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发展现状,趋势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论文文献综述
杜木军,王晋,王伟刚,于文波,杨华[1](2019)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我国马铃薯主粮化产业不断提升的现状,综合介绍国内外主流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发展现状,预测未来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趋势,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产品本身及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农机使用与维修》期刊2019年08期)
[2](2019)在《格立莫联合收获机助力湖北马铃薯订单农业成功收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6月10日,在湖北襄阳,汉江江畔,襄阳坤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经进行了近半个月的马铃薯收获,完成了种植总面积叁分之二的收获任务。帮助完成高效收获的利器正是格立莫马铃薯联合收获机GT 170,它可以将收获的马铃薯直接装车,每天收获面积可达上百亩。随后经过地头的田间分选平台去除土杂,这些马铃薯将直接发往订单采购方百事公司位于武汉的薯片加(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岳仁才,胡周勋,李少川,祝珊,王相友[3](2020)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摇摆架及挖掘结构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借鉴了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马铃薯在国内收获地形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款能够适应多种收获地形的仿形挖掘机构—摇摆架。该结构既能够在平坦的收获地形实现高效收获,又可在薯垄具有一定高度差的地块收获时实现双垄不同挖掘深度的独立调节,提高了收获机适应不同收获地形的能力,解决了因收获地面不平而造成的伤薯问题。模块化的辅助机构设计,增强了收获机满足不同马铃薯种植农艺要求的能力。通过液压缸控制挖掘铲的收放,提高了收获精度,降低了劳动强度。该结构的设计对马铃薯收获机的改进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20年02期)
魏忠彩,李洪文,孙传祝,李学强,苏国粱[4](2019)在《基于多段分离工艺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马铃薯分段收获人工捡拾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收获效率低等问题,在适应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段分离工艺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该机可同时完成双垄双行马铃薯的挖掘、薯土分离、清土除杂和集薯输送等任务。收获机在拖拉机的牵引作用下进行收获作业,其关键零部件包括松土限深调控装置、切土切蔓装置、挖掘装置、摆抖式薯土分离装置、过渡分离装置、清土除杂装置和集薯输送装置等。该收获机采用多段分离工艺,可有效提高薯土分离效率,显着降低含杂率,降低劳动强度。田间试验表明:作业速度分别为3. 17 km/h和4. 16 km/h时,样机的损失率分别为1. 64%和1. 59%,伤薯率分别为1. 72%和1. 48%,破皮率分别为2. 31%和1. 92%,生产率分别为0. 41 hm2/h和0. 54 hm2/h,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作业标准。基于碰撞检测技术获取了收获过程中薯块的动态碰撞信息,在对碰撞特征和薯土混合物运动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联合收获机易产生较大碰撞加速度的关键位置为:分离筛Ⅰ与分离筛Ⅱ交接处及集薯输送装置的落料端,降低分离筛Ⅰ和分离筛Ⅱ之间的高度差、改善集薯装置末端的缓冲效果,是降低伤薯率和破皮率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万恩超,尚书旗,王东伟,何晓宁,刘晓东[5](2019)在《牵引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收获是马铃薯产业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我国收获机械化程度较低。虽然国内的马铃薯收获机械种类繁多,但是大部分机具仍需人工辅助完成整个收获过程,作业成本较高、劳动强度大。为此,研究开发了一种2垄4行牵引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可一次作业完成挖掘限深、土薯分离、秧草除杂及输送归集装车等多项工艺联合作业。上车输送归集装置由3级升运机构共同组成,采用液压驱动实现马铃薯薯块的输送归集,结构简单,调整方便,解决了传统收获模式下仍需人工捡拾的作业过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增设光电传感器检测,与液压传动系统结合可以有效反馈控制落薯的高度与位置,大大降低了伤薯率。田间试验表明:该机作业效果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马铃薯·收获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王小娟[6](2018)在《自走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集挖掘、筛选、除秧、装箱、卸薯等作业于一体的自走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阐述了该机的结构原理、作业流程、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所需总功率及功率分配,指出了该机能有效地解决常见马铃薯挖掘机的不足,使马铃薯的收获真正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本文来源于《当代农机》期刊2018年09期)
