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储盖组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岩性组合序列,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
储盖组合论文文献综述
胡安平,沈安江,杨翰轩,张杰,王鑫[1](2019)在《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白云岩成因及储盖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中储集层发育规律和储盖组合类型不清的问题,开展该体系岩性组合特征、白云岩与储集层成因和储盖组合类型研究。在全球碳酸盐岩油气藏调研的基础上,解剖分析国内外4个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剖面,综合应用地质和实验分析工作,取得以下3个方面的地质认识:①潮湿气候到干旱气候的变迁决定了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岩性组合序列,正常情况下形成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膏盐岩系列,反之亦然,气候的突变会导致某种岩性的缺失。②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中主要发育3类储集层,包括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微生物白云岩和膏云岩储集层,存在沉淀和交代2种成因的白云岩。微生物早期降解和微生物岩晚期热解释放的CO_2气体和有机酸,以及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是微生物白云岩能够成为优质储集层的主控因素。③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理论上存在6类14种储盖组合类型,目前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4种组合中,包括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膏盐岩组合、微生物灰岩/生屑灰岩→膏盐岩组合、微生物白云岩→膏云岩→膏盐岩组合和膏云岩→微生物白云岩→致密碳酸盐岩或碎屑岩组合,这显然与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变迁的内在规律有关。通过解剖已发现的油气藏,揭示在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中以上4种储盖组合最为现实,勘探前景较好。图12表1参41(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孙秀建,杨巍,白亚东,谢梅,石正灏[2](2019)在《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藏储盖特征及组合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岩油气藏是目前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前期勘探程度低,储盖组合认识不清。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藏主要发育在山前带,基岩储层岩性复杂多样,共钻遇花岗岩和变质岩两大类岩性,储层具有孔隙+裂缝的双重介质储集空间,裂缝以构造裂缝和溶蚀缝为主,孔隙以溶蚀孔隙为主。受沉积环境和干旱气候影响,柴达木盆地基岩发育2种类型盖层:其一是基岩上覆的含膏泥岩、泥岩区域盖层;其二是咸水下渗,方解石和膏岩类胶结于基岩顶部储层的孔隙和裂缝中,形成的顶封式局部盖层。由于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的影响,基岩储层和上覆盖层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但在空间上是直接接触,含膏泥岩和泥岩盖层直接覆盖在基岩层之上,储盖组合配置好,形成大范围的面—面接触,对油气起到良好的遮挡作用。(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丁建荣,李储华,马英俊[3](2018)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垛一段储盖组合定量分析及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叁垛组一段成藏条件较好且砂岩整体发育,储盖组合条件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展有效储盖组合分析及区带预测是评价垛一段成藏条件和勘探有利区的重要工作。研究认为垛一段内部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是控制各亚段油气成藏及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首先,根据泥岩盖层的稳定程度将储盖组合分为区域和局部2类;其次,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更准确地判别有效储盖组合,解剖油藏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含油亚段、上覆亚段砂地比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明确有效储盖组合的判别界限,建立有效储盖组合的定量判别门槛界限值,总结了3种有效储盖组合类型(下储上盖型、自储自盖型和混合储盖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效储盖组合的区带预测,优选出了有利区块,指出黄珏东部—邵伯西地区是勘探构造、隐蔽圈闭的有利地区,部署实施了构造、隐蔽圈闭的钻探均取得成功,实现了叁垛组勘探隐蔽油藏的首次突破。(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8年06期)
樊薛沛[4](2018)在《基于断层约束反演的薄互层储盖组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山气田下白垩统陆相碎屑岩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储层和盖层的空间展布是制约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此文以龙山叁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以沙河子组一段为主要研究层段,通过岩石物理分析、曲线平滑滤波、断层约束建模以及迭后随机反演预测有利储层及其盖层的展布,结合构造、断裂落实有利的构造-岩性圈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海洋石油》期刊2018年03期)
