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来源成骨细胞论文-陈燕,姜胜军,彭友俭

骨髓来源成骨细胞论文-陈燕,姜胜军,彭友俭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髓来源成骨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成骨细胞,增殖

骨髓来源成骨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陈燕,姜胜军,彭友俭[1](2019)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超速离心法收集外泌体,并对成骨细胞进行刺激,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成骨细胞矿化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上调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提升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促进钙化结节的形成。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夏文芳,曾天舒,崔振海[2](2013)在《营养变迁对骨髓干细胞来源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分化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30年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部分亚洲国家居民膳食在原有低营养基础水平上出现了快速、大幅的营养提升。但是尽管居民膳食中蛋白质、钙含量的比例已有明显的增加,骨质疏松以及相关骨折的发生并未减少,而是呈持续急剧攀升趋势。既往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08-21)

刘未华[3](2012)在《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利用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作用于大鼠成骨细胞,通过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来研究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在成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α-ZAL(10~-5mol/L~10~-10mol/L),利用Elisa法和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别于24h、48h、72h检测α-ZAL对大鼠成骨细胞分泌OPG、IL-6、TNF-α的变化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在成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α-ZAL(10~-6mol/L)与不同浓度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10~-5mol/L、10~-7mol/L、10~-9mol/L),利用Elisa法和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别于24h、48h、72h检测其对大鼠成骨细胞分泌OPG、IL-6、TNF-α的影响,及其72h对OPG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的α-ZAL(10~-5mol/L~10~-10mol/L)作用于成骨细胞后,随着α-ZAL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OPG的分泌量及其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IL-6、TNF-α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α-ZAL可促进成骨细胞OPG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抑制IL-6、TNF-α的分泌及IL-6mRNA的表达。2、α-ZAL(10~-6mol/L)与不同浓度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10~-5mol/L、10~-7mol/L10~-9mol/L)作用于成骨细胞后,当α-ZAL单独作用时,OPG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量均增加,IL-6、TNF-α的分泌量降低;当α-ZAL与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共同作用时,OPG的分泌及其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IL-6、TNF-α的分泌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1、α-ZAL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能够刺激成骨细胞释放OPG,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细胞因子IL-6、TNF-α的释放,从而降低破骨细胞的活力,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成熟,导致成骨细胞性骨形成能力增强和破骨细胞性骨吸收能力的下降。2、成骨细胞中OPG、IL-6、TNF-α的表达可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这就提示α-ZAL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的。(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2-06-01)

