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论文-荒林

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论文-荒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男性经验,男性形象,《饥饿的女儿》,《无字》

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荒林[1](2019)在《文学女性主义重建男性经验与男性形象的政治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中国崛起"过程,以反思姿态介入男性支配气质建构,文学女性主义在重建男性经验和男性形象的政治策略上不断推进,试图还原男性现代生存真相,充分关注男性中那些"沉默的、缺席的、没有说出的、符码化的,有可能是他自己失落的一部分"。在这个重建过程中,采用了如下几项文本政治策略:一是对男性弱势经验的书写,二是对父权支配性气质的反思,叁是对性别政治中的竞争赌性的审视。论文以虹影《饥饿的女儿》、张洁《无字》、严歌苓《妈阁是座城》等重要文本的男性书写作为分析重点,展示大中华语境下文学女性主义男性关怀的多重努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张书端[2](2019)在《新世纪中国都市电影中男性气质的演变——基于后女性主义视角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后女性主义思潮在提出差异化的女性主体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冲击和重构着男性气质,这在新世纪中国都市电影中表现尤为明显。在《失恋33天》《小时代》等电影中,"花美男""暖男"等男性形象大量涌现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男性情谊"比之以往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电影中男性气质的演变反映出都市社会中性别认同的多元化趋势,不过潜藏于文本深处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却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电影的性别解放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9年04期)

王舜元,彭姣[3](2019)在《《幽明录》男性中心主义下的女性角色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义庆《世说新语》、《幽明录》分别是志人和志怪小说的代表之作。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于志怪小说的写作秉持着实录精神,真实的反应了社会风貌和士人习性。通过对《幽明录》中男性中心主义下女性角色描写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对当时士人心理的了解,利于我们更好理解当时作品中的内容,和当时士人的女性观及创作心理。(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1期)

彭雨韵[4](2019)在《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伊莎贝尔·阿连德笔下的男性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伊莎贝尔·阿连德是拉美杰出的女作家,其作品以其细腻深刻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而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作为一位女权活动家,阿连德不仅在作品里将女性人物放在主要位置,还通过这些角色反映社会现实中女性对父权体制与男权主义的反抗。对阿连德作品的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物形象,叙事手法,历史性等。这些研究大多以女性人物为文本分析的主体,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阐释。而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不仅通过对女性人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还通过男性人物与她们的交流互动来对其进行间接表达。因此,本文以作品中具代表性的男性人物为研究主体,试图从新的角度探究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以阿连德《幽灵之家》、《爱情与阴影》及《月亮部落的夏娃》叁部代表作为分析的文本,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作品中的男性人物。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第一小节简要介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传统与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以及推动拉美女性文学的该地区女性运动;第二小节则对作者和研究文本进行介绍,并根据研究角度将研究主体分为四类,以期能更系统、更细致地对其进行解读。第二章分析位于父权体制金字塔顶层的男性,即父权社会中的家长形象;第叁章对深受父权体制影响的男权主义者进行分析;第四章则解读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男性,即不同于男权主义者、能够与女性建立起平等关系的男性;第五章对徘徊于父权主义与女性主义两个世界之间的人物进行解读。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我们试图重建作者身处的父权主义世界,探究其作为女性主义者对男性的观点与态度,以期总结出其理想中的两性关系。最后,我们结合上述各章论述总结本文观点:阿连德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对男性的理性批判。在倡导平等两性关系、批判父权体制与男权思想的同时,她并没有忽视男性身上人性的、积极的一而。在这些男性人物身上我们发现,克服传统力量去建立和谐两性关系应是男女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男性主义者所倚仗的暴力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还往往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而爱则是超越偏见、使人改变并化解危机的真正力量。由此我们也看到一个理性的女性主义作者,以及其让父权压制下的女性看见希望的努力与两性间达成和解、平等交流的愿望。(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桑东辉[5](2019)在《“象征暴力”与当代女性主义的出路——基于对布尔迪厄《男性统治》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西方着名的思想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其晚年着作《男性统治》一书中,从社会正义的角度出发,运用其资本、场域、习性等理论工具,对男性统治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溯源。该书通过对男女两性生物学特征"客观化"过程的追溯,以及从经济学上对"象征暴力"资本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形塑,努力揭示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布尔迪厄的《男性统治》对解决女性主义理论困境,探索当代女性主义出路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启示和理论工具。(本文来源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超[6](2019)在《《解放女性、解放男性:性、性别与女权主义》(第叁十章到第叁十四章)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翻译项目原文为美国学者和文化评论家卡米尔·帕格利亚攥写的《解放女性,解放男性:性、性别与女权主义》中的第叁十章到第叁十四章。第叁十章是对作者的访问,表现出作者对部分女权主义者狭隘偏执的不满,并希望以后能有所改善。第叁十一章论证了现在大学女性因受不正确的社会导向所影响,从而更容易成为凶手的目标。第叁十二章表达了作者对目前流行的女权主义的不满和对旧女权主义重现生机的喜悦。第叁十叁章描述了作者心目中的女性总统的形象。第叁十四章作者评论了当今女权主义所面临的危机。翻译项目原文为信息型文本,根据译者的翻译实践经验和相关案例,本文着重处理了信息型文本在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及相应应对策略。该翻译项目有叁大难点:语外知识、修辞手法以及长难句。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分别采用增译,词序调整和正说反译等方法进行应对,以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升译文可读性。本报告主要分四章:第一章介绍翻译项目的背景、意义以及整个报告的结构。第二章介绍此次翻译项目的前期准备。第叁章主要讨论了此次翻译实践中译者遇到的难点以及解决方法。第四章回顾总结了此次翻译项目。(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付凯迪[7](2019)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电视广告中男性形象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在消费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早年间充斥电视屏幕的女性形象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男性形象。本文归纳了近年来电视广告中男性形象发生的变化,并对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05期)

