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夯苗寨论文-肖亮文,许建

德夯苗寨论文-肖亮文,许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德夯苗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慧旅游,德夯苗寨,少数民族村寨

德夯苗寨论文文献综述

肖亮文,许建[1](2019)在《湘西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发展研究——以湘西德夯苗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湘西少数民族村寨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智慧旅游"时代,研究湘西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村寨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对加强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针对湘西德夯苗寨的具体情况,分析发展智慧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站在智慧旅游视角提出了发展思路。(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9年08期)

周怀园[2](2019)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德夯苗寨乡村旅游发展支持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旅游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近叁十年来引导众多的贫困地区实现了经济致富与智慧脱贫,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繁荣,更带动了当地的社会文化繁荣。乡村旅游变革了当地的社会文化结构,改变了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带来了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互动,农业经济与服务业经济的融合发展。乡村社区化、游客田园化、消费城市化的变化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悄然发生。当地居民实现了财富增长、文化自信、民族认同,较大程度上提升了乡村文明与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但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途径缺乏导致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度不足,利益分配制度不合理甚至缺位使当地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没有获益感与平衡感,旅游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当地社会关系混乱,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资本进入使当地居民原生资本环境受到威胁,乡村旅游的无序开发等短视行为导致当地环境严重破坏,外来文化的浸润致使当地民俗文化淡化甚至缺失等,各种问题在乡村旅游开发进程中不断涌现,危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地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乡村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度是影响当地乡村旅游建设的重要因素,而乡村居民的旅游发展支持建立在其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基础上。基于态度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等理论背景,提高当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正面感知,使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获得感”,对当地旅游发展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对促进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建设,促进形成对当地旅游发展支持度,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湘西德夯苗寨作为实证案例地,通过调研了解德夯苗寨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居民带来的影响,以旅游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旅游影响感知-满意度-支持度叁者的关系模型,研究当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与当地发展旅游的支持态度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德夯苗寨当地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的感知强度整体上高于消极影响感知;其次,德夯苗寨当地居民对当地的旅游发展支持态度与旅游影响感知之间具有非常密切联系,各感知因子对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旅游发展支持度上具有显着的影响关系。其中居民旅游正面影响感知对其满意度与旅游发展支持度呈高度显着正向影响关系;居民旅游负面影响感知与居民满意度和旅游发展支持度呈高度显着负向影响关系;满意度对支持度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敬豪,钟曼[3](2019)在《村落传统体育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以德夯苗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德夯苗寨村落传统体育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出路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当下德夯苗寨传统体育保护面临缺乏政府扶持、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限制村落传统体育的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受众减少活动逐渐消退、缺乏有效的村落传统体育的管理机制等问题。(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9年03期)

彭书丽[4](2018)在《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感知差异——基于德夯苗寨、叭崮苗寨、龙鼻嘴村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村寨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变体,是游客对于民族村寨社区的自然与文化进行的参观与访问。研究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逐渐成为旅游影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湘西自治州的德夯苗寨、叭崮苗寨、龙鼻嘴村的居民感知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旅游开发于不同阶段的民族村寨居民感知差异,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8年06期)

谢志敏[5](2018)在《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塑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迅猛。以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以民族乡村风光为依托的民族村寨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与认同。游客对于民族村寨旅游地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大部分人表示出较强的出游欲望,但是近些年来,目的地间的竞争状况日益严峻,各个地区民族村落都在不断进行开辟发展,要在这样严酷的竞争环境中出奇制胜,就必须借助于品牌的力量。德夯苗寨毗邻张家界旅游景区以及凤凰景区,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德夯苗寨旅游品牌塑造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突出当地的资源特色;可以对当前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研究进行一定的完善,同时可以极大地提升德夯苗寨品牌的知名度和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可更好地推动该地民族村寨旅游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旅游品牌的建设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德夯苗寨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对于品牌塑造并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品牌定位不精准,品牌形象模糊,品牌管理不佳,品牌营销不到位等,而相比于凤凰和张家界的发展,德夯苗寨稍显暗淡,因此,如何对德夯苗寨进行旅游品牌塑造是重中之重的任务,通过梳理前面学者的文献可以看出,影响品牌塑造的原因一般有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管理、品牌推广等,基于前面学者的品牌感知理论、品牌营销理论、内部营销理论、旅游目的地品牌等理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品牌研究体系,即:产品系统、识别系统、营销推广系统并加入了民族村寨特有的居民体系,从游客和居民两个维度出发,使文章更加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德夯苗寨进行实地调研,利用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设计特色标志、广告语;提高品牌的辨识度促进品牌推广宣传,打造品牌的知名度注重联合管理优势,提高品牌管理;提高各部门服务人员的工作意识和能力;丰富品牌的内在文化;善于运用各种新媒体宣传方式,努力做好景区宣传工作等具体对策,促使德夯苗寨更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本次对德夯苗寨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案例的解析,找到了德夯苗寨品牌塑造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应对之策,从而摸索出了促进湘西地区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新思路,有利于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工作的阔步向前。(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8-06-01)

