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山区优势 建设经济强镇(论文文献综述)
李卫东,杨丛权,戴居会,姚银成,姚胜磊,吴周明,李知临,周兴[1](2021)在《西南山区乡村振兴中优势特色产业的选择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以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帮扶的利川市谋道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文章简述了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恩施州农科院")在支持利川市谋道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时的一些做法,如科学指导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旅文融合发展、谋划建设高质量产业强镇、加强"一村一园"建设、人才下沉破发展难题、靠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等,并指出发展中存在着顶层设计有短板、政策研究欠深度、人员下沉不均衡、产业发展少主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摸准实情,突出优势选产业;用好科技,保驾护航定产业;强化研学,依靠政策推产业;引进智力,聚集人才促产业;多规合一,整体推进活产业"的乡村振兴中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西南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产业强镇提供借鉴。
逄博[2](2021)在《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潇[3](2021)在《水泉镇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甘明慧[4](2020)在《临汾市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特别强调了新形势下发挥农村集体经济重要性。受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就当前现状而言,受社会、制度、历史、经济、资金实力、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从各地实际出发,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研究,明了现状,分析问题及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实课题。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临汾市尧都区的集体经济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整体水平依旧偏低,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组织形式滞后,集体经济的收入有限,已经与新时代经济繁荣发展的要求现状难以匹配。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以临汾市尧都区的农村集体经济为研究对象,就其发展中的问题与治理对策进行专门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现状从整体层面与具体层面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关数据,厘清尧都区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且从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集体经济中给出典型,作为尧都区持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临汾市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整体上极为薄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寥寥可数,尧都区乃至整个临汾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及严峻的问题。研究发现,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集体经济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基础薄弱、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发展模式单一、增收渠道较窄、资产管理不规范、人才资源匮乏等。文章对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较好的典型进行分析,总结出基本经验,结合国内农村集体经济成功模式启示,从地方政府职能的角度,提出立足自身优势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府支持力度、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建章立制加大监管力度,优化人才培育环境等策略性建议,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和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参考。
谭立国[5](2020)在《临朐县红色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色文化是指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蕴含着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她孕育了丰富的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历史内涵。临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属于鲁中山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历史资源丰富,临朐又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留下过陈毅、粟裕、迟浩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临朐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临朐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不竭动力。为弘扬民族红色文化,发展革命优良传统,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当前,临朐县红色旅游资源得到很大程度的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红色旅游发展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以临朐县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现状为突破口,对临朐红色旅游未来发展,以及带动经济成长进行研究,对全面实现临朐县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红色旅游开发,以及红色资源保护等的相关理论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包括红色旅游的概念、与一般旅游的区别、未来的发展方向、红色旅游的功能、红色旅游开发的前提环境、红色旅游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等内容;其次,结合红色旅游的相关理论对临朐县红色资源概况、种类、分布、开发价值、开发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对临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存在问题主要有:地方政府群众对红色旅游认识不高、资源保护力度小,对红色旅