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汛期降水论文-马悦,梁萍,李文铠,何金海

梅汛期降水论文-马悦,梁萍,李文铠,何金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梅汛期降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梅汛期降水,大气低频振荡,延伸期预报,时空投影法

梅汛期降水论文文献综述

马悦,梁萍,李文铠,何金海[1](2018)在《时空投影法在上海地区梅汛期降水延伸期预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01—2010年上海市11个基本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和澳大利亚气象局的逐日大气低频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指数(包括RMM1和RMM2)资料,选取MJO指数作为预报因子,上海地区梅汛期降水量作为预报对象,建立了基于时空投影法(spatial-temporal projection model,STPM)的上海地区梅汛期降水延伸期预报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近6年(2011—2016年)的梅汛期降水进行回报试验,其预报技巧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未来10~25 d的降水具有较好预报效果,可较准确地预报出梅汛期3/4左右的降水量级和降水发生时段。其中,预报时效为10~20 d的预报技巧较高,而提前21~25 d的预报技巧略有下降。总体而言,基于MJO活动的STPM预报模型在上海地区梅汛期延伸期降水预报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8年12期)

陈胤华,张克乾[2](2014)在《公元1180和1181年浙江金华地区梅汛期降水的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古代日记资料发掘历史气候信息是重建古气候的重要方法。根据南宋吕祖谦的《庚子辛丑日记》记录的金华(婺州)公元1180年和1181年5—6月份逐日天气记录,利用金华1954—2012年实测月雨量和雨日资料的统计规律,重建了1180年和1181年金华地区5—6月份梅汛期雨量,并结合《日记》反映的天气过程,确定了这2年金华的出入梅时间,结果表明1180年和1181年入梅较现代偏早,1180年5—6月份雨量比现代偏小,梅雨期略偏短,1181年则雨量偏大,梅雨期明显偏长。上述结论对这2年历史文献记载的旱涝灾情提供了直观的有力佐证。(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陈蜜,林泽微[3](2011)在《梅汛期降水对我市影响不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陈蜜 通讯员 林泽微)杭州、衢州、兰溪……处于浙江中北部的地市最近无一不被“汪洋”围困,江南梅汛期的4次降水,让我省大部地区彻底“湿梅”了一把。而对于地处浙南的温州,相比降雨量明显偏少的1至5月份,6月的降水虽明显增多,但整个梅汛期雨量依旧(本文来源于《温州日报》期刊2011-06-22)

李洪权,陈中赟[4](2010)在《2010年浙江梅汛期降水特征及环流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0年浙江梅汛期降水特征和环流背景。结果表明:(1)2010年浙江入、出梅偏晚,梅期明显偏长。梅汛期降水偏多,由浙江中南部向南北递减分布,强降水集中在浙江西南部,梅汛期间暴雨过程频繁,降水集中,阶段性明显。(2)500hPa上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贝加尔湖附近高压脊区,中高纬无阻塞形势,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并非典型梅雨年的环流形势。(3)梅雨期间南亚高压强大且持续加强,其东北侧的西北大风加强高空急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强烈的高层辐散;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加强了低空西南急流,其携带的丰沛水汽和热力条件又加强了低层的辐合,进而促使高空急流的右侧和低空急流的左侧的上升运动加强,这种配置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和水汽条件。可以说高低空急流配合是浙江梅汛期暴雨形成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第七届长叁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0-11-05)

沈愈[5](2009)在《EOF迭代降尺度方案及其在华东梅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利用传统的EOF迭代方法,以国家气候中心T63动力延伸模式1982~2005年5~7月北半球高度场回算的200hPa和500hPa形势场产品为模式气候因子,全国961个站点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为实况气候,建立了华东区月尺度的降水统计释用模型。(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9-11-15)

沈愈[6](2009)在《EOF迭代降尺度方案及其在华东梅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利用传统的EOF迭代方法,以梅汛期(6~7月)国家气候中心T63动力延伸模式200hPa和500hPa形势场产品为模式气候因子,全国961个站点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为实况气候,建立了华东区月尺度的降水统计释用模型。在建模中,运用了交叉检验方法解决EOF迭代合理截断解释方差的选择问题,同时对释用建模中普遍存在的小样本拓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在上述EOF迭代建模关键问题的研究中获得显着进展,使该模型在2007和2008年梅汛期的释用中取得令人鼓舞效果。此外,该文还用bootstrap方法给出了这些模型交叉检验平均释用技巧的置信区间估计,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模型的释用性能。(本文来源于《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9-10-14)

沈愈[7](2009)在《EOF迭代降尺度方案及其在华东梅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利用传统的EOF迭代方法,以梅汛期(6~7月)国家气候中心T63动力延伸模式200hPa和500hPa形势场产品为模式气候因子,全国961个站点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为实况气候,建立了华东区月尺度的降水统计释用模型。在建模中,运用了交叉检验方法解决EOF迭代合理截断解释方差的选择问题,同时对释用建模中普遍存在的小样本拓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在上述EOF迭代建模关键问题的研究中获得显着进展,使该模型在2007和2008年梅汛期的释用中取得令人鼓舞效果。此外,该文还用bootstrap方法给出了这些模型交叉检验平均释用技巧的置信区间估计,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模型的释用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六届长叁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09-09-19)

