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冈村凹顶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生真菌,单培养,共培养,次级代谢产物
冈村凹顶藻论文文献综述
李洪雷[1](2017)在《冈村凹顶藻内生真菌单培养和共培养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产物是新药研发的重要资源,海洋真菌具有十分多样和特殊的生存环境,代谢途径独特,是天然产物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另一方面,在天然产物研究中,已知化合物的重复分离和新化合物发现几率的降低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微生物共培养策略在天然产物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在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是发掘海洋真菌次级代谢潜力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通过对冈村凹顶藻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筛选,综合分析菌株代谢产物生物量、生物活性以及TLC和HPLC分析等指标,选择了Talaromyces islandicus EN-501,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EN-399和Aspergillus terreus EN-539叁株真菌进行单培养代谢产物研究,选择开展了C.cladosporioides EN-399与Bacillus subtilis MA-288共培养、A.terreus EN-539与Paecilomyces lilacinus EN-531共培养探索并对其共培养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和波谱技术分离鉴定了66个化合物,包括17个新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还原型蒽醌类、二苯甲酮类、氧杂蒽酮类、枝孢菌素类、混源萜类和土曲霉酮类化合物等。对新化合物进行了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抗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测试,发现二苯甲酮类和氧杂蒽酮类化合物具有显着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枝孢菌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显着,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从T.islandicus EN-501单培养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9个新化合物,包括5个新的还原型蒽醌类化合物(HT 1*-HT 5*),2个新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HT 6*和HT 7*)和2个新的氧杂蒽酮化合物(HT 8*和HT 9*);从C.cladosporioides EN-399单培养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包括5个新的枝孢菌素类化合物(RST 1*-RST 4*和RST 6*),通过TDDFT-ECD和OR计算确定了枝孢菌素类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并发现所有已报道的枝孢菌素类化合物C-4'绝对构型应修正为(S);从A.terreus EN-539单培养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混源萜类、丁内酯类和生物碱类等化合物;从C.cladosporioides EN-399与B.subtilis MA-288共培养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包括5个小分子吲哚类化合物(HW 1-HW 5),该类化合物在真菌EN-399单独培养时被少量检测到,共培养增加了化合物的表达量;从A.terreus EN-539与P.lilacinus EN-531共培养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21个化合物,其中3个新化合物,包括1个新的混源萜类化合物AP 1*和2个新的土曲霉酮类化合物AP 6*和AP 7*,混源萜类化合物AP 1*,AP 2以及土曲霉酮类化合物AP 6*-AP 8为真菌共培养诱导产生,在两株真菌单独培养时未检测到。对新化合物进行了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抗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测试。菌株EN-501代谢产物中,化合物HT 1*-9*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其IC50值为8.3-52μM;化合物HT 1*-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爱德华氏菌具有抑制活性,MIC值为2.0-64μg/ml,化合物HT 6*,HT 8*和HT 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MIC值为4.0-64μg/ml;菌株EN-399代谢产物中,化合物RST 1*-RST 6*对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和哈氏弧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MIC值为4.0-128μg/m L,化合物RST 3*对A549,Huh7和LM3肿瘤细胞株具有显着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5.0,1.0和4.1μM,化合物RST5*对H446肿瘤细胞株具有显着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4.0μM;菌株EN531与EN539共培养代谢产物中,化合物AP 2对藤黄微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MIC值为32μg/mL,化合物AP 6*-AP 9对迟缓爱德华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菜黑斑病菌,大葱紫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MIC值为8.0-64μg/mL。本文开展了微生物单培养与共培养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获得了分子多样性丰富的代谢产物,增加了凹顶藻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子多样性,证明了共培养策略是挖掘真菌次级代谢潜力的有效方法,丰富了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内容,为海洋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7-06-01)