游景点整合、旅游路线设计不够合理,对地方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亮点文化开发不够深,对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不大,缺乏真正懂旅游管理、懂旅游专业的专业人才等问题;本文着重从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重视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注重其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优质路线、挖掘特色文化、地域文化内涵,突出红色旅游产品推销、增进游客满意度,加大旅游人才培育、加大高层次红色文化交流等角度来对临朐县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一部分内容重点对临朐县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带动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研究,从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文化资源组合、深挖文化内涵、科学营销推广、加强高层、重视人才培养等视角进行实证研究。
孙元伟[6](2020)在《莒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强势推动下,各地纷纷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地区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使得乡村旅游在我国经过短短20年时间实现蓬勃、快速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莒县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按照“三生三美的总要求,挖掘特色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村庄特色化发展,实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方案,在实施乡村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由于莒县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在特色乡村旅游资源挖掘、乡村旅游特色村镇建设、旅游客源地市场营销、乡村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些因素将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制约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本文以莒县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出发,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等,以莒县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特色村的资源普查入手,深入分析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异规律、分异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市场等现状,继而比较全面地梳理莒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劣势条件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最终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经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资源空间分异规律方面:莒县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特色村的空间分布呈现较大的不均衡性,核密度分异规律存在典型的“热区”、“冷区”;此现象主要受到地形条件、植被与水系分布条件等自然因素和客源、交通通达性、政府政策驱动等人文因素影响。乡村旅游市场现状分析方面:莒县乡村旅游主要出于“本地人游本地”的初级阶段;出游动机主要为休闲度假、亲情交流与减压;出游时机季节性明显;乡村旅游产品在食品、住宿、商品等方面,游客普遍对地方特色农产品选择意愿强烈;乡村旅游出行方式以自驾游为主。乡村旅游发展决策分析方面:莒县具有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与机遇,但仍将长期面对发展面临的劣势与挑战,需要通过旅游产品的创新与合理营销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本文从旅游资源挖掘、产品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扶贫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对莒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以期为莒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与决策参考。
王彩霞[7](2020)在《广东省普宁市青梅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宁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潮汕平原的西缘,是闻名遐迩的水果之乡,青梅种植加工历史悠久,品质上乘,载誉海内外,是国内最大的青梅产销集散地。普宁市199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2008年“普宁青梅”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2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青梅标准化示范县”,2013年“普宁青梅”商标注册成功。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普宁市的青梅产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普宁市青梅产业存在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树体老化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传统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农业技术人员欠缺,水平普遍较低;产业规模有限,产品缺乏技术创新;产品销售的渠道不畅,营销市场不够开阔等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并结合国内外青梅产业发展经验,从而提出了科学种植管理,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青梅示范基地;提升产品技术创新,做大做强青梅企业;注重宣传推介,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结合乡村旅游助推产业发展等对策。本文的研究对打造普宁特色农产品,打响青梅品牌,促进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其他地区相似的产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媛媛[8](2020)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宁夏固原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宁夏自2016年成为全国第二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总抓手,使旅游业成为宁夏建设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旅游扶贫是我国实施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全国各地的高度重视。