逯伟达[4](2012)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脂肪细胞抑制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常发生在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罹患人数逐年增加。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骨是代谢活跃器官,正常状态下,骨形成和骨吸收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在生长发育期,骨的形成率和吸收率均较高,骨的更新代谢活跃;成年以后骨形成率和吸收率明显减少,骨的结构和成分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妇女在绝经期以后,骨形成不足同时伴有骨吸收增加,骨代谢平衡发生转换,造成骨量的减少和骨质强度的降低,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等骨相关疾病的发生。老年人中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的增高是与皮质骨和松质骨骨量进行性减少相关联的,特别是与骨形成的减少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如糖皮质激素应用、卵巢切除、长期制动等,常伴有骨髓中脂肪组织含量的增加。骨髓中脂肪组织不仅被动地为骨髓的造血功能保留一定空间,参与机体的脂质代谢及作为局部能量储存库,在骨形成和造血支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脂肪组织还具有内分泌调节功能,释放出一系列重要的分泌性因子,在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骨质疏松患者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成骨细胞减少,且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骨髓中脂肪组织含量的增多与骨形成能力的降低存在密切联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是在骨髓中发现的,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BMSCs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系。BMSCs作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共同的前体细胞源,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和脂肪细胞方向分化的平衡对骨稳态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BMSCs过多地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则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细胞数量相应减少,就会打破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进而引起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因此,BMSCs的分化方向及其调控机制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BMSCs的分化方向受多种因素、多个信号途径的调节。其中Wnt信号通路通过旁分泌或者自分泌的方式影响细胞的增长和分化。最主要的是Wnt/β-Catenin经典传导通路。当细胞外因子Wnt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或6(LRP5/6)、跨膜受体Frizzled胞外N端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结合后,受体复合物作用于胞质内的Dishevelled (Dsh),使其高度磷酸化被激活,活化后的Dsh蛋白切断P-Catenin的降解途径,抑制β-Catenin蛋白降解和磷酸化,使其在胞质内聚集,并进入核内与核内转录因子(TCF/LEF)相互作用,启动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调节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影响骨形成。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脂肪细胞在成骨细胞发生分化及骨形成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细胞共培养:使用叁种不用浓度的脂肪细胞诱导剂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14天后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再同时向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共培养有两种模式:脂肪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接触(Mode A)和非直接接触(Mode B)。Mode A:组ⅰ,组ⅱ,组ⅲ分别使用无脂肪细胞诱导剂、半量脂肪细胞诱导剂和全量脂肪细胞诱导剂诱导hBMSCs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14天后组i、组ⅱ、组iii同时更换为成骨细胞诱导剂加脂肪细胞维持培养液,向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在同一培养皿内直接接触。Mode B:采用Transwell双层细胞培养板,在上层的Netwell inserts中,组i、组ii、组iii分别使用相应浓度的脂肪细胞诱导剂(同上)诱导hBMSCs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7天时,接种hBMSCs到培养板下层的Snapwell中维持培养。诱导脂肪细胞14天后将上层的Netwell inserts和下层的Snapwell合并在一起,更换为成骨细胞诱导剂加脂肪细胞维持培养液,向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非直接接触。2.形态学分析及分化标志物检测:Mode A共培养14天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油红染色,28天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并采用Northern Eclipse图像定量分析软件和ALP活性检测试剂盒分析了ALP阳性面积和ALP活性的变化;Mode B共培养14天后进行ALP染色、同样的方法分析ALP阳性面积和ALP活性的变化,并分别收集Netwell inserts和Snapwell中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成脂分化标志物-Ppary和成骨分化标志物-Runx2的表达变化。3.mRNA芯片分析:分别收集Mode B组i、组ii、组iii Snapwell中的细胞提取纯化RNA后进行芯片分析;并采用RT-PCR验证S100A6的mRNA水平变化。4.双向凝胶电泳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分别收集Mode B组i、组ii、组iii Snapwell中的细胞提取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Sypro-Ruby染色后酶解差异蛋白点,ZipTip纯化样品后点靶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搜库鉴定及及数据分析;并采用Western Blot验证Calreticuln、Annexin A2和S100A6蛋白水平表达变化。5.人脂肪因子芯片分析:分别收集Mode B共培养4天后组i、组ii、组iii的培养液进行脂肪因子芯片分析。6.活性TGF-β1含量测定:分别收集Mode B共培养4天、7天、10天、14天后组i、组ii、组iii的培养液,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活性TGF-β1的含量。7.TGF-β中和实验:在Mode B组iii共培养0天、4天、7天、10天更换培养液时分别加入5μg/ml和10μg/ml TGF-p中和抗体,相同体积的PBS作为阴性对照。处理14天后,进行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Western blot检测Runx2、(3-Catenin、S100A6和Calreticulin蛋白水平变化。研究结果1.形态学检测分析,在Mode A中,随着脂肪细胞诱导剂量的增加,油红染色示脂肪细胞的数目逐渐增多,而ALP和钙化结节逐渐减少。同样,在Mode B中,随着脂肪细胞诱导剂量的增加,ALP表达逐渐减少。Mode A和Mode B中ALP染色面积和酶活性测定也随着脂肪细胞诱导剂量的增加逐渐减少。同时Western blot结果验证了随着脂肪细胞诱导剂量的升高,骨形成标志物-Runx-2表达水平下降,脂肪细胞形成标志物-Ppary表达水平上升。2. mRNA芯片结果显示,随着脂肪细胞诱导剂量的增加,230个基因表达水平下降,149个基因表达水平上升,其中与成骨细胞形成相关的基因-COL1A1、Notch1、BMP6和S100A6在组ⅱ和组ⅲ中的表达水平与组i相比明显下降。相反,与脂肪细胞形成相关的基因-Calreticulin、Ppary和SMAD6在组ii和组iii中的表达水平与组i相比明显升高。同时采用RT-PCR验证了S100A6在叁组中的表达水平,其结论与mRNA芯片分析结果一致。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有5个与成骨细胞分化相关的蛋白如Annexin A2和S100A6在组ⅱ、组ⅲ中的表达水平与组i相比明显下降;7个与脂肪细胞形成相关的蛋白如Calreticulin在组ii、组iii中的表达水平与组i相比明显上升。采用Western blot验证Annexin A2、S100A6和Calreticulin的表达水平变化,其变化趋势与蛋白质组学结果相一致。其中,S100A6和Calreticulin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都被检测出存在显着差异。3.脂肪因子芯片分析结果显示有23个细胞因子,如TGF-β,在组ii、组iii中的表达水平与组i相比明显上升;同时有25个细胞因子,如MCP-3,在组ii、组iii中的表达水平与组i相比明显下降。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活性TGF-β1的含量,结果显示组ii和组iii中活性TGF-β1的含量与组i相比明显升高,并且这种变化趋势从4天一直持续到14天。为了明确TGF-β1在骨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加入TGF-p中和抗体后,形态学检测发现成骨细胞数量、ALP染色阳性面积和酶活性都明显升高。Western blot分析发现与骨形成相关的蛋白-Runx2、β-Catenin和S100A6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而Calreticulin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研究结论及意义随着脂肪细胞诱导剂量的升高,成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形成逐渐减少。