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公共物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物品供给,区域合作治理,优化路径
区域公共物品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敏[1](2019)在《公共物品视角下区域合作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区域公共问题愈发突出。区域公共问题的治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问题。而行政区划导致治理碎片化、社会组织功能性不足、区域合作机制缺失等困境则是阻碍区域合作治理良性运行的桎梏。区域合作治理的优化需要构建良好的政府间关系、创设新型健康的社会组织共治以及完善区域合作治理的配套机制。(本文来源于《市场周刊》期刊2019年10期)
叶林[2](2018)在《以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求索城市群跨域治理之道——《跨域治理: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书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休戚与共。在城市群、大都市区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时代,跨区域、跨行政层级的复杂行政区域事务不断涌现。站在迈向城市群新阶段的城市发展关口上,如何实现跨域公共事务治理,将是所有怀揣美好城市远景建设者与研究者的共同关切。在跨入城市群发展的新时代节点上,山东大学王佃利教授新着《跨域治理: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一书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它展现了王佃利教授对于城市群跨域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最新思考。(本文来源于《城市管理与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葛晓龙[3](2018)在《府际关系下的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区域发展过程中,过度强调了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忽视政府承担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重大责任。这就引发了两个不利结果:一是不利于发挥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本文在辨析区域公共物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中复杂的府际关系,并指出区域公共有效供给存在的困境,最后从制度环境和协调机构两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8年19期)
和燕杰[4](2018)在《利益不一致与长江经济带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合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公共品的特性使得推进和深化长江经济带生态领域的合作要比其他合作领域困难,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合作的难点之一。短期内,对于具有公共品性质的合作领域,应当引入刚性的行为约束机制对行为主体进行必要而有效的约束,对非合作行为进行惩罚,保证产生(保护,补偿)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实现由利益不一致向利益一致转化。长期内,要使博弈结果朝着帕累托最优的方向演进,就是要满足长期收益能补偿生态保护的成本和短期收益的条件,但这种补偿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满足的尤其是在博弈演化刚开始的一段时期内,因此需要对不保护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罚,其惩罚的力度应以能补偿上述的成本和短期收益为底线,越大越好。(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江柯[5](2018)在《行业协会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权力逻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朝向纵深发展的情况下,区域公共物品的需求也日渐增加。除了以政府间合作为主导的区域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外,从治理本身所蕴含的多元共治理念出发,其他主体也在积极寻求加入到区域公共物品供给者的行列,以弥补政府供给中的不足同时提升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其中,行业协会因其与政府和企业的密切关系,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角色和作用被学界寄予厚望,然而现有研究却对行业协会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过程机理缺乏深入解释,因此本文尝试以权力为分析视角,系统论述行业协会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权力逻辑,具体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分析属地管理体制下行业协会提供公共物品的权能基础以及公共物品供给偏好;其次,阐述长叁角地区行业协会公共物品供给偏好发生变化的内外部条件,以及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再次,解析长叁角地区行业协会区域公共物品供给行为背后的权力运行实质,以及其中存在的赋权不足缺陷;最后,论述如何改善行业协会公共物品供给的权力运行结构,以提升行业协会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具体内容为:文章通过对行业协会管理体制及其权力属性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行业协会主要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制度,行业协会受到属地边界的束缚。在单一行政区内部,行业协会权力来源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赋予,并以此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权能基础;但是受制于属地管辖制度下行政区边界的约束,单一地方行业协会无法获取更多权力及其附带的资源,因而主要提供的是地方性公共物品,而缺乏提供区域公共物品的能力和动力。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企业和政府需要行业协会提供多种类型的区域公共物品,而随着政会脱钩进程的深入推进,行业协会提供区域公共物品的主动性和意愿不断增强,在现实需求与供给意愿两相契合的情况下,以长叁角地区为例,行业协会所提供的区域公共物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据此,文章进一步根据长叁角地区行业协会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中的现实情形,分析和总结了地方行业协会间跨界协作供给区域公共物品的类型模式,本文将其归结为行业协会联合模式和整合模式。进一步分析发现,行业协会跨界协调的实质是行业协会间权力的横向协调,并且随着行业协会间权力协调程度的加深,所供给的区域公共物品数量和种类也愈加丰富。然而,现有的行业协会区域公共物品协作供给模式存在赋权不足的内在缺陷,具体为行业协会联合模式缺乏政府赋权,且会员赋权形成的权力基础缺乏稳固性,而行业协会整合模式中政府权力难以协调,区域性行业协会的建立还存在诸多体制和行动上的障碍,两种模式都无法保障区域公共物品的充分稳定供给。为解决行业协会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中权力不足的缺陷,本文在行业协会双重赋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双重赋权模式,并对区域双重赋权的原因、过程及赋权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以此构建行业协会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理想赋权模式,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加大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力度。(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8-04-12)
