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九节龙皂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九节龙皂苷,胃肠功能,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九节龙皂苷论文文献综述
徐志立,陶小军,张明波,窦德强,康廷国[1](2017)在《九节龙皂苷对胃肠平滑肌功能的兴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九节龙皂苷对大鼠及小鼠不同状态下胃肠功能的兴奋作用。方法给予正常小鼠及阿托品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小鼠九节龙皂苷后测定其胃排空及肠推进,分别测定在正常克氏液和低钙克氏液中孵育的大鼠离体小肠收缩性,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九节龙皂苷对便秘大鼠肠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的影响。结果九节龙皂苷可促进正常及胃肠功能障碍小鼠的胃排空及肠推进,增强大鼠离体小肠收缩性,且可刺激便秘大鼠MLCK的表达。结论九节龙皂苷可促进平滑肌MLCK的表达,进而增强胃肠平滑肌运动功能。(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雷丸,唐鹏,王莹,周婷,王晓娟[2](2017)在《九节龙皂苷Ⅰ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九节龙皂苷Ⅰ普朗尼克F127载药胶束。方法采用成膜-水化法制备该胶束体系,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处方,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子测定仪对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进行表征,用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特征。结果最优处方制备的九节龙皂苷Ⅰ普朗尼克F127载药胶束的粒径为18.74nm,外观呈圆球形,包封率大于90%,较九节龙皂苷Ⅰ(ADS-Ⅰ)纯药具有显着的缓释效果。结论九节龙皂苷Ⅰ普朗尼克F127载药胶束的粒径小,包封率高,可显着增加所载药物的溶解性,且具有显着缓释作用,是1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曹伟宇[3](2016)在《基于人肠道菌群代谢系统从九节龙皂苷-Ⅰ代谢物中筛选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肠道菌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除了可以分解人体的营养物质、调节免疫系统、产生机体需要的维生素外,某些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会引发疾病,增加机体患病的概率。研究显示,肠道菌对药物也具有很强的代谢能力。目前,从药物的肠道菌代谢物中寻找潜在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新药研发的新领域。传统中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为口服给药,口服药物在体内会不可避免的受到肠道菌的影响。许多天然产物经肠道菌群的代谢后,可转化成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尤其是具有水溶性糖苷类天然产物。这类化合物因其分子量和极性较大,在肠内滞留时间较长而易受到肠道菌群的作用,经肠道菌群代谢后生成次生苷或苷元而发挥其药理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天然产物的肠道菌代谢产物才是真正到达靶器官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九节龙皂苷-Ⅰ(Ardipusilloside-Ⅰ,ADS-Ⅰ)是从川产九节龙(Ardisiapusill A.DC)全草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叁萜皂苷,具有溶血性,无法通过静脉给药,而口服给药,在大鼠血浆中无法检测到,其肠道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这已成为研发ADS-Ⅰ等皂苷类药物的瓶颈。前期研究表明,ADS-Ⅰ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且口服给药对多种实体瘤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ADS-Ⅰ几乎不能被大鼠胃肠道吸收,吸收进入大鼠体内的物质为其脱糖基的代谢产物。所有这些研究提示ADS-Ⅰ的肠道菌代谢产物可能才是对多种实体瘤发挥抑制作用的真正物质基础。本课题模拟人肠道菌群代谢系统,结合人肠膜Caco-2细胞吸收转运模型,通过液质联用和液核联用等分析技术进行ADS-Ⅰ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与富集,并对分离出的新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并初步考察其细胞转运方式,探索ADS-Ⅰ口服给药在体内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从而为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思路和方案。【研究目的】分离、鉴定和富集ADS-Ⅰ经人肠道菌群代谢后的活性产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及细胞转运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研究方法】1.离体培养人肠道菌对ADS-Ⅰ进行代谢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和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检测器(UHPLC-MS)等分析技术检测并推断ADS-Ⅰ系列代谢产物的结构。2.采用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法富集ADS-Ⅰ代谢产物,并通过NMR和MS进行结构鉴定。MTT法初步考察ADS-Ⅰ及其代谢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抑制率。3.建立Caco-2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测定ADS-Ⅰ及其代谢物对Caco-2细胞的毒性,从而筛选出用于渗透吸收的最佳药物浓度,接着进行药物的双向跨膜转运实验,通过UHPLC-MS法对跨膜转运的药量进行测定,根据公式计算药物的表观渗透系数,从而评价ADS-Ⅰ及其代谢物的肠吸收能力。【研究结果】1.ADS-Ⅰ在人肠道菌群的生物转化下产生4种代谢产物,主要发生脱糖基反应,初步推断其结构分别为3个次生苷(M1、M2、M3)和1个苷元(M4)。2.通过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法分离得到ADS-Ⅰ的2种代谢产物(M1和M2),综合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数据分析,确定M1为3-O-[α-L-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3)]-α-L-阿拉伯糖-西克拉敏A,M2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阿拉伯糖-西克拉敏A。