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董俊霞

(扶沟县城关镇二中,河南扶沟461300)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335-01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审美观点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观察方法,表现技巧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培养,以发展他们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下面就如何把美育寓于作文教学中谈几点看法:

第一,发现美。既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美在哪里?

请你们仔细的观察地暖回春,晨光熹微,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

请你们侧耳倾听鸟儿鸣叫,枝叶婆娑,小溪淙淙,你们一定会听出美。

请你们看看孩子的温顺,青年的活泼,壮年的气力,老年的智慧,你们一定会看到美。

请歌颂那水仙花般的明媚,玫瑰花似的脸颊,罂粟花似的小嘴,那被歌颂而引以为荣的就是美。

请赞扬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软,颈项如象牙似的白皙,头发同夜色一样黝黑,那受赞扬而感到快乐的正是美。

请你们把躯体当圣台,奉献给善行,把心灵做祭坛,对爱情膜拜顶礼,那么为这种虔诚而奖赏你们的恰是美。

(纪伯伦《美》)

从上面的文章我们能得到一个结论:美就在你身边,自然界充满美,人自身充满美,人类社会充满美。

第二,体验美。首先,培养学生领略自然界之美的能力。

谈起自然界之美,学生认为杭州西湖是美的,泰山极顶是美的,长江的汹涌澎湃是美的,而而天天目睹的坏境却一无是处。例如:学生写我们的校园,因感知不到校园美,便在校园内平空添上一个枝叶繁茂、花香四溢的花园。这说明他们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远远不够,而这种能力需要多次有意思、有目的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发力,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得到美的享受,激起表达美的愿望,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去观察,交流感受。表达美的愿望

观察自然事物的美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形式的美。因为美的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但自然美却更注重形式,形状、色彩、音响、气味等都是自然美的形式因素。比如:花有鲜丽的色彩美、婀娜的姿态美、诱人的馨香美等。不仅如此,还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的多面性和易变性。既然事物本身具有都种形式因素,人们就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去发现它的美。不同侧面与人的关系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同。比如黄山,八音鸟的歌声与“兰香灯笼”的幽香使人感到幽雅山峰的突起与云海的变幻使人感到雄奇,这就是自然美的多样性。自然物还因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的美并不永恒。黄山的“峰松相间、五色纷披”,随秋天的过去而改变;来去无定的雾气,翻腾变幻的云海会霎那间变为乌有;雨后瀑布,因久旱而断流;校园的扑鼻花香吗,会因花谢而消逝。只有让学生了解这些,才能准确地表现美。

观察的对象、范范围应集中些,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入手;要帮助学生编拟观察提纲,理清观察顺序,选好观察角度,然后逐步提高要求。罗丹说:“所为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为了培养学生善于从不显眼的,看似平淡无奇的景色中去发现美,在作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独特感觉,做到情景交融。因为观察自然界景物,除了它本身没的特征起作用外,不受欣赏者的生活体验或者愿望的影响。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心境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使学生写不同感受的作文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诱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

人物美是社会美的核心,人既是社会的产儿,也是大自然时的产儿,因此,人的美既包括社会的心灵美,有包括自然界的形体美。但从中学生的实际看,他们大都比较注重捕捉人物的外在美,想“黑瀑布似的秀发”“水汪汪的大眼睛”等字样在作文中常常出现,而对心灵美却表现不够,甚至会歪曲一个美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室一定要是学生明确认得重要本质是内在美,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外在美上。要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教育他们:“人的美,并不在外貌、衣服和发型,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内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她的漂亮的外表。”人物美的实质在于理想、、情操、道德品质的美。例如,《愚公移山》并未勾画愚公的外在形象,他的没在于“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毅然决定“毕力平险”。他挖山的目的是为了开辟道路,方便交通,既利于自己行走,也方便邻人,因此这种理想是崇高的。

教师要提倡学生写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的人物。契科夫说过:“人应该什么都美,容貌、衣服、心灵、思想。”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有千百,各种各色。的却,有一部分人不仅相貌美丽,内心也纯真善良,是美的统一,美的楷模;还有一部分人相貌美丽,而心灵丑恶。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以相貌的美丑作为判断人物美丑的标准,而要通过人物言行来看他是美还是丑。因为人物的心灵美主要通过他的行为、语言表现出来。

美的人物不仅是指那些英雄人物,在周围的普遍的人的身上都有美的闪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美的人。当一位中学生灯下苦读,凝神解题,微微一笑时,她是美的。当困难时期,周恩来排队吃饭,吃干净碗里的最后一粒米时,他是美的。当忘我的工人、农民辛勤劳动时,他是美的。当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时,他是美的。当乘务员礼貌待客时,他是美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普通人生上挖掘出美来。

提倡描写心灵美的正面人物的同时,也不排斥写心灵丑的反面人物,因为生活中既有美,也有丑,只是中学生不能好好的把握美与丑。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认清美丑,从而歌颂美的的批判丑的。

另外,人类社会充满着美。人类创造的房屋、道路、园林、服饰、食品蕴含着美。雄伟的万里长城,高耸的埃菲尔铁塔,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巴黎时装,达斯基摩人的冬服,北京的烤鸭,意大利的面食,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喜悦。

第三,创造美。

人类用美的标准来创造世界,既创造美。中学生以它特有的感受力和洞察力,捕捉、体验到美,用形象和情感创造了艺术形象写出优美的的文章,表现出美。因此,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是作文教学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呢?

首先,用教师积累的生活经验去点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火花。教师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用自己的审美体验、判断,进行诱发。比如:指导学生写《我为此自豪》,可以为伟大住过、五星红旗、万里长城而自豪,也可以为改革中涌现出的时代英雄而自豪,也可以为乒乓女将邓亚萍而自豪等等。在这里,教师要用语言要素加以点拨,是他们进入联想和想象的境界。

其次,引导学生善于模仿。刚学写作的学生一定要从典范之作的思想、语言、技巧等反面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语言文辞的模仿至关重要,因为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但是写作往往苦于语言积累不够,文辞贫乏致使难以表达思想感情。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要求学生多读优秀作品,训练感情、积累词汇、妙用语句。另外,文章模仿也很重要。我们都有感受,有时当写不出东西时,不必苦思冥想,而放下笔赶去翻阅一些有关的文章作品,这将给你一个感情积累的机会,感情酝酿的时间,也是你得到文章启发的契机,写作思路往往豁然开朗。但老是必须耐心的给予指导,使他们模仿不落俗套,有创见性,不把模仿当抄袭。

最后,要让学生自由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命题作文为主要形式的,学生老师被动地接受作文训练。他们拿到一个题目,往往头脑一片空白,无从下手,于世人以编造,为文造情,时间一长,作文的兴趣消失殆尽,这就很难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这种状况急需改变。教师应布置学生写一些自由文,让他们有所想而作,有所为而作,有所求而作。不如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自找调查对象,安排时间采访参观,自拟题目成文。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有时他们从社会生活中受到教育,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创造美。

标签:;  ;  ;  

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