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强化面粉研究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马东学,马飞杰,葛小飞,汪忠诚,潘佳乐,高红梅[1](2021)在《果汁酥性饼干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实验探究果汁用量、芝麻油用量、白砂糖用量以及生产工艺对果汁酥性饼干品质的影响,研制果汁酥性饼干。通过单因素分析及正交试验确定酥性饼干的最佳配方为:果汁添加量22%,芝麻油用量32%,白砂糖用量35%,最佳焙烤参数为:面火温度230℃,底火温度210℃,焙烤时间10 min,以此最佳配方工艺生产出的产品口感酥松,风味纯正,品质优良。
王冀宁,熊哲超,王雯熠[2](2021)在《食用酱油铁含量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影响》文中认为酱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所含的铁含量与铁缺乏病息息相关,含铁酱油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章运用比较研究、文献分析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对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酱油食用情况和铁缺乏病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数据来分析含铁酱油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基于此,从企业、政府、消费者、行业协会视角,对酱油生产与加工、销售、食用环节涌现的安全风险产生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由此提出相对应的建议方法,提高酱油铁含量的安全监管效率。
顾楠[3](2016)在《A Report on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ce News in Newsweek》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关于科技新闻的翻译实践报告,选材来自2015年Newsweek中的科技新闻,从中选择10篇,大约有12000字。文本涉及到航空、医疗、农业等多个领域,语言通俗易懂,读者群是普通大众。本次报告的目的是集中探讨Newsweek中科技新闻的被动句和长句的汉译技巧。本文首先简述此次任务情况以及选题原由,对翻译过程进行陈述,包括译前准备(原文的搜集整理、背景知识的准备,翻译工具的准备),翻译过程、译文修改三方面。在译前准备中,特别对本次翻译实践所采用的工具ABBY FINE READER 11和SDL Trados Studio 2011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本文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对Newsweek中科技新闻的文本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原文基调、语言特色。在词汇层面,Newsweek中的科技新闻大量使用专业术语、新词,用词通俗易懂;在句法层面,使用被动句、长句、引语和状语从句等。最后,根据文本分析所得出的Newsweek科技新闻善用被动句和长句的特点,本文着重对Newsweek科技新闻中的被动句和长句的汉译技巧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归纳Newsweek科技新闻中被动句汉译的一般技巧,包括译为汉语主动句、汉语被动句、汉语无主句等。对于Newsweek科技新闻中长句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顺译法,分译法和综合法。
李茉,刘芳,温馨,彭郁,倪元颖[4](2015)在《富铁发酵大豆粉对果丹皮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富铁发酵大豆粉是由微生物发酵而来的铁强化剂,研究了富铁发酵大豆粉对果丹皮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富铁发酵粉的添加对果丹皮的水分含量,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无显着性影响。当富铁发酵粉添加量为190240 mg/100 g时,对果丹皮的色泽、质构影响较小,但随添加量增加果丹皮的色泽与质构受到影响,其红度下降,黄度上升。此外,当添加量范围为190240 mg/100 g时,富铁果丹皮与空白组相比感官评价差异较小。
陶华[5](2014)在《面粉的营养强化工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粉强化是指将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营养素,按设定的配方模式,选用适当的保护工艺,将其添加到面粉中,以保证人们对营养成分的合理摄入。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提出的“7+1”配方模式,通过8种营养素理化性质及对面粉粉质特性、拉伸特性、色泽及对酵母发酵力测定,研究8种营养强化剂的稳定性及对面粉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尼克酸对面粉影响不明显,钙对面粉品质具有改善作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及维生素A在自然条件下稳定性差,而且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A对面粉色泽影响很大,对面粉粉质、拉伸特性及酵母发酵力基本无影响。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A受环境影响较大,稳定性差,直接添加面粉中易损失,本试验采用微胶囊化技术包埋。