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内语论文-蔡新乐

语内语论文-蔡新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内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儒家,孟子,中庸,翻译

语内语论文文献综述

蔡新乐[1](2019)在《内充实才有“形色”:孟子“践形”语内语际译解的中庸之道释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孟子的"践形"译文详细分析表明,现代汉语的疏解和译文,一例之外,很少参照传统经文疏解,更不吸收新儒家哲学研究成果,"极高明"之境无可再现,而使译文流于凡俗和平庸。英译选择超验词语来解关键字眼,将天人之间的平等释为创造者与被造者的关系,恶感文化的特征汇入或更易了儒家以德化性的追求;同时又因对内外相合的思想不予认可,而将孟子思想变成可有可无的常识。只有回到中庸之道,才可取向表里如一的人性本善的意向,使这一本性回归自身成为可能,而得印证生生不息的易道精神。因此,"心源"的重建,不论语内还是语际翻译,都已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课题。(本文来源于《上海翻译》期刊2019年02期)

安娜[2](2018)在《语内、语际、符际翻译视角下——蔡志忠《论语》漫画(中英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雅各布森从符号学的观点出发把翻译看成一个过程,将其分为叁类:语内、语际以及符际翻译。论文以雅各布森翻译理论为指导,对蔡志忠《论语》漫画本(中英版)在语内、语际及符际翻译叁个层面进行实例分析。该理论强调准确的语内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符际翻译进一步扩展了翻译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翻译思路,语际翻译则需要重视读者期待与传播效果。(本文来源于《新疆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柏静[3](2014)在《浅析影响翻译的语内、语外因素与翻译标准——《罗生门》中译本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日文作品《罗生门》的多个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将导致译本差异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两类:语内因素与语外因素。其中,语内因素指中日两种语言符号系统本身存在差异,不可能完全对等,以致译文面临多种处理方式;语外因素指的是语言符号差异之外的因素,如翻译思想、社会背景、文本类型、读者受众等直接或间接、主动或被动地影响到译者的翻译行为,继而影响翻译作品。语内因素引起的差异基本上在一定的限制范围内,它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基本,而语外因素则是保持翻译作品多样化与生命力的源泉。语内因素与语外因素造成的差异证明了翻译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两面。同时,尝试借助译本对比这一途径,对翻译标准等翻译理论问题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日语教育与日本学》期刊2014年01期)

江杨[4](2014)在《《论语》语内语际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语》有许多语种的翻译,但数量多、影响大的主要是以英译本为主,大约有60本。国内外研究《论语》的英译大约有100多部,但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的对象有大量的重复性,如韦利、庞德、林语堂、安乐哲等人的译本。除了这些语际翻译的研究,国内没有人进行过《论语》语内翻译的研究。从历时性的角度入手,选择初期的译者辜鸿铭和当代最新的译者吴国珍的译文来归纳英译的发展趋势,对辜、吴和李泽厚译本语内翻译进行探讨,以及比较不同读者的心理。希望以此对中国的古籍翻译能产生一定的启发和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郑文君[5](2013)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内、语间句法启动效应的比较及其对双语句法表征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借鉴句法启动实验的经典范式,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内及语间的句法启动效应,从动态发展的视角探讨并验证了英语学习者句法信息的表征及其模型。研究针对不同L2语言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设计了两组句法启动效应的对比实验,即,英语语内与英汉语间的比较、汉语语内与汉英语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只有在介宾结构的启动条件下,同-L2语言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内与英汉语间的句法启动效应相等,从而证实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信息的表征符合双语句法表征发展模型;L2语言水平的高低对英语语内及汉英语间的句法启动效应大小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并不支持跨语言句法启动独立于语言水平的论断。此外,与以往的句法启动实验结果相似,本研究亦发现了语内及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不对称性,故不支持跨语言句法启动独立于语言特异性的论断。(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3-03-20)

刘小群[6](2008)在《语内、语际及符际间互动与超越:关于中国古典文论《文心雕龙》的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既有挑战性又充满魅力。这对于内容,语体风格,文化价值等特殊而复杂的中国古典文论的翻译更是如此。基于雅各布森高度概括性和适用性的翻译界定,本文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经典代表《文心雕龙》的英译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其语内、语际及符际间的互动与超越。本文认为翻译诸如《文心雕龙》之类的古典文论必然涉及大量语内、语际及符际翻译,而译介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叁者间的动态平衡。因而,本文对《文心雕龙》的创作,文本,文体,等复杂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雅氏的理论,从语内,语际及符际翻译视角分别对现代汉语及英译不同版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与此同时,本文简要回顾相关典籍翻译理论后,尝试构建出典籍翻译一般模型,并提出针对《文心雕龙》翻译的可行策略。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作者以英雄双行体试译了《文心雕龙》的部分章节。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及策略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语内翻译为语际翻译的基础,而符际翻译可为文化专项问题之有效对策。此外,本文认为典籍翻译达旨和再现源文文体风格不易兼得,然而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第一章介绍该研究的必要性,拟采用方法及行文结构。第二章主要探讨了《文心雕龙》的创作,注疏研究,内容结构,及语言风格等问题。分析发现其模糊的文论术语,华丽的骈体风格,及丰富的文学典故都给译者带来挑战。第叁章根据雅氏的翻译定义(经修订),结合典籍语言文化复杂性,揭示了典籍翻译涉及到语内,语际翻译互动,同时提出符际翻译可成为解决文化专项问题的有效策略。第四章依据上述理论,分别对语内,语际翻译文本进行对比研究。本文首先从语段划分,句读标注,字词翻译等方面对语内译本进行比较,然后从术语,对句,语篇层面对语际译本加以比较评价。而后又对比分析了各英译本中符际翻译具体运用情况,指出其异同得失。第五章结合中国佛经等翻译理论及西方相关译论,构建了典籍翻译模型并提出针对《文心雕龙》翻译的具体策略。第六章为验证模型及策略的有效性,以英雄体对《文心雕龙》部分章节进行了试译。第七章结论认为前述典籍翻译模型及策略在实践中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可对其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8-12-25)

林立红[7](2002)在《语义突出与语内、语外知识的相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对语言形式变异和文体价值关系的不同看法入手 ,讨论了语言形式的常规、偏离和文体意义的相对取向问题。认为文体价值的产生是语内因素和语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语码在交际中起触发语的作用 ,激活大脑中的图式知识对言语的文体信息进行处理。所以文体研究中的相对性问题应包括语内相对性和语外相对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语内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雅各布森从符号学的观点出发把翻译看成一个过程,将其分为叁类:语内、语际以及符际翻译。论文以雅各布森翻译理论为指导,对蔡志忠《论语》漫画本(中英版)在语内、语际及符际翻译叁个层面进行实例分析。该理论强调准确的语内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符际翻译进一步扩展了翻译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翻译思路,语际翻译则需要重视读者期待与传播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内语论文参考文献

[1].蔡新乐.内充实才有“形色”:孟子“践形”语内语际译解的中庸之道释义[J].上海翻译.2019

[2].安娜.语内、语际、符际翻译视角下——蔡志忠《论语》漫画(中英版)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8

[3].王柏静.浅析影响翻译的语内、语外因素与翻译标准——《罗生门》中译本的比较分析[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14

[4].江杨.《论语》语内语际翻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郑文君.中国英语学习者语内、语间句法启动效应的比较及其对双语句法表征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3

[6].刘小群.语内、语际及符际间互动与超越:关于中国古典文论《文心雕龙》的英译研究[D].南昌大学.2008

[7].林立红.语义突出与语内、语外知识的相对性[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标签:;  ;  ;  ;  

语内语论文-蔡新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