吴清林,陆琛莉,陈优平[8](2009)在《近50年浙江梅汛期降水分布的时空及环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0F和RE0F方法分解出浙江梅汛期降水的4种主要分布型,其空间分布年代际差异显着,浙西北分布年代际特征明显,而浙西南、浙东北、浙东南分布分别在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以后出现变化增强趋势。80年代以后,浙江降水分布趋于同相变化,区域间(浙东北型和浙东南型)降水变化震荡加剧。小波分析揭示了浙江梅汛期降水分布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周期。环流特征分析显示,浙江梅汛期降水分布与西太平洋副高强度位置及冷空气影响有关。(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09年05期)

汪红燕[9](2009)在《浙西梅汛期降水特点和变化规律及异常降水环流特征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浙西梅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浙西是浙江省梅汛期的降水集中中心;时间上存在准2年、5年、7年和21年的振荡,且以准21年振荡居多;空间上降水从西向东逐渐减少,且以西北居多。利用NCAR/NCEP的逐月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多雨年和少雨年同期和前期大气环流的差异,结果表明:梅汛期同期,500hPa上,中高纬,少雨年亚洲盛行纬向环流,多雨年亚洲经向环流明显占优势;多雨年,影响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表现为: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强,贝加尔湖低槽和我国东北沿岸低槽增强,与少雨年相反。850hPa上,多雨年,浙西上空增强的西南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转向。梅汛期前期冬季,多雨年,100hPa高度场上在加拿大一带温度升高;500hPa层上,格陵兰冷中心增强,瑞典到新地岛暖中心增强等;从850hPa高度向下,表现为格陵兰冷涡加强,瑞典到新地岛暖中心加强,俄罗斯东部冷槽加深等。少雨年则相反。梅汛期前期春季,多雨年,100hPa层上,新西兰东南部升温,南半球60°S以南高纬地区偏冷,南半球绕极低压增强;500hPa层以下,格陵兰东部冷槽加深,俄罗斯东部冷槽加深,北美西北部暖中心加强,南半球西部高纬到新西兰一带冷槽加深等。少雨年则相反。分析表明,浙西梅汛期降水与春季南半球环流较强相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5-08)

沈愈[10](2008)在《EOF迭代降尺度方案及其在华东梅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传统的EOF迭代方法,以梅汛期(6~7月)国家气候中心T63动力延伸模式200 hPa和500 hPa形势场产品为模式气候因子,全国961个站点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为实况气候,建立了华东区月尺度的降水统计释用模型。在建模中运用交叉检验方法,解决了EOF迭代合理截断解释方差的选择问题,同时对释用建模中普遍存在的小样本拓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在上述EOF迭代建模关键问题的研究中获得显着进展,使该模型在2007年和2008年梅汛期的释用中得到较好的效果。另外,还用Bootstrap方法给出了这些模型交叉检验平均释用技巧的置信区间估计,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模型的释用性能。(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08年S1期)

梅汛期降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古代日记资料发掘历史气候信息是重建古气候的重要方法。根据南宋吕祖谦的《庚子辛丑日记》记录的金华(婺州)公元1180年和1181年5—6月份逐日天气记录,利用金华1954—2012年实测月雨量和雨日资料的统计规律,重建了1180年和1181年金华地区5—6月份梅汛期雨量,并结合《日记》反映的天气过程,确定了这2年金华的出入梅时间,结果表明1180年和1181年入梅较现代偏早,1180年5—6月份雨量比现代偏小,梅雨期略偏短,1181年则雨量偏大,梅雨期明显偏长。上述结论对这2年历史文献记载的旱涝灾情提供了直观的有力佐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梅汛期降水论文参考文献

[1].马悦,梁萍,李文铠,何金海.时空投影法在上海地区梅汛期降水延伸期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2018

[2].陈胤华,张克乾.公元1180和1181年浙江金华地区梅汛期降水的重建[J].古地理学报.2014

[3].陈蜜,林泽微.梅汛期降水对我市影响不大[N].温州日报.2011

[4].李洪权,陈中赟.2010年浙江梅汛期降水特征及环流背景[C].第七届长叁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2010

[5].沈愈.EOF迭代降尺度方案及其在华东梅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C].第五届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

[6].沈愈.EOF迭代降尺度方案及其在华东梅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C].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2009

[7].沈愈.EOF迭代降尺度方案及其在华东梅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C].第六届长叁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2009

[8].吴清林,陆琛莉,陈优平.近50年浙江梅汛期降水分布的时空及环流特征[J].科技通报.2009

[9].汪红燕.浙西梅汛期降水特点和变化规律及异常降水环流特征对比分析[D].浙江大学.2009

[10].沈愈.EOF迭代降尺度方案及其在华东梅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J].高原气象.2008

标签:;  ;  ;  ;  

梅汛期降水论文-马悦,梁萍,李文铠,何金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