谈吉[2](2017)在《冈村凹顶藻和9种软体动物的代谢产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物种资源丰富,属于五个生物界、四十四个生物门,如此富饶的海洋物种资源为海洋天然产物的宝库。海洋天然产物广泛来源于微生物与浮游生物、苔藓虫类、海藻(褐藻、绿藻、红藻)、海绵、腔肠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被囊动物等。本文着眼于红藻和软体动物进行天然产物的探索。凹顶藻属(Laurencia)约135种,其中中国有37种,是属于红藻门、红藻纲、仙菜目、松节藻科的海藻,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的潮间带附近及深海部分。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数量众多,并且具有丰富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倍半萜、二萜、叁萜和C15-聚乙酰等,多半次级代谢产物含有卤素元素,其中一些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报道具有抗菌、细胞毒活性、拒食以及驱虫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对凹顶藻以近年来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归纳例举了部分具有新颖构造、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文中冈村凹顶藻(L.okamurai)样品采自中国广东湛江。将干燥并粉碎的冈村凹顶藻样品用甲醇、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粗提取物再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获得的乙酸乙酯相通过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一步步分离提纯,最终得到单体化合物。然后运用1H NMR、13C NMR和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广东湛江的冈村凹顶藻中共分离鉴定了2个化合物。软体动物门有着巨大生物多样性,其下分为八个不同的纲。软体动物为人类供应了丰富的资源,比如食品、贝壳、染料和药物。在世界上的很多文化中,软体动物很长时间以来是一个具有医疗效果的产物的来源。尽管有一些软体动物被壳,但大多数软体动物基本上都有柔软部分,且部分物种营滤食生活需大量接触含有细菌和微生物的海水,使其易于受到捕食者和病原体的侵害。然而,软体动物像所有无脊椎动物一样,没有获得性免疫。这表明软体动物必须发展替代防御策略,来保护自己免受微生物的侵袭。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一系列具有不同的抗菌,抗真菌,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次级代谢物在软体动物中发展。因而,对软体动物提取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的研究兴趣越来越大。本文软体动物的样品是分别从日本的北海道、东北、关东、中国四国等地采集的日本蚬(Corbicula japonica)、北寄贝(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等。本文基于LC-MS/MS的分析数据比较分析了这9种软体动物的代谢产物。各样品称重后切成小块,使用Bligh/Dyer法或70%乙醇法进行抽提,粗提取物经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后称重并调节浓度至10mg/ml备用。LC-MS/MS分析用样品浓度调整为0.05mg/ml。分析比较LC-MS/MS的数据得到日本蚬和虾夷扇贝与另外7种软体动物不同,含有较多分子量为549的特征化合物。经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薄层层析和示差检测-高效液相色谱(RID-HPLC)等方法分离提纯该化合物,并利用1H NMR、13C NMR和LC-MS/MS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该化合物为麦芽叁糖与甲酸的结合体。即日本蚬和虾夷扇贝较其他软体动物来说含有大量的麦芽叁糖。对于不同产地日本蚬的代谢产物分析得到,来自不同产地的日本蚬麦芽叁糖的含量差异较大。推测麦芽叁糖可作为日本蚬溯源和鉴定品质的标记化合物。对采集自日本函馆、五岛和广岛的太平洋褶柔鱼进行了代谢产物分析。产自不同产地的太平洋褶柔鱼其代谢产物组成成分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某些特殊化合物,如章鱼碱、242.1750/22.53(分子量/保留时间)和苯丙氨酸的含量。详细分析各样品代谢产物组成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基于LC-MS/MS的代谢产物分析法,能快速、有目的性的找到特征化合物,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离提纯,在一定程度上给样品的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带来了便利。同时,分析比较不同产地的同种生物之间代谢产物组成和含量的差别,可建立产地溯源及品质鉴定的准确、快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7-04-10)
汤宣亮,余小青,张毅,刘爱红,姚立功[3](2015)在《冈村凹顶藻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鉴定冈村凹顶藻(Laurencia okamurai Yamada)中的倍半萜类成分,供抗菌活性筛选。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利用光谱学方法解析化合物结构;选择4株真菌为实验菌株,对6个倍半萜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测定;选择2株细菌为实验菌株,对所有倍半萜进行体外抗细菌活性测定。结果分离得到17个倍半萜,分别鉴定为海兔阿普里醇(1)、劳藻过氧素(2)、海兔阿普里醛(3)、α-异溴花侧伯烯(4)、α-异花侧伯烯醇(5)、花侧伯烯醚(6)、月桂烷-11-烯-10-醇(7)、劳藻酚(8)、劳藻酚乙酰化物(9)、去溴劳藻酚(10)、异劳藻酚(11)、异劳藻酚乙酰化物(12)、约翰斯顿醇(13)、帕西菲醇(14)、10-溴-α-花柏烯(15)、10-溴-β-花柏烯(16)、9-羟基-3-氯-4,10-二溴-α-花柏烯(17),并对所获得的倍半萜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论化合物5和7为首次从冈村凹顶藻中分离得到;应用1D和2D NMR首次对化合物6的~1 H和~(13) 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化合物5和13对光滑假丝酵母菌显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其MIC_(80)值分别为1和4μg·mL~(-1),与两性霉素B(2μg/mL)和氟康唑(1μg/mL)相当,而化合物2、8和9对新生隐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化合物2、8~10、15和1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8和9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其MIC_(80)值分别为2.3和10.5μg/mL。(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5年06期)