4.MTT研究结果显示,培养72 h时ADS-Ⅰ及代谢物M1和M2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IC50值分别为5.48±0.47,9.65±0.62,40.91±1.27μmol/L,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IC50值分别为8.77±0.57,24.10±0.83,6.76±0.49μmol/L。结果表明,代谢物M2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抑制活性强于原化合物ADS-Ⅰ。5.利用Caco-2细胞模型对ADS-Ⅰ及代谢M1和M2进行吸收转运研究,120min时ADS-Ⅰ从基顶侧(AP)到基底侧(BL)及基底侧(BL)到基顶侧(AP)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分别为1.88±0.21×10-6cm·s-1、0.69±0.15×10-6cm·s-1。M1从AP侧到BL侧及BL侧到AP侧双向转运的Papp值分别为4.30±0.43×10-6 cm·s-1、1.76±0.26×10-6cm·s-1,M2从AP侧到BL侧及BL侧到AP侧双向转运的Papp值分别为4.74±0.47×10-6 cm·s-1、2.12±0.23×10-6 cm·s-1,且外排率(ER)均在0.3-0.6之间。结果表明,ADS-Ⅰ通透性较差,口服吸收有限,其代谢物M1和M2具有良好的肠通透性。【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人肠道菌群代谢系统对ADS-Ⅰ进行代谢研究,结果表明ADS-Ⅰ在人肠道中主要以脱糖基方式进行代谢且产生4种代谢产物,我们成功分离得到两个新化合物(M1和M2)。研究发现代谢物M1和M2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且具有良好的肠通透性,比原型ADS-Ⅰ更有利于吸收,初步推断ADS-Ⅰ及代谢物M1和M2的肠吸收过程主要由被动转运介导。本研究初步阐述了ADS-Ⅰ在人肠道菌群中的代谢及其代谢产物的体外细胞转运方式,这些结果为其在人肠道内转化吸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为寻找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6-05-01)
胡军红[4](2016)在《九节龙皂苷-Ⅰ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胃癌(gastric cancer)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种因素参与了该肿瘤的形成和发生,也涉及到了多种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异常,具体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虽然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所下降,但是在许多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胃癌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目前临床治疗胃癌的手段主要是手术、化疗及放疗等,尽管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使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取得很大进步,但提高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被诊断时已是晚期或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因此,寻找特异性、灵敏性高,毒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尤为重要。天然药物具有副作用少、安全、廉价等优点,近年来在抗肿瘤研究中备受关注。九节龙皂苷(ardipusilloside,ADS)是从天然植物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川产九节龙Ardisia pusilla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大量研究证明,ADS具有抗肿瘤、降血压、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和药理学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九节龙皂苷-Ⅰ(ardipusilloside-Ⅰ,ADS-Ⅰ)对肺癌、肝癌、人脑胶质瘤、人子宫颈癌等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有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诱导细胞自我吞噬,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等。本研究首先观察了ADS-Ⅰ对人类胃癌TSGH、N87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又进一步探索了ADS-Ⅰ对胃癌影响的分子机制,最后建立了胃癌N87细胞移植瘤,以进一步研究ADS-Ⅰ对胃癌移植瘤的影响及机制。本文最终确立了ADS-Ⅰ可能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生长、侵袭、迁移及EMT,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为ADS-Ⅰ的抗肿瘤特性提供了新的依据。本研究共分以下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九节龙皂苷-Ⅰ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1.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DS-I(10、20、40μM)处理胃癌TSGH、N87细胞24,48,72,96h后,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对照组为不含ADS-I的生理盐水。2.利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DS-I(10、20、40μM)处理胃癌TSGH、N87细胞24h后,对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观察细胞穿透基质胶的数目判定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3.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DS-Ⅰ对胃癌TSGH、N8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10、20及40μM的ADS-Ⅰ处理胃癌TSGH、N87细胞24h后,通过细胞的划痕距离的变化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4.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ADS-Ⅰ(10、20、40μM)处理胃癌TSGH细胞24h后,通过EMT相关标记物E-钙粘蛋白和N-钙粘蛋白的表达来判断ADS-Ⅰ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结果1.