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肝肺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肺转移,胫骨近端,原发骨肿瘤
肝肺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刘凡,杨勇志,张德宝,谷贵山[1](2019)在《多中心骨巨细胞瘤伴肝肺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中心骨巨细胞瘤(multicentric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MCGCT)指同一患者发生的多于一处、并被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多为单发病灶,作为其中一种类型,多中心骨巨细胞瘤极为罕见,其发病率不足骨巨细胞瘤患者的1%。目前关于多中心骨巨细胞瘤文献资料均以个案报道为主,缺少多中心大样本数据。笔者曾于2017年12月收治1例多中心骨巨细胞瘤合并肝肺转移患者,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徐飞,马冬[2](2019)在《结肠癌同期肝肺转移的综合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9岁,2018-06-11因"右半结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后1个月余"入我院。2018年4月因"反复腹痛2个月余"入当地医院,腹部CT检查提示:(1)不除外结肠癌并累及浆膜层,伴周围淋巴结转移可能;(2)肝S6转移瘤(2个)。肠镜检查提(本文来源于《循证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沈丽[3](2019)在《1例结肠癌肝肺转移患者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我科收治的1例结直肠癌伴肝肺转移患者,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历经6年余效果满意。1.病例介绍,女,67岁,于2012年9月行右半结肠、回肠末端切除+回肠横结肠端端吻合术及肝转移癌电凝烧灼、微波热凝、无水酒精注射术。于2012年10月至12月行六次FOLFOX6化疗+靶向治疗,后口服卡培他滨化疗,效果满意。于2014年6月胸部CT提示肺部结节,行放疗7次,行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结肠癌肺转移。于2016年3月至7月行9次FOLFIRI化疗+靶向治疗,2016年10月底给予两次培美曲塞及奈达铂化疗后效果不佳,于2016年12月至今给予28次mFOLFOX6化疗+靶向治疗,现患者一般情况良好。2.护理2.1MDT下的新辅助化疗的护理主要不良反应及处理:(1)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2)粘膜损伤(3)骨髓抑制(4)手足综合症(5)牙龈出血、血尿、便血、皮肤瘀斑等(6)少食多餐,进食优质蛋白质及其它必须营养素(7)教会患者戴帽子或戴假发以保持美观。2.2 MDT下的围手术期护理按胃肠外科及肝胆外科护理常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2.3MDT下的心理护理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在癌症抗战中尤为重要。本例患者采用共同参与模式给予患者长期的多途径的心理护理。2.4MDT下静脉通路的护理本例患者术前化疗时给予PICC置管,一年后拔除,发现肺转移后化疗前给予埋置Port输液港。3.护理在MDT团队中的作用采取医护一体的护理模式,责任护士参加患者的每次多学科综合治疗讨论会,并给予患者预见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小结护理团队已成为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护士能够与其他医疗团队共同参与到患者康复决策中。在外科规范化的手术治疗基础上,继续探索化疗、介入等辅助方法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治疗本例结直肠癌肝肺转移患者的主要和重要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闫晓菲,李记彬,李文雅,赵建峰,尚文[4](2019)在《结肠癌伴可切除肝肺转移术前新辅助化疗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新辅助治疗对于转移性肠癌的治疗优势仍有争议。本例为初始可切除肝肺转移的肠癌患者实施了术前新辅助治疗,现将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分享。(本文来源于《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康天华,于雷,边丽,韩玉,杨建征[5](2018)在《直肠癌伴肝肺转移术中放疗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自然生存时间为6-12个月,同时伴有肺转移的生存时间更短~([1]),直肠癌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可行根治术切除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目前先行术前化疗或放化疗结合,使肿瘤降期,提高RO切除率~([2])。但目前资料表明术前放化疗可以增加局部控制率,但未能增加长期生存率~([3]),由于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时间较长,对于晚期患者极有可能发生肿瘤进展,导致可切除病灶进展为不可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8年01期)
李一飞,陈晓珍,张璇,缪洪明,梁后杰[6](2017)在《脂肪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肝、肺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脂肪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及转移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用野生型(WT)小鼠和脂肪细胞GS转基因(TgGS)小鼠的脂肪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结肠癌MC38及CT26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尾静脉注射结肠癌MC38细胞建立肿瘤血行转移小鼠模型,病理切片观察肝、肺组织的转移情况。结果 CCK-8检测发现脂肪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结肠癌MC38及CT26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脂肪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结肠癌MC38及CT26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TgGS小鼠脂肪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以抑制结肠癌MC38及CT26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尾静脉注射结肠癌MC38细胞后,与WT小鼠比较,TgGS小鼠肺转移瘤的大小及数量明显减少(P<0.01),且TgGS小鼠较WT小鼠更不易发生肝转移(P<0.01)。结论脂肪细胞GS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及转移。(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23期)