杨然兵,杨红光,尚书旗,倪志伟,刘志深[7](2018)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立式环形分离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目前国内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存在的分离输送效果差、操控不灵活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立式环形分离输送装置。通过对该分离输送装置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其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参数。以机组前进速度、横向拨送皮带线速度和环形轨道圈转速为试验因素,伤薯率和含杂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叁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各试验因素与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影响伤薯率大小的因素顺序依次为环形轨道圈转速、横向拨送皮带线速度和机组前进速度;影响含杂率大小的因素顺序依次为环形轨道圈转速、机组前进速度和横向拨送皮带线速度;且当机组前进速度为1.1 m/s、横向拨送皮带线速度为1.5 m/s、环形轨道圈转速为7 r/min时,马铃薯收获质量、土薯及杂质分离效果最好,平均伤薯率和含杂率分别为1.28%和2.41%。在最优参数条件下的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伤薯率和含杂率分别为1.46%和2.57%,理论值和试验值相近,符合马铃薯联合收获质量要求。(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凡渝[8](2017)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使用及保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能一次完成挖掘、分离土块和茎叶及装箱或装车作业,非常方便和高效。按其分离工作部件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升运链式、摆动筛式和转筒式叁种,其中升运链式马铃薯收获机使用较多,现将其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基本构造与作用其主要工作部件有挖掘部件、分离输送机构和清选机构、输送装车部件等。(1)挖掘部件主要由圆盘刀、挖掘铲和镇压限深轮等部件组成。圆盘刀主要用来切开挖掘幅宽两边的地表及杂草,这有利于挖掘部件挖掘,减少挖掘阻(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机》期刊2017年06期)
姜彦武,艾力·哈斯木,魏宏安,史明明[9](2017)在《4UFD-1400A1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4UFD-1400A1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总体结构及功能。针对该机的损失率、伤薯率和含杂率叁个重要性能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研究,通过直观分析及折算极差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该机挖掘铲及摘薯辊的最佳结构参数。试验结果显示:挖掘铲长度为470 mm、挖掘铲角度为20°、摘薯辊直径为60 mm时比较合适,马铃薯收获前是否杀秧对该机相关性能指标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期刊2017年08期)
孙平平[10](2016)在《基于稀疏学习自适应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马铃薯收获机由于传动速度偏高造成的收获机阻塞和马铃薯损伤问题,对马铃薯收获机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自适应学习的设计方法,解决了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输送和分级装袋流动不畅和有滞留堆积问题,提高了收获机的生产效率。为了验证马铃薯收获机优化设计后的可靠性,在不同类型的地块上对马铃薯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地块类型分别为平播旱地和全覆膜双垄播旱地两种。通过试验测试发现:对传动系统进行改进后,联合收获机对全覆膜双垄播旱地和平播旱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各项测试指标均比优化之前好,从而验证了传动系统优化的可靠性,对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6年09期)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6月10日,在湖北襄阳,汉江江畔,襄阳坤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经进行了近半个月的马铃薯收获,完成了种植总面积叁分之二的收获任务。帮助完成高效收获的利器正是格立莫马铃薯联合收获机GT 170,它可以将收获的马铃薯直接装车,每天收获面积可达上百亩。随后经过地头的田间分选平台去除土杂,这些马铃薯将直接发往订单采购方百事公司位于武汉的薯片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论文参考文献
[1].杜木军,王晋,王伟刚,于文波,杨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
[2]..格立莫联合收获机助力湖北马铃薯订单农业成功收获[J].农业机械.2019
[3].岳仁才,胡周勋,李少川,祝珊,王相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摇摆架及挖掘结构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20
[4].魏忠彩,李洪文,孙传祝,李学强,苏国粱.基于多段分离工艺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9
[5].万恩超,尚书旗,王东伟,何晓宁,刘晓东.牵引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2019
[6].王小娟.自走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研究[J].当代农机.2018
[7].杨然兵,杨红光,尚书旗,倪志伟,刘志深.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立式环形分离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18
[8].刘凡渝.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使用及保养[J].现代农机.2017
[9].姜彦武,艾力·哈斯木,魏宏安,史明明.4UFD-1400A1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试验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7
[10].孙平平.基于稀疏学习自适应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优化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