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DS-Ⅰ(10、20、40μM)处理,可以显着抑制胃癌TSGH、N87细胞的增殖。2.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的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DS-Ⅰ(10、20、40μM)处理胃癌TSGH、N87细胞24h后,可以显着减少细胞穿透基质膜的数量。3.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DS-Ⅰ(10、20、40μM)处理胃癌TSGH、N87细胞24h后,可以显着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DS-Ⅰ(10、20、40μM)处理胃癌TSGH细胞24h后,可以显着提高E-钙粘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N-钙粘蛋白的表达,ADS-Ⅰ能够抑制胃癌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第二部分九节龙皂苷-Ⅰ对胃癌细胞内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ADS-Ⅰ(10、20、40μM)处理胃癌TSGH细胞24h后,对细胞内p-JAK1、JAK1、p-JAK2、JAK2、p-STAT3及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的ADS-Ⅰ(10、20、40μM)处理胃癌TSGH细胞24h后,对细胞内Ki67、Bcl-2、MMP-9、Snail及Twist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DS-Ⅰ可以抑制胃癌TSGH细胞内p-JAK1、p-JAK2及p-STAT3蛋白的表达,即ADS-Ⅰ可以抑制细胞内JAK/STAT3信号通路的活性。2.ADS-Ⅰ可以在m RNA水平上抑制Ki67、Bcl-2、MMP-9、Snail及Twist基因的表达。第叁部分九节龙皂苷-Ⅰ对胃癌移植瘤的影响方法1.胃癌N87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采用BALB/c-nu裸鼠20只,每只裸鼠腋窝皮下注射200μL胃癌N87细胞(密度为3×106个/m L),待移植瘤体积大于100mm3时,将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00μL,处理组灌胃ADS-Ⅰ50mg/kg,每日1次,连续12天。2.每3日用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的最长径(a)和最短径(b)并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移植瘤体积的计算公式为:Tumor volume(mm3)=(the longest diameter)×(the shortest diameter)2/2。动物用药结束2天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后剖取肿瘤块,称取每只裸鼠肿瘤块的重量,冷冻保存。3.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和ADS-Ⅰ处理组胃癌移植瘤中JAK/STAT3信号通路蛋白p-JAK1、JAK1、p-JAK2、JAK2、p-STAT3及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4.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和ADS-Ⅰ处理组胃癌移植瘤中Ki67、Bcl-2、MMP-9、Snail及Twis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使用50mg/kg的ADS-Ⅰ灌胃给药,显着抑制了胃癌N8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2.经过12天的ADS-Ⅰ灌胃给药,胃癌N8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重量显着小于对照组。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DS-Ⅰ显着抑制了胃癌N87细胞裸鼠移植瘤内p-JAK1、p-JAK2及p-STAT3蛋白的表达,阻断了JAK/STAT3信号通路。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DS-Ⅰ显着抑制了胃癌N87细胞裸鼠移植瘤内Ki67、Bcl-2、MMP-9、Snail及Twist蛋白的表达。结论1、ADS-Ⅰ能够显着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2、ADS-Ⅰ可能通过调控JAK/STAT3信号通路的活性来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等恶性生物学行为。3、ADS-Ⅰ能够抑制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阻断移植瘤中JAK/STAT3信号通路。(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3-01)
曹伟宇,王鹏远,冯斌,王晓娟[5](2015)在《离体培养人肠道菌群对九节龙皂苷Ⅰ生物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健康人新鲜粪便提取液与九节龙皂苷I(ADS I)在厌氧条件、37℃下培养72 h,通过液液萃取、旋转蒸发、复溶等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检测法(UHPLC-ESI-MS/MS)推断ADS I的生物转化产物结构。结果发现ADS I在人肠道菌作用下主要发生脱糖基反应,初步确定其结构分别为3个次生苷(M1、M2、M3)和1个苷元(M4)。本研究首次利用离体培养人肠道菌群法对ADS I进行生物转化研究,为ADS I在人肠道内转化吸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08期)
党欢,冯斌,王鹏远,王晓娟[6](2015)在《九节龙皂苷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九节龙皂苷是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川产九节龙Ardisia pusilla中分离出的1种叁萜皂苷单体。皂苷大多具有抑瘤、抗菌等重要的生物活性,而其抗肿瘤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诱人的开发前景。文章调研了有关九节龙皂苷的国内外文献报道,并分析了其相关抗肿瘤机制。研究表明,九节龙皂苷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胶质瘤细胞较为突出。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促进Fas/Fas L表达及Caspase-3/Caspase-8活化,促进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及BAD去磷酸化途径以及核内Ca2+浓度等有关;诱导肿瘤细胞自噬与促进Beclin-1及LC-3等表达有关;诱导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与下调MMP-2/MMP-9表达及E-钙黏素活性等有关。同时,体内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也证实了九节龙皂苷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通过对九节龙皂苷体外抗肿瘤机制及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概述,以期为后期肿瘤治疗的临床前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5年14期)