江杭[8](2018)在《浅析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的女性电影——多重关系的构建及男性缺失下的女性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生于西班牙,是继布努埃尔和卡洛斯·绍拉之后西班牙最有才华的导演。他坚持本土化与个人化创作。20世纪80年代其作品问世以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早期的作品《我为什么命该如此》《濒临精神崩溃的女人》他就开始探索女性题材的电影,一直到《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和《回归》,他的女性题材电影到达了他电影创作的巅峰。本文主要以《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和《回归》这两部极具代表性的影片来解读阿尔莫多瓦的"女性情怀"。(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09期)

肖瑶珂[9](2018)在《女性主义视野下谈电影《血观音》中的男性凝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血观音》讲述了棠家叁位女性,通过高超手腕及柔软身段在复杂的政商关系中生存取利,却因为一桩灭门悬案而卷入彼此的爱恨情仇中的故事。影片中男性角色虽然被模糊和淡化,但在这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影片中,叙事时的男性凝视并没有被淡化,这道目光始终隐藏在电影叙事之中,男权社会的结界并没有随着文明的进步消失,反而变得更加隐蔽。本文借助该影片分析"凝视理论",也尝试对女性该如何对抗男性凝视从而建立话语这一问题作出回答。(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14期)

安可[10](2018)在《谷崎文学中女性崇拜下的“男性中心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恶魔主义文学闻名于世的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同时也以塑造女性形象见长。尤其是在谷崎文学之中出现了一类特殊的女性形象,那便是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及欲望的可爱的坏女人,即妖妇形象,这一女性形象格外让人印象深刻。“恶魔主义者”谷崎润一郎在其文学作品中表达了自身对于女性的独特理解和欣赏。提及谷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人们往往认为其带有女性崇拜的倾向。然而谷崎在塑造女性形象时,难免受到日本传统制度和观念的影响,使得作品中女性的人生处处受到男性中心主义思想的规范和制约。其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大都并未实现其自身真实的欲求。尤其是在其塑造的妖妇形象之中,这种男性中心主义的思想更为突出。因而可以说,谷崎润一郎的女性观之中是存在着深刻矛盾的。隐藏于其女性崇拜倾向下的是其顽固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本论文以谷崎文学中妖妇形象为中心,分别选取了明治、大正、昭和叁个时期中的一部代表作品,分析论述了其男性中心主义的表现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呈现方式,并从多角度探讨了其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论文首先针对论述中出现的两个重要概念,即“妖妇”和“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解释,与此同时对谷崎润一郎的创作生涯及对文坛的影响也略有交代。接下来由于篇幅有限不能对谷崎润一郎的文学作品一一论及,因此在论文中分别以明治时期的《刺青》、大正时期的《痴人之爱》以及昭和时期的《各有所好》这叁部作品中典型的妖妇形象为例,结合文本,依次论述了“男性中心主义”的“男性统治”“男性认同”“将女性客体化”“男女等级思想”这四大“男性中心主义”特征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从而印证了显现于谷崎文学中的作者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最终从作者自身的性格特质和日本传统制度和观念的影响叁个方面探讨了谷崎润一郎“男性中心主义”思想的形成原因。同时也由“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引发了对于女性观的思考,在论文结尾部分想要试着对作家的女性观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以及谷崎润一郎的女性观、谷崎与川端康成笔下女性形象的差异进行一下探讨。本文解读了谷崎润一郎漫长创作生涯中不同时代的叁部代表作品,洞悉到贯穿谷崎文学作品中其对女性的态度并非是绝对仰视的女性崇拜,而是带有性别歧视意味的男性中心主义。通过对作品中妖妇这一人物设计的分析,发现谷崎润一郎的女性观历来就是存在矛盾的,并且谷崎润一郎的女性崇拜思想的表象下掩盖着其本质上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关于谷崎润一郎矛盾女性观的探究,对于深入解读其创作秘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希望通过对谷崎润一郎的研究引起大家对谷崎文学的兴趣,挖掘谷崎文学的深层内涵,更加珍视谷崎文学这一文学瑰宝。最后也想通过谷崎润一郎的“男性中心主义”来引起大众对性别观的关注,呼吁大众持续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女性这一社会群体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5)

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后女性主义思潮在提出差异化的女性主体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冲击和重构着男性气质,这在新世纪中国都市电影中表现尤为明显。在《失恋33天》《小时代》等电影中,"花美男""暖男"等男性形象大量涌现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男性情谊"比之以往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电影中男性气质的演变反映出都市社会中性别认同的多元化趋势,不过潜藏于文本深处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却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电影的性别解放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荒林.文学女性主义重建男性经验与男性形象的政治策略[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

[2].张书端.新世纪中国都市电影中男性气质的演变——基于后女性主义视角的考察[J].电影新作.2019

[3].王舜元,彭姣.《幽明录》男性中心主义下的女性角色塑造[J].北方文学.2019

[4].彭雨韵.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伊莎贝尔·阿连德笔下的男性人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5].桑东辉.“象征暴力”与当代女性主义的出路——基于对布尔迪厄《男性统治》的解读[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

[6].吴超.《解放女性、解放男性:性、性别与女权主义》(第叁十章到第叁十四章)翻译实践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7].付凯迪.女性主义视角下电视广告中男性形象的嬗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9

[8].江杭.浅析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的女性电影——多重关系的构建及男性缺失下的女性主义[J].视听.2018

[9].肖瑶珂.女性主义视野下谈电影《血观音》中的男性凝视[J].新闻研究导刊.2018

[10].安可.谷崎文学中女性崇拜下的“男性中心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8

标签:;  ;  ;  ;  

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论文-荒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