吴光芸,王灿[6](2016)在《基于集体行动理论的区域公共物品供给难题及其破解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合作愈发成为区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保障。地方政府希望分享公共物品供给后的收益,但不愿承担供给成本,这种理性行为导致区域整体的不理性行为,使得区域公共物品供给陷入集体行动困境。因此,要使区域公共物品得以有效供给,必须从变革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出发来寻求破解之道。(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6年20期)
杨怡爽[7](2015)在《海上丝绸之路:重塑亚洲生产网络的契机与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新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如此宏大的多元化合作机制,首先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探讨它在新的历史环境和新的国际体系中可能的作用、路径和机制。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国际性的贸易经济体系,它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多中心的鲜明特征。它产生的互联互通和国际直接投资的效应,将激励亚洲的国际分割生产和生产网络的发展,这也正是"建设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内涵。因此,在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更加积极地供给公共产品和负起地区大国责任之外,中国也应当始终坚持"多元性、多样化、开放性"的原则。(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5年05期)
王佃利,王玉龙,苟晓曼[8](2015)在《区域公共物品视角下的城市群合作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城市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加强,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力量,伴随而来的则是大量公共问题逐渐突破地理空间的界限,呈现出区域性的特征,制约着城市群区域整体利益的实现。城市群区域公共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区域公共物品在城市群内的供给问题。为此迫切要求建立与区域公共物品自身特征相契合的供给机制,针对区域公共物品跨越组织性质、跨越地理空间、跨越行政边界的特征,构建包括制度保障、公私合作、整体性政府间关系在内的多中心供给方式,并从环境条件、制度设计、组织架构、操作策略和结果评估等环节建立良好的区域合作治理机制,构建城市群区域伙伴关系和实现制度性的集体行动。(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5年09期)
杨矗[9](2015)在《中国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区域分布、演变趋势及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我国农村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而农村能否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因此本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在厘清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现状及区域分布差异,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投资动态演进的基础上,科学评估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对农民生活的实际影响,为将来我国培育和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解决好“叁农”问题、实现我国新世纪建设和谐社会目标提供一些决策参考。在进行了文献梳理和研究设计的阐述之后,本文首先利用全国代表性的5省、25县、50乡镇101村的抽样数据,描述了我国农村村级公共物品的投资现状以及区域分布,包括农村公共投资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等。研究表明,我国在近几年的农村公共物品投资活动还是比较多的,投资的主要方向还是道路、灌溉、饮用水、电力设施以及环保等等。村级组织在公共物品投资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上级政府则倾向于向贫困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投入更多的公共项目和资金,这一投资策略有利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而富裕地区农村则主要依靠自筹项目来提供其所需的公共物品。应该说,我国在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策略上还是值得肯定的,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并加大投资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的主要目的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研究期间的农村公共投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和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本文延伸了时间跨度的纵深,依据我国重要的农村发展政策变迁,将样本村长期跟踪调查收集到的面板数据划分为叁个阶段,分别是税费改革前期(1998-2001),税费改革时期(2002-2005)和新农村建设时期(2006-2011)。通过对叁个时间段的深入分析,梳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动态演进历程,包括农村公共投资的时序特征、结构特征和整体的变迁,进而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的主要因素。本文发现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的投资策略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合理的,体现了分权化提供和集中提供的共同优势,以专项项目的形式满足各地不同的农村公共物品需求,并且充分考虑公平性。上级政府对村级的公共投资向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人口密集地区、工商业活动多的地区以及人均土地较少的地区倾斜,这有助于进一步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但与此同时,有一些利用非正式社会关系来获取项目的现象要予以关注。另外,在税费改革开始后,农村公共物品提供数量增长最快的是村庄新建住房项目,而生态环境类项目和学校与诊所项目的提供减少严重,投资比例不协调,这需要引起重视。总得来说,我国的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策略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和深度。