党欢[7](2015)在《九节龙皂苷-Ⅰ缓释片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体内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恶性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叁大杀手。据卫生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于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位居第一,而脑肿瘤以6.3%的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第五位,仅次于胃、子宫、乳腺和食道肿瘤。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由于胶质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彻底切除,使得其治疗难度较大。而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大多具有一定细胞毒性,因此,新的化疗药物的研发亟待解决。大量基础研究证实,九节龙皂苷-I(Ardipusilloside I,ADS-I)具有良好的抗胶质瘤活性,且对正常胶质细胞没有影响。然而,其自身的溶血性和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等问题限制了其通过常规给药途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鉴于此,颅内原位给药方式—脑间质化疗受到关注。已经被FDA批准上市的Gliadel即是将卡莫斯汀制成缓释药膜脑内植入作用于胶质瘤部位,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课题在前期采用复乳化溶剂蒸发法成功制得ADS-I微球的基础上成功压制可用于荷瘤大鼠脑内植入的ADS-I缓释片,并在体内外考察其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期为ADS-I缓释植入片在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提供前期基础和科学依据。【研究目的】以本实验室前期成功制备的ADS-I微球为基础,探索压制可用于荷瘤大鼠脑内植入的ADS-I缓释片,并在细胞及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上考察其抗胶质瘤活性。【研究方法】1.采用复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ADS-I微球,直接压片制备可用于荷瘤大鼠脑内植入的ADS-I缓释片。2.采用MTT法进行ADS-I缓释片的体外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3.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采用MRI进行ADS-I缓释片植入给药前后肿瘤体积变化的观察,采用HE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ADS-I缓释片给药组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实验观察ADS-I缓释片给药组对肿瘤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1.通过制备ADS-I微球,成功压制直径3 mm,厚度1 mm的缓释片用于后期荷瘤模型大鼠的脑内植入。2.考察ADS-I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效果,结果表明,ADS-I缓释片体外释放可达36天,体外缓释效果良好;ADS-I缓释片释放液的MTT实验研究表明,ADS-I缓释片仍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空白片组无明显细胞毒性。3.成功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MRI观察ADS-I缓释片给药组大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ADS-I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肿瘤免疫相关因子IL-6,CRP水平明显降低,IL-2水平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降低,血管内皮因子VEGF水平明显降低。【研究结论】本研究在ADS-I微球基础上成功制备可用于荷瘤大鼠脑内植入ADS-I缓释片,通过体内外抗大鼠C6胶质瘤活性研究发现,ADS-I缓释片能够显着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明显抑制荷C6胶质瘤细胞SD大鼠肿瘤的生长,荷瘤大鼠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这些结果表明,ADS-I缓释片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SD大鼠C6胶质瘤活性,为ADS-I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5-05-01)
校鑫[8](2014)在《九节龙皂苷Ⅰ对多种人脑胶质瘤细胞系自噬活性增强作用的体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九节龙皂苷Ⅰ(Ardipusilloside I,ADSⅠ)对多种人脑胶质瘤细胞系自噬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U87MG、U251MG、U373MG、SHG-44MG细胞系,随机分为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照组和ADSⅠ治疗组。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ethyl thiagolyl tetragolium,MTT)检测不同剂量ADSⅠ对四种典型人胶质瘤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四种典型人脑胶质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水,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ADSⅠ对U373MG细胞周期和凋亡的作用;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对ADSⅠ介导的U373MG细胞自噬活性的作用。结果:MTT法检测显示:ADSⅠ可明显抑制四种典型人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TEM可以观察到细胞形态学上的典型自噬小体特征,包括成核、自噬体形成等。