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供需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疗服务,可变参数模型,蛛网模型,供需
空间供需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邱荣燕,曹薇[1](2017)在《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医疗服务供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影响医疗服务供需的因素,分析医疗服务供需的均衡状况以及现阶段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方法:将State space—Cobweb模型引入医疗服务市场,通过医疗服务价格将医疗服务需求和供给结合起来。同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构造可变参数模型,建立修正的蛛网模型。结果: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为0.6682,医疗服务供给的价格弹性绝对值为2.2410,即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医疗服务供给的价格弹性绝对值。结论:医疗服务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均衡,且医疗服务价格处于振荡发散的状态,仅靠市场的调节,医疗服务价格将会越来越偏离均衡价格。(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期刊2017年05期)
刘菲,胡明形,胡延杰[2](2015)在《林改背景下中国原木供需和进口贸易预测——基于CGTM模型的空间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对原木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中国原木进口量加速扩大。为有效提高中国原木的自给量,保证中国的木材供给安全,中国推行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文中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CGTM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中国原木供给方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中国原木供需量和净进口贸易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林权改革政策对原木供给有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供给的增长幅度并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原木的净进口量还将继续增加,进口原木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本文来源于《世界林业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何招军[3](2013)在《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房地产供需指标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引进了政府政策和适应性预期价格两个因素变量,分析了我国住房需求和住房供给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引导住房需求、保障土地供给、强化指导人们形成合理预期、加强政策指导,保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等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西部金融》期刊2013年01期)
何招军[4](2012)在《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我国房地产供需指标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讨论我国房地产行业供需指标因素,分析并创新地引进了政府政策和适应性预期价格两个因素。并指出,居民价格预期的上升有助于形成有效住房需求,动态系数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升对于住房需求的推动较小,政策变动对调控需求的作用趋于减弱,即存在政策失效。最后提出保障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市场经济与价格》期刊2012年12期)
康琪雪[5](2011)在《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动力模型——住房供需竞价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住房供需竞价均衡分析建立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动力模型。从到主要活动场所距离和区位宜人性水平两个方面对需求方的住房竞价进行了分析,将需求方的竞价与住房面积与供给方土地竞价过程联系,并建立供需竞价均衡,从而得出不同居民群体、住房价格、土地价格、人口密度等的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Economic,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ICEEM 2011 V2)》期刊2011-03-05)
陈艳萍[6](2010)在《住房过滤模型在我国保障性住房供需分析和空间分布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过滤模型基于住房的耐久性和服务递减性的特征,安排各个收入阶层对应住房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启示是,除了要积极发展保障性住房增量市场,还应重视存量住房市场。一方面,政府可收购存量旧住宅转作保障性住房,弥补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旧住宅大多位于区位较好的中心城区,可缓解我国新建保障性住房过于集中郊区的矛盾,有利于为被保障人群提供多种区位的住房选择。同时,控制旧城更新的速度和规模,提高新区开发的密度和容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打破城市中心—边缘区的住房空间分割,实现住房的顺利过滤,缓解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压力。(本文来源于《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5)
刘传明,曾菊新[7](2009)在《区域空间供需模型与空间结构优化途径选择——功能区建设的科学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重要战略之一,并将对我国空间结构产生长期影响,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支撑。在划分空间类型和界定空间结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空间需求多样性的概念,并探讨空间需求的动态演变规律。文章构建了空间供需模型,认为空间稀缺性和空间需求多样性共同作用的空间供需矛盾是产生空间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进行功能区建设是化解空间供需矛盾和形成合理空间结构的主要途径。功能区建设应包括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具体功能区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09年01期)
空间供需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国对原木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中国原木进口量加速扩大。为有效提高中国原木的自给量,保证中国的木材供给安全,中国推行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文中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CGTM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中国原木供给方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中国原木供需量和净进口贸易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林权改革政策对原木供给有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供给的增长幅度并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原木的净进口量还将继续增加,进口原木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供需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邱荣燕,曹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医疗服务供需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
[2].刘菲,胡明形,胡延杰.林改背景下中国原木供需和进口贸易预测——基于CGTM模型的空间均衡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5
[3].何招军.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房地产供需指标因素分析[J].西部金融.2013
[4].何招军.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我国房地产供需指标因素分析[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2
[5].康琪雪.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动力模型——住房供需竞价均衡分析[C].Economic,EducationandManagement(ICEEM2011V2).2011
[6].陈艳萍.住房过滤模型在我国保障性住房供需分析和空间分布中的应用[C].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0
[7].刘传明,曾菊新.区域空间供需模型与空间结构优化途径选择——功能区建设的科学基础[J].经济地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