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中缝论文-卢怡,彭友俭

腭中缝论文-卢怡,彭友俭

导读:本文包含了腭中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腭中缝,CBCT,成熟度

腭中缝论文文献综述

卢怡,彭友俭[1](2019)在《中国武汉地区青少年腭中缝成熟度CB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CBCT扫描和Invivo 5软件评估个体腭中缝的成熟阶段及其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CBCT扫描图像和Invivo 5软件对中国武汉地区315名受试者(167名女性和148名男性,年龄范围从11~18岁)的CBCT扫描图像进行评估。使用Angelieri推荐验证的表示腭中缝(A,B,C,D和E)成熟阶段的方法在上腭1 mm的中央横截面轴向切片评估腭中缝成熟阶段。用SPSS 2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阶段C在所有评估年龄段分布(33%)是最普遍的。腭中缝成熟度与年龄,性别相关,但11~18岁腭中缝成熟阶段有很大个体差异性。结论:使用CBCT图像和Invivo软件个体化对腭中缝成熟阶段的评估有可能避免快速上颌扩张失败或对晚期青少年不必要的手术辅助快速上颌扩张的副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枫丛,姜丽,刘萍[2](2019)在《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治疗对头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治疗对头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在下颌平面角减小的角度、根尖平面基骨的宽度变化数值跟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较高。结论使用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的方法对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较好。(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1期)