以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为芯材,分别以黄原胶、卡拉胶和阿拉伯胶这3种材料为壁材,冷冻干燥制备微胶囊;以阿拉伯胶、明胶、阿拉伯胶与明胶复合、明胶与麦芽糊精复合这4种材料为壁材,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通过比较两种工艺制备微胶囊的包埋率和用电镜对微胶囊的微观进行结构分析,并结合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工艺更适宜维生素的微胶囊化。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为芯材,阿拉伯胶明胶复合作为壁材(二者比例为1:3),壁材芯材比例是10:1,进风温度是170℃,进料流量是3.5ml·min-1时,微胶囊包埋率是83.38%。分别以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和维生素A复合和单一的维生素A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制备微胶囊,并测定两种微胶囊中维生素A的包埋率,结果可知维生素A在两种微胶囊中的包埋率变化不大,4种维生素可以复合为芯材进行微胶囊化。通过对营养强化面粉与基础面粉的主要成分、粉质特性、拉伸特性、色泽、发酵力测定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素微胶囊化对面粉品质特性的影响不显着;在8种营养素中,以最不稳定的叶酸为例,通过对原叶酸和微胶囊化叶酸在自然条件下储藏6个月比较,微胶囊化叶酸比原叶酸在贮藏过程中损失减少近一半,微胶囊化的营养素稳定性较好;通过对强化馒头与基础馒头比容、白度、TPA、叶酸含量测定,表明强化馒头的感官与内部结构均优于基础馒头。
卢玉,王春玲[6](2013)在《铁强化食品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缺乏是人们面临的公共营养问题之一,铁强化食品的开发是预防和解决铁缺乏的有效干预措施。为全面了解铁强化食品的开发状况,本文就铁营养强化剂的种类、特点以及近年来铁强化剂和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铁强化食品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世界各国全民营养改造和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何一哲,雷小刚,张成东,贾振江,王怡,宁军芬[7](2012)在《富铁锌彩粒小麦营养品质与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与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有关疾病日趋严重,尤其是铁、锌、维生素A等的缺乏现状不容乐观。食品的多样化并不能有效解决铁、锌缺乏的问题;在食品中添加化学营养元素或化学强化往往存在着安全性的担忧。因此,发展富含天然铁、锌等微量营养元素的粮食新品种及其功能食品才是根本的目标。本项研究在对富铁锌彩粒小麦秦黑1号(血麦)已有分析测定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富铁锌彩粒小麦秦黑1号(血麦)营养品质的某些理化指标的测定、对比分析,根据其特有的性状和功能可开发出相关系列产品,探讨通过传统食物安全、有效而经济地防治人类缺铁少锌病症的新途径。
王海滨,王学东,李庆龙[8](2012)在《营养健康型面制品研究开发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概述从全球看,我国是营养不良问题比较严重和复杂的国家。从总量来说,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属于世界上营养不良人数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从结构来说,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结构特征,我国正承受着营养摄入不足和营养结构失衡两类营养不良带来的双重负担。我们面临的既有发达国家所需着重解决的失衡型营养不良,又有发展
孙忠于,高媛媛,王海滨[9](2009)在《血粉酥性饼干的研制》文中提出本文开展了添加鸭血粉的酥性饼干的研制,研究了油脂用量、白砂糖用量、加水量等对血粉酥性饼干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该酥性饼干的最佳配方为:血粉添加量3.3%,油脂用量18%,白砂糖用量36%,加水量14%。分析检测表明,血粉酥性饼干的铁含量高达3.67mg/100g,是补充铁营养素的良好食品。
张凤[10](2008)在《氨基酸螯合物营养强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氨基酸螯合物是一种新型微量元素添加剂,具有理化稳定性好、生物效价高、对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影响小等优点。本文合成了甘氨酸铁、甘氨酸锌、甘氨酸钙、蛋氨酸铜及蛋氨酸锰五种螯合物。确定了蛋氨酸铜和蛋氨酸锰合成的工艺条件,与EDTA-Fe、硫酸亚铁比较研究了甘氨酸铁在面粉营养强化剂中的应用性能,同时研究了五种螯合物和相应无机盐在母乳化奶粉中的应用性能。首先合成了复合甘氨酸铁、甘氨酸锌和甘氨酸钙。以蛋氨酸和氯化锰为原料合成蛋氨酸锰,最佳工艺条件为:配体摩尔比2: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90 min,产品螯合率为89.91%。以蛋氨酸和硫酸铜为原料合成蛋氨酸铜,最佳条件为:配体摩尔比2:1;每50 mL6%蛋氨酸溶液加入3.25 mL30%的NaOH,产品螯合率为90.32%。根据“7+1”营养强化组方,采用不同铁源、锌源制备了无机组、有机组、螯合组和混合组四组面粉营养强化剂,研究室温以及45℃储藏过程中亚铁氧化率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叶酸保留率的变化情况。甘氨酸铁的氧化稳定性好于硫酸亚铁,更适于做铁强化剂;烟酸非常稳定,室温及45℃储藏后保留率均接近100%;叶酸降解非常明显,但螯合组叶酸保留率仍略高于其他三组;无机组面粉营养强化剂中维生素B1降解较快,而其他三组的保留率均在90%以上,回归分析可知维生素B1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呈指数衰减规律;四组强化剂中维生素B2保留率差别很小,维生素B2降解与光照强度有关,需要避光保存;维生素A的保留率为螯合组最高,有机组和混合组次之,无机组最差,温度升高加速维生素A的降解,回归得到维生素A的降解动力学方程。最后研究了五种氨基酸螯合物、无机盐作为矿物元素强化剂时母乳化奶粉中亚铁氧化情况,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保留率以及过氧化值的变化。甘氨酸铁用于母乳化奶粉氧化稳定性及冲调性能均好于硫酸亚铁;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保留率均为螯合组>混合组>无机组,温度升高加速它们的降解;三组母乳化奶粉储藏一定时间后POV均略有升高,升高幅度为无机组>混合组>螯合组,氨基酸螯合物在母乳化奶粉中的应用性能优于无机盐。