孟霏[6](2018)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促进乡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使命”。现如今,游客的行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消费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动因究竟是由哪些因素所决定的?哪些因子起到关键性作用?这尤为值得我们思考。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地形象为例进行研究在地域个案上暂时属于新鲜探索,且对于广袤的中西部民族地区而言都具有新颖性,很可能得出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全新结论。本研究以游客视角切入,以武陵山片区德夯苗寨为例,试图从结构上寻求对以往理论框架有所突破,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归纳凝练出乡村旅游地各维度对游客满意度及行为意向的关键影响因素,以丰富旅游地形象、游客满意度及行为意向等相关理论研究,并为其他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案例借鉴。本文利用SPSS19.0、AMO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316份正式测量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维度因子构成、因子强度排序及交互影响作用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地形象针对国内游客的测量量表,含35个测量题项和7个维度,分别为公共服务与氛围、自然人文景观与民族特色、住宿服务设施、旅行价格、交流参与性、安全与卫生、旅游商品与购物。(2)在乡村旅游地形象七个构成因子中,公共服务与氛围、自然人文景观与民族特色、住宿服务设施对游客满意度有着显着正向影响;旅行价格、交流参与性、安全与卫生、旅游商品与购物对游客满意度并无显着影响作用。(3)在乡村旅游地形象七个构成因子中,公共服务与氛围、自然人文景观与民族特色、住宿服务设施、旅游商品与购物对游客行为意向会产生显着正向影响;安全与卫生对游客行为意向会产生显着负向影响;旅行价格、交流参与性对游客行为意向并无显着影响作用。(4)游客满意度在公共服务与氛围、自然人文景观与民族特色、住宿服务设施和游客行为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影响作用。(5)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有着显着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8-06-01)

陈南希,黄炜,吴永清[7](2018)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的利益感知——以德夯苗寨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旅游扶贫对当地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吉首市德夯苗寨景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表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可通过发展旅游快速脱贫,旅游扶贫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感知和态度因人口社会学特征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文婷[8](2017)在《旅游凝视下湘西德夯苗寨的意义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凝视”是厄里由拉康、福柯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在《旅游者的凝视:当代社会的休闲与旅游业》中提出的。厄里认为“旅游凝视”包括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等一系列过程,是一种隐喻和理论抽象,也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一种作用力,具有生产性。旅游凝视这一过程中,游客、本地居民、政府、策划者之间进行着权力的博弈、商榷与妥协。游客和本地居民作为意义生产的实践主体,政府和策划人作为意义生产的组织主体,两方面主体的合力对乡村空间进行重塑。乡村在旅游凝视中被重塑,这一过程也是意义被生产的过程。具体到德夯村而言,是以前往德夯旅游的消费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为目标产物,以乡村已有的自然山水、民俗风情和公路奇观为底板,政府、策划者作为中介和诠释力量,将乡村的文化符码带入到不同的表征系统和叙事语法当中,意义由此被建构和生产。德夯原有的自然、文化符码被转译,发生形变。最后,论文对旅游凝视下乡村的意义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也即文化大众化与文化个性化之间的冲突问题,更细致地是文化接受、变现过程中的“文化折扣”和“文化增值”的问题进行分析。“文化折扣”原本被使用在跨国界的文化传播和接受中,但民族地域之间文化语境的差异确实同样会导致文化在传播和接受中产生损耗。为了更好地阐述观点,本文在民族地域文化传播中使用了“文化折扣”的概念。同时,将湘西德夯苗寨的乡村旅游开发与日本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叁岛町案例进行分析比较,试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启示。本研究以湖南省湘西州德夯苗寨为例,通过叙事学和符号学的方法,旨在研究“旅游凝视”中的哪些主体使得乡村的意义发生变化,变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这些变化会导致怎样的问题,最后参考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案例尝试给出建议。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开发、打造和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的活态保护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7-06-01)

