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位形论文-丁小洋,李健,阎旭

固位形论文-丁小洋,李健,阎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位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牙本质肩领,内肩台,抗折强度

固位形论文文献综述

丁小洋,李健,阎旭[1](2019)在《肩台式根内固位形纤维桩核修复后抗折强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内肩台根内固位形与牙本质肩领存在的情况下,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修复根管治疗后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抗折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试验依据。方法:选取16颗正畸拔除的年轻下颌前磨牙,包埋、根管治疗、截冠,纤维桩复合树脂核全锆冠修复。试件在万能测试机上进行静态加载,至试件折断,记录破坏的瞬间力值。结果:(1)A组牙体平均最大载荷值大于B组。(2)组间比较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144>0.05)。结论:根管治疗后保留2mm牙本质肩领组平均抗折强度大于内肩台预备修复组,没有显着差异。临床中对于牙体重度缺损的患牙,无牙本质肩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设内肩台进行修复治疗。两组的平均最大载荷均大于最大咬合力。(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5)

李健,丁小洋,韩童童,阎旭[2](2018)在《内肩台式根内固位形在无牙本质肩领基牙桩核冠修复中的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内肩台式根内固位形设计在无牙本质肩领基牙行桩核冠修复后的力学特点,以便探讨其在残冠残根桩核冠修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叁维有限元法建立下颌第二前磨牙无肩领模型,按有无内肩台式根内固位形分组,行金属桩核冠修复后进行力学分析,以探究内肩台式设计的优劣。结果:增设内肩台式根内固位形设计后模型的桩-根管壁粘结界面上应力峰值显着降低,牙颈部组织应力峰值较高,但牙本质最大Mohr应力值<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结论:增加内肩台式根内固位形可以改善无牙本质肩领基牙行金属桩核冠修复后的应力分布情况,降低因桩粘接失败而导致的桩核松动脱落。(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11)

陈建维[3](2018)在《不同辅助固位形提高短小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效果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钉洞固位形以及沟固位形等不同辅助固位形对临床上短小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的效果及产生影响,期望为全冠固位患者提供更加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50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50例患者共有63颗需要进行全冠修复的短小磨牙,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3组,分别采用常规修复、沟固位修复以及钉洞固位修复,并低患者完成修复后全冠脱落例数进行观察和定期随访,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临床治疗完成后进行3年随访,发现常规修复脱落7颗,沟固位修复2颗,钉洞固位修复无脱落,叁组病患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冠磨牙患者临床单冠修复固位处理可选用钉洞固位及沟固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改善效果明显,全冠脱落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89期)

陈枝沛,黄静燕,张辉,张新春,黄沁[4](2018)在《不同固位形磨牙双端粘接桥的有限元分析及抗脱位力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4种不同固位形的磨牙双端粘接桥的修复体、基牙的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并研究不同粘接桥的抗脱位力差别。方法在右下第一磨牙缺失牙列标准模型上按舌侧翼板形(A组)、D形固位形(B组)、应力中断形(C组)、支托固位形(D组)4种粘接桥设计的牙体预备标准进行牙体预备,每组制作6个钴铬合金金属烤瓷粘接桥,树脂粘接剂粘接。其中每组1个试件用于有限元扫描建模,采用Micro-CT扫描技术及Mimics软件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有限元软件内并对其网格划分。在4组模型的桥体上加载100 N的垂直与斜向45°的载荷,观察并计算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另外每组5个试件在万能测试机上行拉力实验,记录粘接桥抗脱位力值并统计学分析。结果垂直载荷时C组修复体应力峰值最小,为37.5 MPa(P<0.05);A组基牙应力峰值最小,为14.5 MPa(P<0.05);A组修复体位移量变化最小,为3.80μm(P<0.05);C组基牙位移量变化最小,为3.72μm(P<0.05)。斜向载荷时C组修复体和基牙应力峰值最小,为74.3、19.8 MPa(P<0.05);D组修复体和基牙位移量变化最小,为1.69、1.62μm(P>0.05)。4组间von Mises应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位移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与D组组间抗脱位力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840,P<0.001)。结论应力中断形粘接桥能有效降低修复体与基牙所受应力,但该固位形的抗脱位力较低。D形固位形和支托固位形粘接桥的固位形设计能将垂直或侧向牙合力传递、分散至基牙,且抗脱位力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5期)