杨巍,马峰,李红哲,孙秀建[5](2018)在《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大型基岩气藏储盖组合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坪地区发现了中国陆上地质储量最大的基岩气藏。通过对该气藏成藏机理研究发现,该类气藏主要发育在山前带,有效储盖组合是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要素。研究区基岩储层岩性复杂多样,共钻遇花岗岩、片麻岩以及变质岩叁种岩性,储层具有孔隙+裂缝的双重介质储集空间,裂缝以构造裂缝和溶蚀缝为主,孔隙以溶蚀孔隙为主。花岗岩有效孔隙度变化范围在0.08-12.3%,平均6.8%,渗透率小于1.1m D;花岗片麻岩有效孔隙度变化范围在0.03-13.9%,平均7.9%,渗透率小于0.8m D;变质岩有效孔隙度变化范围在0.01-10.6%,平均4.3%,渗透率小于1.0m D,总体而言,研究区基岩储层属低孔、低渗基岩风化壳型储层。受沉积环境和干旱气候影响,东坪地区基岩上覆发育两类盖层,其一是基岩上覆的含膏泥岩、泥岩区域盖层,该类盖层厚度在80~110m左右,向东西两侧逐渐减薄,到牛东地区,含膏泥岩盖层厚度仅为20m左右;南北方向上,含膏泥岩盖层从山前向斜坡带逐渐增厚,自斜坡带向盆内又逐渐减薄。有效孔隙度主要集中在0.2~3.8%之间;突破压力大,变化在18.4~38.5MPa,按照气藏评价标准属于一类盖层。其二是咸水下渗,方解石和膏岩类胶结于基岩顶部储层的孔隙和裂缝中,形成的顶封式局部盖层,该类盖层最厚不超过18米,有效孔隙度主要集中在0.4~5.9%之间;突破压力差异较大,最大变化达43.1MPa,最小值在0.05 MPa。由于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的影响,基岩储层和上覆盖层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但在空间上是直接接触,含膏泥岩和泥岩盖层直接覆盖在基岩层之上,储盖组合配置好,形成大范围的面-面接触,对油气起到良好的遮挡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刘静静,刘震,孙志鹏,孙晓明[6](2018)在《深水稀井区天然气藏储盖组合定量预测方法研究:以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北部油气勘探表明天然气是本地区主要的资源类型。与石油相比,天然气藏的形成对盖层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开展天然气藏储盖组合研究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统计和调研的方法,将砂岩储层孔隙度12%定义为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有效储层评价的下限参数,将泥岩排替压力1 MPa定义为天然气有效泥岩盖层评价的下限参数。利用测井资料开展了单井天然气藏储盖组合窗口定量预测,得出陵水凹陷W22-1井发育单个天然气藏储盖组合窗口。在此基础上,针对稀井或无井区,提出了基于地震反演速度剖面的天然气藏储盖组合定量预测方法,以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主洼过井测线为例,开展了天然气藏储盖组合窗口地震预测,确定出该凹陷主洼发育单个天然气藏储盖组合窗口,大体上包括陵水组-莺歌海组上部多套地层,拓宽了陵水凹陷天然气勘探层系。这种方法对其它深水区和低勘探新区均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赵明胜,田景春,苏炳睿,张翔[7](2018)在《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奥陶纪地质事件及生储盖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域之一,其特殊的构造背景成为研究盆山耦合及区域构造演化的有效切入点。冰川、火山、风暴、浊流等事件沉积的产物,广泛发育于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奥陶系的地层中。这些地质事件的发生时期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是全球新元古代冰川沉积的诱发因素,也使库鲁克塔格地区在震旦纪发育冰川相的沉积。发生于早寒武世的火山事件也是Rodinia超大陆同期裂解的表现。在塔东北地区,裂解导致的持续拉张作用一直延续到早奥陶世末期,但在晚寒武世曾发生过一次持续时间较短的构造反转,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拉张转为挤压,导致南、北沉积相区水体变浅,受到风暴作用影响。在挤压的区域构造背景下,中—晚奥陶世库鲁克塔格急剧隆升,物源供给的加大,为浊流事件的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区域的构造背景变化也对于该地区的源岩和储层的产生起了决定性的因素。在震旦—早奥陶世晚期拉张的大地构造背景下,早—中寒武世及早奥陶世成为烃源岩的主要形成时期。优质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发育于晚震旦世、晚寒武世、中—晚奥陶世。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溶孔、裂缝等。这些源岩和储层与地层中的泥岩在垂向上组成多套生储盖组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曹颖辉,李洪辉,闫磊,王洪江,张君龙[8](2018)在《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寒武系台缘带分段演化特征及其对生储盖组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满西台缘带位于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西缘,是寒武纪—奥陶纪以来持续发育的大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近年来,有多口井在该带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但至今没有获得油气勘探突破,生储盖组合配置条件是制约寒武系台缘带油气勘探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台缘带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和迁移迭置样式分析,将满西寒武系台缘带划分为3段,并对其进行了分段沉积演化分析,指出差异构造沉降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控制台缘带差异演化的主要因素。