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代际差异论文-王美艳

就业代际差异论文-王美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就业代际差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力资本,就业,代际差异,“90后”

就业代际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王美艳[1](2019)在《人力资本与就业状况的代际差异——对“90后”的着重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90后"来说,其所处社会环境、接受教育质量以及家庭环境的巨大改善,使得他们的人力资本和就业状况相对于前几代出现了明显的差异。"90后"普遍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最好的主观评价,身高体重指数处于正常范围,由此,这一群体在就业中更具优势。同时,"90后"受雇比例和就业于高端服务业的比例高于前几代,对于未来家庭经济状况有着最乐观的预期。(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19期)

朱慧劼,风笑天[2](2019)在《代际差异视角下就业质量与农民工的精神健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中农民工样本的数据分析,本文探讨了就业质量对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强度、工作自主性、工作满意度、工作价值感、工作压力等就业质量变量对农民工的精神健康有显着的影响。此外,就业质量对不同代际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提升就业质量、构建社会资本是提升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可能路径。(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9年02期)

童慧琴,戚迪明[3](2018)在《代际差异视角下的农民工就业流动分析——基于杭州市制造业农民工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对杭州制造业农民工的抽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梳理两代农民工当前就业和流动现状,着重从就业流动的频率、方向、类型与动机等层面分析两代农民工的差异,最终从提高农民工薪资待遇、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与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的相关措施。(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8年27期)

田甜,冯帆,左停[4](2018)在《我国农村人口的就业概况及性别代际差异研究——基于2016年全国22省1095份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强调农村人口就业的主体性存在,文章将"进城、返乡、留守""务工、务农"等不同就业属地和产业类型都囊括进来,以了解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就业状态。通过卡方检验、皮尔逊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农村人口的就业选择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和代际差异。性别和年龄中的弱势群体在家务农比例更高,即使外出,也多就近就业,且拥有较低的外出务工工资。排除其他因素的混杂作用后,男性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03倍,年龄每增加1岁外出务工的可能性则减少7.4%,且跟受教育程度无关。尽管农村人口就业的性别和代际差异是家庭内部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做出的理性选择,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存在着性别剥削和代际剥削。因此,国家政策法规需要对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价格进行强干预,用公民社会的文化影响力打破这种结构性桎梏,以实现农村人口就业的自由流动。(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09期)

李晓宇,何勤[5](2018)在《代际差异视角下平台型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灵活就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就业形式吸引了各个年龄的劳动者,同时随着"80后"和"90后"新生代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代际差异以及带来的管理问题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利用微工网兼职平台灵活就业人员抽样调查数据资料,分析了代际差异对劳动者就业选择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代效应和年龄效应对于灵活就业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有着显着影响。"90后"的灵活就业劳动者更关注灵活就业中的时间自由与个人的发展;"80后"和"70后"的灵活就业则更加关注工作本身的回报,同时更愿意继续从事灵活就业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倩[6](2018)在《代际差异视角下流动人口的就业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人口作为我国城镇劳动力的重要来源,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基础,也是供给基础;其能否实现充分就业,事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效率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衰减,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总量增速放缓,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问题突出,作为产业工人主体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就业率不仅低于初代,并且逐年下降。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迁移进入家庭化迁移为主的新阶段,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稳步提升,配偶、子女及随迁老人比例增加。以往学者在研究流动人口就业决策问题时,多关注流动人口个体禀赋、社会宏观因素与劳动力市场回报的关系,缺乏对家庭化迁移和人口迁移层面的考察,研究视角也多以性别差异分析为主,忽视了流动人口内部的代际异质性。基于此,本文将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借助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实施的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A)卷数据,从代际差异视角出发,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交叉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初代和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就业决策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代际理论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在数据分析部分,本文首先描述了初代和新生代流动人口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和家庭化迁移现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性别比例较为均衡,但年龄结构老化,青年劳动力供给出现断层;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未婚比例、非农业户口比例、失业保险参保率、向东部经济发达城市的聚集程度、家属随迁和婚姻嫁娶比例、单次流迁比例、家庭化程度、1-3人户比例、1孩比例和本地家庭收入均高于初代;其次,文章交叉比较了初代和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就业决策,发现我国新生代流动人口就业率低于初代且逐年下降,两代流动人口就业决策在个体、家庭、流迁和社会层面均存在显着差异;第叁,为进一步判别各层面因素与流动人口就业决策的关系,文章构建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控制个体因素基础上,依次纳入家庭、流迁和社会因素,研究发现:由于初代和新生代流动人口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不同,他们的就业决策与婚姻状况、家庭化程度、本地家庭规模、本地家庭抚养赡养状况等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存在显着分化;而流迁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两代流动人口就业决策的影响较为一致:非经济性迁移动机和短距离迁移会显着制约两代流动人口就业;多次流迁经历、拥有失业保险和迁入较高GDP水平的城市则会显着促进流动人口就业。此外,在控制变量中,女性流动人口就业可能性远低于男性,受教育水平与流动人口就业决策显着正相关。在上述结论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与个体、家庭、流迁和社会因素相对应的促进流动人口就业的政策建议:第一,保障女性就业权益,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第二,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流动人口素质;第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家庭生存成本;第四,协调区域均衡发展,拓宽就业转移渠道;第五,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7)