张树兰[5](2017)在《不同固位形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固位形、无固位形光固化树脂用于楔状缺损修复的不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楔状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前一组接受固位形光固化树脂修复,后一组接受无固位形修复,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为96%,对照组80%更高;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对照组16%。结论固位形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成功率更高,不良情况出现可能性更低,可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56期)

贾兰军[6](2016)在《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患者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患者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树脂牙共80颗,随机分为对照组、沟固定形组和洞固定形组。根据外展度数又将沟固定形组分为沟固定形组0°、沟固定形组6°和沟固定形组20°,每组各10例;根据外展度数又将洞固位形组树脂牙平均分为洞固位形组0°、洞固位形组6°和洞固位形组20°组,每组各10例。常规制作全冠,观察全冠修复体的固位力与边缘适合性。结果:沟固位形组树脂牙0°与洞固位形组树脂牙0°、洞固位形组树脂牙6°,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除沟固位形树脂牙20°外,其余各组树脂牙边缘起浮量,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预备体固位力充足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不使用辅助固位形。(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6年16期)

许宁,宋鑫,王翠妍[7](2016)在《牙体预备中辅助固位形对增加修复体固位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牙体预备中不同聚合度的沟固位形和洞固位形对增加修复体固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8月的65例患者的75颗牙冠短小磨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15颗常规牙体预备修复、30颗增加沟固位形和30颗增加洞固位形全冠修复,其中沟固位形又分为两组,每组15颗,分别在近远中邻面中央制备外展度数为0°和6°的沟固位形;同样洞固位形也分为两组,每组15颗,分别在合面中央预备出外展度数为0°和6°的洞固位形,常规制作全冠,比较各组修复体的脱落情况。结果常规修复组脱落5颗,6°洞固位形组中脱落1颗,6°沟固位形组中脱落3颗,0°沟固位形组中脱落1颗。0°和6°洞固位形组、0°和6°沟固位形组的脱落率显着低于常规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和6°洞固位形组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和6°沟固位形组的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固位形组的边缘密合度显着优于常规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牙体预备中增加洞、沟辅助固位形,可以增加修复体的固位效果,减少修复失败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6年05期)

孙根柱,吕敏,张大勇,李卫东[8](2015)在《箱状固位形对复合树脂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箱状固位形、倒凹固位形及无固位形在复合树脂修复牙齿楔状缺损治疗中,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患者,334颗楔状缺损患牙,分为箱状固位形、倒凹固位形和无固位形叁组。同一患者在不同象限分别采用不同方法修复患牙,自身对照,观察临床疗效两年。结果在总的修复成功率方面,箱状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96.8%,倒凹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82.2%,无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68.9%,叁组成功率差异显着(χ2=31.898,P<0.01);在修复体固位情况中,箱状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99.2%,倒凹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94.4%,无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83.5%,叁组成功率差异显着(χ2=21.378,P<0.01);在修复体边缘密合情况中,箱状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97.6%,倒凹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87.9%,无固位形组修复成功率为85.4%,箱状固位形与倒凹固位形成功率差异显着(χ2=8.435,P=0.04),箱状固位形与无固位形成功率差异显着(χ2=11.365,P=0.01),倒凹固位形与无固位形成功率差异不显着(χ2=0.265,P>0.05)。结论在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治疗中,制备固位形对提高临床疗效是有意义的,并且箱状固位形要优于倒凹固位形。(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5年11期)