在台缘带分段沉积演化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满西台缘带分段生储盖组合配置条件的差异,指出北段(轮南地区)膏云岩覆盖的下寒武统缓坡滩生储盖组合配置条件优,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南段(古城地区)致密灰岩覆盖的上寒武统台缘礁滩体生储盖组合条件次之,是较有利的勘探区。(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杨露,杨锋,许吉俊[9](2018)在《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地层特征及储盖组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莱州湾凹陷是一个富生烃凹陷,已揭示了多套烃源岩,经油源对比已发现的油气主要来自于沙叁中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为提高勘探效率和效益,开展了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地层特征研究。通过研究分析了莱州湾凹陷各层位岩电性特征,对于确定各层段含油气性及落实构造圈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13期)
岳勇,徐勤琪,傅恒,席党鹏[10](2017)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白垩系—古近系沉积特征与储盖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继承了侏罗纪的沉积面貌,以陆相沉积占主导,从晚白垩世初到渐新世,受特提斯海洋壳扩张影响,海水多次自西向东侵漫到喀什、叶城及和田等地区,形成了西塔里木海湾。受同期全球海平面整体上升时期大规模海侵影响,塔西南上白垩统—始新统乌拉根组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之后受同期全球海平面整体下降时期海退影响,始新统—渐新统巴什布拉克组为陆相沉积。塔西南晚白垩世—古近纪由于海平面的频繁变化,发育了滨海、浅海—舄湖相的碳酸盐岩、膏盐岩及泥岩沉积体系,形成了上白垩统依格孜牙组碳酸盐岩与上覆古近系阿尔塔什膏盐岩及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碳酸盐岩与上覆乌拉根组深色泥岩2套重要的储盖组合,是塔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重要领域。(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7年03期)
储盖组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岩油气藏是目前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前期勘探程度低,储盖组合认识不清。研究发现,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藏主要发育在山前带,基岩储层岩性复杂多样,共钻遇花岗岩和变质岩两大类岩性,储层具有孔隙+裂缝的双重介质储集空间,裂缝以构造裂缝和溶蚀缝为主,孔隙以溶蚀孔隙为主。受沉积环境和干旱气候影响,柴达木盆地基岩发育2种类型盖层:其一是基岩上覆的含膏泥岩、泥岩区域盖层;其二是咸水下渗,方解石和膏岩类胶结于基岩顶部储层的孔隙和裂缝中,形成的顶封式局部盖层。由于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的影响,基岩储层和上覆盖层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但在空间上是直接接触,含膏泥岩和泥岩盖层直接覆盖在基岩层之上,储盖组合配置好,形成大范围的面—面接触,对油气起到良好的遮挡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盖组合论文参考文献
[1].胡安平,沈安江,杨翰轩,张杰,王鑫.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白云岩成因及储盖组合[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
[2].孙秀建,杨巍,白亚东,谢梅,石正灏.柴达木盆地基岩油气藏储盖特征及组合方式[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3].丁建荣,李储华,马英俊.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垛一段储盖组合定量分析及区带预测[J].石油实验地质.2018
[4].樊薛沛.基于断层约束反演的薄互层储盖组合研究[J].海洋石油.2018
[5].杨巍,马峰,李红哲,孙秀建.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大型基岩气藏储盖组合特征[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刘静静,刘震,孙志鹏,孙晓明.深水稀井区天然气藏储盖组合定量预测方法研究:以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为例[J].现代地质.2018
[7].赵明胜,田景春,苏炳睿,张翔.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奥陶纪地质事件及生储盖组合[J].中国地质.2018
[8].曹颖辉,李洪辉,闫磊,王洪江,张君龙.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寒武系台缘带分段演化特征及其对生储盖组合的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8
[9].杨露,杨锋,许吉俊.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地层特征及储盖组合分析[J].化工管理.2018
[10].岳勇,徐勤琪,傅恒,席党鹏.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白垩系—古近系沉积特征与储盖组合[J].石油实验地质.2017
标签: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 岩性组合序列; 微生物白云岩; 膏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