,喷雾气压35psi,干燥气(N2)流速12L·min~(-1),干燥气温度350℃。结果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和高效液相色谱-多级离子阱质谱法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对比两者测定酶底物花生四烯酸的适用性显示,基于HPLC-UV的评价方法适用极性较大的天然产物粗提物;HPLC-IT-MS/MS法则因其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复杂体系中极性较弱的活性物质的检测。以建立的HPLC-UV和HPLC-IT-MS/MS方法对海洋天然产物的COX-2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天然产物粗提物中黄海葵Anthopleura lanthogrammica Berkly乙醇粗提物和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 strain L2744发酵液粗提物对COX-2酶抑制作用较为明显,抑制率分别为70.1%和25.48%。结论建立的评价方法具有适用性强、结果可靠等优点,有望为天然产物粗提物中COX-2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9年03期)
艾孝青,谢庆宜,潘健森,马春风,张广照[5](2019)在《天然产物基海洋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产物基防污剂是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料中的关键基础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天然产物基防污剂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在海洋防污涂料中的应用,提出了天然产物基防污涂料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展望了天然产物基防污涂料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李超[6](2019)在《海洋天然产物BDDPM靶向调控PTP1B的降糖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酶动力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和动物实验等药理学方法研究了一种海洋来源的天然产物的体外酶活和体内降糖活性。主要研究对象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和天然产物BDDPM。二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综合征,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所导致,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PTP1B是一种被证实的二型糖尿病治疗靶点,它能够使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的磷酸化蛋白去磷酸化,引起机体内与糖代谢相关的组织器官产生胰岛素抵抗,进而诱发二型糖尿病。海洋天然产物BDDPM在酶学上表现出良好的PTP1B抑制活性(IC_(50)=2.4μM),有着重要的药理学研究价值。对BDDPM与PTP1B的结合特点、BDDPM的细胞毒性和活性以及BDDPM在动物体内的降糖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为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本研究中,我们分别通过酶动力学实验和Biacore分子互作技术(SPR)探究了BDDPM对PTP1B的抑制作用的类型和体外结合作用的特点,运用分子对接模拟技术预测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结合的位点和作用方式;然后通过细胞毒性MTT试验检测了BDDPM对C2C12的细胞毒性,并且运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验证了BDDPM对细胞内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作用;在酶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通过小鼠实验(包括空腹血糖测定、胰岛素耐量试验、组织蛋白Western blotting实验以及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等)研究了口服BDDPM在二型糖尿病小鼠体内的降糖效果,包括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脂作用以及对小鼠体内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BDDPM是一种PTP1B竞争性抑制剂,在体外能够与PTP1B特异性结合(亲和力为2.9μM)。BDDPM能够嵌入PTP1B的催化活性区域,且它们之间结合作用是通过氢键作用维系的。与PTP家族其他几种代表性的蛋白相比,BDDPM对PTP1B的抑制作用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因此,BDDPM是PTP1B的一种高特异性的竞争性抑制剂;BDDPM对C2C12的细胞活力几乎不会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且能够显着地提高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改善C2C1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口服BDDPM能够显着地降低二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能够改善与糖代谢相关的组织器官的胰岛素抵抗和血液中的脂代谢异常。BDDPM不会对动物体内重要器官产生不良影响,此外还能够发挥改善肝脏和胰腺组织的结构以及促进肝糖原生成和改善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索了海洋天然产物BDDPM的体外酶学、结合动力学作用特点,细胞毒性、活性以及体内降糖降脂作用,为BDDPM作为新型降糖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刘洋[7](2019)在《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B59中天然产物的挖掘》一文中研究指出链霉菌中的天然产物是药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大规模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链霉菌能够编码大量不同类型的化合物,还有继续发现具有新型先导结构的化合物的巨大空间。海洋链霉菌因生存环境的特异性,可能蕴涵不同于陆生链霉菌的独特代谢途径,是新颖结构的重要来源,而且资源更为丰富,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最近系统的基因组测序也表明海洋放线菌中有大量独有的未知基因簇有待发现,海洋放线菌仍然是发现新型活性天然产物的最主要来源之一。