童菲,欧阳志强,郭俊,黄维[3](2019)在《SOX9在比格犬腭中缝磁力牵张成骨过程中表达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应用磁力与机械力扩弓后,比格犬上颌腭中缝骨组织中SOX9基因的表达,探讨磁力对上颌腭中缝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6月龄比格犬按扩弓力源随机平均分为磁力组、机械力组和空白组,分别佩戴磁力扩弓矫治器和螺旋机械扩弓矫治器,空白组比格犬不佩戴任何矫治器。磁力组每周加载1次,每次扩弓器扩开量为1.5mm,机械力组每周加载两次,每次将螺旋扩弓器扩开3/4圈(0.75mm)。连续加力5周后,处死所有比格犬,取其上颌腭中缝骨组织。应用RT-PCR法检测SOX9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机械力组和磁力组比格犬的腭中缝组织中SOX9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且磁力组的SOX9 mRNA的表达量多于机械力组。结论磁力扩弓及机械扩弓两种扩弓方法均能增加腭中缝中SOX9基因的表达,但磁力扩弓对SOX9基因的正向上调作用更强。(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程烨,张程,葛孟柯,李天成,陈建伟[4](2019)在《乳铁蛋白对大鼠上颌扩弓及复发过程中腭中缝骨改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乳铁蛋白(lactoferrin, LF)对大鼠扩弓及复发过程中腭中缝骨改建的影响,比较不同浓度LF的作用差异。方法在大鼠上颌扩弓及复发过程中给予其不同浓度的LF灌胃。于不同时间点测量大鼠的牙弓宽度,通过显微计算机扫描(Micro-CT)、组织学染色等对腭中缝区域进行骨质分析和组织形态观察。结果扩弓后LF灌胃组较单纯扩弓组腭中缝区域的骨质更为致密,并与LF的给药浓度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复发期后高浓度LF灌胃组牙弓宽度明显大于其余组。结论 LF可以通过增强腭中缝骨质增加扩弓的稳定性、减少复发量,并且此作用呈一定的计量依赖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胡勤伟,赵宁,钱文昊,马晓晴[5](2018)在《腭中缝微种植钉联合铸造支架前移上磨牙的临床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微种植钉和铸造支架直接牵引上颌第二、第叁磨牙前移关闭上颌第一磨牙缺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上颌第一磨牙缺失,且只接受局部正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腭中缝两侧植入微种植支抗钉2颗,制作铸造支架,稳定连接上颌同侧前磨牙和微种植钉。设计力线接近阻抗中心,颊舌侧加力牵引磨牙近中移动,关闭间隙。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间隙均顺利关闭,磨牙近中平均移动5.7 mm,磨牙轴倾度基本正常,牙周状况良好,其余牙保持原有咬合关系。结论:利用微种植钉和铸造支架可以有效牵引上颌第二、第叁磨牙近中移动,关闭上颌第一磨牙缺隙。(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李梦莹[6](2018)在《miR-21对小鼠快速扩弓过程中腭中缝骨改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在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上颌宽度发育不足的患者,这是常见的一类错(?)畸形。它主要表现为上颌牙弓狭窄,伴或不伴后牙的反(?)或对(?),可导致发音障碍,咀嚼困难,颌骨功能紊乱,影响患者美观并对患者造成心理障碍等。为矫治这类错颌畸形,临床工作中常使用上颌快速扩弓(rapid maxilla expansion,RME)的方法,即通过使用扩大螺旋弹簧进行加力,在短期内可打开腭中缝处的纤维组织连接,加上腭部骨组织改建比较活跃,从而可以扩大上颌骨及牙弓的宽度,达到矫形治疗的目的。但是RME这一矫治方法存在不足。在多数情况下,新生的骨质很不稳定,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再次发生吸收,可致上颌骨、牙弓等宽度再次变窄,导致畸形复发。由于腭中缝处新生的骨质完全沉积矿化需要较长的时间,为减少复发现象的发生,临床工作中不得不延长矫治时间,这会给临床医生及患者带来不便。因此,如何促进新骨的形成、钙化,减少新骨的吸收,是缩短临床治疗时间、降低扩弓后复发率的关键。目前关于促进扩弓后腭中缝骨改建的研究多集中在生长因子、药物及物理刺激等方面,相关机制研究较少,尚无研究从基因转录后水平探讨腭中缝骨改建的影响因素。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目前研究发现其主要在转录后水平发挥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miRNA广泛参与生命活动中一系列的重要进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许多体内及体外实验研究表明microRNA-21(miR-21)与干细胞的成骨向分化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通过基因芯片结果分析发现,miR-21靶基因显着富集于与成骨分化相关的信号通路。此外,前期的体外实验已证实miR-21可促进机械力作用下的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向分化。但miR-21对扩弓作用引起的腭中缝组织骨改建的作用尚不明确。在本实验研究中,将从基因水平分析miR-21 对快速扩弓后腭中缝骨组织改建的影响。实验目的:本研究通过单眼圈簧扩弓装置分别建立miRNA-21敲基因(miR-21-/-)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的上颌快速扩弓模型,分析miR-21在小鼠上颌快速扩弓后腭中缝处骨改建中的作用,为正畸临床RME中,促进上颌骨腭中缝处骨组织改建,缩短临床矫治时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实验方法:购买miR-21-/-小鼠及野生型小鼠,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基因型。对100只实验动物进行分组:按基因型分为两组,即:50只WT小鼠(A组)、50只miR-21-/-小鼠(B组),各组根据是否进行扩弓处理又分为两个亚组,即:未扩弓组(对照组:A1组和B1组)和扩弓组(实验组:A2组和B2组)。扩弓组(A2组和B2组)小鼠均在腭板上安置单眼圈簧扩弓装置,初始力值0.49N,并用光固化树脂分别将左右侧叁个磨牙粘接成一整体。实验第1、3、7、14、28天,分批处死小鼠,解剖出小鼠上颌腭部组织,并进行组织切片;部分腭中缝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腭中缝处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部分切片进行TRAP染色,观察小鼠腭中缝组织中破骨细胞位置及数目;部分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腭中缝组织中ALP、OCN、OPG、RANKL的表达并进行光密度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结果:1.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miR-21-/-小鼠中miR-21不表达,WT小鼠中有miR-21表达,基因敲除成功。2.体重观察:A1组和B1组小鼠体重稳步增加,而A2组和B2组小鼠在安置扩弓器后的第2天和第3天体重下降,第4天后小鼠体重开始逐渐增长。在实验期间,扩弓组(A2组和B2组)小鼠的平均体重均小于未扩弓组(A1组和B1组)小鼠的平均体重(P<0.05),而各组内小鼠(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的平均体重在扩弓期间无显着差异(P<0.05)。3.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未扩弓组(A1组和B1组)小鼠腭中缝处结构层次清楚,各时间点结构相似,无明显变化。扩弓组(A2组和B2组)小鼠在扩弓力的作用下,红染的纤维组织被牵拉伸长,沿扩弓力的方向增生,骨膜细胞向腭中缝区域迁移,骨表面的成骨细胞数量增多,骨形成活跃,两侧的软骨细胞逐渐减少。在扩弓加力的第14天和第28天,A2组小鼠比B2组小鼠新生的骨组织多,恢复组织层次能力强。4.TRAP染色显示:在生理状态下,A1组和B1组小鼠腭中缝处破骨细胞较少,B1组破骨细胞数目显着少于A1组。在扩弓力的作用下,A2组和B2组小鼠破骨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多集中在鼻腔侧及骨缝边缘处;B2组小鼠破骨细胞增多更明显。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A1组和B1组小鼠腭中缝处ALP、OCN等成骨基因的表达多集中在骨缝边缘。非机械力作用下,A1组与B1组ALP的表达量在实验前期无明显差异,而扩弓第28天,B1组表达量高于A1组。扩弓力的作用下,A2组小鼠中ALP基因的表达在前期比B2组明显增多,但在后期由于A2组小鼠基本恢复组织形态,其表达量下降,B2组小鼠成骨细胞增多,表达量上升(P<0.05)。在腭中缝区域,A1、A2组OCN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1、B2组。A1组小鼠腭中缝处RANKL/OPG比值明显高于B1组,B2组小鼠RANKL/OPG比值明显高于A2组(P<0.05)。结论:1.无机械力刺激时,miR-21-/-小鼠和WT小鼠在成骨作用中的差异较小,WT小鼠的成骨能力较强,同时破骨能力也较强;敲除miR-21-/-能够抑制小鼠上颌腭中缝组织的破骨细胞形成,抑制破骨的作用。2.在RME扩弓力的作用下,miR-21-/-小鼠和WT小鼠在成骨方面的作用差异较大,miR-21--小鼠能够迟缓上颌腭中缝处成骨细胞的形成,延长成骨时间。在机械力作用下,由于机体自身的成骨与破骨之间的平衡被打破,WT小鼠的成骨细胞数量多于破骨细胞,破骨作用较弱,而miR-21-/-小鼠中破骨细胞数目较多。3.miR-21可以促进小鼠上颌快速扩弓时腭中缝处的骨组织形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4-23)