二、铁强化面粉研究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强化面粉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果汁酥性饼干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饼干的基本配方和工艺 |
1.3.2 操作要点 |
1.4 试验内容 |
1.4.1 果汁添加量的确定 |
1.4.2 芝麻油添加量的确定 |
1.4.3 白砂糖添加量的确定 |
1.4.4 果汁酥性饼干最佳配方的确定 |
1.4.5 焙烤温度的确定 |
1.4.6 焙烤时间的确定 |
1.5 果汁酥性饼干的感官评定标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用量 |
2.1.1 果汁添加量对饼干品质的影响 |
2.1.2 芝麻油添加量对饼干品质的影响 |
2.1.3 白砂糖添加量对饼干品质的影响 |
2.2 果汁酥性饼干最佳配方的确定 |
2.3 果汁酥性饼干最佳焙烤工艺的确定 |
2.3.1 焙烤温度对果汁酥性饼干的影响 |
2.3.2 焙烤时间对果汁酥性饼干品质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2)食用酱油铁含量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居民酱油使用情况与铁缺乏现状研究 |
1.1 国内居民酱油使用情况与铁缺乏现状 |
1.2 国外居民酱油使用情况与铁缺乏现状 |
2 食用酱油铁含量的安全风险形成机制 |
2.1 食用酱油生产与加工环节铁缺乏问题 |
2.1.1 食用酱油生产企业质量体系不全面,与发达国家使用的HACCP体系相比存在很多问题 |
2.1.2 食用酱油生产企业的“现代化”进程落后 |
2.2 食用酱油销售环节的铁缺乏问题 |
2.2.1 食用酱油企业缺乏主体责任意识 |
2.2.2 政府部门、消费者以及行业协会监管不到位 |
2.3 食用酱油食用环节铁缺乏的问题 |
2.3.1 消费者对食用酱油铁含量认识不深入 |
2.3.2 酱油生产过程复杂加大了消费者对含铁酱油贮存的难度 |
3 食用酱油铁含量的安全风险监管对策研究 |
3.1 食用酱油生产加工环节的铁含量监管对策 |
3.1.1 食用酱油生产企业应本着以诚为本的经营理念,严格规范食用酱油加工过程 |
3.1.2 食用酱油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出厂酱油的质量检测 |
3.2 食用酱油销售环节的铁含量监管对策 |
3.2.1 政府部门应互相协作,加大对跨区域销售的食用酱油铁含量监测力度 |
3.2.2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促进与消费者和行业协会合作沟通 |
3.3 食用酱油食用环节的铁含量监管对接 |
3.3.1 政府部门应建立专门检测食用酱油铁缺乏的团队 |
3.3.2 政府部门应积极号召各地社区以及中小学开展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对食用酱油贮存方法和铁缺乏的危害 |
4 结论 |
(3)A Report on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ce News in Newsweek(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Chapter 2 Task Description |
2.1 Preparation for Translation |
2.1.1 Collection of the Source Texts |
2.1.2 Preparation for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
2.1.3 Translation Tools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3 Proofreading |
Chapter 3 Text Analysis |
3.1 The Features on Lexical Level |
3.1.1 Terminologies |
3.1.2 New Words |
3.1.3 Common Words |
3.2 The Features on Syntactic Level |
3.2.1 Passive Voice |
3.2.2 Quotations |
3.2.3 Long Sentences |
3.2.4 Adverbial Clauses |
Chapter 4 Translation Skills for English Passive Voice |
4.1 Translating into Chinese Active Constructions |
4.1.1 Taking the Subject Unchanged |
4.1.2 Taking the Subject as the Object |
4.1.3 Adding the Agent |
4.1.4 Translating into Chinese Judgment Sentences |
4.2 Translating into 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 |
4.2.1 Translating into Chinese Structural Passive |
4.2.2 Translating into Chinese Notional Passive |
4.3 Translating into Chinese Null Subject Sentences |
Chapter 5 Translation Skills for Long Sentences |
5.1 Following the Word Order of the Source Text |