其中在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着差异变化的两个关键基因-S100A6和Calreticulin通过作用于β-Catenin,调控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来影响成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形成。重要的分泌性细胞因子TGF-β可通过S100A6和/或Calreticulin间接作用于β-Catenin,通过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干预成骨细胞的分化。这些结果揭示了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和骨形成减少的部分原因,可为以后进一步探索脂肪细胞在骨形成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同时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开拓新的视野。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不仅以持续性的高血糖为其特点,更重要的是高血糖所带来的诸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损害。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最为复杂、患病率最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障碍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因素。2型糖尿病多合并脂代谢异常,脂质可在包括肝脏在内的多个器官异常沉积。机体内持续的高血糖和血脂异常不仅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导致胰岛素抵抗;还能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自由基的释放,引起或加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因此,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加强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和对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控制,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从而提高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水平。根皮苷(Phlonzin)是根皮素(Phloretin)的2'-β-D葡萄糖苷,存在于多种苹果属植物中。根皮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其抗氧化能力高于维生素C和维生素E;平衡雌激素;改善记忆力;保护心脏等。根皮苷通过竞争性地抑制钠离子葡萄糖共转运载体(SGLT)对葡萄糖的运输,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根皮苷作为从苹果中提取的纯天然物质,有着良好的安全记录,副作用小。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被认为是后基因组研究中最主要的部分。为满足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需要,一种功能强大的可同时对4种或8种样品进行相对和绝对定量研究的方法-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发展迅速。iTRAQ技术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结合应用为研究不同状态下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揭示生物体内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目前,国内外尚无采用iTRAQ标记及相关分析技术来研究根皮苷对2型糖尿病肝脏损伤保护机制的报导。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根皮苷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肝脏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雄性C57BLKS/J db/db小鼠16只及同窝的db/m小鼠8只,鼠龄7周。8只db/m小鼠为对照组。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配到两个实验组:根皮苷治疗组(DMT组)8只和糖尿病组(DM组)8只。DMT组小鼠进行根皮苷溶液灌胃,每天20mg/kg,给药10周。对照组和DM组小鼠每天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10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小鼠不进行任何降糖治疗。小鼠每周测量体重。给药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2小时后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全血3000rpm离心15min,小心吸取上层血清,分装后-80℃冰箱保存。切取肝脏组织,一份置于10%甲醛溶液中,HE染色备用;另一份用冰生理盐水冲洗后,分装-80℃冰箱保存备用。2.血清学指标检测方法:采用德国拜耳公司DVI-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叁酯(TG)水平。3.肝脏HE染色:取出固定于10%甲醛溶液中的肝脏组织依次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封固标本后光镜下观察,拍照。4. 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每组取4只小鼠的肝脏组织约50mg混合后共同加入液氮研磨提取蛋白。采用FASP酶解蛋白成肽段后,iTRAQ试剂标记相应样品(114标记对照组,116标记DMT组,117标记DM组)。将标记后样品混合进行强阳离子(SCX)色谱分级后采用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质谱检测。每次全扫描(full scan)后采集5个碎片图谱(MS2scan)获取MS/MS质谱数据。采用Turbo SEQUEST程序自动进行非冗余International Protein Index (IPI)小鼠蛋白数据库(版本3.72)搜索鉴定多肽分子,并用iTRAQ Result Multiple FileDistiller分析定量数据。定量方法采用ProteomicsTools软件。最后,采用Identified Protein iTRAQ Statistic Builder将鉴定数据及定量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得到鉴定和定量结果。5.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IPA软件(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www.ingenuity.com)对差异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功能及相互作用网络分析。6.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AT、ACACA、HMGCS2和NSDHL4个蛋白的表达水平验证蛋白质组学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1.小鼠一般情况:DM组小鼠的初始体重、最终体重及体重增长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自给予根皮苷治疗第二周开始到处理结束,DMT组小鼠的体重明显低于DM组小鼠体重。DM组小鼠的空腹血糖(FBG)、甘油叁酯(TG)和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根皮苷治疗10周后,DMT组小鼠的FBG、TG和TC水平明显低于DM组。2.组织学检查:根皮苷治疗10周后,肝细胞肿胀坏死,肝细胞索状结构消失,肝细胞质内大量圆形脂滴、脂肪变性等肝细胞严重损伤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经LC-LTQ质谱检测和数据分析,共鉴定出1821个蛋白。以114作为对照,116标记峰的峰面积与117峰面积的比值大于1.5或小于0.67的蛋白即为在根皮苷治疗过程中表达有显着差异的蛋白,共261个。215个蛋白在DM组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经根皮苷治疗后表达水平明显回落。46个蛋白在DM组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经根皮苷治疗后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其中,涉及糖酵解和丙酮酸氧化脱羧过程的关键酶与对照组相比在DM组表达水平上升,经根皮苷治疗后表达水平明显回落,同时叁羧酸循环中的限速酶经根皮苷治疗后表达水平与DM组相比明显升高。可见,根皮苷治疗后用于脂质合成的原料-乙酰辅酶A的数量减少。涉及脂酸合成和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与对照组相比在DM组的表达水平上调,经根皮苷治疗后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脂酸p-氧化的限速酶经根皮苷治疗后被激活,表达水平与DM组相比明显升高。同样与氧化应激过程相关的抗氧化酶在DMT组也被激活,表达水平与DM组相比明显升高,而与产生自由基相关的酶在DMT的表达水平与DM组相比明显下降。4.使用IPA软件对261个差异蛋白进行定位分析显示大多数差异蛋白为胞浆蛋白,主要涉及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自由基清除等生物过程。得分最高的两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也主要与脂质代谢、能量代谢、小分子生物化学等过程相关,这与根皮苷的作用过程相一致。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CACA、HMGCS2和NSDHL在DMT组的表达水平与DM组相比明显降低,CAT在DMT组的表达水平与DM组相比明显升高,变化趋势与iTRAQ结果相一致。因此,iTRAQ的实验结果真实可靠。研究结论及意义根皮苷能有效减轻糖尿病小鼠体重,控制血糖、甘油叁酯和总胆固醇等生化指标。肝脏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表明根皮苷通过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脂酸合成和p-氧化、胆固醇合成及自由基清除等生物过程中的关键蛋白来达到改善脂质代谢和减轻氧化应激等对肝脏细胞造成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糖尿病小鼠肝脏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虽对糖尿病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根皮苷作为从苹果属中提取的纯天然物质,有着良好的安全记录副作用小,且又具有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因此,根皮苷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成分,将为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4-09)

