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粉体论文-郭华强,张鑫,朱冠宇,冯福中,王延庆

常规粉体论文-郭华强,张鑫,朱冠宇,冯福中,王延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常规粉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比研究,Mg,Al2O4,微波烧结

常规粉体论文文献综述

郭华强,张鑫,朱冠宇,冯福中,王延庆[1](2014)在《微波固相法与常规高温固相法制备镁铝尖晶石粉体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g O和Al2O3为主要原料(摩尔比1∶1,质量比20∶51),分别采用微波固相烧结和常规固相烧结的手段制备Mg Al2O4。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晶粒粒径统计计算分析软件表征和分析得到的Mg Al2O4。分析结果表明,在1400℃下,两种手段均能获得Mg Al2O4,但是采用微波固相烧结所获得的Mg Al2O4结晶度更好,晶粒更加细小圆滑,外形规则均匀,具有更优良的晶体学特征,从而更有利于Mg Al2O4的应用。且微波固相烧结节省了大量的制备时间,降低了能源消耗。(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罗正红,邹龙[2](2013)在《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心脏分布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心脏的浓度分布,探讨不同粒径麻黄粉体对麻黄碱在小鼠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小鼠以相同剂量灌胃给予常规与超微两种麻黄粉体后,在规定的时间点摘取心脏,匀浆处理后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超微粉组麻黄碱的分布浓度均稍高于常规粉组,且在8h时较为显着。结论超微粉可提高麻黄在小鼠心脏的药物浓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前沿》期刊2013年19期)

罗正红,邹龙,桂卉,颜红,郭锦明[3](2011)在《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肺部药物浓度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肺部的浓度,探讨不同粒径麻黄粉体对麻黄碱在小鼠肺部浓度的影响。方法小鼠以相同剂量灌胃给予常规与超微2种麻黄粉体后,在规定的时间点摘取肺,匀浆处理后用HPLC法测定其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超微粉体组肺内麻黄碱含量明显高于常规粉体组。结论超微粉体可提高麻黄药物在小鼠肺内的药物浓度。(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1年06期)

罗正红[4](2011)在《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体内分布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麻黄碱是麻黄的主要药效成分,但对机体又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本实验室有前期研究表明麻黄超微粉比常规粉中麻黄碱在体内的分布相半衰期明显延长,提示超微粉在体内的分布可能发生改变。本论文通过比较研究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体内各脏器的分布,探讨不同粒径的麻黄粉体的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是否发生改变,为麻黄超微粉体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将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10g·kg-1剂量灌胃给予麻黄常规粉体或超微粉体,于给药后0.5、1、2、4、8 h分别处死小鼠,分离出肺、心、肝、脾、肾等主要脏器,匀浆处理,制备样品溶液,HPLC-UV法测定麻黄碱在小鼠各脏器中的浓度。色谱条件为:C18柱(Kromasil 4.6mm×25 0mm,5μm),UV检测波长207nm,流动相为0.1%磷酸—乙腈(87:13),流速1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测得的实验数据以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比较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各个脏器的浓度分布差异。结果: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麻黄碱在小鼠各脏器的分布浓度,主峰与内源性杂质分离较好,保留时间稳定(6.0min左右)。方法回收率在81%~97%之间,线性范围在0.4μg·ml-1~12.8μg·ml-1之间,相关系数r>0.9991,日间、日内精密度RSD<4%,方法基本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采用所建立的样品前处理及HPLC的测定方法,对各个脏器内麻黄碱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如下:1.在0.5、1、2、4、8h处,麻黄常规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肺部的分布浓度分别为1.0176,2.2480、2.6321、1.9178、1.2745μg/ml,麻黄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肺部的分布浓度分别为1.2245、2.4245、3.3098、2.4391、1.3545μg/ml。此结果显示:麻黄超微粉体较常规粉体可提高麻黄碱在肺部的分布。2.麻黄超微粉体与常规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心脏的分布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剂量的超微粉体比较常规粉体而言,不会显着增加麻黄中麻黄碱对心脏的毒副作用,但能延长麻黄药物在心脏的作用时间。3.麻黄超微粉与常规粉中麻黄碱在小鼠的脑、肝、肾3个脏器中的分布浓度都有差异,超微粉体组麻黄碱浓度明显高于常规粉体组。两种粉体在脑和肝内的分布均在2h达到最大值。而在肾脏,常规粉组在1h时达到最高值,而超微粉组在0.5h处即达最高值,说明麻黄超微粉在肾脏的。吸收、分布快于常规粉。从肾脏麻黄碱的浓度变化规律可以看出,麻黄超微粉的消除快于麻黄常规粉,从而能减少麻黄碱在体内的蓄积。结论:麻黄超微粉可提高麻黄碱在体内的分布浓度,增加药物的疗效,但并不会增强麻黄碱在体内的蓄积及其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实验结果为麻黄的深入开发与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麻黄超微粉体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01)