5.2 Dividing into Short Sentences |
5.3 Rearranging the Word Order of the Source Text |
Chapter 6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
6.2 Limitations and Reflec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4)富铁发酵大豆粉对果丹皮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1.3 富铁发酵大豆粉添加量的确定 |
1.4 果丹皮的工艺流程[8] |
1.5操作方法[8-10] |
1.6 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
1.7 感官评价 |
2结果与讨论 |
2.1果丹皮中铁含量 |
2.2 富铁发酵大豆粉对果丹皮理化性质的影响 |
2.2.1 富铁发酵大豆粉对果丹皮水分含量与总糖含量的影响 |
2.2.2 富铁发酵大豆粉对果丹皮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2.2.3 富铁大豆粉对果丹皮色泽的影响 |
2.2.4 富铁发酵大豆粉对果丹皮质地的影响 |
2.2.5 富铁发酵大豆粉对果丹皮维生素C的影响 |
2.3 感官评价 |
3 结论 |
(5)面粉的营养强化工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营养强化面粉 |
1.1.2 面粉营养强化存在的问题 |
1.2 营养强化剂简介 |
1.2.1 营养强化剂 |
1.2.3 面粉营养强化剂参考摄入量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面粉营养强化的发展 |
1.3.2 微胶囊技术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 |
1.5.1 营养强化剂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
1.5.2 营养强化剂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
1.5.3 营养强化面粉稳定性研究 |
1.5.4 预期目标 |
第二章 营养强化剂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2.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添加单一营养素面粉主要成分的变化 |
2.3.2 营养素对面粉粉质的影响 |
2.3.3 添加单一营养素面粉色泽的测定 |
2.3.4 营养素对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 |
2.3.5 营养素对酵母发酵力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营养素微胶囊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3.2.2 试验方法 |
3.2.3 营养素微胶囊的质量评价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维生素 B1含量的分析 |
3.3.2 冷冻干燥法营养素微胶囊的制备 |
3.3.3 喷雾干燥营养素微胶囊的制备 |
3.3.4 微胶囊包埋效果分析 |
3.3.5 关于微胶囊制备工艺的比较 |
3.3.6 维生素 A 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营养强化面粉品质及稳定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4.2.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强化面粉主要成分含量变化 |
4.3.2 强化面粉拉伸特性及发酵力测定 |
4.3.3 微胶囊对营养素稳定性研究 |
4.3.4 营养强化馒头品质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6)铁强化食品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铁强化食品的开发研究现状 |
1.1 无机铁强化食品 |
1.2 有机铁强化食品 |
1.2.1 乳酸亚铁强化食品 |
1.2.2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强化食品 |
1.2.3 氨基酸螯合铁强化食品 |
1.3 人工转化的富铁强化食品 |
2 铁强化食品的应用前景 |
3 结论 |
(7)富铁锌彩粒小麦营养品质与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富铁锌彩粒小麦的研究背景 |
1.1 人体微量营养元素 (Fe、Zn等矿物质) 的缺乏现状 |
1.2 国内外微量营养研究现状 |
1.3 国际生物强化 (Harvest Plus) 与中国生物强化 (Harvest Plus-China) 项目进展 |
2 富铁锌彩粒小麦研究的目的意义 |
2.1 目的 |
2.2 意义 |
3 富铁锌彩粒小麦秦黑1号营养品质特性分析 |
3.1 生物学特征 |
3.2 品质性状 |
3.3 营养成分[11] |
3.3.1 秦黑1号微量元素和其他品种对比 |
3.3.2 秦黑1号不同地域微量元素分析 |
3.3.3 秦黑1号和西农979部分品质比较 |
4 富铁锌彩粒小麦的开发利用 |
4.1 富铁锌彩粒小麦开发利用途径 |
4.2 富铁锌彩粒小麦适宜开发利用的产品类型 |
5 展望 |
(8)营养健康型面制品研究开发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
2营养健康型面制品研究开发实例 |
1) 营养强化小麦粉 |
2) 营养健康型馒头新产品的开发 |
3) 营养健康型面包新产品的开发 |
4) 营养健康型方便面新产品的开发 |
5) 营养健康型挂面新产品开发 |
6) 营养健康型饼干新产品开发 |
(9)血粉酥性饼干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3 饼干的基本配方和工艺 |
1.4 血粉酥性饼干的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
1.5 检测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血粉的粉碎粒径对血粉酥性饼干品质的影响 |