徐海声,宁四清[7](2016)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与结肠癌肝、肺转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rtophil elastase,NE)与结肠癌肝、肺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进行手术切除的12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癌症是否发生转移,分为结肠癌不转移组(n=52)、结肠癌肝转移组(n=32)、结肠癌肺转移组(n=36)。采用ELISA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及组织上清中NE、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进行NE与IL-6和TNF-α相关性的分析。结果 1结肠癌患者NE、IL-6及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肠癌不转移患者NE、IL-6及TNF-α明显低于结肠癌肝转移和结肠癌肺转移患者NE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E、IL-6及TNF-α的水平在结肠癌肝转移和结肠癌肺转移患者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NE与IL-6(γ=0.9919,P=0.0009)及TNF-α(γ=0.9587,P=0.01)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水平与结肠癌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特别是肝、肺的转移。(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李杰[8](2016)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肺转移瘤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晚期恶性肿瘤微创的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大热点内容,基于传统的恶性肿瘤的放化疗、靶向治疗、介入治疗及各种联合治疗后,随着科技的进展,不断有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应用于肿瘤治疗临床,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本研究介绍的125I粒子植入作为新近迅速推广应用的微创的治疗技术已经逐渐被临床接受,并用于既往晚期肿瘤多发转移无有效控制手段领域的治疗中,目前有关肝门转移瘤和肺内多发转移瘤125I粒子植入的报道相对较少,影响了在肝肺多发转移瘤治疗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基于以上的问题,进行相关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分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第一部分125I粒子植入治疗负荷Hep G2肝癌裸鼠肿瘤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肝癌细胞裸鼠Hep G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20只人肝癌Hep G2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接受18.5MBq(A组)、29.6MBq(B组)、37MBq(C组)、0MBq(D组)的125I粒子治疗。采用经皮肿瘤组织直接植入的方式分别将不同剂量的125I粒子植入各治疗组小鼠的瘤体内,每只小鼠瘤体内植入1粒125I粒子。观察各组小鼠的瘤体体积及体重的变化。至第30天时处死所有小鼠,分离肿瘤后在光镜下观察粒子周围肿瘤组织变化。采用Graph Pad Prism v5软件做统计分析,所有的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转移瘤的3组小鼠随访30天均存活,D组1例死于恶液质,各治疗组小鼠瘤体的体积、重量增长速度随125I粒子的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小鼠的瘤体体积、重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小鼠与D组小鼠的瘤体体积相比,抑瘤率分别是23.6%、38.3%、43.6%;A、B、C组小鼠与D组小鼠的瘤体重量相比,抑瘤率分别是21.6%、37.2%、40.5%。粒子植入后15天治疗组小鼠移植瘤处皮肤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C组粒子植入处逐渐出现皮肤破溃。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转移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粒子的抑瘤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其中移植瘤内放射性剂量的分布对局部肿瘤的控制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二部分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目的初步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3例肝门区转移瘤(瘤体最小直径≥3cm)患者(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2.92±3.8;范围,27-76岁)。所有患者均为无法手术切除,且经过常规放化疗和介入治疗后无法有效控制后而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经TPS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CT引导下经自制定位栅定位后,按计划植入2.96×107Bq粒子,处方剂量为90-160Gy,术中验证瘤体体积90%,得到90%以上的处方剂量,术后经TPS系统做等剂量曲线进行验证评估。术后2、4、8周和6个月随访复查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评价疗效。随访8-18个月,平均12±1.1个月,无患者失访。结果所有患者经过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平均D90为136Gy。2、4、8周和6个月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1.5%、69.2%、69.2%、84.6%,所有转移病灶均取得了局部控制,其中4例完全缓解,7例患者部分缓解,1例稳定,1例进展。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出现粒子移位至心脏,密切随访中,未诉不适主诉。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只要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短期内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具有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等优点,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补充方法。第叁部分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肺内多发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目的初步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肺内多发转移瘤(个数≥2个,最大直径1.2-3.6厘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多发肺转移瘤患者(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58.1±3.56;范围,16–81岁;平均转移灶个数3.0±0.40范围,2–10个),最大转移灶直径1.2-3.6cm,均无法手术切除,经过常规放化疗和动脉灌注化疗后无法有效控制,评估无法耐受外照射治疗,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术前经TPS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植入25.9MBq粒子,处方剂量为100-160Gy,术后做等剂量曲线验证。