唐晨耀,罗丹,刘丝灵,李文杰,卢燕勤[7](2018)在《中国南方人腭中缝的锥形束CT分期和骨密度比率的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国南方地区不同年龄阶段腭中缝的锥形束CT(CBCT)分期及不同分期下腭中缝骨密度比率的特点,以期为腭开展提供评价依据。方法:从2014—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发育正常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13例,年龄4~36岁。所得CBCT影像资料采用Angelieri分型法将腭中缝分为A、B、C、D、E期,并用Chad Evans Larson骨密度比率计算方法测量每例患者的CBCT腭中缝骨密度值。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各年龄腭中缝骨密度比率平均值和不同分期腭中缝骨密度比率的平均值分别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不同年龄段同一分期(同为B期或C期或D期)各组的骨密度比率平均值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C、D期骨密度比率平均值在15~18岁组和18岁以上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A期与B期之间、D期与E期之间的骨密度比率值无显着差异(P>0.05)。腭中缝分期处于A与C、A与D、A与E、B与C、B与D、B与E、C与D、C与E之间骨密度比率值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5岁以下儿童腭中缝分期处于A、B、C期,腭中缝骨密度比率显着低于其他年龄组。腭中缝分期为C期的患者,年龄分布于11~18岁,骨密度比率在组内无显着差异,但相比A、B期较大,相比D、E期较小,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赵海强,黄杰能,张东晓[8](2018)在《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4例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直丝弓矫治,实验组给予快速螺旋扩弓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疗程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面型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头影测量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头影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速螺旋扩弓器治疗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面型改善率,改善头影测量指标,缩短疗程和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周咛,卢璐,郭泾[9](2018)在《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治疗对头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MCRME)对成年正畸患者头姿的影响。方法选取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26~32岁,平均(28.30±1.97)岁。所有患者均行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分别于治疗前(T0)、扩弓结束保持6个月(T1)拍摄面牙合相、头颅侧位片及锥形束CT(CBCT),对下颌位置、舌骨位置及头姿相关的参数进行测量、对比。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逆时针旋转,下颌平面角(MP-FH)减小(P<0.05),面轴角(NBa-Pt Gn)及颏顶点与过翼上颌裂点真垂线水平距离(Gn-Pm TVL)增加(P<0.05);舌骨前上移位,舌骨与垂直参考面水平距离(H-VRP)增加(P<0.05),且舌骨与过翼上颌裂点真垂线水平距离(H-Pm TVL)减小(P<0.05),同时舌骨与水平参考面垂直距离(H-HRP)及舌骨到前鼻棘点与颅底点连线垂直距离(H-ANS-Ba)均减小(P<0.05);颅颈角前颅底平面与颈椎齿突切线夹角(SN-OPT)、前颅底平面与颈椎切线夹角(SN-CVT)均减小(P<0.05)。代表髁突位置的参数关节内间隙(MJS)减小(P<0.05),关节外间隙(LJS)增加(P<0.05),关节上间隙(SJ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RME在获得良好的骨性扩弓效应的同时,下颌平面可发生逆时针旋转,舌骨位置呈向前、向上趋势,前伸头姿有所改善。(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祉娇,王明锋,汤玲玲[10](2017)在《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参照组患者施行直丝弓矫正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前颅底-上齿槽座角(SNA)(78.76±4.35)°,治疗后(81.94±3.87)°;治疗前颅底-下齿槽座角(SNB)(77.73±4.12)°,治疗后(76.24±3.97)°;治疗前上下齿槽座角(ANB)(2.56±1.74)°,治疗后(5.03±1.39)°;治疗前下颌平面角(MP-SN)(32.28±4.68)°,治疗后(35.77±4.85)°;治疗前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T-MP)(91.12±6.84)°,治疗后(90.35±6.45)°;治疗前覆盖(-2.45±1.32)mm,治疗后(3.76±1.26)mm;治疗前上颌骨位置(71.23±3.45)mm,治疗后(74.34±3.29)mm;治疗前下颌骨位置(80.26±4.16)mm,治疗后(88.34±7.25)mm。参考组治疗前SNA(78.58±4.37)°,治疗后(80.48±3.46)°;治疗前SNB(77.68±4.15)°,治疗后(77.11±3.95)°;治疗前ANB(2.53±1.68)°,治疗后(4.01±1.15)°;治疗前MP-SN(32.36±4.56)°,治疗后(33.74±4.26)°;治疗前T-MP(91.28±6.37)°,治疗后(91.67±6.49)°;治疗前覆盖(-2.51±1.29)mm,治疗后(2.11±1.38)mm;治疗前上颌骨位置(71.24±3.36)mm,治疗后(73.11±3.27)mm;治疗前下颌骨位置(80.42±4.19)mm,治疗后(84.64±2.04)mm;治疗后,两组患者头影测量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治疗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效果显着,可明显改善面型和头影测量相关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7年30期)