刘未华,段斐,李少春,孙晓芳,郝华超[5](2012)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成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α-玉米赤霉醇干预后的骨保护素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研究显示α-玉米赤霉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目的:观察α-玉米赤霉醇对体外大鼠成骨细胞骨保护素分泌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中分别加入雌激素和α-玉米赤霉醇(10-5~10-10mol/L)进行干预。结果与结论:ELISA法和RT-PCR检测发现,不同浓度的α-玉米赤霉醇(10-5~10-10mol/L)作用于成骨细胞后,骨保护素的分泌量及细胞骨保护素mRNA表达较对照组均增加(P<0.05)。结果证实,在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中加入α-玉米赤霉醇可促进成骨细胞骨保护素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逯伟达,Hengwei,Zhang,Yingchun,Zhao,Rui,Cao,Peijing,Rong[6](2011)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脂肪细胞在成骨细胞发生过程中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患者骨髓中有大量脂肪细胞浸润且与骨量减少与骨丢失是成正比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脂肪细胞在成骨细胞发生分化及骨形成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Ⅰ.细胞共培养使用叁种不用浓度的脂肪细胞诱导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方向分化,14天后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同时向成骨细胞分化方向诱导。共培养有两种模式:脂肪细胞和干细胞直接接触(ModeA)和非直接接触(Mode B)。Ⅱ.形态学分析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方向诱导14天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28天后进行钙化结节染色。Ⅲ.mRNA microarray分别收集Mode B 3组下层细胞提取RNA进行比较分析。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叁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06-10)