本实验室人员从威海近海的海泥样品中分离到了一株链霉菌,命名为Streptomyces sp.B59。它的16SrDNA序列比对显示与之最相近是Streptomyces marokkonensis Ap1T和 Streptomyces lusitanus NBR113464CT,相似度均为98.89%。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发现其含有25个天然产物基因簇,包括9个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和聚酮合酶(PKS)基因簇,其中有6个显示出与已知基因簇具有极低的相似度,也是本试验的研究目标。本试验首先使用传统的OSMAC(One strain-many compounds)方法尝试挖掘B59菌株中的次级代谢产物。选择了七种培养基对B59进行了发酵,经过LC-MS和抗菌活性的检测,最终发现了两类次级代谢产物。第一类是一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B59-2,m/z 828.5),但是化合物不稳定未得到足够的纯品。第二类是一种新型大环多烯内酯类化合物(B59-1,m/z555),其结构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得到鉴定,并且初步测试其具有抑制稻瘟病孢子萌发的活性,在50 μg/ml浓度下抑制率达到100%。其次,利用直接克隆结合异源表达策略挖掘B59菌株中的沉默基因簇。本试验利用Red/ET重组工程技术直接克隆了 BGC1(87.3 kb),BGC2(56.3 kb),BGC3(34.3 kb),BGC6(38.6kb),BGC21(32.9kb)五个与已知基因簇相似度较低的基因簇,经过合理修饰后并转移到异源宿主中进行表达,其中四个基因簇都成功检测到了相应的天然产物。BGC1是一个酰基转移酶缺失的聚酮合酶(trans-AT PKS)基因簇。根据antiSMASH预测的PKS延伸模块和基因簇内存在的β-branch途径,我们推测它是化合物B59-1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决定用异源表达的方法进行验证。经过直接克隆和启动子的添加,BGC1基因簇成功地在天蓝色链霉菌A3(2)和白色链霉菌J1074中得到表达,证明了它是化合物B59-1的生物合成途径。然后,通过修饰基因的过表达和培养基优化,BGC1在白色链霉菌J1074中的产物产量得到了显着地提高,并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2-5mg),正在进行结构解析。BGC2也是一个trans-AT PKS,与Teredinibacter turnerae(海洋中船蛆的共生菌)来源的大环内脂类类化合物Tartrolon的合成基因簇比较相似。Tartrolon类的化合物具有抗细菌,杀虫和细胞毒素的活性。本研究利用组成型启动子替换了基因簇中的调控基因和原有的启动子区域,成功地在J1074中激活了 BGC2基因簇。又经过修饰基因的过表达,BGC2的产物提高了约30倍,并产生了更多的衍生物。化合物分离及结构鉴定正在进行中。BGC6是一个II型的聚酮合酶基因簇,与Xantholipin和TLN-05220基因簇的核心基因比较相似,但修饰基因相差比较大,可能编码一类多环黄酮类抗生素。本研究利用双向启动子替换了基因簇中原有的启动子区域,激活了该基因簇表达,并发现其产物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经过分离纯化得到3个纯品(4-6 mg),正在进行结构鉴定。BGC21是一个含有卤化酶的I型PKS基因簇,与已发现的Neocarzilin基因簇很相似。Neocarzilin是一种含氯的多烯类天然产物,对白血病细胞K562有很强的抑制活性。本实验成功地在天蓝色链霉菌A3(2)中异源表达了 BGC21基因簇,并分离到了叁个新的化合物,初步生测表明未发现具有细胞毒性。通过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的敲除及中间产物的结构鉴定,初步确定了 BGC21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海洋链霉菌B59菌株中的沉默基因簇挖掘,成功激活了 4个基因簇,并对其产物进行了分离,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了 6个化合物的结构,阐释了两类新型化合物(BGC1和BGC21)的生物合成途径。本实验不仅激活了新的天然产物合成途径,也进一步证实了 Red/ET同源重组工程介导的直接克隆和基因修饰在异源表达方面的实用性,为其它放线菌天然产物的挖掘提供了参考。此外,本试验再度证明了海洋链霉菌中仍然具有发现新型天然产物的巨大空间,作为新药的来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5)
徐海,朱汉斌,罗小卫[8](2019)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分离出海绵来源微生物新天然产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徐海、朱汉斌 通讯员罗小卫)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刘永宏团队在海绵来源微生物的新颖活性天然产物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成果分别发表在《有机化学前沿》和《有机和生物分子化学》上。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新颖活性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4-23)
潘汉博,林妙满,龚一富,崔巍[9](2019)在《海洋天然产物对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症(AD)是老年人群发病率最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老龄人口日益增多的现代社会引发严重经济和社会问题。但目前尚无治疗AD特效药物,现有药物仅能减轻AD症状,无法对因治疗。海洋生物数量庞大,能产生大量结构独特的天然产物,部分化合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用于AD治疗。尤其是藻类来源的甘露寡糖二酸GV971已完成抗AD临床Ⅲ期实验,是近10年最接近成功的抗AD药物,这一海洋来源的"中国新药"可能为全球AD患者提供新的希望。本文分类综述了从不同海洋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中提取的具有抗AD潜力的海洋天然产物的作用机理,以期为抗AD海洋天然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9年02期)