杨欣欣,谈吉,蔡厚才,蔡春尔,何培民[4](2015)在《中国东海冈村凹顶藻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采自中国东海南麂岛海域的海洋红藻冈村凹顶藻(Laurencia okamurai)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层析手段对冈村凹顶藻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同时运用1 H NMR、13 C NMR、EIMS等光谱技术手段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利用无乳链球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塔氏弧菌、海豚链球菌、鮰爱德华和HN016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冈村凹顶藻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包括7个倍半萜化合物、1个甾体化合物、1个不饱和脂肪酸、1个脂类化合物和1个醛类化合物,分别是aplysin(1),debromolaurinterol(2),aplysinol(3),debromoisolaurinterol(4),3β-hydroperoxyaplysin(5),laurinterol acetate(6),Laurokomurenene A(7),cholesterol(8),棕榈油酸(9),octadec-3(E)-en-2-one(10)和(2E)-2-tridecyl-2-heptadecenal(11)。其中化合物2对无乳链球菌和鳗弧菌HLPF表现出强的特异性抑制活性,其余化合物均无明显的抗菌活性。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化合物2对无乳链球菌和鳗弧菌显示出很好的特异性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5年06期)
杨欣欣[5](2015)在《冈村凹顶藻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凹顶藻属(Laurencia)海藻在分类地位上属于红藻门、红藻纲、仙菜目、松节藻科,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的低潮线附近及深海部分,约135种,中国有37种。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结构类型丰富,主要包括倍半萜、二萜、叁萜和C15-聚乙酰等,以卤代着称,部分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报道具有抗菌、细胞毒和驱虫等多种生物活性。本论文对近些年凹顶藻属海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采自于中国东海南麂岛海域的冈村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以及抗菌活性筛选。阴干并粉碎的冈村凹顶藻(L.okamurai)进行有机溶剂提取,粗提物通过正相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层析手段分离纯化得单体化合物,利用1H NMR、13C NMR、核磁二维谱和EIMS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冈村凹顶藻中共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和19个已知化合物,新化合物为二苯醚类化合物,已知化合物包括13个倍半萜化合物、1个甾体化合物、1个不饱和脂肪酸、2个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和2个醛类化合物,分别是aplysin(2),debromolaurinterol(3),aplysinol(4),debromoisolaurinterol(5),3β-hydroperoxyaplysin(6),laurinterol acetate(7),Laurokomurenene A(8),debromoaplysinol(9),isoaplysin(10),cuparene-type ether(11),laurinterol(12),isolaurinterol(13),3a-hydroperoxy-3-epiaplysin(14),cholesterol(15),棕榈油酸(16),octadec-3(E)-en-2-one(17),(2E)-2-tridecyl-2-heptadecenal(18),邻苯二甲酸异丁酯(19)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20)。新化合物的发现丰富了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的分子多样性,并且新化合物推测的形成途径为冈村凹顶藻次级代谢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已知化合物中化合物6、7、8、14目前为止仅从冈村凹顶藻中分离得到,这为冈村凹顶藻从化学分类学角度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仔细查阅并总结冈村凹顶藻中分离到的已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的基础上,对一部分单体化合物(aplysin(2),debromolaurinterol(3),aplysinol(4),debromoisolaurinterol(5),3β-hydroperoxyaplysin(6)和debromoaplysinol(9))开展了抗菌(无乳链球菌、鳗弧菌HLPF、嗜水气单胞菌ATCC、塔氏弧菌、海豚链球菌、鮰爱德华和HN016七种病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筛选化合物中只有化合物3对无乳链球菌和鳗弧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有特异性,其余化合物均无明显的抗菌活性。初步的生物活性筛选为冈村凹顶藻的药用开发增加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5-06-08)
杨欣欣,贾睿,何培民[6](2014)在《冈村凹顶藻中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及其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寻找海洋中具有独特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我们对从采自中国东海南麂岛海域的海洋红藻冈村凹顶藻(Laurencla okamurai)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层析手段对冈村凹顶藻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同时运用~1H NMR、~(13)C NMR、ESIMS等光谱技术手段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冈村凹顶藻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包括8个倍半萜化合物、1个芳香化合物、1个甾体化合物、1个不饱和脂肪酸和1个醛类化合物,分别是aplysin(1),debromolaurinterol(2),laurinterol(3),isolaurinterol(4),debromoaplysinol(5),aplysinol(6),debromoisolaurinterol(7),LaurokomureneneA(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cholesterol(10),α-亚麻酸(11)和(2E)-2-tridecyl-2-heptadecena1(12);其中化合物9、11、12均为首次从冈村凹顶藻中得到。结论:化合物3表现出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其余化合物均无明显的抗菌活性。另外,分离到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含量相对非常高,一般认为此种化合物是由生物摄取和储存的环境污染物,而不是其本身的代谢产物。这提示我们,温州南麂岛海域已经存在污染,需要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全国第九届海洋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8-06)
