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视网膜激光光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网膜光损伤,光感受器,双眼视力,色素上皮
视网膜激光光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李凤媚,宋艳萍[1](2018)在《美容激光致双眼黄斑视网膜光损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双眼黄斑部激光损伤患者1例,男性,40岁,职业为某医院皮肤科医师,2018年4月23日因"激光伤致双眼视力下降6d"就诊。2018年4月17日患者因使用皮肤美容激光(Q开关Nd:YAG激光,波长1 064 nm,能量100~500 mJ,光斑直径4 mm,脉冲频率10 Hz,脉宽500 ns,输出功率5000 mW,能量密度为3.98 J/cm~2,峰值功率密度39. 8 W/cm~2)时不慎被墙壁置物架放置的载玻片所(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毕晓达,樊旭,司艳芳,周历[2](2017)在《激光笔致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激光笔致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6来我院眼科就诊的因激光笔照射后导致视网膜光损伤的病例10例11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OCT检查。结果:双侧或单侧视力下降,视力0.3~0.8。眼底见黄斑区色素不均匀、黄斑区暗黄色斑或未见明显异常。OCT图像特征主要是视网膜内层断裂、视网膜外核层高反射、神经上皮层脱离、IS/OS层中断或缺损。在治疗1mo后复诊,7例7眼(64%)患者视网膜解剖结构得到改善,其中2例2眼(18%)患者视力恢复1.0。结论:激光笔视网膜光损伤导致的视力下降是暂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仍有待长期随访观察。(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余玲玲[3](2008)在《“光复汤”对治疗性视网膜激光光损伤修护作用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光复汤对治疗性视网膜激光光损伤的修护作用。方法:纳入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叁组:光复汤组,银杏叶片组,空白组。每组30例患者,叁组疗程均为60天。均在第一次激光治疗后24小时后开始用药。在行全视网膜光凝前检查视力,眼底荧光造影;末次视网膜光凝结束后半小时查视力、视野、视网膜电图;服药60天时,复查视力、视野、视网膜电图,并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1、疗程早期,叁组视力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期,光复汤组疗效优于银杏叶片组、空白组。2、光复汤组与银杏叶片组的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在两个时间段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治疗后一月,光复汤组与银杏叶片组的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比较,光复汤组较之银杏叶片组有所提高。3、光复汤组与银杏叶片组的a,b波振幅在全视网膜光凝前后两个时间段的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治疗后一月较末次激光当日的a,b波振幅有所增加;激光治疗后一月,光复汤组、银杏叶片组的a,b波振幅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均较空白组增加。激光治疗后一月,光复汤组与银杏叶片组的b波振幅值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光复汤组较银杏叶片组增加。4、光复汤组与银杏叶片组的a、b波峰值时间在全视网膜光凝前后两个时间段的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治疗后一月较末次激光当日的a、b波峰值时间有所减少;激光治疗后一月,光复汤组、银杏叶片组的a、b波峰值时间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均较空白组减少。激光治疗后一月,光复汤组与银杏叶片组的a、b波峰值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眼底荧光造影显示,光复汤组,银杏叶片组对视网膜片状出血、视网膜片状渗出、黄斑水肿的疗效均优于空白组;光复汤组对对视网膜片状出血、视网膜片状渗出、黄斑水肿的疗效均优于银杏叶片组。结论:本试验显示滋阴凉血、活血利水的中药复方——光复汤对治疗性视网膜激光光损伤具有明显的修护,证明了中医药在修护受激光损伤的视网膜多项功能方面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为如何应用中医药治疗视网膜激光光损伤提供了临床观察的参考依据。本试验也显示中药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是有意义的。(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01)
杜海英[4](2007)在《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对修复视网膜激光治疗性光损伤的临床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网膜光损伤发生机制和药物防治的研究一直是数十年来眼科领域一个基础结合临床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变性性疾病的发病均与慢性视网膜光损伤有关,本研究第一部分回顾了视网膜光损伤的研究进展,包括视网膜光损伤的致伤光源、光损伤的影响因素、主要分子生物学机制、药物防治措施以及视网膜光损伤与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关系等,重点介绍了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药物防治,目前认为在视网膜光化学损伤过程中造成损伤的成因至少包括如下3个方面,即热损伤,机械损伤和光化学损伤,其中最主要的机制是光化学损伤,实质是由视网膜组织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变化引起的,存在着多种因素的调控与影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实验性光损伤机制研究中的普遍应用,光损伤确切的分子机制已经逐渐得到阐明,目前普遍认为视网膜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光化学性损伤的最终机制,针对凋亡发生不同环节的各种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项临床及实验研究,如: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糖皮质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中医药等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使视网膜光损伤的防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本课题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部分,目的:研究复方樟柳碱对激光治疗性视网膜光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双眼前后对照设计,接受激光治疗的24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樟柳碱组(A)、补肾明目丸组(B)、再将A组及B组根据眼别分为左右眼四组。右眼组采用复方樟柳碱太阳穴注射,左眼组采用等量VitC注射液太阳穴位注射,B组在A组用药基础上同时口服补肾明目丸。于激光治疗术后24小时开始药物治疗,持续用药两个月后,就激光后30°~60°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以及F-ERG暗适应a、b波振幅进行随访评估并与激光治疗前后对比研究。结果:用药前后复方樟柳碱组右眼及补肾明目丸组双眼观察指标显着提高(p<0.01),补肾明目丸单独应用、复方樟柳碱单独及与补肾明目丸联合应用均有光损伤修复作用。补肾明目丸组右眼较复方樟柳碱组右眼疗效更明显(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补肾明目丸、复方樟柳碱联合补肾明目丸均能修复激光引起的治疗性光损伤,而且联合用药,疗效要好于单独应用,复方樟柳碱修复光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对抗自由基、抗炎作用有关,其对视网膜光损伤的细胞凋亡机制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5-01)
视网膜激光光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总结激光笔致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6来我院眼科就诊的因激光笔照射后导致视网膜光损伤的病例10例11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OCT检查。结果:双侧或单侧视力下降,视力0.3~0.8。眼底见黄斑区色素不均匀、黄斑区暗黄色斑或未见明显异常。OCT图像特征主要是视网膜内层断裂、视网膜外核层高反射、神经上皮层脱离、IS/OS层中断或缺损。在治疗1mo后复诊,7例7眼(64%)患者视网膜解剖结构得到改善,其中2例2眼(18%)患者视力恢复1.0。结论:激光笔视网膜光损伤导致的视力下降是暂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仍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网膜激光光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李凤媚,宋艳萍.美容激光致双眼黄斑视网膜光损伤1例[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8
[2].毕晓达,樊旭,司艳芳,周历.激光笔致视网膜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J].国际眼科杂志.2017
[3].余玲玲.“光复汤”对治疗性视网膜激光光损伤修护作用的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4].杜海英.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对修复视网膜激光治疗性光损伤的临床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