在区域分布(横向分析)和演进趋势(纵向分析)基础上,本文以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为突破口,建立分析模型验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的参保行为和家庭福利的影响,得到了如下一些结果:新农保政策试点过程中还是存在农民对新农保政策和实施方法还不太了解的情况,以及由此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试点地区农民参保比例不高,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试点地区贫困农户和长期外出务工农民参保比例更低,需要重点关注。此外,新农保政策实施还显着的提高了农户的家庭日常费用支出,农村居民的新农保参保支出和政府补贴会替代他们为养老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杠杆作用较为明显,较少的社会保障支出会替代较多的预防性储蓄,对促进农户家庭消费有显着作用。今后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新农保政策宣传力度,通过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政策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切实关注贫困人群的养老保障,通过适当的地方政府补贴方式让贫困农户也能参加新农保。最后,本文从5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农村公共物品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分别是构建多元化主体,改善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主体结构:以需求为导向,建立自下而上的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决策机制;注重公平,突出重点,完善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布局;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丰富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筹资来源;动态运行管理,优化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管理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06-30)
吕海[10](2015)在《地方政府协作供给区域公共物品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与经济全球化并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无论是城市集群化发展或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抑或是其他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都因其具有集聚效应、优势互补效应以及规模经济效应而不断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区域公共问题也随之涌现,解决此类区域公共问题的基础与关键是区域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然而当前区域公共物品却存在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等困境。本文经分析认为这种困境是由当前行政区经济的“封闭性”与区域公共物品效益“溢出性”这对矛盾造成的,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打破这种矛盾所导致的困境的可行之法就是地方政府协作供给区域公共物品,本文借助理论分析及模型分析多角度阐述了地方政府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地,本文又针对地方政府协作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本文内容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二章对区域公共物品的概念、分类、供给模式及地方政府的概念、地方政府协作的定义进行梳理;第叁章则分析了当前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困境及影响,并提出了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行政区经济的“封闭性”与区域公共物品“外溢性”这对矛盾,并进一步展开分析;第四章在前叁章的基础之上首先对不同供给模式进行比较,得出地方政府是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结论,并通过理论及多个博弈模型论证了地方政府协作供给区域公共物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五章在肯定当前地方政府协作供给区域公共物品所得成果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协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六章从意识、体制、机制叁个维度提出了促进地方政府协作的对策,以期实现区域公共物品的地方政府协作供给;第七章简单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6)
区域公共物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休戚与共。在城市群、大都市区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时代,跨区域、跨行政层级的复杂行政区域事务不断涌现。站在迈向城市群新阶段的城市发展关口上,如何实现跨域公共事务治理,将是所有怀揣美好城市远景建设者与研究者的共同关切。在跨入城市群发展的新时代节点上,山东大学王佃利教授新着《跨域治理: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一书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它展现了王佃利教授对于城市群跨域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最新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公共物品论文参考文献
[1].张慧敏.公共物品视角下区域合作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市场周刊.2019
[2].叶林.以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求索城市群跨域治理之道——《跨域治理: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书评[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8
[3].葛晓龙.府际关系下的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
[4].和燕杰.利益不一致与长江经济带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合作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
[5].江柯.行业协会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权力逻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
[6].吴光芸,王灿.基于集体行动理论的区域公共物品供给难题及其破解之道[J].领导科学.2016
[7].杨怡爽.海上丝绸之路:重塑亚洲生产网络的契机与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新框架[J].思想战线.2015
[8].王佃利,王玉龙,苟晓曼.区域公共物品视角下的城市群合作治理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5
[9].杨矗.中国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区域分布、演变趋势及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5
[10].吕海.地方政府协作供给区域公共物品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