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楚竹书叁论文-张光裕

上博楚竹书叁论文-张光裕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博楚竹书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孔子,孔丘(前551-前479)

上博楚竹书叁论文文献综述

张光裕[1](2016)在《从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 猗嗟》谈射礼文化之意义及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猗嗟》云:于(猗)差(嗟)曰「四矢■(反),以御乱,吾憙之。对应今本《诗经齐风猗嗟》: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两者文辞训诂可互为发明。本文从「四矢」一辞之使用,明确显示射礼用矢之数有严谨之制约,考其历史更可上溯至商代晚期。复借助青铜器铭文及文献记载,释述古代射礼除射仪有特定程序外,当中行进周旋,持弓待射,以及发而中矢之间,已然融合个人怡养性情之修为,反求诸己之训诫,从而培养君子仁德之风,与《大学》所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进德育人可互为表里。射礼文化源远流长,蕴藏之传统文化深义与内涵,可正人心,移风俗,吾人实不容遽尔忽视。(本文来源于《北京论坛(201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互信·合作·共享: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期刊2016-11-04)

丁四新[2](2016)在《“或”:上博楚竹书《恒先》的一个疑难概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或"在楚竹书《恒先》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宇宙生化论概念,它居于"恒"之后、"气"之前。这个疑难概念在竹简中作不定代词用,是"或物"、"某物"之义,而不是"有"(动词)、"或然"(副词)或"或有或无的状态"的意思。不过,在宇宙生化次序上,它确实介于无("恒先")、有("气"、"有")之间。不定代词"或"用作哲学概念在《管子·白心》和《庄子·则阳》中都有发现,且词义也是以"某物"为基础的。而《恒先》采用此词来表示宇宙生化的一个阶段,这一方面表明作者的宇宙论思想有所深化,但是另一方面也同时表明他对宇宙生化结构的认识还是不够具体的。此外,"或"与"恒先"都是对"恒"概念的深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6年02期)

张通海[3](2015)在《读《上博藏战国楚竹书》(五)二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字考释是古文字研究里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它为其它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第一则纠正了"则"的误释;第二则将已有众多的"春秋"二字字形与原考释者所释字形进行比对,指出此二字所释可能读为"盛年"。(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舒也[4](2014)在《《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与先秦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发现和出版,对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被厘定为"孔子诗论"的战国楚简《诗论》对于中国美学研究有着突出的意义,它表明先秦时期已经发展出了具有一定水准的批评体系,除了道家美学之外儒家亦有着较为丰富的美学思想,孔门诗论与《乐记》《诗序》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填补了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的一段空白。(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4年03期)

董延寿,史善刚[5](2014)在《论上博藏楚竹书《周易》》一文中研究指出楚竹本《周易》的发现,拨开了易学史上的诸多谜团,澄清了易学史上的诸多问题。从楚竹本《周易》所揭示的内涵来看,楚竹书《周易》中所运用的卦画符号是数字卦与符号卦日趋统一的又一典型例证;楚竹书《周易》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经文中出现的多种类型的特殊符号;楚竹书《周易》的另一特点,是经文中"匚"符号的发现及其所引起的种种认识和推测;楚竹书《周易》中的有经无传,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周易》经传所产生的时代问题。这可以在与今本《易》之相互比较中,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优劣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4年06期)

周丙华[6](2014)在《上博藏楚竹书《诗论》第叁简释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博藏楚竹书《诗论》第叁简"内勿"释读为"纳物",从《左传》有关材料来看,应是春秋以来的成语,其内涵渊源有自。结合儒家的诗教传统,《诗论》谓《邦风》"纳物",就是说其风物可以"纳民于物(轨)"而可施教化,也就是说可以"设教",因而则可"溥观(示)人欲"。"敛材"应是"取材以章物采"之意。(本文来源于《天中学刊》期刊2014年01期)