郭晓华,颉玉欣,张牧霞,赵驻军[7](2010)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整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药物诱导下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对其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片段转染,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选择MSCs体外培养的第2代细胞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地塞米松浓度1×10-8mol/L诱导组。对诱导分化后的成骨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活性测定及I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茜素红钙节结染色的鉴定。对诱导后的成骨细胞进行已构建的VEGF基因片段(ad5-h-VEGF)的人5型腺病毒载体进行转染,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诱导培养第3、6、9、12天的ALP活性(A405)测定,地塞米松浓度1×10-8mol/L组测定值(A值)分别为0.144±0.004、0.175±0.003、0.207±0.010、0.224±0.004;对照组分别为0.101±0.003、0.124±0.016、0.133±0.005、0.139±0.005。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s经地塞米松的成骨诱导剂诱导7~9天可出现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连续培养20天后可出现茜素红钙节结染色阳性。转染后细胞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作ad5-h-VEGF基因转染,可使诱导的成骨细胞胞浆中VEGF阳性表达。(本文来源于《临床荟萃》期刊2010年24期)

陈超[8](2009)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的粘附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检测其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诱导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将诱导培养的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共培养的两种细胞分别接种于I型胶原修饰的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支架材料,从而探讨两种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活性骨的可行性,最终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周龄SD大鼠,进行BMSCs原代细胞培养。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BMSCs进行实验。分组如下:1)对照组:普通培养基组;2)实验组:血管内皮条件培养基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D31 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透射电镜W-P小体鉴定血管内皮细胞; MTT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诱导的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两种细胞共培养在I型胶原修饰的支架材料表面粘附、生长情况。结果1. BMSCs接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贴壁细胞增加。细胞形态呈梭形、纤维母细胞样;集落形成,其大小、形状、密度不同,最终融合。细胞无接触性抑制。2.诱导后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分化能力,但增殖速度变得缓慢,CD31、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可见阳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可见W-P小体。3. MTT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结果显示:第1-2d,细胞数目均无明显变化,为潜伏期;第3天起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数量开始增加;7天后,细胞进入到生长稳定的平台期。4.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为天然的多孔样结构。诱导后的血管内皮细胞在其表面平铺、伸展、生长状态良好。5.诱导培养的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共培养的两种细胞分别接种于I型胶原修饰的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修饰后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粘附率增加。结论1.从骨髓中可分离得到较高纯度BMSCs,体外培养增殖能力活跃,在含有VEGF、bFGF诱导因子诱导培养条件下,能定向分化为具有典型形态学特点的血管内皮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理想的细胞来源。2.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与血管内皮细胞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有利于细胞的粘附、生长,是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3.血管内皮细胞与支架材料的粘附率与细胞接种密度密切相关。当细胞接种密度为2×106/ml时,血管内皮细胞与支架材料的粘附率达到最大。提示:细胞接种于支架时有最适接种密度,支架与细胞的粘附能力存在极限即最大细胞粘附数量。4.支架材料经I型胶原修饰后较修饰前所粘附的细胞数量多。提示:I型胶原是较为理想的支架材料表面修饰物。(本文来源于《华北煤炭医学院》期刊2009-04-01)

