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减压手术论文-罗海涛

前路减压手术论文-罗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路减压手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颈椎病,Meta分析

前路减压手术论文文献综述

罗海涛[1](2019)在《显微镜辅助下与传统肉眼下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与传统肉眼下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分析。方法:我们检索了Medline、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10月中有关显微镜辅助下对比传统肉眼下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方式治疗颈椎病疗效对比的相关文献,由两名独立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的筛选。并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改良Jadad量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及适用于外科非随机对照干预性研究的MINORS量表。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对相关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12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892例患者,其中显微辅助组438例,传统肉眼组454例。显微辅助组与传统肉眼术前JOA评分(WMD=-0.100,(-0.459,0.259),P=0.585)、手术时间(WMD=6.852(-0.0446,14.149),P=0.066)、术前及术后VAS评分(WMD=0.293(-0.023,0.608),P=0.069;WMD=-0.718(-1.495,0.059),P=0.070)差异无显着意义。与传统肉眼组相比,显微辅助组术后JOA评分提高(WMD=1.310,(0.621,1.998),P<0.001),神经功能改善率提高(WMD=4.639(0.294,8.984),P=0.036),术中出血量减少(WMD=-18.068(-24.504,-11.632),P<0.001),并发症发生率降低(RR=1.068,95%CI(1.012,1.126),P=0.0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镜辅助下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相比传统肉眼下手术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技术。(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乔志刚,刘崇奇,李聪鹏,吴超,王晓磊[2](2018)在《前路分段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路分段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6.87±11.89)岁,病程(7.91±3.71)年,病变节段C3-C636例,C4-C76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4.58±12.56)岁,病程(8.03±3.52)年,病变节段C3-C634例,C4-C78例。对照组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行前路分段减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JOA评分和融合节段Cobb角。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6、9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和融合节段Cobb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路分段减压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椎体切除少、减压彻底、术后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促进脊髓功能及椎体稳定性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8年08期)

刘大栋[3](2017)在《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性分析100例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前路减压术治疗)和B组(后路减压式治疗),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以及主要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JOA评分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手术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不同,但是在没有手术禁忌的情况下,颈椎前路减压术的疗效更好。(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7年12期)

胡明华,陈傲,唐顺胜,陈世杰,袁宪宇[4](2015)在《解剖学测量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椎解剖学测量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脊髓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测量18具成年人颈椎标本C3~C7相关数据:横突孔间距离、钩突尖间距、双侧钩突后缘间距离、双侧钩突前缘间距、钩突前后径、椎管横径、椎体矢状径。研究组根据上述解剖学测量结果施行椎体前路减压手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施行椎体前路减压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C3~C7椎体钩突后缘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C7双侧钩突前缘间距离、颈椎管最大横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逐渐增大趋势。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前路减压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颈椎解剖学测量数据施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5年07期)

苏小桃,何俊[5](2014)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分段减压手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该科采用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情较轻者行椎间盘切除减压和自体髂骨植骨术,在病变严重的部位行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或髂骨块植骨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根据JOA评估系统评估其疗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及12个月时的JOA分值并计算改善率;采用X线正侧位、动力位和CT-3D重建方法来进行评估融合程度。结果 35例患者经10~52个月,平均25.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在术后l个月内均感到神经症状有明显好转,下肢肌力增加,肢体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双上肢感觉异常基本消失。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35±2.34)分上升到术后(13.2±2.54)分,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改善率为56.1%,术后疗效按JOA标准评定[1]:优12例,良17例,可6例。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1例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现象,余无明显异常。结论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可达到充分的减压,即刻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25期)