但客观审视宁夏固原地区旅游扶贫发展现状,在旅游扶贫的实践中,还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扶贫效果有限;并且,在旅游扶贫方面同样缺乏研究和探讨。因此,针对旅游扶贫方面的理论研究,尤其是深入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升级的思路,对于促进传统旅游扶贫模式走出目前单一、零散、实践效果不好的现状,实现充分释放旅游扶贫、旅游富民效能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全域旅游为背景,以旅游扶贫模式为主题,通过搜寻、整理、研究与全域旅游、旅游扶贫相关的文献材料,以明确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思路。并采用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对宁夏固原市彭阳县金鸡坪梯田公园、隆德县城关镇红崖村、张易乡王套村、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等进行实地走访,在了解和掌握宁夏固原地区旅游扶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固原地区现有旅游扶贫模式的发展条件、效益及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阐释固原地区旅游扶贫模式升级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固原地区旅游扶贫模式升级的具体策略。研究发现,固原地区旅游扶贫主要的问题有:乡村旅游扶贫与农户产业转型融合难度较大、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对近程市场依赖过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宣传力度不大、建设资金匾乏、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低、专业人才短缺等。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的旅游扶贫模式升级的策略有:将示范户建设和宣传培训工作做好,建立良好的信息平台、加强当地群众的旅游培训、对当地群众进行引导使其参与旅游业的发展、注重生态保护、注重新旧的融合,打造亮点,突出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基于此研究,以期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借鉴,为类似地区旅游扶贫模式升级提供新思路。
傅鹏飞[9](2019)在《济南市章丘区垛庄镇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开始出现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人口密集等问题,人们的旅游观念开始转变。贴近自然、回归农村活动的乡村旅游开始迅速发展。济南市章丘区垛庄镇山水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据统计,垛庄乡村旅游资源单体共有51个,其中“七峰竞秀,势若北斗”七星台、人文景观莲华山胜水禅寺、秋色宜人的红叶谷、百丈崖风景区等景点成为了垛庄旅游的亮丽名片。随着章丘区乡村旅游规划进程的不断推进,垛庄镇成为章丘区乡村旅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现状做了梳理总结,明确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启示。通过SWOT分析发现,垛庄镇自然资源独特、旅游景点多样、农业特色显着、区位交通便利,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同时拥有省市区三级政策和规划扶持,开发潜力巨大。但是也存在资源利用程度不高、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的劣势。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垛庄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主要以短途和中等消费为主,当地居民非常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可拓展空间大。但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层次上,存在如下问题:乡村旅游理解不深,缺乏统一规划;多样旅游资源融合性差,旅游季节性特征明显;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乡村旅游支撑力不足;基础设施特色性不足,旅游联通不畅;宣传力度不够,品牌认知度不高。最后,对垛庄镇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1)运用科学规划理念,构建乡村旅游大格局;(2)强化多元因素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3)增强复合人才支撑,提高乡村旅游软实力;(4)创新配套交通设施,打造乡村旅游特色;(5)加强立体宣传力度,推广乡村旅游品牌。
黄惠敏[10](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山区空心村治理问题研究 ——以宾阳县宾州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①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正逐步提高,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其中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大,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发展的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农村自然资源闲置甚至荒废,资源开发使用效率不高。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在山区空心村表现尤为明显。当前,广西山区村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大量山区村人口流向资源较为集中、公共服务水平较高的城市,造成山区村缺乏建设主体。由于缺乏建设主体,山区村空心化问题呈恶性循环的不良态势发展,不利于我国资源配置,并且严重制约社会的整体发展。为此,开展山区“空心村”治理势在必行,本文立足实际,选取广西宾阳县宾州镇山区村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掌握关于山区村的第一手资源,通过分析山区村现状、治理困境及其原因,结合协同治理理论,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实际治理策略,为山区空心村治理提供新思路,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二、发挥山区优势 建设经济强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山区优势 建设经济强镇(论文提纲范文)
(1)西南山区乡村振兴中优势特色产业的选择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以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帮扶的利川市谋道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镇情概况 |
1.1 地理位置 |
1.2 历史变迁 |
1.3 产业底蕴 |
2 产业选择 |
2.1 休闲避暑农旅融合的康养产业康养产业 |
2.2 各具村寨地域特色的“一村一园” |
2.3等高线上独特优势的农业产业 |
2.4 花棚结合避雨栽培的设施农业 |
3 问题浅析 |
3.1 顶层设计有短板 |
3.2 政策研究欠深度 |
3.3 人员下沉不均衡 |
3.4产业发展少主体 |
3.5 高质推进缺资金 |
4 路径探究 |
4.1 摸准实情,突出优势选产业 |
4.2 用好科技,保驾护航定产业 |
4.3 强化研学,依靠政策推产业 |