曹建国,张玖青[7](2013)在《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之「诗亡隐志」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诗亡隐志」见诸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伴随《孔子诗论》出现在世人眼中已逾十年。无可否认,这是先秦时期一则非常重要的关于《诗》的理论命题,然而人们对它似乎并不十分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其等同于《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了。然而果真如此吗?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弄清,诗何以没有「隐志」?这一理论命题的提出有什么样的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弄清,这一命(本文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8-04)

丁四新[8](2012)在《论上博楚竹书《凡物流形》的哲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凡物流形》在结构上完全可以看作一个前后相呼应的文本整体。《凡物流形》不仅通过发问的方式具体描绘了这个形物的世界,而且着重关注和思考了形物世界得以统一的本原及生命的根源问题。《凡物流形》认为生者与死者、明界与幽界是贯通一体,而非隔绝不通的。《凡物流形》讨论了道、一关系,提出了"有一,天下无不有"的本体说,论述了"察一""得一"和"守一"的功夫论,认为"察道"是"修身而治邦家"的依据,"修养"和"治邦家"则是"察道"的两种功用。将《凡物流形》判定为道家着作应当是非常合理的,它是形成黄老之学的一个重要观念的源头。(本文来源于《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2年00期)

马芳[9](2012)在《上博楚竹书释读六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出版后有多篇释文出现,但对于个别字词的注解还存在着误注的现象,通过出土文献的比照,对"皇皇、道、箸、■、■、■"做了论证,并对误注加以纠正。(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2年07期)

陈伟[10](2012)在《上博楚竹书《王居》新校》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居》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八册中的一个篇题。在陈佩芬先生的整理本中,此篇含有7枚简。“王居”二字书于1号简背面。同在这一册刊布的竹书,亦由陈佩芬先生整理的《志书乃言》和《命》二篇,形制、字体与《王居》七简一致。复旦吉大古文字专业研究生联合读书会在《上博八<王居>、<志书乃言>校读》一文中,率先对原整理者的分篇提出质疑,认为《王居》、《志书乃言》大致当合为一篇。其中《志书乃言》8号简,依沈培先生说,另与《上海博物馆藏(本文来源于《古文字研究》期刊2012年00期)

上博楚竹书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或"在楚竹书《恒先》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宇宙生化论概念,它居于"恒"之后、"气"之前。这个疑难概念在竹简中作不定代词用,是"或物"、"某物"之义,而不是"有"(动词)、"或然"(副词)或"或有或无的状态"的意思。不过,在宇宙生化次序上,它确实介于无("恒先")、有("气"、"有")之间。不定代词"或"用作哲学概念在《管子·白心》和《庄子·则阳》中都有发现,且词义也是以"某物"为基础的。而《恒先》采用此词来表示宇宙生化的一个阶段,这一方面表明作者的宇宙论思想有所深化,但是另一方面也同时表明他对宇宙生化结构的认识还是不够具体的。此外,"或"与"恒先"都是对"恒"概念的深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博楚竹书叁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光裕.从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猗嗟》谈射礼文化之意义及内涵[C].北京论坛(201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互信·合作·共享: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2016

[2].丁四新.“或”:上博楚竹书《恒先》的一个疑难概念研究[J].中国哲学史.2016

[3].张通海.读《上博藏战国楚竹书》(五)二则[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4].舒也.《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与先秦美学思想[J].长江学术.2014

[5].董延寿,史善刚.论上博藏楚竹书《周易》[J].中州学刊.2014

[6].周丙华.上博藏楚竹书《诗论》第叁简释读[J].天中学刊.2014

[7].曹建国,张玖青.上博楚竹书《孔子诗论》之「诗亡隐志」析论[C].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8].丁四新.论上博楚竹书《凡物流形》的哲学思想[J].北大中国文化研究.2012

[9].马芳.上博楚竹书释读六则[J].兰州学刊.2012

[10].陈伟.上博楚竹书《王居》新校[J].古文字研究.2012

标签:;  ;  

上博楚竹书叁论文-张光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