石煜彤[10](2019)在《基于代谢组学的海洋徽生物隐蔽天然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一直都是新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宝贵资源库。然而,常规的天然产物分离研究目前已面临两个日益严峻的难题:第一个问题是常规培养条件下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沉默现象阻碍了对这一资源库的高效挖掘,第二个问题是已知化合物的重复分离现象在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分离过程中日益普遍,已造成了大量实验精力与资源的双重浪费。本文采用重金属胁迫与微生物共培养两条技术路线来诱导海底热液口微生物次级代谢沉默基因簇的表达,并结合代谢组学策略快速定位及分析激活沉默基因簇后新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实现了微生物常规培养条件下隐蔽的活性天然产物的高效筛选与对这些隐蔽天然产物化学生态学功能的初步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综合重金属胁迫培养体系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设计了一个海底热液口放线菌隐蔽抗生素发现策略,通过应用这一抗生素发现策略,我们快速从一株热液口放线菌Streptomyces sp.WU20的镍胁迫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个菌株常规条件下不合成的的新抗生素1。抑菌活性测试显示这一带特殊环丙烷边链结构的胁迫产物具有良好的抗枯草芽孢杆菌活性。2)新设计了一个菌种间物理分隔但是互相可以进行化学物质交换的多菌种跨膜共培养装置,并且通过综合质谱分析,多变量数据分析及质谱分子网络化等多种技术建立了菌种间化学交流下微生物隐蔽天然产物的发现策略。结合这一新装置和代谢组学策略,我们研究了菌种间化学接触对一个真菌-细菌人工群落及一个放线菌-放线菌人工群落的次级代谢组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菌种间化学交流能对人工共培养群落的次级代谢产生显着影响,可以诱导共培微生物新合成或增加分泌一系列分子。在热液口真菌Cladosporium sp.WUH1和模式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B)63501组成的共培养体系内,真菌对比单独培养时新合成一组带有多羟基边链的特殊联苯醚分子,其中包含一个具有抗肺炎克雷伯菌活性的新抗生素(7)。更进一步的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揭示联苯醚分子的诱导效应可能来源于人工微生物群落中真菌在细菌分泌抗真菌表面活性肽后的化学防御反应。3)构建了一个由热液口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Y34与模式细菌绿脓杆菌Pseuodomonas aeruginosa CMCC(BB)1 01 04组成的跨膜共培养体系,通过质谱分子网络化的方法揭示了共培养体系中丰度较低的新橘霉素类分子。为了增加这些新代谢产物在共培养体系中的产量,我们新设计了一个加速菌种间化学交换的机械循环式共培养装置。结合多变量数据分析与质谱分子网络化技术筛选得到机械循环式共培体系中与化学交流速度正相关的一对新橘霉素类代谢产物。最终,通过质谱导向的追踪分离成功发现了一个结构高度氧化的新骨架类型抗生素citrinolide(29)。这一新结构具有比生合成前体橘霉素更强的抗绿脓杆菌活性,说明其可能为菌种间竞争过程中真菌化学防御机制的反应产物。4)构建了一个由热液口真菌A.spergillus.sclerotiorum DX9和热液口放线菌·Streptomyces sp.WU20组成的同源热液口微生物跨膜共培养体系,经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真菌菌株在共培养体系中与单独培养相比会显着增加分泌一系列notoamide类型结构。基于诱导分子的追踪分离结果与notoamide类结构的已有生合成研究,我们发现目标共培养体系中真菌不仅自身合成notoamide结构的生合成前体cyclo(Pro-Trp),同时还生物转化了放线菌分泌的cyclo(Pro-Trp)以合成更多的notoamide型分子。进一步的代谢组学分析证明热液口放线菌Streptomyces sp.WU20这一菌株具有高效的外源氨基酸转化能力,在目标共培养体系中添加外源色氨酸与脯氨酸可以进一步增加notoamide类型化合物的产量。这一系列结果可以为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沉默基因簇的诱导表达及对应隐蔽天然产物的高效挖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证明我们设计的跨膜共培养装置结合代谢组学分析策略可以为自然界微生物群落生态的探究提供重要的化学线索。(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15)
海洋天然产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海洋天然产物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由于在珊瑚礁珊瑚和海葵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中普遍具有荧光现象,许多海洋天然产物除了药用和生物学价值外,还具有突出的荧光特性。本文从来源、发色团结构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Ageladine A、Marmycin A两种新型羟基蒽醌和Zoanthoxanthins等几种海洋来源的荧光小分子,以及代表性的海洋荧光蛋白GFP家族和藻胆蛋白。它们具有的独特的光学性质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天然产物论文参考文献
[1].曾志平.以寨卡病毒NS3解旋酶为靶点的海洋天然产物库的虚拟筛选与成药性评价[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朱丹阳,姜永贺,蒋宏飞,于日磊,江涛.海洋来源的荧光天然产物[J].中国海洋药物.2019
[3]..海洋天然产物IndoxamycinsA和B的全合成[J].有机化学.2019
[4].史倩,陈军辉,张大海,郑立,李先国.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质谱评价海洋天然产物体外抑制环氧合酶2活性方法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9
[5].艾孝青,谢庆宜,潘健森,马春风,张广照.天然产物基海洋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J].涂料工业.2019
[6].李超.海洋天然产物BDDPM靶向调控PTP1B的降糖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
[7].刘洋.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Sp.B59中天然产物的挖掘[D].山东大学.2019
[8].徐海,朱汉斌,罗小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分离出海绵来源微生物新天然产物[N].中国科学报.2019
[9].潘汉博,林妙满,龚一富,崔巍.海洋天然产物对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2019
[10].石煜彤.基于代谢组学的海洋徽生物隐蔽天然产物研究[D].浙江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