赵凤,尹健,黄可新[7](2013)在《温州南麂海域冈村凹顶藻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采自温州南麂海域的红藻冈村凹顶藻Laurencia okamurai化学成分开展研究,并对化合物抗污损活性进行初步筛选。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冈村凹顶藻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利用纹藤壶幼虫模型对所得化合物抗污活性进行测试。结果 :从冈村凹顶藻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lauinterol(1),isoaplysin(2),asplysin(3),isolaurinterol(4),laurokamurenes A(5),debromoisolauinterol(6),debromolauinterol(7)和10-bromoisoaplysin(8);其中化合物1、3-6表现出显着的抗纹藤壶幼虫附着活性。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冈村凹顶藻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纹藤壶幼虫附着的抗污功能,为该海藻资源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温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毛水春,郭跃伟[8](2010)在《中国东海冈村凹顶藻 Laurencia okamurai 中的倍半萜类成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采自中国东海的红藻冈村凹顶藻 Laurencia okamurai 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从中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冈村凹顶藻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其理化性质, 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技术(MS, NMR 等)并与文献报道的化合物数据相比较, 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冈村凹顶藻中分离并鉴定了 9 个倍半萜类化合物, 分别为 laurokamurene C (1), debromoaplysinol (2), aplysinol acetate (3), debromoisolaurinterol (4), iso-laurinterol (5), filiformin (6), α-isobromocuparene (7), cuparene-type ether (8) 和 deoxyprepacifenol (9)。结论: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 是天然界中发现的第叁个重排的月桂烷型倍半萜, 3 系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 化合物 2-9 对真菌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均无明显的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天然药物》期刊2010年05期)
梁毅[9](2009)在《冈村凹顶藻中的倍半萜和C_(15)~-多聚乙酰类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凹顶藻属(Laurencia)海藻在分类学上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纲(Rhodophyceae)、仙菜目(Ceramiales)、松节藻科(Rhodomelaceae),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的低潮线附近及深海部分,约135种,中国有20种以上。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倍半萜、二萜、叁萜/聚醚和C15-多聚乙酰等,冈村凹顶藻中,倍半萜和C15-多聚乙酰最为常见,且以卤代着称。本文对凹顶藻卤代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最近10年来从凹顶藻中分离到的倍半萜、C15-多聚乙酰类成分及其合成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采自山东和广东的两种冈村凹顶藻(Laurencia okamurai Yamad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生长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同种凹顶藻化学成分有很大差异。干燥并粉碎的冈村凹顶藻(L. okamurai)分别进行有机溶剂提取,粗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单体化合物,利用超导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上述采自不同地点的冈村凹顶藻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共计30个,包括新化合物8个,依次是laurenokamurenes A-E (LA1-LA5),laurenokamurin (LA6),laurenokaldehyde (LA7)和isochlorolaurenol (LB1),新天然产物1个(LA12)和已知化合物21个。其中,采自山东的冈村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相对复杂多样,从中分离到的化合物包括bisabolane型倍半萜4个,chamigrane型倍半萜5个,laurane型倍半萜6个,C15-多聚乙酰类化合物5个,其他类型化合物1个(见第III页);从采自广东的冈村凹顶藻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为7个laurane型倍半萜和2个其他类型的化合物(见第IV页)。对分离鉴定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所有的测试样品都不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09-04-25)
庄惠如[10](1993)在《冈村凹顶藻东山变种(新变种)的形态构造及其生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记述了冈村凹顶藻东山变种Laurencia okamurai Yamada var.dongshanicus var. nov.(CeramiaJes,Rhodomelaceae)的形态构造及其生殖器官的发生与发育,同时对变种的福建产的冈村凹顶藻L.okamurai Yamada进行了形态学比较。(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3年04期)