[5](2009)在《贺州“超常规”措施增强隆德粉体企业信心》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16日,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隆德粉体有限公司做出决定:追加投资5000万元,建设一条年产10万吨粉体生产线,使该公司的项目升级为市级重点工程项目。(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09年03期)

周春湘[6](2009)在《麻黄超微粉体与常规粉体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超微粉碎技术是指借助机械力、射流能力或物理、化学作用力是普通物质超微化,从而使物质的表面及界面发生特定的变化。而中药经超微粉碎后,细胞破壁率显着提高,可促进中药成分的溶出。麻黄主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等生物碱类成分,本课题从显微形态、理化性质、体外溶出、药代动力学及急性毒性等多方面对麻黄超微粉体与常规粉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另外还对麻黄超微粉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为麻黄超微粉体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一、麻黄粉体表征及理化性质研究:从外观性状、显微形态、粉体粒径及比表面积等几个方面考察超微粉碎后的变化。通过吸湿速度、吸湿百分率、临界相对湿度以及休止角的测定,考察超微粉体吸湿性与流动性变化。通过TLC(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scan)和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谱图比较,研究超微化以后化学成分是否变化;二、有效成分溶出实验研究:选择麻黄碱为考察对象,进行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度比较研究与动力学分析,考察上述超微粉体中化学成分体外溶出变化特征及规律;叁、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选用家兔,分别按10.7g/kg剂量灌胃给药,耳缘静脉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麻黄碱的含量,以3P9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确定药代动力学模型及参数,比较其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四、急性毒性实验对比研究:测定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给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量(MTD),观察麻黄超微粉碎后急性毒性变化;五、超微粉体的稳定性研究:观测9个月内超微粉的粒径、含水量及麻黄碱含量的变化。结果:一、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麻黄超微化以后,外观颜色趋浅,质地更均匀,其松密度由0.379g/cm3减小到0.345 g/cm3,吸湿量由10.97±1.18(%)上升到12.46±0.44(%),临界相对湿度也有所增加,流动性下降。但TLC和HPLC图谱显示,超微粉碎后,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二、体外溶出研究表明,麻黄碱的溶出量由8.836±0.175mg/g增加到9.297±0.037mg/g,从溶出速度来看,麻黄经过超微粉碎以后,其中有效成分麻黄碱溶出参数T0.5、Td、T0.7、T0.8分别由0.928、5.778、14.628、62.342min,下降到0.428、2.377、5.678、22.101min,可见超微粉碎技术能显着加快麻黄中士的宁和麻黄碱的溶出速率。叁、从药物动力学对比结果来看,麻黄常规粉体及超微粉体的水提液在家兔口服后体内药代都符合二室模型,两种粉体的达峰时间基本一致,但超微组的Cmax远远大于常规组的Cmax,由30.14mg/L增加到56.23mg/L,进一步说明药材超微粉碎后能大大提高其有效成分的溶出程度。四、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麻黄常规粉体、超微粉体毒性很小,麻黄制成超微粉体后,并无明显急性毒性的增加现象。小鼠口服麻黄超微及常规粉体最大耐受量为11.43g·kg-1·日-1,相当于常用量的114倍。五、麻黄超微粉体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麻黄超微粉体于密封袋内贮存9个月后,粒径基本无变化,含水量由4.988%上升为5.584%,变化亦较小,9个月后麻黄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含量为1.092±0.021%,仍符合药典规定。结论:麻黄超微化以后,外观、显微特征、吸湿性和流动性均发生了改变,而主要化学成分未出现明显变化。麻黄超微化以后,浸出物含量与化学成分溶出量均有增加,生物利用度提高,对减少服用剂量,节约中药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为麻黄超微粉体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邹龙,桂卉,黄世超,蔡光先,唐正平[7](2009)在《马钱子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中马钱子碱的溶出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马钱子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溶出度进行试验,考察超微粉碎对马钱子碱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马钱子常规粉体,超微粉体中马钱子碱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度。结果:马钱子超微粉体中马钱子碱溶出速度高于其常规粉体,但溶出4h后溶出量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马钱子超微粉碎并不会造成马钱子碱的损失,且可明显提高其溶出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邹龙,周春湘,桂卉,蔡光先,唐正平[8](2009)在《麻黄超微粉体与常规粉体的体外溶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麻黄的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中麻黄碱的体外溶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麻黄超微粉体与常规粉体中麻黄碱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结果麻黄超微粉体与常规粉体中麻黄碱溶出量具有显着性差异,超微粉体的溶出速度较常规粉体明显增加。结论麻黄超微粉体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均优于其常规粉体。(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09年01期)