4.4引进智力,聚集人才促产业 |
4.5 多规合一,整体推进活产业 |
(4)临汾市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
1.4.2 研究的方法 |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研究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农村集体经济 |
2.1.2 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 |
2.1.3 村级集体经济 |
2.1.4 合作经济 |
2.2 集体经济的相关理论 |
2.2.1 区域经济理论 |
2.2.2 集体行动理论 |
2.2.3 组织经济理论 |
3 临汾市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
3.1 临汾市尧都区基本情况 |
3.2 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 |
3.2.1 农村经济合作社时期(20世纪50年代—1977年) |
3.2.2 家庭联产承包时期(1978年到1990年) |
3.2.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时期(1991年2013年) |
3.2.4 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阶段 |
3.3 临汾市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
3.3.1 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
3.3.2 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 |
4 临汾市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 |
4.2 发展基础薄弱,政府扶扶力度不足 |
4.3 发展模式单一,增收渠道较窄 |
4.4 资产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 |
4.5 人才资源匮乏,增收后劲不足 |
5 国内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发展模式启示 |
5.1 南街村集体经济模式 |
5.2 沈泉庄集体经济模式 |
5.3 华西村集体经济模式 |
5.4 国内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模式的总结 |
6 发展壮大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
6.1 立足自身优势,落实发展举措 |
6.1.1 科学布局,明确发展方向 |
6.1.2 因地制宜,确定差异化发展思路 |
6.2 强化政府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
6.3 拓宽发展模式,增加集体收入 |
6.3.1 优管集体“三资”,走挖掘资源发展的道路 |
6.3.2 针对薄弱村组,走物业建设壮村的道路 |
6.3.3 立足山区优势,走特色产业发展的道路 |
6.3.4 利用扶持政策,走“增收益减负担”的道路 |
6.3.5 创新发展模式,走稳妥改革发展的道路 |
6.4 坚持建章立制,加大监管力度 |
6.5 优化人才培育,注入发展活力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临朐县红色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研究综述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1.4.3 研究重点 |
1.4.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2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红色旅游概况 |
2.1.1 红色旅游概念 |
2.1.2 红色旅游的特点 |
2.1.3 红色旅游区与一般旅游区的异同 |
2.1.4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历程 |
2.1.5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
2.1.6 红色旅游的发展方向 |
2.2 红色旅游开发环境 |
2.2.1 政治环境 |
2.2.2 经济环境 |
2.2.3 社会文化环境 |
2.3 其它基本理论 |
2.3.1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3 增长极理论 |
3 临朐县红色旅游现状 |
3.1 临朐县红色旅游概况 |
3.1.1 临朐县基本情况简介 |
3.1.2 临朐县主要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
3.1.3 临朐县红色旅游特点 |
3.2 临朐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
3.2.1 政策支持现状 |
3.2.2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3.2.3 产业发展现状 |
3.2.4 市场开发现状 |
4 临朐红色旅游调查与分析 |
4.1 临朐县红色旅游市场调查 |
4.1.1 数据采集、问卷设计 |
4.1.2 调查结果分析 |
4.2 临朐县红色旅游SWOT分析 |
4.2.1 优势 |
4.2.2 劣势 |
4.2.3 机遇 |
4.2.4 威胁 |
4.3 临朐县红色旅游开发思路 |
4.3.1 开发原则 |
4.3.2 目标任务 |
4.3.3 开发思路 |
4.4 小结 |
5 临朐县红色旅游项目设计 |
5.1 临朐县红色旅游优化方案设计 |
5.1.1 基地设施建设 |
5.1.2 旅游产品建设 |
5.1.3 旅游地文化建设 |
5.1.4 市场推介建设 |
5.1.5 旅游市场建设 |
5.1.6 人才队伍建设 |
5.2 保障策略实施 |
5.2.1 准确定位 |
5.2.2 完善机制 |
5.2.3 资金保障 |
5.2.4 加强宣传 |
5.2.5 人才保障 |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 |
(6)莒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1.3.2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1.3.3 研究综述述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乡村振兴战略 |
2.1.2 特色乡村旅游资源 |
2.1.3 乡村旅游特色村 |
2.2 相关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社区参与理论 |
2.2.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三章 莒县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莒县概况 |
3.1.2 莒县旅游发展概况 |
3.1.3 莒县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
3.2 莒县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
3.2.1 乡村旅游资源调查 |
3.2.2 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
3.2.3 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
3.2.4 莒县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3.3 莒县乡村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
3.3.1 莒县乡村旅游客源分析 |
3.3.2 乡村旅游出游情况分析 |
3.3.3 莒县乡村旅游消费情况 |
3.4 莒县乡村旅游产品分析 |
3.4.1 游客对乡村旅游食品需求 |
3.4.2 游客对乡村旅游住宿需求 |
3.4.3 游客对乡村旅游商品需求 |
3.4.4 游客对乡村旅游出行方式需求 |
第四章 莒县乡村旅游发展决策 |
4.1 莒县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
