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图油藏论文-张义军

萨尔图油藏论文-张义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萨尔图油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前缘,薄砂层,岩性油藏,富集主控因素

萨尔图油藏论文文献综述

张义军[1](2019)在《萨尔图油层外前缘储层特征与油藏富集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南部萨尔图地区青一段Ⅲ、Ⅳ砂组和青二段Ⅳ砂组外前缘剩余储量规模潜力大,通过精细研究各砂组的沉积展布特征,明确小层级薄砂层的分布规律,优选出青一段Ⅲ砂组为主力目的层,发育岩性油藏,具有连片成藏的特征。通过油藏主控因素分析,明确外前缘有利甜点分布规律。纵向对比各套油层迭置关系,将外前缘划分为Ⅰ类(主力油层突出区)、Ⅱ类(多油层迭加区)、Ⅲ类(外围薄层区)3种类型,并攻关各类资源。(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肖杭州,黄禹智,胡佳楠[2](2016)在《红岗油田萨尔图油藏化学驱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红岗油田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分类分析,结合不同注入体系聚合物分子量尺寸大小研究,研制出萨尔图油层的化学驱流动性图版,科学落实了萨尔图油层化学驱潜力。该研究结论对红岗油田萨尔图油层化学驱工业化应用下一步实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知识》期刊2016年02期)

章龙,李明秋,朱青云,孟世栋[3](2015)在《萨尔图油藏变强度脉冲注水技术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萨尔图油藏为一长轴背斜中高渗层状构造油气藏。目前已进入了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含水达95.5%以上。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我们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注水调控技术,随着新的矛盾的逐步凸显,我们根据油藏特征,提出了新的注水调控技术——变强度脉冲注水。通过脉冲式变强度注水提高注采比,有效的恢复了地层能量,初步试验取得较好效果,能够适应萨尔图油藏的开发特性,可规模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5年05期)

杜怡奎[4](2014)在《红岗萨尔图油藏精细水驱挖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各大老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随着含水率的上升,剩余油的分布转向高度分散而又局部相对富集的,不再大片连续,因此之前的油藏描述方法和精度已远远不能满足这个阶段的开发要求,它要求更精细、准确、定量的预测出井间各种砂体尤其大砂体内部非均质性和小砂体的叁维空间分布规律,揭示出构造的分布面貌,研究隔夹层的分布规律,建立能够反映地下客观情况、精细刻划油藏非均质特征的叁维定量地质模型,从而总结剩余油空间分布规律,调整相应的注水结构,最终提高油田采收率。本文对红岗萨尔图南部192区域开展精细水驱挖潜研究,通过对区域内岩心资料、沉积背景及测井曲线等各种静态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区域内厚层内隔、夹层的划分标准,进一步将储层划分到单砂体级别,描述区域内各单砂体及隔、夹层的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遮挡作用,同时结合各种动态生产监测资料,开展区域内剩余油成因、分布规律及潜力状况研究,分析判断目前注水单元内剩余油富集的准确部位,找到适合萨尔图油藏的精细分层注水方式,为油藏的持续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4-03-05)

方伟,张居和,冯子辉,张琨[5](2012)在《水驱不同注采位置油藏特征——以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区块油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油藏剩余油粘度和岩心分析方法,对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区块油藏剩余油粘度、驱油效率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驱主流线不同注采位置剩余油粘度、油藏流度、含油饱和度和驱油效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并受储层物性、注采位置和驱油时间等因素控制;主流线从注水井到采油井方向,油藏非均质性增强,含油饱和度增大,驱油效率减小,且驱油效率与渗透率成正相关,相关程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高,剩余油粘度与渗透率微弱相关,含油饱和度与渗透率低度相关;随水驱油时间的延长,剩余油粘度和驱油效率增大,油藏流度与含油饱和度下降。综合挖潜水驱不同注采位置剩余油仍有一定潜力,其中主流线靠近采油井位置开采潜力最大;聚合物驱油则更合适,可根据聚合物驱油藏流度比控制范围和剩余油粘度的测定结果,确定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及质量浓度。(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2年05期)

高建,马德胜,杨思玉,张祖波[6](2012)在《英东萨尔图低渗透砂岩油藏单砂体内部相对高渗透段定量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岩心分析化验数据分析整理,总结出渗透率极差法、累计渗透率贡献值法、驱动压力梯度法定量求取低渗透储层单砂体内部高渗透段的下限值,3种方法相互验证.强水动力条件是低渗透砂岩油藏单砂体内部高渗透段的沉积成因,后期次生溶蚀孔是其微观成因.高渗透段相渗曲线具有驼背型特点,初期稳定高产,后期水窜.采用贝叶斯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不同渗透层段的判别函数,进行了非取心井的高渗透段的定量识别,在此基础上,详细描述了高渗透段的空间分布规律,席状砂微相的高渗透段主要发育在单砂体内的中下部,连通性好,分布面积大,长宽比为3∶2;河口坝微相的高渗透段主要分布在中部,长条状分布,长宽比4∶1.结合高渗透段的生产特征,提出封堵高渗透段,扩大波及面积,采用泡沫气驱方式提高采收率.(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王高峰,马德胜,高建,国永红,张祖波[7](2011)在《英东萨尔图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油田英东萨尔图油藏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在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的背景下,综合应用油藏精细描述、室内实验分析、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储层敏感性、井网加密潜力、剩余油分布、水驱采收率以及油藏动静态的关系等重要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并首次提出了"小层储量集中度"和"砂体储量集中度"两个开发地质学概念,分别用于量化开发矛盾的转移和实践中对高渗段进行封堵的地质倾向性。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英东萨尔图油藏的注水开发工作和明确下一步挖潜思路,提高开发效果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1年33期)