冈村凹顶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洋物种资源丰富,属于五个生物界、四十四个生物门,如此富饶的海洋物种资源为海洋天然产物的宝库。海洋天然产物广泛来源于微生物与浮游生物、苔藓虫类、海藻(褐藻、绿藻、红藻)、海绵、腔肠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被囊动物等。本文着眼于红藻和软体动物进行天然产物的探索。凹顶藻属(Laurencia)约135种,其中中国有37种,是属于红藻门、红藻纲、仙菜目、松节藻科的海藻,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的潮间带附近及深海部分。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数量众多,并且具有丰富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倍半萜、二萜、叁萜和C15-聚乙酰等,多半次级代谢产物含有卤素元素,其中一些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报道具有抗菌、细胞毒活性、拒食以及驱虫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对凹顶藻以近年来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归纳例举了部分具有新颖构造、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文中冈村凹顶藻(L.okamurai)样品采自中国广东湛江。将干燥并粉碎的冈村凹顶藻样品用甲醇、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粗提取物再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获得的乙酸乙酯相通过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一步步分离提纯,最终得到单体化合物。然后运用1H NMR、13C NMR和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广东湛江的冈村凹顶藻中共分离鉴定了2个化合物。软体动物门有着巨大生物多样性,其下分为八个不同的纲。软体动物为人类供应了丰富的资源,比如食品、贝壳、染料和药物。在世界上的很多文化中,软体动物很长时间以来是一个具有医疗效果的产物的来源。尽管有一些软体动物被壳,但大多数软体动物基本上都有柔软部分,且部分物种营滤食生活需大量接触含有细菌和微生物的海水,使其易于受到捕食者和病原体的侵害。然而,软体动物像所有无脊椎动物一样,没有获得性免疫。这表明软体动物必须发展替代防御策略,来保护自己免受微生物的侵袭。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一系列具有不同的抗菌,抗真菌,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次级代谢物在软体动物中发展。因而,对软体动物提取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的研究兴趣越来越大。本文软体动物的样品是分别从日本的北海道、东北、关东、中国四国等地采集的日本蚬(Corbicula japonica)、北寄贝(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等。本文基于LC-MS/MS的分析数据比较分析了这9种软体动物的代谢产物。各样品称重后切成小块,使用Bligh/Dyer法或70%乙醇法进行抽提,粗提取物经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后称重并调节浓度至10mg/ml备用。LC-MS/MS分析用样品浓度调整为0.05mg/ml。分析比较LC-MS/MS的数据得到日本蚬和虾夷扇贝与另外7种软体动物不同,含有较多分子量为549的特征化合物。经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薄层层析和示差检测-高效液相色谱(RID-HPLC)等方法分离提纯该化合物,并利用1H NMR、13C NMR和LC-MS/MS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该化合物为麦芽叁糖与甲酸的结合体。即日本蚬和虾夷扇贝较其他软体动物来说含有大量的麦芽叁糖。对于不同产地日本蚬的代谢产物分析得到,来自不同产地的日本蚬麦芽叁糖的含量差异较大。推测麦芽叁糖可作为日本蚬溯源和鉴定品质的标记化合物。对采集自日本函馆、五岛和广岛的太平洋褶柔鱼进行了代谢产物分析。产自不同产地的太平洋褶柔鱼其代谢产物组成成分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某些特殊化合物,如章鱼碱、242.1750/22.53(分子量/保留时间)和苯丙氨酸的含量。详细分析各样品代谢产物组成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基于LC-MS/MS的代谢产物分析法,能快速、有目的性的找到特征化合物,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离提纯,在一定程度上给样品的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带来了便利。同时,分析比较不同产地的同种生物之间代谢产物组成和含量的差别,可建立产地溯源及品质鉴定的准确、快速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冈村凹顶藻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洪雷.冈村凹顶藻内生真菌单培养和共培养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
[2].谈吉.冈村凹顶藻和9种软体动物的代谢产物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7
[3].汤宣亮,余小青,张毅,刘爱红,姚立功.冈村凹顶藻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5
[4].杨欣欣,谈吉,蔡厚才,蔡春尔,何培民.中国东海冈村凹顶藻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5
[5].杨欣欣.冈村凹顶藻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
[6].杨欣欣,贾睿,何培民.冈村凹顶藻中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及其结构鉴定[C].全国第九届海洋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7].赵凤,尹健,黄可新.温州南麂海域冈村凹顶藻化学成分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
[8].毛水春,郭跃伟.中国东海冈村凹顶藻Laurenciaokamurai中的倍半萜类成分(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10
[9].梁毅.冈村凹顶藻中的倍半萜和C_(15)~-多聚乙酰类成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
[10].庄惠如.冈村凹顶藻东山变种(新变种)的形态构造及其生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