邹龙,桂卉,周春湘,蔡光先,唐正平[9](2009)在《雄黄超微粉体与常规粉体的体外溶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溶出度实验对雄黄的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中砷的体外溶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雄黄超微粉体与常规粉体中砷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结果:雄黄超微粉体中砷的溶出量为其常规粉体的2.79倍,溶出参数Td和T0.5均明显小于其常规粉体。结论:雄黄超微粉体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均优于其常规粉体。(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09年01期)

于群[10](2008)在《微波和常规加热合成α’-Sialon-AlN-BN复合粉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资源的综合利用一直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率先以先进工艺对富硼渣进行整体、无新的废弃和污染且增值地综合利用。陶瓷复合材料是研究较早的功能复合材料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纯氮化物和氧化物为原料采用常规的烧结方法制备出的BN/Sialon复相陶瓷成本很高。而微波烧结是一种利用微波加热来对材料进行烧结的方法,具有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无污染、能整体快速加热、烧结温度降低、材料的显微结构均匀等优点。本文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出发,用微波和常规烧结相结合的方法,以降低BN/Sialon复相陶瓷制造成本为原则,利用富硼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α'-Sialon-AlN-BN复合粉体,确定了适宜的合成工艺。首先,本文系统阐述了富硼渣的特点及应用;微波烧结技术的研究现状、原理和特点、应用进展;详细介绍了Sialon陶瓷的组成、结构、性能、烧结方法以及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着重论述了烧结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烧结谐振腔、保温结构的设计和工艺参数的设定。其次,分析了Si-C-O-N、Al-C-O-N和B-C-O-N系的相平衡关系,绘制了体系中各气相间以及气相与温度间的热力学参数状态图。系统研究了配料组成、N2流量、合成温度和恒温时间对α'-Sialon-AlN-BN复合粉体合成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合成机理,并与常规烧结工艺进行比较。实验发现,随配料中x值的增加,α'-Sialo、BN及AlN含量逐渐增加,Ca2+和Mg2+固溶量增加,且产物中长柱状α'-Sialon晶粒增多。不同配碳量条件下,最终产物的相组成基本相同,但当配碳量增加时,α'-Sialon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合成温度升高和恒温时间的延长,产物中α'-Sialon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BN含量基本保持稳定,过高的合成温度和较长的恒温时间将导致α'-Sialon分解。增加N2流量对产物相组成的影响不大,但可导致试样质量损失率明显增加。合成过程中间产物SiO的逸出造成试样较大的质量损失,且随合成温度的升高和恒温时间的延长,试样的质量损失增大。结果表明:x=1.4、配碳量为理论配碳量的1.2倍、1450℃、恒温6h、N2流量1000mL/min为比较理想的微波烧结合成条件。此时,产物中主要相组成为α'-Sialon、AlN、BN和少量的SiC,α'-Sialon晶粒多呈长柱状,BN呈絮状。与常规烧结工艺相比,微波烧结合成α'-Sialon-AlN-BN复合粉体有着很明显的优势。烧结温度比常规烧结工艺低50℃以上,烧结保温时间比常规烧结工艺缩短2h以上,充分发挥了微波烧结的高效、省时、节能的特点,为工业生产Sialon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经济效益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07-01)

常规粉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心脏的浓度分布,探讨不同粒径麻黄粉体对麻黄碱在小鼠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小鼠以相同剂量灌胃给予常规与超微两种麻黄粉体后,在规定的时间点摘取心脏,匀浆处理后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其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超微粉组麻黄碱的分布浓度均稍高于常规粉组,且在8h时较为显着。结论超微粉可提高麻黄在小鼠心脏的药物浓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常规粉体论文参考文献

[1].郭华强,张鑫,朱冠宇,冯福中,王延庆.微波固相法与常规高温固相法制备镁铝尖晶石粉体的对比研究[J].陶瓷学报.2014

[2].罗正红,邹龙.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心脏分布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3

[3].罗正红,邹龙,桂卉,颜红,郭锦明.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在小鼠肺部药物浓度的比较研究[J].中南药学.2011

[4].罗正红.麻黄常规粉体与超微粉体中麻黄碱体内分布的比较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

[5]..贺州“超常规”措施增强隆德粉体企业信心[J].中国粉体工业.2009

[6].周春湘.麻黄超微粉体与常规粉体对比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7].邹龙,桂卉,黄世超,蔡光先,唐正平.马钱子超微粉体和常规粉体中马钱子碱的溶出比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

[8].邹龙,周春湘,桂卉,蔡光先,唐正平.麻黄超微粉体与常规粉体的体外溶出研究[J].中南药学.2009

[9].邹龙,桂卉,周春湘,蔡光先,唐正平.雄黄超微粉体与常规粉体的体外溶出研究[J].世界中医药.2009

[10].于群.微波和常规加热合成α’-Sialon-AlN-BN复合粉体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

标签:;  ;  ;  ;  

常规粉体论文-郭华强,张鑫,朱冠宇,冯福中,王延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