4.1.1 区位交通优势 |
4.1.2 文化底蕴深厚 |
4.1.3 特色产业突出 |
4.1.4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
4.2 莒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劣势 |
4.2.1 旅游产品低端同质化问题突出 |
4.2.2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
4.2.3 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
4.2.4 乡村旅游产品营销不足 |
4.3 莒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 |
4.3.1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
4.3.2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
4.3.3 乡村旅游发展迅猛 |
4.3.4 莒县政府大力支持 |
4.3.5 企业投资热情高涨 |
4.4 莒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挑战 |
4.4.1 游客需求变化带来挑战 |
4.4.2 周边县市乡村旅游竞争力较大 |
第五章 莒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
5.1 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实现空间均衡发展 |
5.2 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拓宽营销渠道 |
5.3 注重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
5.4 加大产业融合力度,推动乡村旅游动能转换 |
5.5 持续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旅游扶贫进程 |
5.6 生态保护机制,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广东省普宁市青梅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1.1.2 乡村旅游的发展 |
1.1.3 梅花文化的兴起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青梅 |
2.1.2 普宁青梅 |
2.1.3 青梅产业 |
2.1.4 乡村旅游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业发展理论 |
2.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3 绿色发展理论 |
2.2.4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
3 普宁市青梅产业发展现状 |
3.1 普宁市农业经济情况 |
3.2 青梅的特点、品种、功效 |
3.2.1 青梅的特点 |
3.2.2 青梅果的品种 |
3.2.3 青梅的功效 |
3.3 普宁市青梅产业的概况 |
3.4 普宁市青梅产业的调查分析 |
3.4.1 青梅产业种植的调查分析 |
3.4.2 青梅产业加工的调查分析 |
3.4.3 青梅产业销售的调查分析 |
4 普宁市青梅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树体老化严重 |
4.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粗放型发展为主 |
4.3 农业技术人才缺乏,水平普遍较低 |
4.4 产业规模有限,产品缺乏技术创新 |
4.5 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市场不够开阔 |
5 国内外青梅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
5.1 日本青梅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5.1.1 南部川村青梅的发展经验借鉴 |
5.1.2 三边町青梅的发展经验借鉴 |
5.2 国内青梅产业发展的借鉴经验 |
5.2.1 福建诏安青梅的发展经验借鉴 |
5.2.2 广东陆河青梅的发展经验借鉴 |
5.3 国内外青梅产业发展的启示 |
5.3.1 提高科学技术含量 |
5.3.2 实施青梅品牌战略 |
5.3.3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
6 普宁市青梅产业发展的对策 |
6.1 科学种植管理,调整优化品种结构 |
6.2 加大政府扶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6.3 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青梅示范基地 |
6.4 提升产品技术创新,做大做强青梅企业 |
6.5 注重宣传推介,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与不足 |
7.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普宁市青梅种植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普宁市青梅加工销售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附件 |
(8)全域旅游背景下宁夏固原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概念阐述及其研究综述 |
第一节 概念阐述 |
一、全域旅游 |
二、乡村旅游 |
三、旅游扶贫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全域旅游研究综述 |
二、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三、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
第三章 宁夏固原地区旅游扶贫模式分析 |
第一节 区域概况 |
一、地理位置 |
二、地形地貌 |
三、资源特征 |
四、社会经济 |
第二节 旅游扶贫模式分析 |
一、主要扶贫模式 |
二、发展条件分析 |
三、发展效益分析 |
四、制约因素分析 |
第四章 全域旅游背景下宁夏固原地区旅游扶贫模式升级策略 |
第一节 旅游扶贫模式升级的时代意义 |
一、促进固原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二、缓解固原地区就业压力 |
三、更好的保护固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
四、提升固原地区整体城市品位 |
第二节 全域旅游背景下宁夏固原地区旅游扶贫模式升级策略 |
一、景区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旅游扶贫模式升级策略 |
二、休闲化郊野游憩型旅游扶贫模式升级策略 |
三、文化型古村镇旅游扶贫模式升级策略 |
四、特色庄园旅游扶贫模式升级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济南市章丘区垛庄镇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1.2.2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乡村旅游 |
2.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
2.1.2 乡村旅游的类型 |
2.1.3 乡村旅游的意义 |
2.2 相关理论 |
2.2.1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旅游扶贫理论 |
2.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3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及经验启示 |
3.1 国外乡村旅游案例 |
3.2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
3.3 国内乡村旅游案例 |