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ADSⅠ作用于四种典型人脑胶质瘤细胞24 h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均在胞浆中高表达,并随ADSⅠ药物浓度的增加,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阳性细胞率也随之增高。Western-blot结果提示:ADSⅠ能增强四种典型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水平,并且随ADSⅠ药物浓度增加,表达增高;FCM结果表明,3.8 mg/L的ADSⅠ显着阻滞U373MG细胞周期的G2/M相,低高浓度ADSⅠ显着提高U373MG的凋亡和坏死细胞术;自噬抑制实验表明,CQ可以显着减弱ADSⅠ对U373MG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结论:ADSⅠ能够抑制典型胶质瘤U87MG、U251MG、U373MG、SHG-44MG细胞活性,诱导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升高,引发自噬性细胞死亡。这些结果为ADSⅠ的抗胶质瘤活性研究提供体外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4-12-01)
党欢,武锋,王鹏远,王晓娟[9](2014)在《九节龙皂苷Ⅰ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毒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九节龙皂苷Ⅰ进行结构修饰得到新的结构类似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九节龙皂苷Ⅰ的30位醛基进行氧化、还原或氨基化合物的缩合得到一系列新的化合物,并采用MTT法对合成的衍生物进行9种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通过IC50来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得到的新化合物a、b、d和中间体c,分别为氢化九节龙皂苷Ⅰ、加氧九节龙皂苷Ⅰ、九节龙皂苷缩4-苄基-3-氨基硫脲和九节龙皂苷缩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其中化合物a和中间体c对常见的9种人癌细胞IC50相比原皂苷均降低(P<0.05),说明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能力较原皂苷增强。结论通过对九节龙皂苷I进行结构修饰,能够使其抗肿瘤活性增强。(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4年16期)
姜刚勇[10](2014)在《九节龙皂苷Ⅰ对口腔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SP2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九节龙皂苷I对口腔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SP2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培养口腔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SP2,分为对照组(不含药物的DMEM处理)、九节龙皂苷组(15μg/mL九节龙皂苷I)处理,通过MMT方法检测细胞的活力、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blot检测Bcl-2、Bax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的蛋白含量。结果:(1)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九节龙皂苷组的MTT值、(A0-A24)/A0均低于对照组(P<0.05);(2)分子机制:九节龙皂苷组的Bcl-2、MMP-2、MMP-9含量低于对照组,Bax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九节龙皂苷Ⅰ可以抑制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Bax、下调Bcl-2、MMP2、MMP9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九节龙皂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九节龙皂苷Ⅰ普朗尼克F127载药胶束。方法采用成膜-水化法制备该胶束体系,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处方,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子测定仪对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进行表征,用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特征。结果最优处方制备的九节龙皂苷Ⅰ普朗尼克F127载药胶束的粒径为18.74nm,外观呈圆球形,包封率大于90%,较九节龙皂苷Ⅰ(ADS-Ⅰ)纯药具有显着的缓释效果。结论九节龙皂苷Ⅰ普朗尼克F127载药胶束的粒径小,包封率高,可显着增加所载药物的溶解性,且具有显着缓释作用,是1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九节龙皂苷论文参考文献
[1].徐志立,陶小军,张明波,窦德强,康廷国.九节龙皂苷对胃肠平滑肌功能的兴奋作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7
[2].雷丸,唐鹏,王莹,周婷,王晓娟.九节龙皂苷Ⅰ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表征[J].西北药学杂志.2017
[3].曹伟宇.基于人肠道菌群代谢系统从九节龙皂苷-Ⅰ代谢物中筛选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
[4].胡军红.九节龙皂苷-Ⅰ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
[5].曹伟宇,王鹏远,冯斌,王晓娟.离体培养人肠道菌群对九节龙皂苷Ⅰ生物转化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
[6].党欢,冯斌,王鹏远,王晓娟.九节龙皂苷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
[7].党欢.九节龙皂苷-Ⅰ缓释片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体内外活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
[8].校鑫.九节龙皂苷Ⅰ对多种人脑胶质瘤细胞系自噬活性增强作用的体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
[9].党欢,武锋,王鹏远,王晓娟.九节龙皂苷Ⅰ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毒活性研究[J].中草药.2014
[10].姜刚勇.九节龙皂苷Ⅰ对口腔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SP2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