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凝血栓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心病,心肌梗死,多态性,单核苷酸,凝血栓蛋白-1
凝血栓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施育平,龚化兰,刘海波,单江,徐耕[1](2011)在《凝血栓蛋白-1基因N700S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基因A8831G(N700S)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连续选取178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AD)住院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者55例),和同期158例冠脉正常对照者。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SP-1的基因多态性。结果:AG基因型在CA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显着性(1.7%vs0.6%,P=0.375)。未检测到GG纯合子,两组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0.8%vs0.3%,P=0.376);AG基因型在AM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0.6%,P=0.104),G等位基因频率在AMI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8%与0.3%,两者比较P=0.364;G等位基因在本研究所有对象中的表现率仅为0.6%。结论:中国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TSP-1基因N700S多态性,但TSP-1基因700N→S变异发生频率低,与CAD及AMI的发生均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唐胜军,熊刚,郭洪,杨超,白云[2](2011)在《凝血栓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1(THBS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了183例ESCC患者以及171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THBS1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一个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92305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HBS1基因中该位点的3种基因型GG、AG和AA在ESCC患者组中的分布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AA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是ESCC易感的一种保护因素,比值比(OR)存在显着为0.30,95%可信区间(95%CI)为0.11~0.86(P=0.022)。结论 THBS1基因编码区非同义多态性位点rs2292305与重庆地区汉族人群ESCC患病风险有关。(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1年19期)
于妍妍,陈东风[3](2011)在《凝血栓蛋白1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凝血栓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被发现,主要储存在血小板的α颗粒内,在血小板被激活时释放。TSP-1与同家族成员TSP-2都具有Ⅰ型重复单位,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而家族成员TSP-3,-4和-5不具有此种结构和功能。研究发现,TSP-1在不同肿瘤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一致,在同一种肿瘤的不同发展时期,TSP-1的抑癌和促癌作用也不一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TSP-1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1年14期)
卫华珍,呼晓荣,董济民[4](2009)在《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凝血栓蛋白-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2(TSP-2)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了32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子宫颈鳞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中的TSP-2表达及MVD改变。结果:子宫颈鳞癌组织中存在活跃的血管生成;MVD和TSP-2阳性表达均与子宫颈鳞癌患者的转移明显有关;TSP-2表达与MVD成负相关。结论:TSP-2表达与子宫颈鳞癌的血管生成和转移密切相关。TSP-2和MVD是反映子宫颈鳞癌病情进展、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期刊2009年14期)
张友才,陈金霞,陈永平[5](2009)在《凝血栓蛋白1基因甲基化与肝细胞肝癌发生无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探讨凝血栓蛋白1(THBS1)基因表达和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肝细胞肝癌(HCC)的关系。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6例HCC肿瘤组织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THBS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况,THBS1 mRNA表达用RT-PCR技术检测。结果癌旁组织中THBS1 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肿瘤组织(P<0.001),THBS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对照组中的频率与HCC癌肿组的差异无显着性((16.7%:22.3%,X 2=0.96,P=0.138)。结论HCC癌肿组织中THBS1基因表达下降,但与其启动子甲基化无关。(本文来源于《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9-04-09)
朱吉海,达嘎,李勇,武建英[6](2008)在《凝血栓蛋白-1及P53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1、P5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TSP-1、P53、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值。结果:NSCLC组织中TSP-1的阳性表达率为39.06%,显着低于癌旁组织(P<0.05)。其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P53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81%,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显着相关(P<0.05)。NSCLC组织中的MVD显着高于癌旁组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MVD与TSP-1呈负相关(P<0.05,r=-0.39),与VEGF呈正相关(P<0.05,r=0.44)。TSP-1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P<0.05,r=-0.53),但与P53无相关性。结论:TSP-1与肿瘤的血管新生及侵袭生长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可以作为判断肿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青海医药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李小卫,刘伊丽,吴平生,周忠江,刘平[7](2008)在《凝血栓蛋白-1Ⅰ型重复序列反义核酸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SP-1Ⅰ型重复序列反义RNA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生长活性、增殖活性影响。