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论文-王东方,曹慧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论文-王东方,曹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半胱氨酸蛋白酶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方,曹慧[1](2015)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富含半胱氨酸的一类蛋白酶家族,不仅广泛参与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而且最新研究表明,半胱氨酸蛋白酶与植物发生PCD有关。本文从Caspase的基本结构、分类及Caspase参与植物PCD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半胱氨酸蛋白酶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王东方[2](2015)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含有半胱氨酸的一组蛋白酶系列。它不但介入植物中的有关生理活动,而且最新研究表明它与植物发生程序性死亡(PCD)有关。对Caspase的基本结构、分类以及Caspase参与植物程序性死亡过程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半胱氨酸蛋白酶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8期)

刘延忠,王利民,李昶,黎香兰,王富军[3](2012)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受活性氧、Ca2+、激素、基因等多方面影响。充分理解PCD的生物学意义和精确调控PCD进程的速度,有助于改变植物尤其是作物生长发育进程中某一阶段的发育速度,对于作物促壮抗衰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1期)

蒋丽,孔莹莹,韩凝,边红武,朱睦元[4](2012)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类和膜通透性调控蛋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基因调控的贯穿于真核细胞生理和发育过程的细胞自杀行为。动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分成3类:凋亡、自噬和坏死;线粒体和溶酶体分别在前两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关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类还存在很多争议,焦点是植物是否有细胞凋亡这种形式,核心问题是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外膜上没有Bcl-2家族的膜通透性调控蛋白。近年,程序性细胞死亡也在细菌中发现,LrgAB家族的膜通透性调控蛋白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叶绿体外被膜上也有LrgAB家族的同源蛋白,它们在控制叶绿体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叶绿体在植物细胞死亡调控中的作用应该更加受到关注。(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高赟,琴英玉,李绍波[5](2011)在《环境因子诱导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生物用以消除多余的或有害的细胞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植物个体来说,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CD)是抵抗逆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因此,揭示环境因子诱导的植物PCD现象的分子本质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十年来,有关环境因子诱导的植物PCD研究报道逐年增加。本文重点综述了环境因子与植物PCD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PCD的主要生物学意义和研究展望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1年06期)

孙鑫博,代小梅,王怡杰,韩烈保[6](2010)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细胞死亡分为坏死和程序性死亡。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具有信号或一系列分子参与,并且由细胞内在的死亡程序介导的有序过程。它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外界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简要介绍了植物PCD的特征,对植物PCD中的信号分子和类caspase的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PCD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为深入研究植物PCD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0年11期)

马文文,徐文忠,徐华,陈焱山,何振艳[7](2010)在《镉诱导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一氧化氮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镉(Cadmium,Cd)诱导植物细胞产生程序性死亡(PCD),但对其机制了解甚少。我们将烟草BY-2悬浮培养细胞暴露于150μMCdCl2,通过TUNEL检测,Hoechst33342和PI双染荧光检测,PCD相关基因Hsr203J转录表达和Caspase3-like蛋白酶活性检测证实镉离子诱导PCD的发生,同时发现此过程伴随NO产生。NO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已被证明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等过程。我们进一步的实验证实NO供体SNP可以加速PCD过程,而NO合酶抑制剂(L-NAME)或NO清除剂(cPTIO)可以减轻镉离子的毒害。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OES)检测和非损伤微测技术分析,发现NO能够加速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在于其可促进镉离子的内流。(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5-15)

张虹[8](2009)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年来对其分子调控机制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就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特征、检测手段以及调控机制进行了概述,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35期)

孔祥翔,陈哲,龚明[9](2009)在《活性氧在环境胁迫诱导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发生在许多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和非生物的逆境条件下,是由细胞自身基因编码的、主动的、有序的细胞死亡形式。活性氧(RO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外界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刺激的反应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等调控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分子。本文综述了ROS的产生、对植物在环境胁迫下防御反应的作用以及与其他一些信号分子在植物PCD中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期刊2009年07期)

谭冬梅[10](2009)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已经成为植物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植物PCD与动物PCD间的异同,植物PCD与营养生长、生殖生长、逆境胁迫的关系,植物PCD的分子机制与调控等方面,综述了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含有半胱氨酸的一组蛋白酶系列。它不但介入植物中的有关生理活动,而且最新研究表明它与植物发生程序性死亡(PCD)有关。对Caspase的基本结构、分类以及Caspase参与植物程序性死亡过程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半胱氨酸蛋白酶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东方,曹慧.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J].潍坊学院学报.2015

[2].王东方.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

[3].刘延忠,王利民,李昶,黎香兰,王富军.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2

[4].蒋丽,孔莹莹,韩凝,边红武,朱睦元.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类和膜通透性调控蛋白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2

[5].高赟,琴英玉,李绍波.环境因子诱导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

[6].孙鑫博,代小梅,王怡杰,韩烈保.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0

[7].马文文,徐文忠,徐华,陈焱山,何振艳.镉诱导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一氧化氮的作用[C].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0

[8].张虹.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

[9].孔祥翔,陈哲,龚明.活性氧在环境胁迫诱导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

[10].谭冬梅.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J].潍坊学院学报.2009

标签:;  ;  ;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论文-王东方,曹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