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流调整论文-张依

车流调整论文-张依

导读:本文包含了车流调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春运,车流调整,货物发送量,重点物资运输,铁水联运,运输结构,货物运输,疏港,旅客列车,电力集团

车流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张依[1](2019)在《铁路客货兼顾加强车流调整 努力实现春运客货双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1月27日电(张依)1月份以来,铁路货运装车、货物发送量始终保持高位运行。1月21日春运启动,针对春运加开旅客列车的情况,铁路部门结合实施货运增量行动,统筹兼顾货物运输,做好车流调整,强化运力配置,保证重点物资运输,努力实现春运客货双赢。(本文来源于《人民铁道》期刊2019-01-28)

[2](2017)在《郑州铁路局调整车流分布压缩货车周时》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份以来,郑州铁路局加强技术站、大型装卸站管理,积极组织均衡运输,确保了管内货流吞吐自如、接续顺畅。4月1日~5月2日,该局货车周时完成1.44天,比年计划压缩0.22天,同比压缩0.12天。郑州局针对跨局快运货物班列、快速货物班列等重点列车办理时间紧、作业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实际,强化调度指挥,按计划组织车流;加强各作业区间的沟通联系,在单方向车辆积压时组织好(本文来源于《铁路采购与物流》期刊2017年05期)

陈东,彭其渊,李永辉,张燕[3](2017)在《基于铁路技术站车流接续的列车运行赶流调整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铁路技术站工作组织与列车运行调整的关系,提出将前方技术站车流接续需求作为区段内部分列车运行赶流调整的目标。在分析赶流调整应用背景的基础上给出赶流调整策略,建立考虑技术站车流接续的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模型。利用中间模型兼顾技术站工作组织和列车运行调整2个子模型的目标,采用分部计算、指标评估的求解思路,与递阶结构的大系统模型相比,能较好地满足运行调整对处理速度的要求。算例表明,利用在途列车的运行可调性实现赶流区段内的"线"配"流",可以优化运输生产指标。(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7年04期)

单武[4](2016)在《多阶段空车调整方法在车流推算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研究的空车调整模型属于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下的车流推算系统。车流推算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给出在多阶段路网中车站空车的需求量和提供量。针对铁路网络空车调整问题的动态变化特性,建立了多阶段动态空车调整模型,模型的目标函数考虑了与时间因素相关的空车滞留费用和需求未满足惩罚费用等相关费用,设计了模拟退火的启发式算法并进行了求解。对一个简单的路网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动态变化环境下的空车调整问题。(本文来源于《铁路计算机应用》期刊2016年06期)

张超,李勇达,孙晚华,张欣怡[5](2015)在《大规模路网铁路重空车流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计算机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对大规模路网车流调整进行精确求解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大规模路网车流调整的新算法.首先提出快速简化路网的拉手法,然后依据最优车流径路将非支点站的重车流归并形成各支点车站间重车流,接着根据铁路局(公司)的装卸车计划,得到各车站的产生或者需要的空车量,并采用求解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得到空车OD量.以我国济南局路网为例,在matlab环境下,对本文提出算法的有效性进行模拟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本方法进行车流优化调整,实现了有限时间内精确求解大规模路网车流调整的问题,为铁路行车调度部门及时有效地调配车流提供计算机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陈东[6](2015)在《考虑技术站车流接续的列车运行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站工作组织与区段列车运行调整是铁路货物运输日常生产中紧密相连,互为影响的两个环节。两者协调配合,共同完成路网车流组织目标。列车运行图和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是指导这两个生产环节重要的技术文件。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指导技术站将车流组织成列流,即组流上线,而列车运行图则规划列车运行秩序,完成列车流组织的任务,两者在运输组织上体现为递进关系。在日常调度指挥中,调度所依据车流量及车流组织优化原则制定货物列车开行计划,并将车流及列流的组织任务分解到技术站和调度区段。技术站的主要任务是不间断接车和按照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及阶段计划要求组流上线,调度区段则以尽可能保证计划运行图的实施,并获得较高的旅行速度为主要目标。该组织模式强调了技术站工作组织对调度区段的配合。技术站工作组织属站点层面决策,调度区段则属路网层面决策,点服从于面,是我国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的特点,也是被长期的运输实践证明是合理有效的。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仅包含了车流的空间属性而无时间属性,车流信息在货物列车开行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期间发生变化,货物列车开行计划本身的不足以及列车运行偏差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技术站的阶段计划兑现率低,货车停留时间增大。因此,在不影响列车运行调整总目标的前提下,将技术站的车流接续需求作为后续到达列车的运行调整目标之一,通过微小调整,使技术站急需车流按时或尽可能早到,将减少相关车流等待,提高技术站阶段计划的兑现率,更好的促进点、线协调,从而获得更优的运输生产效果。本文在现有运输组织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区段列车的运行一定程度上满足技术站工作组织需求的研究设想,通过所建立的技术站工作组织模型验证了该设想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对所涉及的关键问题、方法和理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步骤。算例表明,一定程度的兼顾技术站车流接续需求的列车运行调整措施对运输区域整体有利。本文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及实际调研,对技术站工作组织、区段列车运行调整及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历史及成果进行了综述。现有运输组织模式和相关研究成果中已充分强调了技术站的车流组织(接续)对路网列车运行的配合,但将这种配合由单向配合向双向拓展的相关研究不多,且不深入。(2)从车流接续的角度分析了技术站配流计划中各类车流的特点,运用排队论的观点建立了“区段-技术站”车流状态转移方程,说明了车流组织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关系。建立了技术站工作组织模型,并基于部分理想条件假设,将模型简化为技术站车流接续,针对模型特点设计并实现了模型算法。编写了用于描述列车到达时刻发生变化(主要是晚点)对技术站车流接续影响的仿真程序。在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得到了列车到达晚点对于技术站车流接续影响的相关结论。(3)在比较列车运行图铺画、列车运行调整评价指标特点、研究历史及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考虑技术站车流接续的列车运行调整指标体系应考虑的因素及各因素的相关特点。建立了基于运输区域的列车运行/技术站工作组织指标,结合指标特点,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了综合。(4)通过引入适流车组及赶流调整代价两个概念,明确了目标时段内,部分到达、出发列车间的相关关系。根据叁者的组合关系,定义了制定赶流调整目标可能涉及的八种情形,提出了赶流调整代价的概念。分情形给出了赶流调整目标的制定策略,对其中较复杂的情形,给出了调整目标的确定模型及算法。(5)结合赶流调整目标,分析了待调列车的可调整性及赶流调整对运输区域和同区段货物列车旅行速度的影响。结合赶流调整的特点,给出了赶流调整的应用场景、原则及措施,建立了赶流调整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基于空间搜索的改进遗传算法。(6)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由技术站车流接续、列车运行调整目标、赶流调整等叁个子模型组成的综合模型。将列车运行调整目标模型作为中间模型,以中间模型兼顾其余子模型的思路作为综合模型的协调机制。采用分部计算、指标评价的求解思路,与采用递阶结构的大系统模型相比,该方法虽较难得到最优解,但可得到与调整前相比更优的“满意解”,并大大减少计算量,可较好的满足运行调整对运算速度的较高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5-07-01)