林永绥,王万明,张发惠,郑和平,王春[6](2014)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解剖标志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在有限显露术野中达到安全、有效减压提供更科学的减压标志。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C3~7节段相关解剖数据,以所测量的数据为基础,计算:(1)椎体钩前脚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颈长肌内侧缘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AULD/MLPD);(2)椎体钩前脚至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椎体钩前脚至颈长肌内侧缘的距离(AUTD/AULD);(3)椎体钩前脚至硬膜囊外侧缘的垂直距离/椎体钩后脚至硬膜囊外侧缘的距离(AUDD/PUDD)和(4)椎体钩与神经根最近点和椎体钩前脚的垂直距离/椎体钩前后脚的垂直距离(UNAD/APUD)。结果 AULD/MLPD在C3的平均值为0.83,在C4的平均值为0.55,在C5的平均值为0.20,在C6的平均值为0.34,在C7的平均值为0.27;AUTD/AULD的平均值为2.71;AUDD/PUDD的平均值为0.28;UNAD/APUD的平均值为0.34。结论椎体钩前脚是颈椎体前部恒定的解剖标志,可作为颈椎前路手术的稳定、可靠的骨性减压标志,依据AUDD/PUDD、UNAD/APUD和AUTD/AULD的比值,有助于术中判断硬膜囊、颈神经根和椎动脉的位置。(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秦骥,王开明,廖亮[7](2014)在《单纯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病12例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纯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12例颈椎管狭窄病治疗资料,通过临床表现,JOA评分,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门诊随访,功能评价。结果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摄片未发现不稳定现象,植骨均愈合。前路手术疗效可靠。功能评价:优良9例,可3例。优良率75%,改善率100%。结论对颈髓前致压物所致颈椎管狭窄病例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应首先采用前路手术,前路手术可直接解除压迫,脊柱稳定,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淮海医药》期刊2014年05期)

刘晓伟,陈德玉,陈宇,王新伟,廖心远[8](2013)在《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两种后路再减压手术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DF)后需接受再次减压处理的患者,多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减压同时,又可避免经前方入路对重要结构的损伤,并保留部分颈椎活动度。但目前关于颈后路手术作为ADF后再次手术效果评价的研究极少,且尚未检索到关于两种手术效果比较的报道。(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3年11期)

胡晓春,张兴祥,周志平[9](2012)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70例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治疗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54例,女16例;单间隙10例,双间隙54例,叁间隙6例。术前术后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58.5%,有效率为97.1%,优良率为82.9%。术前评分4~13分,平均10分,术后末次评分7~16分,平均13.9分。本组病例均获得良好效果,前路直接减压彻底、效果好。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应尽早手术,充分、彻底的前路减压可取得优良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王坤,陈赞,吴浩,菅凤增[10](2012)在《前瞻性研究: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对多节段颈椎病根性症状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对多节段颈椎病根性症状的疗效比较。方法:前瞻性研究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J 0 A评分及其改善率,N D I及V A S评分,Nurick分级。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对85例患者分成前路及后路手术两组,并对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后路手术组JOA评分分别提升3.33分、3.77分,JOA改善率分别为62.79±41.12%、50.86±50.49%,两组间无显着差异。Nurick分级采用中位数M(25%,75%)表示,前后路两组术前分别为(1,3,3)和(1,3,4),术后分别为(0,0,2)和(0,1,3),均比术前有改善,且两组间无差异。但在NDI、VAS方面,经非参数检验后,结果显示前路组改善优于后路组。但手术相关并发症均发生在前路组。结论:前路手术在改善根性症状及轴性疼痛等方面可能优于后路,但应注意手术相关并发症。(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6-29)

前路减压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前路分段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56.87±11.89)岁,病程(7.91±3.71)年,病变节段C3-C636例,C4-C76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4.58±12.56)岁,病程(8.03±3.52)年,病变节段C3-C634例,C4-C78例。对照组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行前路分段减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JOA评分和融合节段Cobb角。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6、9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和融合节段Cobb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路分段减压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椎体切除少、减压彻底、术后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促进脊髓功能及椎体稳定性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路减压手术论文参考文献

[1].罗海涛.显微镜辅助下与传统肉眼下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D].南昌大学.2019

[2].乔志刚,刘崇奇,李聪鹏,吴超,王晓磊.前路分段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8

[3].刘大栋.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连续性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2017

[4].胡明华,陈傲,唐顺胜,陈世杰,袁宪宇.解剖学测量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5

[5].苏小桃,何俊.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分段减压手术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

[6].林永绥,王万明,张发惠,郑和平,王春.颈椎前路减压手术解剖标志定位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

[7].秦骥,王开明,廖亮.单纯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病12例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2014

[8].刘晓伟,陈德玉,陈宇,王新伟,廖心远.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两种后路再减压手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

[9].胡晓春,张兴祥,周志平.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70例疗效评价[J].实用骨科杂志.2012

[10].王坤,陈赞,吴浩,菅凤增.前瞻性研究: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对多节段颈椎病根性症状的疗效比较[C].第叁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论文集.2012

标签:;  ;  ;  ;  

前路减压手术论文-罗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