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衍论文-张文良

摩诃衍论文-张文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摩诃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摩诃衍

摩诃衍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摩诃衍经卷第四十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14期)

刘长庚[2](2017)在《《修公大讲师摩诃衍论宗主来源之铭》考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朝国怀州河内县东王贺玉泉院故修公大讲师摩诃衍论宗主来源之铭》的考析,基本弄清了叁个问题。一是樊僧的生活轨迹。樊僧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圆寂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享年63岁;二是弄清了此碑至少刻立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宗主圆寂之后不久,第二次是宗主圆寂叁百多年以后的大朝国时期。叁是证明了王贺玉泉院(亦称"玉泉寺")在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前就已经存在,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宗主樊僧是王贺玉泉院继往开来的继承人,而不是开寺之主。(本文来源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文良[3](2015)在《日本的《释摩诃衍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释摩诃衍论》作为《大乘起信论》的注释书,无论在中国佛教思想史还是在日本佛教思想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本文在对日本的相关的研究史进行概述的同时,围绕《释摩诃衍论》的真伪问题、《释摩诃衍论》的作者问题、《释摩诃衍论》与叁阶教的关系问题和《释摩诃衍论》的思想内涵问题等,对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做了介绍,对日本相关研究的问题点做了分析。国内关于《释摩诃衍论》的研究还不多,日本的相关研究可资国内学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佛学》期刊2015年02期)

周拉[4](2013)在《禅宗在吐蕃:摩诃衍入藏传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摩诃衍是汉藏佛教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历史上,藏传佛教学者对摩诃衍的观点及修禅方法褒贬不一,而当今学者对摩诃衍入藏及其参与“顿渐之诤”的历史也各持己见。敦煌出土的两部文献 《顿悟大乘正理决》(P4646、P2672)和《虚空藏善知识的历史》(P.t.99(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3-10-18)

梁启俊,朱丽媛[5](2012)在《浅析摩诃衍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对吐蕃顿渐之诤的缘起、细节等试作补充论述,对有些论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异议。认为禅宗无法调化、抵制苯教,无法促进吐蕃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形成是顿门派失败的根本原因,而藏文史籍中记载的禅宗与印度佛教的观点不同或汉族学者认为摩诃衍是受政治牵连而失败当是表象原因,即是赞普让摩诃衍离开拉萨的藉口。(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周拉[6](2010)在《莲花戒与摩诃衍的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顿渐之诤"是汉藏佛教交流史上规模较大、影响深刻的一次交流,也是一场高水平、深层次的汉、印、藏叁地佛教对话。学术界对"顿渐之诤"的思想焦点争论不定、观点纷纭。本文以藏文文献《修习次第论》及敦煌出土的汉文文献《顿悟大乘正理诀》为依据,从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顿渐"两派在思想教义及修持方法方面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秦才郎加[7](2008)在《摩诃衍禅法在吐蕃的传播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8世纪末期,汉地禅僧摩诃衍应吐蕃赞普的邀请由敦煌进入西藏地区传布禅宗。对于这一历史史实,汉文史书少有记载,藏文文献虽有涉及,但往往语焉不详,而且是站在禅宗的对立面进行叙述的。幸赖敦煌写本《顿悟大乘正理决》(P.4646)对此有详备而准确的记录。依据这一文献,可以明晰、准确地了解和研究这一历史的真实面貌。从《顿悟大乘正理决》的记载看,初期,摩诃衍在吐蕃赞普的支持下,弘扬其法,使禅宗在吐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少吐蕃王室及贵族成为其信徒,直接威胁到来自印度的佛教高僧的地位。以莲花戒为首的印度佛教为维护其在吐蕃的地位,与以摩诃衍为首的汉地禅宗在吐蕃赞普的主持下,进行了为期叁年的辩论。在这次长期的辩论与争斗中,摩诃衍等汉地禅僧据理力争,千方百计地维护其教义的合理性。尽管最终吐蕃赞普选择了印度佛教,摩诃衍被迫退出西藏,但他对吐蕃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摩诃衍在敦煌及吐蕃数年的禅宗传承,融合了南宗禅的顿悟说与北宗禅的渐悟说,并注入自身的观点与禅法,将禅宗的“不思不观”、“看心”、“除妄念”等理论及禅定修法带到吐蕃。他不仅组织并翻译大量的禅宗经典,促使该地区汉藏禅宗文献的大量出现,而且也在吐蕃及敦煌广受众徒,为后世藏族禅宗的产生及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后世藏传佛教各派的教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这一时期的汉藏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08-03-01)

杨富学,王书庆[8](2008)在《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说自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到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是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在此62年间,吐蕃征服者将自己旧有的政治、军事制度及文化、习俗等都带到了敦煌,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佛教信仰方面,吐蕃的影响更是突出,保存于敦煌为数丰富的汉文、藏文文献对此有着集中的反映。在这些文献中,《顿(本文来源于《唐史论丛》期刊2008年00期)

杨富学,王书庆[9](2008)在《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说自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到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是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在此62年间,吐蕃征服者将自己旧有的政治、军事制度及文化、习俗等都带到了敦煌,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佛教信仰方面,吐蕃的影响更是突出,保存于敦煌为数丰富的汉文、藏文文献对此有着集中的反映。在这些文献中,《顿(本文来源于《唐史论丛(第十辑)》期刊2008-02-01)

刘欣荣[10](2007)在《摩诃衍那禅思想的特点及其在西藏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摩诃衍那传法背景吐蕃王朝时期的佛教,既受到印度、尼泊尔佛教影响,又受到西域和汉地唐朝佛教的影响。自从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吐蕃时,佛教就成为汉藏文化(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摩诃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大朝国怀州河内县东王贺玉泉院故修公大讲师摩诃衍论宗主来源之铭》的考析,基本弄清了叁个问题。一是樊僧的生活轨迹。樊僧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圆寂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享年63岁;二是弄清了此碑至少刻立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宗主圆寂之后不久,第二次是宗主圆寂叁百多年以后的大朝国时期。叁是证明了王贺玉泉院(亦称"玉泉寺")在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前就已经存在,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宗主樊僧是王贺玉泉院继往开来的继承人,而不是开寺之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诃衍论文参考文献

[1]..摩诃衍经卷第四十叁[J].中国书法.2019

[2].刘长庚.《修公大讲师摩诃衍论宗主来源之铭》考析[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

[3].张文良.日本的《释摩诃衍论》研究[J].中国佛学.2015

[4].周拉.禅宗在吐蕃:摩诃衍入藏传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5].梁启俊,朱丽媛.浅析摩诃衍失败的根本原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6].周拉.莲花戒与摩诃衍的思想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7].秦才郎加.摩诃衍禅法在吐蕃的传播与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08

[8].杨富学,王书庆.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J].唐史论丛.2008

[9].杨富学,王书庆.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C].唐史论丛(第十辑).2008

[10].刘欣荣.摩诃衍那禅思想的特点及其在西藏的传播[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标签:;  

摩诃衍论文-张文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