陈东,彭其渊,李永辉[7](2016)在《考虑技术站车流接续的列车运行调整目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技术站车流接续与区间列车运行调整的协同优化研究,利用区段在途列车的运行可调性实现运输区域的线流配合,优化运输生产指标。针对技术站车流接续与列车运行调整的关系,提出适流车组的概念,并从优化技术站车流接续的角度研究时段内相关到达、出发列车之间的关联关系。以技术站的期望到站时刻作为适流车组的运行调整目标,将该目标转换为到达列车的运行调整目标,并给出转换的方法和步骤。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线流配合研究主要针对站点的以流配线问题,而路网对站点以线配流的反向配合较少,将该线流配合从单向向双向拓展,可为技术站车流组织与列车运行调整协同优化研究的深化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仲其庄,郑小新[8](2013)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调研“阿拉山口站到达车流径路调整对陆桥运输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陆桥视野杂志社于2013年4月上旬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的《阿拉山口站到达车流径路调整对新亚欧大陆桥运输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调研报告(刊载于《大陆桥视野》2013年第四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已就相关问题同大陆桥视野杂志社进行了多次沟通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张国强副主任于2013年5月28日就此问题来到连云港,对调研报告(本文来源于《大陆桥视野》期刊2013年06期)

本刊编辑部[9](2013)在《“阿拉山口站到达车流径路”调整利了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3月,原铁道部下发运营电(2013)399号文,宣布调整阿拉山口站到达车流径路,再次在新亚欧大陆桥运输业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对国际铁路运输的从业者来说,从2013年1~3月份期间,国内外铁路运费的调整就犹如"过山车"一般,对此业界尚来不及反(本文来源于《大陆桥视野》期刊2013年04期)

仲其庄[10](2013)在《阿拉山口站到达车流径路调整对新亚欧大陆桥运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3月1日,原铁道部下发了《关于调整阿拉山口站到达车流径路的通知》,通知中规定,(1)凡经胶州支点装到阿拉山口(境)站的重车,原经胶新、陇海线运输,改经胶济、京沪、石德、石太、太中银线运输。(2)陇海线新沂以东各站到阿拉山口(境)站的重车,原经(本文来源于《大陆桥视野》期刊2013年04期)

车流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4月份以来,郑州铁路局加强技术站、大型装卸站管理,积极组织均衡运输,确保了管内货流吞吐自如、接续顺畅。4月1日~5月2日,该局货车周时完成1.44天,比年计划压缩0.22天,同比压缩0.12天。郑州局针对跨局快运货物班列、快速货物班列等重点列车办理时间紧、作业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实际,强化调度指挥,按计划组织车流;加强各作业区间的沟通联系,在单方向车辆积压时组织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流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1].张依.铁路客货兼顾加强车流调整努力实现春运客货双赢[N].人民铁道.2019

[2]..郑州铁路局调整车流分布压缩货车周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7

[3].陈东,彭其渊,李永辉,张燕.基于铁路技术站车流接续的列车运行赶流调整优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

[4].单武.多阶段空车调整方法在车流推算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6

[5].张超,李勇达,孙晚华,张欣怡.大规模路网铁路重空车流调整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5

[6].陈东.考虑技术站车流接续的列车运行调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7].陈东,彭其渊,李永辉.考虑技术站车流接续的列车运行调整目标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6

[8].仲其庄,郑小新.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调研“阿拉山口站到达车流径路调整对陆桥运输影响”[J].大陆桥视野.2013

[9].本刊编辑部.“阿拉山口站到达车流径路”调整利了谁?[J].大陆桥视野.2013

[10].仲其庄.阿拉山口站到达车流径路调整对新亚欧大陆桥运输的影响[J].大陆桥视野.2013

标签:;  ;  ;  ;  ;  ;  ;  ;  ;  ;  

车流调整论文-张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