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伦理思想论文-欧晓霜

新民伦理思想论文-欧晓霜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民伦理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梁启超,《新民说》,伦理启蒙,道德革命

新民伦理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欧晓霜[1](2017)在《梁启超《新民说》伦理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民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旨在改造国民性、塑造中国走向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理想人格,这一思想对中国的封建伦理产生了巨大冲击,影响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对于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清末民初,在中国国家主权受到威胁、封建制度解体、传统文化衰落的社会背景下,梁启超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提出了“新民说”。“新民”源于传统儒家伦理,意为革新民众的道德观念,以好的新我来覆盖旧我,梁启超继承了这一基本义,并在吸收西方一系列现代观念后,提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民”内涵。《新民说》的主旨是为了实现从“奴隶性道德”到公民道德的转变。具体而言,新民以利群为最高目标,群体的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是公民道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公德和私德两者相辅相成。传统伦理重个人私德,而现代民族国家的公民道德必须强调个人之于群体之公德。一方面,只有通过道德革命才能实现新民的任务。另一方面,实现道德革命的重要途径是人的“新”化和国家的现代化的运动;在此基础上,梁启超构建了体现现代民族国家公民道德的理想人格,即有进取心,有自由与民主观念,自强不息,遵守法纪,国家民族观念至上,拥有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心态。《新民说》的意义在于,在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提出了新时代的伦理精神,既本于传统优秀伦理的继承,又在总体上吸收了现代价值观念;在启蒙与救亡之间也进行了理性的权衡,在弘扬个体的自由的同时,又强调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总之,《新民说》对于中国近现代伦理的重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改造国民性的主张,对于今天社会的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27)

李新英[2](2009)在《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博学多才,学贯中西,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奠基人之一。而他的新民伦理思想因在中国近代史上系统的提出了人的近代化和中国传统伦理在现代条件下重构的文化议题,从而奠定了梁启超在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以《新民说》为主要研究材料,希望从中挖掘出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一方面全面把握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的历史价值并给予其科学定位,另一方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了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的文化背景和理论渊源。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时代主题与传统道德的重构必然成为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产生的深层文化背景。同时,梁启超所具有的传统儒家思想和“戊戌变法”失败后东渡日本所接触的西方伦理思想则成为其建构新民伦理思想的思想渊源。第二部分:阐述了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的核心和主要内容。爱国是最高道德标准和要求。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是在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成果,其伦理思想即以中国传统道德为基础,又不断吸取西方优秀伦理道德,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贯穿于他所提倡的每一组道德关系与每一个道德品质之中。具体表现在:提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论点;强调“国家思想”;致力于“救亡图存”。他成功的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立自主、进取冒险、利国爱群”的新民形象。他所塑造的新民应具有“私德公德、独立合群、权利义务、自由服从、利己利群、进取冒险、尚武、毅力”等道德品质。总之,在其试图从改造国民性的角度来挽救中国近代的民族危亡的心路历程中,爱国主义思想跃然纸上。第叁部分:阐明了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的原则及实现途径。在中国思想启蒙、西学东渐的大潮中,梁启超审时度势较好的解决了中西文化冲突问题,并提出了建构新民伦理思想的原则“淬厉其本有而新之,采补其本无而新之”。同时,梁启超还提出了新民伦理思想的实现途径:道德革命;制度创新;国民教育等。第四部分:对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进行了科学定位并阐述了其当代启示。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并不是一个完美体系,由于时代和认识上的局限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构建新民伦理思想时的唯心主义;批判传统道德时的形而上学;处理中西文化时一定程度上存在民族虚无主义等。但具有启蒙和反思双重意义的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又有其借鉴意义,特别是其为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的有益借鉴和启示更值得我们肯定。本论文旨在对前人研究资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研读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各个分散的、零碎的研究论点加以归纳与整合。一方面,试图全面把握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的价值并给予其科学的定位;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的系统解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28)

彭建河[3](2007)在《梁启超《新民说》伦理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梁启超的《新民说》为研究资料,从伦理学的角度,希望挖掘、整理出这部重要着作中丰富的伦理思想,为我国当代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本论文认为,“爱国主义”是梁启超《新民说》伦理思想的一根红线,也是他的伦理观的最高原则,贯穿于他所提倡的每一组道德关系与每一个道德品质之中。在这一最高道德原则的指导下,在《新民说》中,为构建其“新民”理想人格,梁启超以近现代西方伦理价值为其参照,大胆批判传统伦理道德,提倡“新伦理”,要求“新民”应培养“利群”“利国”的“公德”思想,培养具有“自由”、“权利”思想的现代伦理观。同时,梁启超认为,由于中国人的“私德”大大退化与堕落,努力提升国民“私德”任务又迫在眉睫。因而要求正确处理“公德”与“私德”的关系,构建在道德上“公私兼具”的“新民”。对于梁启超的生死观,笔者认为,梁启超要求“新民”应有“重生重死”思想。在其生死观中,同样贯穿了他的利国利民的爱国主义原则。最后,本论文考察了梁启超《新民说》伦理思想在当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希望通过对《新民说》伦理思想的研究,挖掘其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并阐述其合理的当代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7-12-01)