3.4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
第4章 章丘区垛庄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
4.1 章丘区垛庄镇概况 |
4.1.1 区位交通 |
4.1.2 自然环境 |
4.1.3 地方文化 |
4.1.4 社会经济 |
4.2 垛庄镇旅游经济 |
4.3 垛庄镇旅游资源 |
4.3.1 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 |
4.3.2 旅游资源特点 |
第5章 章丘区垛庄镇乡村旅游发展调查与分析 |
5.1 章丘区垛庄镇乡村旅游SWOT分析 |
5.1.1 优势 |
5.1.2 劣势 |
5.1.3 机遇 |
5.1.4 挑战 |
5.2 垛庄镇乡村旅游游客问卷调查与分析 |
5.2.1 调查背景 |
5.2.2 游客市场主要特征分析 |
5.3 垛庄镇乡村旅游居民问卷调查与分析 |
5.3.1 垛庄当地居民人口特征 |
5.3.2 乡村旅游当地居民感知分析 |
5.4 章丘区垛庄镇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
5.4.1 乡村旅游理解不深,缺乏统一规划 |
5.4.2 多样旅游资源融合性差,旅游季节性特征明显 |
5.4.3 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乡村旅游支撑力不足 |
5.4.4 基础设施特色性不足,旅游联通不畅 |
5.4.5 宣传力度不够,品牌认知度不高 |
第6章 章丘区垛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6.1 运用科学规划理念,构建乡村旅游大格局 |
6.2 强化多元因素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
6.3 增强复合人才支撑,提高乡村旅游软实力 |
6.4 创新配套交通设施,打造乡村旅游特色 |
6.5 加强立体宣传力度,推广乡村旅游品牌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山区空心村治理问题研究 ——以宾阳县宾州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
2.1 核心概念及内涵 |
2.1.1 空心村的概念 |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 |
2.2 基础理论 |
2.2.1 协同治理理论 |
2.2.2 乡村治理理论 |
2.2.3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
第三章 宾州镇山区空心村现状及治理困境 |
3.1 宾州镇山区村概况 |
3.2 宾州镇山区空心村现状及治理困境 |
3.2.1 人才缺乏,建设主体缺失 |
3.2.2 村集体经济呈碎片化发展,发展动力不足 |
3.2.3 公共服务缺失,居民幸福感降低 |
第四章 宾州镇山区空心村治理困境原因分析 |
4.1 村民凝聚力较弱,先锋引领作用不凸显 |
4.1.1 村民间凝聚力较弱,群众工作基础不牢靠 |
4.1.2 新生代农民普遍存在“离农”现象 |
4.1.3 基层党组织老龄化严重,号召力不强 |
4.1.4 致富带头人、经济能人带头引领作用未发挥 |
4.2 “空心村”治理主体弱化,主动性不强 |
4.2.1 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高,民众意愿表达不强烈 |
4.2.2 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主体意识弱化 |
4.3 山区村资源短缺,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 |
4.3.1 山区村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过分依赖政府扶持且项目分散,发展动力不强 |
4.3.2 缺乏集体土地,产业发展阻力重重 |
4.4 较低的公共服务水平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
4.4.1 城镇、山区村教育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
4.4.2 城镇、山区村医疗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无法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
4.5 政府、企业、社会间协同不足,未形成治理合力 |
4.5.1 相关业务部门的引领作用发挥不足 |
4.5.2 企业参与度不高 |
4.5.3 社会力量未充分发挥 |
第五章 协同治理宾州镇山区空心村的对策 |
5.1 激发治理主体能动性,提高协同治理能力 |
5.1.1 提高村干部、基层党员自身能力,增强农村治理战斗力 |
5.1.2 转变治理思维,鼓励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
5.1.3 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发挥致富带头人、经济能人先锋引领作用 |
5.2 协调社会力量,激发内生动力 |
5.2.1 借鉴城市经营理念,增加治理能力 |
5.2.2 通过土地连片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
5.2.3 依托资源优势,借鉴市场管理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
5.3 协同规划,整合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5.4 鼓励并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业全产业链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发挥山区优势 建设经济强镇(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南山区乡村振兴中优势特色产业的选择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以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帮扶的利川市谋道镇为例[J]. 李卫东,杨丛权,戴居会,姚银成,姚胜磊,吴周明,李知临,周兴. 农业科技管理, 2021(05)
- [2]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逄博. 武汉轻工大学, 2021
- [3]水泉镇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D]. 王潇. 青岛大学, 2021
- [4]临汾市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D]. 甘明慧.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5]临朐县红色旅游发展研究[D]. 谭立国.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6]莒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孙元伟.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广东省普宁市青梅产业发展研究[D]. 王彩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8]全域旅游背景下宁夏固原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D]. 赵媛媛. 北方民族大学, 2020(04)
- [9]济南市章丘区垛庄镇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傅鹏飞.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1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山区空心村治理问题研究 ——以宾阳县宾州镇为例[D]. 黄惠敏. 广西大学, 2019(01)
标签:乡村旅游论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 农村集体经济论文; 旅游扶贫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