2.2 油脂用量对血粉酥性饼干品质的影响 |
2.3 白砂糖用量对血粉酥性饼干品质的影响 |
2.4 血粉酥性饼干最佳配方的确定 |
2.5 焙烤温度对血粉酥性饼干品质的影响 |
2.6 血粉酥性饼干产品的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
3 结论 |
(10)氨基酸螯合物营养强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金属元素氨基螯合物的定义及应用特性 |
1.1.1 金属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定义 |
1.1.2 金属元素的两种吸收途径 |
1.1.3 金属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应用特性 |
1.2 几种氨基酸螯合物的概述 |
1.2.1 几种矿物元素的生理功能 |
1.2.2 金属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作为添加剂的理论依据 |
1.3 营养强化面粉及母乳化奶粉概况 |
1.3.1 营养强化面粉概况 |
1.3.2 母乳化奶粉概况 |
1.4 立题背景及意义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氨基酸螯合物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氨基酸螯合物的制备工艺 |
2.3.2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2.3.3 金属元素含量测定 |
2.3.4 甘氨酸螯合铁在水中的氧化稳定性 |
2.3.5 甘氨酸螯合铁与硫酸亚铁的吸湿返潮性 |
2.3.6 红外光谱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蛋氨酸铜螯合工艺的选择 |
2.4.2 蛋氨酸锰螯合工艺的选择 |
2.4.3 氨基酸螯合物产品组成分析 |
2.4.4 复合甘氨酸铁在水中的氧化稳定性 |
2.4.5 复合甘氨酸螯合铁与硫酸亚铁的吸湿返潮性 |
2.4.6 红外谱图分析与鉴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螯合物在面粉营养强化剂中的应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面粉贮藏实验 |
3.3.2 面粉营养强化剂亚铁占总铁比例的测定 |
3.3.3 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
3.3.4 维生素A 含量的测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面粉营养强化剂储藏过程中铁的变化情况 |
3.4.2 面粉营养强化剂储藏过程中烟酸含量变化情况 |
3.4.3 面粉营养强化剂储藏过程中叶酸含量变化情况 |
3.4.4 营养强化面粉储藏过程中维生素B_1 含量变化情况 |
3.4.5 营养强化面粉储藏过程中维生素B_2 含量变化情况 |
3.4.6 面粉营养强化剂储藏过程中维生素A 的变化情况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螯合物在母乳化奶粉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母乳化奶粉的储藏实验 |
4.3.2 母乳化奶粉中亚铁站总铁比例的测定 |
4.3.3 母乳化奶粉中维生素A 含量的测定 |
4.3.4 母乳化奶粉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
4.3.5 母乳化奶粉中维生素E 含量的测定 |
4.3.6 母乳化奶粉过氧化值的测定 |
4.3.7 蛋氨酸铜、蛋氨酸锰对油脂的催化氧化作用 |
4.3.8 母乳化奶粉冲调前后亚铁氧化情况的变化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蛋氨酸锰、铜对油脂的催化氧化 |
4.4.2 母乳化奶粉储藏过程中亚铁的变化情况 |
4.4.3 母乳化奶粉储藏过程中维生素C 的变化情况 |
4.4.4 母乳化奶粉储藏过程中维生素A 的变化情况 |
4.4.5 母乳化奶粉储藏过程中维生素E 变化情况 |
4.4.6 母乳化奶粉储藏后过氧化值的变化 |
4.4.7 冲调前后亚铁的氧化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附录 |
四、铁强化面粉研究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果汁酥性饼干的研制[J]. 马东学,马飞杰,葛小飞,汪忠诚,潘佳乐,高红梅. 现代食品, 2021(13)
- [2]食用酱油铁含量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影响[J]. 王冀宁,熊哲超,王雯熠. 中国调味品, 2021(01)
- [3]A Report on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ce News in Newsweek[D]. 顾楠. 曲阜师范大学, 2016(02)
- [4]富铁发酵大豆粉对果丹皮品质的影响[J]. 李茉,刘芳,温馨,彭郁,倪元颖. 食品工业, 2015(11)
- [5]面粉的营养强化工艺及应用研究[D]. 陶华. 河南工业大学, 2014(05)
- [6]铁强化食品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J]. 卢玉,王春玲.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2)
- [7]富铁锌彩粒小麦营养品质与开发利用研究[J]. 何一哲,雷小刚,张成东,贾振江,王怡,宁军芬.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04)
- [8]营养健康型面制品研究开发进展[J]. 王海滨,王学东,李庆龙. 现代面粉工业, 2012(01)
- [9]血粉酥性饼干的研制[J]. 孙忠于,高媛媛,王海滨. 粮油加工, 2009(07)
- [10]氨基酸螯合物营养强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张凤. 江南大学,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