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方言论文-张安生,王志勇,王亚男

元氏方言论文-张安生,王志勇,王亚男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氏方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氏方言,儿化变声,复杂辅音,声化韵

元氏方言论文文献综述

张安生,王志勇,王亚男[1](2019)在《河北元氏方言儿化的特点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氏方言儿化的特点是,舌尖后边音"儿■"缀与前字合音,使前字的舌尖后音、边音(开合)声母变音为■和[?],变音可以自成儿化音节(声化韵)。元氏型儿化现象在冀南十余县市都有分布,[ts、ts‘、?]和[l]还可以变音为■、■‘、■等舌根化程度不同的声母和[?]声母。■、■、■、■、■‘、■两类变音都属于"舌根-卷舌"双部位复杂辅音,各组复杂辅音中舌根音与卷舌音的强弱差异呈现出双向相逆的连续渐变关系,这种渐变关系又与[?、l]声母的儿化音形[?、?]的分合及合流方向大体平行。这些特点以及声化韵与[-?]尾韵生成条件的关联、声化韵的稳定程度与开合口条件的关联,对进一步探讨此类复杂辅音、声化韵的音变动因及过程都有一定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博[2](2018)在《元氏方言双音节词构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氏方言属于晋语张呼片,是晋语与冀鲁官话过渡地带的方言。本文以《元氏方言志·词汇表》收录的元氏方言双音节词为研究材料,参照《河北省志·方言志》《石家庄地区方言志》《元氏县志》《太原方言词典》《忻州方言词典》等其他材料,通过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以下简称“《现汉》”)的对比,结合本人调查走访结果,最终筛选出不见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氏方言双音节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文章主要从附加构词、语音构词、句法构词叁个方面入手,分析研究元氏方言双音节词的构词情况。本文共叁章,连同绪论、结语共五个部分。绪论分四节,简要介绍元氏地区概况,元氏方言的内部差异和语音系统,相关研究综述及本文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和意义。第一章考察元氏方言中的附加构词类双音节词。元氏方言附加式双音节词常用词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与普通话共有,但方言中成词能力更强的“子”“头”“巴”“老”“乎”等;其次,晋语特色明显的表音词头“讫”“骨”“忽”“卜”。第二章研究元氏方言中语音构词类双音节词。元氏方言的语音构词可以分为“嵌1词”“单纯'圪'头词”“拟声词”叁类,而“嵌1词”从性质和来源上又可以分为“晋语分音词”“衍音词”和“其他无法确定性质”叁类。第叁章为元氏方言中的句法构词类双音节词。这一部分参照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分类标准,分为联合、动宾、主谓、偏正、补充五节(另附重迭一节)。每一种构词方式之下先按词性分大类,大类之下再按两个构词词素的性质分小类。最后通过与普通话对应词的构词情况进行对比,归纳元氏方言双音节词句法构词的规律。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在结构分析之后,附带考察元氏方言双音节词(或构词词素)在古代典籍中的使用情况,这一部分研究会借助中国基本古籍库网络资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6-02)

景美[3](2011)在《河北元氏方言动态助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了河北元氏方言的动态助词,分析了元氏方言里一些与普通话用法不同的动态助词,主要有"了"、"来"、"开"等,指出了它们在元氏方言中的基本用法及语法特点。该文主要从所表达的意义、在句中位置、所搭配的词语来分析这些动态助词的用法,还涉及一些用句式来表示动作状态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王亚男[4](2008)在《元氏方言的儿化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氏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元氏方言属于晋语张呼片,邻近河北的冀鲁官话,处于晋语与冀鲁官话的交接过渡地带。元氏方言的儿化音变很有特点,本文从儿化词语的类别、儿化的功能以及儿化音变叁方面描写了元氏方言儿化的特征,并对儿化音变进行了音理探究。本文比较有价值的发现和主要研究结论是:1、元氏方言的儿化词语很多,实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以及代词、副词都可以儿化。儿化具有构词功能和一定的指小表义作用,其构词的指小功能在语法层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泛化。2、元氏方言的后缀“儿”为独立成音节的舌尖后边音声化韵[(?)],儿化的变韵、变声作用受前接音节声母、韵母发音条件的制约。非[(?)]组声母及[(?)]声母齐齿呼、撮口呼字儿化后声母不变,韵母变为两套儿化韵。一套是[(?)]尾卷舌韵,[(?)]尾不发除阻音;一套是无尾卷舌韵,和北京话的儿化韵相似。3、当前字声母为[(?)]和[(?)]声母开口呼、合口呼时,儿化具有变韵、变声作用。“儿”缀[(?)]与声母化合为一组双焦点辅音[(?)]和舌尖后边音[(?)],并生成受前字韵母制约的两套儿化音节:一套是这组双焦点辅音和舌尖后边音自成音节的声化韵;一套是这组双焦点辅音和舌尖后边音与儿化韵的组合。4、元氏方言的儿化音变虽然复杂,但依然可以用“可共存发音的同时性”音理来解释。(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8-05-01)

元氏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氏方言属于晋语张呼片,是晋语与冀鲁官话过渡地带的方言。本文以《元氏方言志·词汇表》收录的元氏方言双音节词为研究材料,参照《河北省志·方言志》《石家庄地区方言志》《元氏县志》《太原方言词典》《忻州方言词典》等其他材料,通过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以下简称“《现汉》”)的对比,结合本人调查走访结果,最终筛选出不见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氏方言双音节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文章主要从附加构词、语音构词、句法构词叁个方面入手,分析研究元氏方言双音节词的构词情况。本文共叁章,连同绪论、结语共五个部分。绪论分四节,简要介绍元氏地区概况,元氏方言的内部差异和语音系统,相关研究综述及本文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和意义。第一章考察元氏方言中的附加构词类双音节词。元氏方言附加式双音节词常用词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与普通话共有,但方言中成词能力更强的“子”“头”“巴”“老”“乎”等;其次,晋语特色明显的表音词头“讫”“骨”“忽”“卜”。第二章研究元氏方言中语音构词类双音节词。元氏方言的语音构词可以分为“嵌1词”“单纯'圪'头词”“拟声词”叁类,而“嵌1词”从性质和来源上又可以分为“晋语分音词”“衍音词”和“其他无法确定性质”叁类。第叁章为元氏方言中的句法构词类双音节词。这一部分参照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分类标准,分为联合、动宾、主谓、偏正、补充五节(另附重迭一节)。每一种构词方式之下先按词性分大类,大类之下再按两个构词词素的性质分小类。最后通过与普通话对应词的构词情况进行对比,归纳元氏方言双音节词句法构词的规律。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在结构分析之后,附带考察元氏方言双音节词(或构词词素)在古代典籍中的使用情况,这一部分研究会借助中国基本古籍库网络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氏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安生,王志勇,王亚男.河北元氏方言儿化的特点及比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王博.元氏方言双音节词构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景美.河北元氏方言动态助词[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

[4].王亚男.元氏方言的儿化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08

标签:;  ;  ;  ;  

元氏方言论文-张安生,王志勇,王亚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