腭中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探讨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治疗对头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在下颌平面角减小的角度、根尖平面基骨的宽度变化数值跟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较高。结论使用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的方法对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进行治疗,疗效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腭中缝论文参考文献

[1].卢怡,彭友俭.中国武汉地区青少年腭中缝成熟度CBCT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

[2].王枫丛,姜丽,刘萍.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治疗对头姿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3].童菲,欧阳志强,郭俊,黄维.SOX9在比格犬腭中缝磁力牵张成骨过程中表达变化的研究[J].江西医药.2019

[4].程烨,张程,葛孟柯,李天成,陈建伟.乳铁蛋白对大鼠上颌扩弓及复发过程中腭中缝骨改建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9

[5].胡勤伟,赵宁,钱文昊,马晓晴.腭中缝微种植钉联合铸造支架前移上磨牙的临床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8

[6].李梦莹.miR-21对小鼠快速扩弓过程中腭中缝骨改建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8

[7].唐晨耀,罗丹,刘丝灵,李文杰,卢燕勤.中国南方人腭中缝的锥形束CT分期和骨密度比率的特点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8

[8].赵海强,黄杰能,张东晓.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

[9].周咛,卢璐,郭泾.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治疗对头姿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10].王祉娇,王明锋,汤玲玲.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

标签:;  ;  ;  

腭中缝论文-卢怡,彭友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