马银龙[8](2009)在《红岗萨尔图层状油藏水洗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岗油田萨尔图油藏历经叁十余年的开发,已进入了高采出程度(38.06%)、特高含水阶段(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2.6%),剩余油高度分散,水洗状况复杂。尽管已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水驱采收率已达到47.34%),且目前仍具有较好的开发形势,但稳产基础日渐薄弱,产量递减幅度逐年加大。受井网影响(主体为反十叁点及反十一点面积注水井网,国内外鲜有),下步调整方向尚未明朗,油田稳产形势严峻。在油藏水洗规律理论认识的指导下,着重通过开展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数值模拟等工作,同时结合油田开发实践,明晰了红岗油田萨尔图油藏平面、层间、层内水洗规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油层多而薄(相对厚的油层也多为复合韵律)、隔层发育稳定的储层特点,决定了萨尔图油藏层内水洗相对均匀,底部水洗不明显这一特征;水洗方向主体为逆物源方向,而非顺物源方向,平面上渗透率的差异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4-30)

王福旭[9](2009)在《英台油田英东萨尔图精细油藏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针对英台油田英东萨尔图油藏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分布不清、注采关系混乱,平面、层间矛盾突出、地层压力低等问题,应用地质、地震、测井、测试等资料,以沉积岩石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采用了在标准层控制下“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对比方法,将该区的萨尔图油层划分为叁个砂组,9个小层;通过对区域沉积背景、相标志、储层岩石组份、沉积层理和构造、沉积序列等方面研究,并结合区域资料分析、研究沉积微相的分布和时空展布,确定储层沉积类型,即萨尔图油层为叁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辫状河叁角洲和浊积扇两种相类型;用密井网测井资料,通过寻找沉积间断面方法划分单砂体,并对沉积间断面的测井特征、单砂体叁维空间展布以及单砂体间的连通关系进行研究明确单砂体叁维空间展布及单砂体间的连通关系;根据构造、沉积、储层等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建立储层砂体叁维地质模型,为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和有利区块的预测打好基础;以小层为单元,用岩芯分析物性、含油性资料,结合试油、投产及生产动态结果,建立新的解释模型,对原有测井综合解释结论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复核地质储量,为客观评价开发效果提供依据;在对英台油田萨尔图油藏静态特征深入研究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预测英台萨尔图油层的剩余油分布有利区。通过油藏精细描述,英台英东萨尔图油田的沉积微相、储层单砂体分布、剩余油分布规律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下一步井网加密部署、注水方案调整以及区块最后挖潜对策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9-04-29)

王凤刚[10](2009)在《英台油田老区萨尔图油藏精细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针对英台油田萨尔图油藏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分布不清、注采关系混乱,平面、层间矛盾突出、地层压力低等问题,应用地质、地震、测井、测试等资料,以沉积岩石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采用了在标准层控制下“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对比方法,将该区的萨尔图油层划分为叁个砂组,9个小层;通过对区域沉积背景、相标志、储层岩石组份、沉积层理和构造、沉积序列等方面研究,并结合区域资料分析、研究沉积微相的分布和时空展布,确定储层沉积类型,即萨尔图油层为叁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辫状河叁角洲和浊积扇两种相类型;用密井网测井资料,通过寻找沉积间断面方法划分单砂体,并对沉积间断面的测井特征、单砂体叁维空间展布以及单砂体间的连通关系进行研究明确单砂体叁维空间展布及单砂体间的连通关系;根据构造、沉积、储层等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建立储层砂体叁维地质模型,为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和有利区块的预测打好基础;以小层为单元,用岩芯分析物性、含油性资料,结合试油、投产及生产动态结果,建立新的解释模型,对原有测井综合解释结论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复核地质储量,为客观评价开发效果提供依据;在对英台油田萨尔图油藏静态特征深入研究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预测英台萨尔图油层的剩余油分布有利区。通过油藏精细描述,英台老区萨尔图油田的沉积微相、储层单砂体分布、剩余油分布规律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下一步井网加密部署、注水方案调整以及区块最后挖潜对策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9-04-25)

萨尔图油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红岗油田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分类分析,结合不同注入体系聚合物分子量尺寸大小研究,研制出萨尔图油层的化学驱流动性图版,科学落实了萨尔图油层化学驱潜力。该研究结论对红岗油田萨尔图油层化学驱工业化应用下一步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萨尔图油藏论文参考文献

[1].张义军.萨尔图油层外前缘储层特征与油藏富集规律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19

[2].肖杭州,黄禹智,胡佳楠.红岗油田萨尔图油藏化学驱潜力[J].石油知识.2016

[3].章龙,李明秋,朱青云,孟世栋.萨尔图油藏变强度脉冲注水技术研究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5

[4].杜怡奎.红岗萨尔图油藏精细水驱挖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5].方伟,张居和,冯子辉,张琨.水驱不同注采位置油藏特征——以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区块油藏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

[6].高建,马德胜,杨思玉,张祖波.英东萨尔图低渗透砂岩油藏单砂体内部相对高渗透段定量识别[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王高峰,马德胜,高建,国永红,张祖波.英东萨尔图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

[8].马银龙.红岗萨尔图层状油藏水洗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09

[9].王福旭.英台油田英东萨尔图精细油藏描述[D].大庆石油学院.2009

[10].王凤刚.英台油田老区萨尔图油藏精细描述[D].大庆石油学院.2009

标签:;  ;  ;  ;  

萨尔图油藏论文-张义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