高嘉阳[9](2017)在《社区营造视角下德夯苗寨民族文化旅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人生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业也快速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以其独特的规划模式、人文背景及发展空间备受旅游者们的关注,成为了中国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文化旅游成为了一种新时尚,许多旅游者们最为追求的消费点就是文化享受,这让民族文化渗透到了旅游的各个环节,国内民族文化旅游业飞速发展壮大。近年来,日渐兴起的民族文化旅游对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起到了重要的经济推动作用,民族文化为之注入了新的经济动力,创造了新的经济格局,民族文化旅游也相应成为了其地方的“龙头”产业。就德夯苗寨而言,该地域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苗族文化传统和村寨日常生活上的,苗寨村民大多继承了地方民族传统文化,有相当浓厚的苗族文化氛围。在德夯苗寨发展旅游业之后,极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苗寨节庆仪式、传统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等文化事项,成为了构建民族文化旅游场景的重要文化资本,并将之重塑为旅游商品向大众展示。因此,笔者认为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性和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研究在社区营造视角下的德夯民族文化旅游问题。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苗族文化习俗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德夯苗寨的田野点概况。第二部分主要从德夯苗寨旅游发展历程梳理与本文相关的研究理论,为探索该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第叁部分主要对德夯苗寨的社区内在基础、外界环境、及催化动力进行研究,对其潜在阻碍进行剖析,为后文研究德夯苗寨文化旅游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方向。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德夯苗寨文化旅游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历史文化传承及制定循序渐进的发展计划。(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7-05-01)

雷丽铃[10](2016)在《论民族关键符号对创建民族团结氛围的正向作用——以德夯苗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民族关键符号作为民族的强有力标识,如开发利用得当,可以对创建民族团结氛围起到正向作用。德夯苗寨作为湘西州一个极具苗族特色的村寨,在旅游活动中成体系地开发了民族关键符号,创建了民族团结的氛围。一、德夯苗寨苗族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功能转换(本文来源于《学习月刊》期刊2016年14期)

德夯苗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乡村旅游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近叁十年来引导众多的贫困地区实现了经济致富与智慧脱贫,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繁荣,更带动了当地的社会文化繁荣。乡村旅游变革了当地的社会文化结构,改变了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带来了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互动,农业经济与服务业经济的融合发展。乡村社区化、游客田园化、消费城市化的变化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悄然发生。当地居民实现了财富增长、文化自信、民族认同,较大程度上提升了乡村文明与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但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途径缺乏导致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度不足,利益分配制度不合理甚至缺位使当地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没有获益感与平衡感,旅游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当地社会关系混乱,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资本进入使当地居民原生资本环境受到威胁,乡村旅游的无序开发等短视行为导致当地环境严重破坏,外来文化的浸润致使当地民俗文化淡化甚至缺失等,各种问题在乡村旅游开发进程中不断涌现,危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地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乡村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度是影响当地乡村旅游建设的重要因素,而乡村居民的旅游发展支持建立在其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基础上。基于态度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等理论背景,提高当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正面感知,使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获得感”,对当地旅游发展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对促进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建设,促进形成对当地旅游发展支持度,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湘西德夯苗寨作为实证案例地,通过调研了解德夯苗寨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居民带来的影响,以旅游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旅游影响感知-满意度-支持度叁者的关系模型,研究当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与当地发展旅游的支持态度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德夯苗寨当地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的感知强度整体上高于消极影响感知;其次,德夯苗寨当地居民对当地的旅游发展支持态度与旅游影响感知之间具有非常密切联系,各感知因子对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旅游发展支持度上具有显着的影响关系。其中居民旅游正面影响感知对其满意度与旅游发展支持度呈高度显着正向影响关系;居民旅游负面影响感知与居民满意度和旅游发展支持度呈高度显着负向影响关系;满意度对支持度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夯苗寨论文参考文献

[1].肖亮文,许建.湘西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发展研究——以湘西德夯苗寨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

[2].周怀园.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德夯苗寨乡村旅游发展支持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张敬豪,钟曼.村落传统体育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以德夯苗寨为例[J].运动.2019

[4].彭书丽.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感知差异——基于德夯苗寨、叭崮苗寨、龙鼻嘴村的对比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

[5].谢志敏.民族村寨旅游品牌塑造研究[D].吉首大学.2018

[6].孟霏.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D].吉首大学.2018

[7].陈南希,黄炜,吴永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的利益感知——以德夯苗寨景区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张文婷.旅游凝视下湘西德夯苗寨的意义生产[D].吉首大学.2017

[9].高嘉阳.社区营造视角下德夯苗寨民族文化旅游研究[D].吉首大学.2017

[10].雷丽铃.论民族关键符号对创建民族团结氛围的正向作用——以德夯苗寨为例[J].学习月刊.2016

标签:;  ;  ;  

德夯苗寨论文-肖亮文,许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