何智勇,李晓玲,刘康,曾毅军,李青[9](2008)在《自体骨髓来源成骨细胞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自体成骨细胞培养后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可行性。选择2006-04/2007-10本科收治的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骨折延迟愈合9例,骨折不愈合3例;胫骨4例,股骨7例,指骨1例。抽取患者自体红骨髓,体外诱导及培养成骨细胞,在X射线透视下定位穿刺将细胞注射至骨折断端局部,定期复查X射线平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副反应。12例患者中11例得到随访。4例治愈,平均愈合时间为成骨细胞移植后6.8个月;6例有效,有效率90.9%;1例无效。移植后未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8年38期)

沙子义,刘新晖,于晓光,张国平,李亚丽[10](2008)在《骨髓来源成骨细胞体外成骨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在体外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及成骨表达的特性。方法抽取兔骨髓,通过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条件培养基培养21d,通过倒置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应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活性;并检测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形成矿化结节情况。结果体外BMSCs可在成骨条件培养液下诱导培养后可向成骨细胞分化,经倒置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证实,诱导后BMSCs由长梭形转变为短胖形的成骨细胞,MTT检测成骨细胞活性良好,分泌碱性磷酸酶并形成矿化结节。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并具有成骨细胞功能,有希望成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08年05期)

骨髓来源成骨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近30年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部分亚洲国家居民膳食在原有低营养基础水平上出现了快速、大幅的营养提升。但是尽管居民膳食中蛋白质、钙含量的比例已有明显的增加,骨质疏松以及相关骨折的发生并未减少,而是呈持续急剧攀升趋势。既往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髓来源成骨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陈燕,姜胜军,彭友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9

[2].夏文芳,曾天舒,崔振海.营养变迁对骨髓干细胞来源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分化平衡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3].刘未华.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的作用[D].河北大学.2012

[4].逯伟达.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脂肪细胞抑制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刘未华,段斐,李少春,孙晓芳,郝华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成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α-玉米赤霉醇干预后的骨保护素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

[6].逯伟达,Hengwei,Zhang,Yingchun,Zhao,Rui,Cao,Peijing,Rong.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脂肪细胞在成骨细胞发生过程中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叁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7].郭晓华,颉玉欣,张牧霞,赵驻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整合的研究[J].临床荟萃.2010

[8].陈超.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的粘附性研究[D].华北煤炭医学院.2009

[9].何智勇,李晓玲,刘康,曾毅军,李青.自体骨髓来源成骨细胞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

[10].沙子义,刘新晖,于晓光,张国平,李亚丽.骨髓来源成骨细胞体外成骨表达的研究[J].河北医药.2008

标签:;  ;  ;  ;  

骨髓来源成骨细胞论文-陈燕,姜胜军,彭友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