孟子琳[7](2018)在《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代际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出农村来到城市,开启了外出务工的征程。然而,近几年来,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开始下降,外出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导致大量农民工开始返乡就业,已逐渐成为新时代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形式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研究特定区域不同代际的农民工返乡就业总体状况,揭示影响其就业满意度的共同因素和差异性因素,提出有针对性地的有效措施提升返乡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对于劳动力流动地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就业代际的差异。首先,界定论文的基本概念,并阐述论文分析的理论基础。然后,运用调查数据对贵州省返乡的两代农民工的资本禀赋及就业状况及其代际差异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统计分析,本研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贵州省返乡的两代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并基于两代农民工资本禀赋、就业状况、就业满意度及其代际差异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构建贵州省农民工返乡就业多元化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在资本禀赋、返乡就业状况和就业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面既存在较多的共性,更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鉴于此,本研究认为,返乡农民工资本禀赋及由此决定的就业状况直接决定了返乡农民工就业满意度,要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就需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支持体系,既要缩小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代际差异,又要增强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张蕊[8](2018)在《我国少数民族就业的族际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就业问题仍然是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聚焦少数民族就业研究,有利于少数民族减贫与少数民族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实现全面小康做出贡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我国的整体就业水平密切相关。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对少数民族就业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与单一民族就业等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就业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上,而对民族就业差异研究相对薄弱。因此,全面系统地对少数民族就业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指导民族地区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我国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我国各省份有关于少数民族的统计数据,分析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分布特征以及少数民族的就业特征,分别从就业所属行业与职业进行分析,运用回归模型、显着性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对少数民族就业差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我国少数民族的就业现状,主要包括我国少数民族的行业就业现状以及职业就业现状。主要结论有少数民族就业水平高于汉族,就业状况不断改善;少数民族职业就业比重与人口比重基本均衡。(2)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就业的族际行业差异特征,主要包括我国少数民族在各个行业的就业分布特征,以及从1990年到2010年行业就业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有少数民族就业向非农行业转移,南方民族工业就业比重上升较快,建筑业从业人数显着增加,服务业占据非农行业主体地位。(3)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就业的族际职业差异特征,主要包括我国少数民族在各个职业的分布情况,以及人口较多民族分性别分职业的就业情况。主要结论有:少数民族非农职业与汉族差异较大,鄂伦春族在国家机关优势明显,专业技术人员族际差异显着,部分人口较少民族从事办事人员职业占比较高,商业、服务业人员增加明显,较少民族农业低于汉族水平,绝大部分民族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低于汉族水平。(4)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少数民族就业差异影响因素,主要是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影响少数民族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考虑了行业结构与职业结构特征,从不同维度考察影响少数民族就业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劳动参与率、人口聚居度、人口抚养比、生育水平等都对少数民族就业结构产生了影响,以此研究结果为基础,为促进少数民族人口就业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3-14)

章洵,陈宁,石人炳[9](2018)在《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影响及其代际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并不强烈,只有42%的第一代农民工和48%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落户城市;劳动报酬对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具有提升作用,但对第一代农民工影响不显着;无论是第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参与培训、职业地位等对其城市落户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超时劳动、签订合同等具有负向影响;不同社会保障的影响程度存在代际差异,拥有养老、医疗保险的第一代农民工城市落户的可能性更大,拥有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落户的可能性更大。(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魏丽红,潘丽君[10](2017)在《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分析——以上饶市农民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产生于中国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访谈对上饶市叁代农民工就业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性别、文化水平、就业岗位、务工原因、工资待遇、获得工作渠道以及当前需求等方面比较了叁代农民工的代际差异;然后分析了造成叁代农民工就业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农民工就业结构合理化的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7年35期)

就业代际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中农民工样本的数据分析,本文探讨了就业质量对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强度、工作自主性、工作满意度、工作价值感、工作压力等就业质量变量对农民工的精神健康有显着的影响。此外,就业质量对不同代际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提升就业质量、构建社会资本是提升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可能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就业代际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1].王美艳.人力资本与就业状况的代际差异——对“90后”的着重考察[J].人民论坛.2019

[2].朱慧劼,风笑天.代际差异视角下就业质量与农民工的精神健康[J].经济体制改革.2019

[3].童慧琴,戚迪明.代际差异视角下的农民工就业流动分析——基于杭州市制造业农民工的调查[J].江苏科技信息.2018

[4].田甜,冯帆,左停.我国农村人口的就业概况及性别代际差异研究——基于2016年全国22省1095份调查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8

[5].李晓宇,何勤.代际差异视角下平台型灵活就业者的就业选择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8

[6].张倩.代际差异视角下流动人口的就业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8

[7].孟子琳.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代际差异研究[D].贵州大学.2018

[8].张蕊.我国少数民族就业的族际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9].章洵,陈宁,石人炳.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影响及其代际差异[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魏丽红,潘丽君.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分析——以上饶市农民工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

标签:;  ;  ;  ;  

就业代际差异论文-王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