杨丽媛,刘翠玲,郑政,祝书金,高旭[9](2015)在《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聚合度的沟固位形和洞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0颗Nissin树脂牙,在研磨仪上预备成聚合度为20°、龈高度为2.5 mm的预备体。选择10颗作为对照组,不制备辅助固位形;另设2个实验组,每组30颗,分别制备沟固位形和洞固位形。沟固位形组又分3个小组,每组10颗,分别在近远中邻面中央制备外展度数为0°、6°和20°的沟固位形;洞固位形组同样分3个小组,每组10颗,分别在面中央预备出外展度数为0°、6°和20°的洞固位形。常规制作金属全冠,体视显微镜下在4个轴面的牙颈部中点处测量冠黏固前后边缘间隙的大小。将黏固全冠的树脂牙牙长轴与水平面呈45°固定于特制底座上,采用万能试验机静态加载记录全冠脱离预备体时的力值。采用SAS 9.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0°沟固位形组、0°洞固位形组和6°洞固位形组的固位力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冠黏固后,除20°沟固位形组外的边缘浮起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实验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展度数较小的辅助固位形可增加全冠固位力,但是辅助固位形不利于冠的就位,降低了全冠的边缘适合性;在固位力足够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辅助固位形。(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杨丽媛,刘翠玲,郑政,高旭[10](2015)在《不同辅助固位形提高短小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效果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临床上沟固位形和钉洞固位形对短小磨牙单冠修复体固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患者57颗需行全冠修复的短小磨牙,分别通过常规修复、沟固位形和钉洞固位形单冠修复,随访观察全冠脱落例数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通过1-4年随访,常规修复17颗脱落6颗,使用沟固位形的23颗脱落2颗,使用钉洞固位形的17颗无脱落。沟固位形、钉洞固位形与常规修复方法相比脱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沟固位形与钉洞固位形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采用沟固位形及钉洞固位形任何一种形式来改善短冠磨牙单冠修复体固位,减少全冠脱落率(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固位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内肩台式根内固位形设计在无牙本质肩领基牙行桩核冠修复后的力学特点,以便探讨其在残冠残根桩核冠修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叁维有限元法建立下颌第二前磨牙无肩领模型,按有无内肩台式根内固位形分组,行金属桩核冠修复后进行力学分析,以探究内肩台式设计的优劣。结果:增设内肩台式根内固位形设计后模型的桩-根管壁粘结界面上应力峰值显着降低,牙颈部组织应力峰值较高,但牙本质最大Mohr应力值<牙本质拉伸极限强度。结论:增加内肩台式根内固位形可以改善无牙本质肩领基牙行金属桩核冠修复后的应力分布情况,降低因桩粘接失败而导致的桩核松动脱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位形论文参考文献

[1].丁小洋,李健,阎旭.肩台式根内固位形纤维桩核修复后抗折强度的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2].李健,丁小洋,韩童童,阎旭.内肩台式根内固位形在无牙本质肩领基牙桩核冠修复中的生物力学研究[C].第十叁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3].陈建维.不同辅助固位形提高短小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效果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4].陈枝沛,黄静燕,张辉,张新春,黄沁.不同固位形磨牙双端粘接桥的有限元分析及抗脱位力比较[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8

[5].张树兰.不同固位形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

[6].贾兰军.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患者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6

[7].许宁,宋鑫,王翠妍.牙体预备中辅助固位形对增加修复体固位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

[8].孙根柱,吕敏,张大勇,李卫东.箱状固位形对复合树脂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5

[9].杨丽媛,刘翠玲,郑政,祝书金,高旭.辅助固位形对低矮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力和边缘适合性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

[10].杨丽媛,刘翠玲,郑政,高旭.不同辅助固位形提高短小磨牙全冠修复体固位效果的临床效果观察[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5

标签:;  ;  ;  

固位形论文-丁小洋,李健,阎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