方法构建TSP-1Ⅰ型重复序列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nti-TSP-1-Ⅰ),经双酶切、测序及Western blot鉴定后,转染HUVECs。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后HUVECs活性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HUVECs周期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转染后HUVECs形态学改变。结果构建的pcDNA3.1-/anti-TSP-1-Ⅰ经鉴定后转染HUVECs,MTT法检测所得HUVECs OD值较未转染组、pcDNA3.1-空载体转染组升高(均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cDNA3.1-/anti-TSP-1-Ⅰ转染HUVECs后S+G2(%)较未转染组、pcDNA3.1-空载体转染组S+G2(%)延长(均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pcDNA3.1-/anti-TSP-1-Ⅰ转染后HUVECs核仁相对增多。结论TSP-1反义RNA能够促进HUVECs增殖和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08年01期)
张友才,陈永平,李骥,王晓东,邓长生[8](2005)在《凝血栓蛋白1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大肠腺癌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1(THBS1)基因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与大肠腺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方法THBS1基因甲基化状态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结果大肠腺癌、癌旁组织中,THBS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率的差异有显着性(χ2=5.93,P=0.025);老年患者肿瘤组织中THBS1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χ2=5.68,P=0.017),直径≥3cm的肿瘤组织中THBS1基因甲基化率显着高于直径<3 cm的肿瘤(χ2=4.16,P=0.041),C期和D期肿瘤组织中THBS1基因甲基化率显着高于A期或B期肿瘤(χ2=8.04,υ=2,P=0.018)。结论THBS1基因甲基化与大肠腺癌的发生有关,肿瘤以老年、晚期和直径较大的肿瘤多见。(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董济民,何积银,张峰,呼晓荣[9](2005)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生成和凝血栓蛋白-2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2(TSP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改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5例NSCLC癌组织和30例肺癌旁组织中TSP2的表达及MVD的改变。结果NSCLC癌组织中存在活跃的血管生成;MVD与NSCLC侵袭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55例癌组织中TSP2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灰度值(149.10±2.94)明显高于30例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灰度值(145.70±4.74)(P<0.05);TSP2的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转移明显有关。相关分析表明TSP2表达与MVD成负相关(r=-0.876,P<0.01)。结论TSP2与NSCLC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TSP2和MVD是临床估计NSCLC病情进展和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张友才,邓长生,朱尤庆,周燕[10](2004)在《结直肠腺癌凝血栓蛋白1基因甲基化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凝血栓蛋白(THBS)1基因表达、启动子胞嘧啶磷酸鸟嘌呤岛(CpG岛)甲基化与结直肠腺癌及其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关联,并分析THBS1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华内科杂志》期刊2004年08期)
凝血栓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1(THBS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了183例ESCC患者以及171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THBS1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一个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92305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HBS1基因中该位点的3种基因型GG、AG和AA在ESCC患者组中的分布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AA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是ESCC易感的一种保护因素,比值比(OR)存在显着为0.30,95%可信区间(95%CI)为0.11~0.86(P=0.022)。结论 THBS1基因编码区非同义多态性位点rs2292305与重庆地区汉族人群ESCC患病风险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凝血栓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施育平,龚化兰,刘海波,单江,徐耕.凝血栓蛋白-1基因N700S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2].唐胜军,熊刚,郭洪,杨超,白云.凝血栓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J].重庆医学.2011
[3].于妍妍,陈东风.凝血栓蛋白1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1
[4].卫华珍,呼晓荣,董济民.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凝血栓蛋白-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测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
[5].张友才,陈金霞,陈永平.凝血栓蛋白1基因甲基化与肝细胞肝癌发生无关[C].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9
[6].朱吉海,达嘎,李勇,武建英.凝血栓蛋白-1及P53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意义[J].青海医药杂志.2008
[7].李小卫,刘伊丽,吴平生,周忠江,刘平.凝血栓蛋白-1Ⅰ型重复序列反义核酸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
[8].张友才,陈永平,李骥,王晓东,邓长生.凝血栓蛋白1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大肠腺癌关联[J].实用癌症杂志.2005
[9].董济民,何积银,张峰,呼晓荣.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生成和凝血栓蛋白-2的表达[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
[10].张友才,邓长生,朱尤庆,周燕.结直肠腺癌凝血栓蛋白1基因甲基化异常[J].中华内科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