术后1、2、6个月行CT随访复查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评价疗效。共行44次粒子植入手术,平均每个患者2±0.2次;范围,1–5次。共植入粒子总数为1090粒,平均每个患者植入49.55±6.2粒(最少20粒,最多160粒)。随访时间8-23个月,平均12±0.8个月。结果所有22名患者成功多次行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平均D90为132Gy。术后1、2、6个月CR+PR分别为81.8%,77.3%,77.3%;其中有14例患者CR,3例患者PR,2例患者SD,3例患者PD。其中2例患者抵抗力差,转移灶的控制时间较短,肿瘤持续进展,1例患者出现穿刺处皮下转移。所有肺内的转移瘤患者均经过≥2次治疗,1例患者因肺内其他部位不断出现新发转移病灶,最多间断做过5次植入治疗。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度并发症包括4例患者出现气胸,肺压缩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3天内有16例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对症止血治疗后缓解。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肺内多发转移瘤(个数≥2个,最大直径1.2-3.6厘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要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短期内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局部控制,而且具有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等优点,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张敬南,伍远航,李浙民,周军,李永恒[9](2016)在《1例HER2阳性胃癌肝肺转移患者的MDT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1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的胃腺癌同时性肝肺转移患者的多学科诊治过程。该患者初诊时病情危重,肿瘤负荷较大,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化疗禁忌证。经多学科讨论后,在积极处理合并疾病的基础上,谨慎给予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患者肝肺转移灶明显缩小并长期控制;在此过程中,原发灶缓慢进展,是肿瘤异质性在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考虑到既往存在消化道出血病史,经多学科充分讨论衡量利弊后,切除原发灶,现以靶向药物维持治疗,疾病稳定,生活质量较高。该病例的诊治过程体现了多学科诊治在广泛转移的胃癌患者中仍然存在重要的价值,对于指导患者争取治疗时机,获得一线生机,改变预后结局,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肿瘤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席晓霞,孙婧,田永刚,范临兰,艾子莺[10](2016)在《应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对纳米雄黄抗小鼠乳腺癌肝肺转移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雄黄纳米颗粒的体内抗小鼠乳腺癌肺转移和肝转移作用,以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标记小鼠4T1乳腺癌细胞(4T1-Luc),给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4T1-Luc细胞制作小鼠乳腺癌肺和肝转移瘤模型,纳米雄黄[5mg/(kg·d)和10mg/(kg·d)]灌胃治疗32d,采用小动物活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动态观察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情况。治疗末期处死动物,取出肺和肝,立即置活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下进行成像,然后肉眼观察肺和肝表面转移瘤结节形成并计数;肺、肝组织制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显示,体内纳米雄黄可显着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在肺和肝中的转移(P<0.05),纳米雄黄治疗组小鼠的肺转移瘤结节和肝微转移灶体积小且数量少。上述结果证实,纳米雄黄可有效抑制小鼠乳腺癌4T1-Luc细胞的肺转移和肝转移能力;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应用于活体肿瘤转移研究较常规动物实验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肝肺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39岁,2018-06-11因"右半结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后1个月余"入我院。2018年4月因"反复腹痛2个月余"入当地医院,腹部CT检查提示:(1)不除外结肠癌并累及浆膜层,伴周围淋巴结转移可能;(2)肝S6转移瘤(2个)。肠镜检查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肺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刘凡,杨勇志,张德宝,谷贵山.多中心骨巨细胞瘤伴肝肺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J].实用骨科杂志.2019
[2].徐飞,马冬.结肠癌同期肝肺转移的综合诊治[J].循证医学.2019
[3].沈丽.1例结肠癌肝肺转移患者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护理[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4].闫晓菲,李记彬,李文雅,赵建峰,尚文.结肠癌伴可切除肝肺转移术前新辅助化疗一例[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9
[5].康天华,于雷,边丽,韩玉,杨建征.直肠癌伴肝肺转移术中放疗1例报道[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
[6].李一飞,陈晓珍,张璇,缪洪明,梁后杰.脂肪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肝、肺转移[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7
[7].徐海声,宁四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与结肠癌肝、肺转移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16
[8].李杰.~(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肺转移瘤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16
[9].张敬南,伍远航,李浙民,周军,李永恒.1例HER2阳性胃癌肝肺转移患者的MDT治疗[J].实用肿瘤杂志.2016
[10].席晓霞,孙婧,田永刚,范临兰,艾子莺.应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对纳米雄黄抗小鼠乳腺癌肝肺转移作用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