龙迪勇[4](2001)在《梁启超与中国伦理思想的现代转型 读吕滨《新民伦理与新国家 梁启超伦理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对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那些复杂的历史人物的重新研究与评价,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也产生了不少扎实的成果。像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胡适、陈独秀、鲁迅、周作人、陈寅恪等在近现代思想文化的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都陆续被放到历史的聚光灯下,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透视。在有关梁启超的研究中,(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01年10期)

龙迪勇[5](2001)在《梁启超与中国伦理思想的现代转型——读吕滨《新民伦理与新国家:梁启超伦理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对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那些复杂的历史人物的重新研究与评价,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也产生了不少扎实的成果。像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胡适、陈独秀、鲁迅、周作人、陈寅恪等在近现代思想文化的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都陆续被放到历史的聚光灯(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01年05期)

吕滨[6](1998)在《新道德、新民与新国家──梁启超伦理思想研究纲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着名的思想家,他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面临有史以来最激烈的转变时期,以西方思想来系统审视中国社会,其伦理思想以致力于道德改造的“新民说”为中心,建树颇多,影响甚大。近代以来,中国进受列强侵略,“四海溃烂”。寻找民族的出路,探索救国的方略已成为(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8年04期)

沈善洪,王凤贤[7](1984)在《梁启超《新民说》伦理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民说》一书,是梁启超伦理思想方面的一部代表作。据他自己所说:“欲进德者不可不以战胜旧习为第一段工夫,《大学》曰作新民。”(《饮冰室自由书·说悔》)这就是说,新民之说渊源于《大学》。但我们却不能以此为理由,断定《新民说》就纯粹是儒家的道德修养论。实际上,梁启超以当时西方特别是英国资产阶级的伦理观念,对《大学》的新民之说进行了改造,“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从《新民说》的内容来看,基本上属于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而且由于梁启超较广泛地接触到了西方各派的伦理学说,这就使他的伦理思想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在我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1984年11期)

新民伦理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梁启超博学多才,学贯中西,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奠基人之一。而他的新民伦理思想因在中国近代史上系统的提出了人的近代化和中国传统伦理在现代条件下重构的文化议题,从而奠定了梁启超在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以《新民说》为主要研究材料,希望从中挖掘出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一方面全面把握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的历史价值并给予其科学定位,另一方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了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的文化背景和理论渊源。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时代主题与传统道德的重构必然成为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产生的深层文化背景。同时,梁启超所具有的传统儒家思想和“戊戌变法”失败后东渡日本所接触的西方伦理思想则成为其建构新民伦理思想的思想渊源。第二部分:阐述了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的核心和主要内容。爱国是最高道德标准和要求。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是在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成果,其伦理思想即以中国传统道德为基础,又不断吸取西方优秀伦理道德,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贯穿于他所提倡的每一组道德关系与每一个道德品质之中。具体表现在:提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论点;强调“国家思想”;致力于“救亡图存”。他成功的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立自主、进取冒险、利国爱群”的新民形象。他所塑造的新民应具有“私德公德、独立合群、权利义务、自由服从、利己利群、进取冒险、尚武、毅力”等道德品质。总之,在其试图从改造国民性的角度来挽救中国近代的民族危亡的心路历程中,爱国主义思想跃然纸上。第叁部分:阐明了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的原则及实现途径。在中国思想启蒙、西学东渐的大潮中,梁启超审时度势较好的解决了中西文化冲突问题,并提出了建构新民伦理思想的原则“淬厉其本有而新之,采补其本无而新之”。同时,梁启超还提出了新民伦理思想的实现途径:道德革命;制度创新;国民教育等。第四部分:对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进行了科学定位并阐述了其当代启示。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并不是一个完美体系,由于时代和认识上的局限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构建新民伦理思想时的唯心主义;批判传统道德时的形而上学;处理中西文化时一定程度上存在民族虚无主义等。但具有启蒙和反思双重意义的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又有其借鉴意义,特别是其为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的有益借鉴和启示更值得我们肯定。本论文旨在对前人研究资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研读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各个分散的、零碎的研究论点加以归纳与整合。一方面,试图全面把握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的价值并给予其科学的定位;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的系统解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民伦理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欧晓霜.梁启超《新民说》伦理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17

[2].李新英.梁启超新民伦理思想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

[3].彭建河.梁启超《新民说》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

[4].龙迪勇.梁启超与中国伦理思想的现代转型读吕滨《新民伦理与新国家梁启超伦理思想研究》[J].博览群书.2001

[5].龙迪勇.梁启超与中国伦理思想的现代转型——读吕滨《新民伦理与新国家:梁启超伦理思想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1

[6].吕滨.新道德、新民与新国家──梁启超伦理思想研究纲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7].沈善洪,王凤贤.梁启超《新民说》伦理思想初探[J].学术月刊.1984

标签:;  ;  ;  ;  

新民伦理思想论文-欧晓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