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秦祝兰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优化教育环境等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首先,部分同学情绪波动大,容易走极端。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其他同学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无故顶撞老师和家长,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其二,意志力薄弱,学习不够刻苦。现在的学生成长于物质条件优越的社会环境里,沒吃过什么苦,其中部分人学习不刻苦,学习有惰性。克服懒惰情绪是今后班主任的心理教育主要内容之一。其三,部分同学的性格自私狭隘,有些小心眼。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还是孩子,我们不可能对其要求过高,而且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其性格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在共同作用,但做人正直的原则是其必须遵循的。还有些自大自负,在班里随意地渲染自己优越的家庭条件,助长了同学们之间的恶性攀比心理,手机、电脑、房子、衣服、学习用品,甚至是汽车等都成为了学生们的攀比对象。小部分同学属于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其四,青春期综合征。表现为:①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亦称为青春烦恼;②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就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
二、创设有利的环境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首先,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其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很多学生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
三、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首先,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学生也能增强归属感和自信心,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的完善,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改变评价方式。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与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不少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是班主任的必修课。当然,若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要配合一定的课程和心理咨询设施。但是,在这些环节中,班主任用心理学的理论科学地引导学生、关爱学生是关键的一环,做不到这一点,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和目的,无法成为受学生们爱戴的合格的班主任。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