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佳栽培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保大麦13号,密度,氮肥,最佳栽培模式
最佳栽培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付正波,刘猛道,字尚永,赵加涛,杨向红[1](2015)在《保大麦13号种植密度与氮肥用量最佳栽培模式研究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优质饲料大麦"保大麦13号"在保山市的适宜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实现良种和良法配套,进行了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基本苗密度为16万/亩,全生育期每亩施尿素45 kg(底肥20 kg,分蘖肥25 kg)、普钙30 kg、硫酸钾6 kg的处理综合性状最理想,产量达520.8 kg/亩。可作为保山区域内保大麦13号密度肥料最佳栽培模式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5年12期)
赵红霞,朱继杰,王士杰,张晓,万艳霞[2](2013)在《冀丰554最佳和适宜配套栽培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整枝方式对冀丰554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冀丰554播期越早,皮棉产量越高;密度越大,皮棉产量越高;留2个优势叶枝的皮棉产量>留1个优势叶枝>不整枝>整枝。冀丰554最佳栽培模式是3.75万株·hm-2密度下保留1个优势叶枝;适宜栽培模式:3.00万~5.25万株·hm-2密度下4种整枝方式均可。(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3年10期)
于勇,纪红飞,丁克宁[3](2012)在《水稻最佳栽培密度和施肥模式选择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空育131为试材,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下的最佳肥料配比模式,发现30cm×13cm的栽培密度与田间施肥量450kg/hm2相搭配合理,能得到较高的水稻产量。(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2年07期)
充娜,郭亮,徐全飞,吴艳,孟俊龙[4](2010)在《白灵菇最佳栽培配方和模式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找出栽培白灵菇的最佳培养料配方和栽培模式,对以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玉米芯为主料不同培养料配方下菌丝生长和出菇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双排菌袋覆土栽培、工厂化栽培、层架式栽培叁种模式下白灵菇的产量等差异情况。结果表明,棉籽壳为主料时,菌丝生长快,优等菇比例高,且菌袋不易污染,棉籽壳和玉米芯混合作为主料时,菌丝生长稍差,但可大大降低成本;叁种栽培模式中工厂化栽培模式产量高,且子实体形态好。棉籽壳和玉米芯混合做主料综合考虑为最佳培养料,工厂化栽培为最佳栽培模式。(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尹开庆,杨和团,杨家贵,李国生[5](2009)在《辣椒间作玉米最佳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辣椒间作玉米的最佳栽培技术模式试验,在辣椒密度不变,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情况下,间作模式的发病率较净种低,辣椒果重和玉米千粒重均增加,合理的栽培密度可使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增加。通过试验综合评价出辣椒间作玉米的最佳栽培模式:辣椒与玉米行比6∶2,每公顷辣椒与玉米的株比等于53550∶17850。(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张利钧,尹国军,秦天斐[6](2007)在《水稻“9998”高产最佳栽培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水稻“9998”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和实行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提供依据,笔者选用了与水稻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四个因子,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寻找和分析这些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出该品种高产稳产的最佳栽培模式和对策。1材料与方法1.1试(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07年01期)
郭惠东,万鲁长,黄春燕,于迎春,张柏松[7](2006)在《白阿魏蘑菌丝生长特性及最佳栽培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白阿魏蘑-白灵1号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和硫酸镁,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佳栽培模式为半脱袋竖向畦栽且覆土至菌棒3/4处,生物学效率可达122.67%。(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周世强,郭勤,黄金燕[8](2005)在《退耕还林工程的最佳造林模式—立体栽培植物群落》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立体栽培植物群落的概念、生态学原理、结构特征、设计的生态原则及建造程式,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林勘设计》期刊2005年03期)
李怀玉,李家福[9](2003)在《辽北栽植寒富苹果的最佳模式——高接栽培(下)》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北栽植寒富苹果的最佳模式——高接栽培(下)@李怀玉$沈阳农业大学!110161@李家福$沈阳农业大学!110161(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03年12期)
李怀玉,李家福[10](2003)在《辽北栽植寒富苹果的最佳模式——高接栽培(中)》一文中研究指出二、高接栽培提高抗寒力的机理1.提高嫁接部位,改善了栽培品种的生态环境据气象资料分析,由地表至50厘米左右处的气温层温差变化较大,温度偏低。而100厘米以上至350厘米以下的气温层温差变化幅度较小,且气温较高。据黑龙江省园艺科研所调查,100厘米以上比地(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03年11期)
最佳栽培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整枝方式对冀丰554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冀丰554播期越早,皮棉产量越高;密度越大,皮棉产量越高;留2个优势叶枝的皮棉产量>留1个优势叶枝>不整枝>整枝。冀丰554最佳栽培模式是3.75万株·hm-2密度下保留1个优势叶枝;适宜栽培模式:3.00万~5.25万株·hm-2密度下4种整枝方式均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佳栽培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付正波,刘猛道,字尚永,赵加涛,杨向红.保大麦13号种植密度与氮肥用量最佳栽培模式研究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5
[2].赵红霞,朱继杰,王士杰,张晓,万艳霞.冀丰554最佳和适宜配套栽培模式研究[J].中国棉花.2013
[3].于勇,纪红飞,丁克宁.水稻最佳栽培密度和施肥模式选择试验[J].现代化农业.2012
[4].充娜,郭亮,徐全飞,吴艳,孟俊龙.白灵菇最佳栽培配方和模式的初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尹开庆,杨和团,杨家贵,李国生.辣椒间作玉米最佳栽培技术模式研究[J].作物杂志.2009
[6].张利钧,尹国军,秦天斐.水稻“9998”高产最佳栽培模式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7
[7].郭惠东,万鲁长,黄春燕,于迎春,张柏松.白阿魏蘑菌丝生长特性及最佳栽培模式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6
[8].周世强,郭勤,黄金燕.退耕还林工程的最佳造林模式—立体栽培植物群落[J].四川林勘设计.2005
[9].李怀玉,李家福.辽北栽植寒富苹果的最佳模式——高接栽培(下)[J].新农业.2003
[10].李怀玉,李家福.辽北栽植寒富苹果的最佳模式——高接栽培(中)[J].新农业.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