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住房供应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土地财政,工业用地出让,地方政府
住房供应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江荣灏[1](2018)在《以土地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下城市保障性住房供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空前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和日益高涨的房价已使住房问题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当前研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央政府开始大力推进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然而,在地方层面,却存在地方政府实施意愿和供应激励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在经济转型和中央地方关系重构的背景之下,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和低价供应工业用地招商引资的现象持续突出。土地成为地方政府实现财税创收和完成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资源。有研究文献开始认为,现时地方政府以土地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抑制了地方保障性住房供应的激励和成效。基于以土地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这一背景研究地方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视角新颖且符合中国实际。然而,现时仍鲜有文献基于这一现象进行全面讨论和实证研究。在实证分析部分,研究首先运用了叁维趋势面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地方保障性住房供应程度,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和工业用地依赖程度的空间分异格局、总体趋势和空间集聚模式进行了分析。而在模型检验部分,结合宏观的理论架构,研究重点关注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如何受到地方政府“经营土地”行为的影响,并兼顾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因素,通过2009-2013年33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和计量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性异质性。研究发现,在2009-2014年间,中国的保障性住房供应程度的空间分异状况明显异于中国其他的社会经济格局的空间分异状况,热点地区多集中于西部城市,土地财政依赖较高和住房问题较为突出的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保障性住房供应程度较低。实证模型显示,尽管中央政府有积极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地方政府有考虑到城镇户籍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土地出让收入对于地方财政愈重要,企业化的地方政府就越缺乏供应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分区域估计的实证结果则表明,不同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区域对保障性住房的用地供给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值得注意的是,土地财政依赖这一因素在各分组样本仍能显着地预测地方政府规避供应保障性住房的行为,工业用地供应程度则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与保障性住房供给具有较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从城市规模来看,所有级别的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都对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具有显着的负面效应,地方政府的工业用地供应程度则只在大中城市对保障性住房供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基于研究发现,文章也分别从财税体制、地方考核体系、土地使用制度、保障性住房供应主体和保障性住房政策工具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倪铭娅[2](2016)在《“营改增”助力住房供应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营改增”全面推开进入倒计时。房地产行业“营改增”的实施备受业内关注。中金公司预计,“营改增”后房地产全行业税负将下降620亿元,预计行业净利润增加460亿元。“营改增”除推动房地产投资外,还将为开发商在高库存地区创造降价和去库存空间。在利润率受到挤压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6-04-19)
李宇嘉[3](2016)在《攻坚“去库存”须创新住房供应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是楼市去库存攻坚战的第一年。去库存上升为国家“供给侧”改革任务后,特别是“十叁五”全面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各界预计2016年政策面、资金面将更加宽松,楼市或延续2015年回升的局面。但应当意识到,去库存仅仅是阶段性任务,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更(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报》期刊2016-01-20)
翟坤,沈斯[4](2015)在《保障性住房规划的供应模式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0-2011)》中指出,住房租赁者支付房租激增,承租压力日重,其中,高价购买住房导致出租成本增加,政府缺乏租金管理是许多住房消费者"买不起"也"租不起"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学角度说,尽管保障性住房的类型、服务对象、建设主体不同,但在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的影响下,面对稳定的市场需求,各类住房规模,包括商品房、市场租赁房及各类保障性住房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此消彼长的关系。为明确经济适用房、普通限价房、定单式限价商品房的规模,本文分别从政府导向和市场需求两方面入手,以滨海新区为例,探讨保障性住房供给模式。(本文来源于《住宅产业》期刊2015年11期)
葛红玲,宋佳佳[5](2015)在《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之“北京模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确立了建设、收购1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较"十一五"期间的48.5万套翻了一番,建设任务艰巨。为保证建设任务的完成,北京市建立了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为依托的保障性住房供应模式,明确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主体、建设方式、资金筹集等问题。自2011年起,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连续4年超额完成建设任务,"以租为主"的保障性住房体系逐步形成。但是,随着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公租房规模的不断(本文来源于《中国房地产》期刊2015年22期)
[6](2015)在《创新共有产权住房模式 构建新型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淮安市对传统"经适房"建设和供应进行了改革探索,率先实践"共有产权住房"做法,将"经适房"的建设用地由划拨变为出让,供应分配由政府包揽包办变为政府和个人共同出资。作为全国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2014年3月份以来,淮安市扎实推进共有产权住房综合试点工作,经过多轮调研、专家论证,9月15日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正在积极申报联合国人居署住房保障示范项目认证。(本文来源于《城乡建设》期刊2015年03期)
刘亚臣,李勇[7](2014)在《基于CCIT模式的蚁族群体住房供应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公租房建设中的主要限制因素,结合蚁族群体的特点引入政企合作的公共租赁住房供应模式(CCIT),并构建蚁族群体住房供应的CCIT模式;对CCIT模式构建过程中相关主体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评价体系,选用层次分析-灰色聚类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风险体系,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通过实例验证得出:蚁族群体的CCIT的住房供应模式风险程度适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徐利[8](2014)在《借鉴国际经验 创新保障性住房供应管理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显着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2007年以来,中国通过实施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拓宽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了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体系,形成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各类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本文来源于《财政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尹兵[9](2014)在《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多元供应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内涵,分析了目前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中主要的问题,提出了交通便捷、配套完善、有利就业等五项原则,给出了集体用地入市、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配建和混建等土地供给模式,最后从改善用地供给制度环境、建立用地供给长效机制、构建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4年09期)
汪晗,聂鑫,张安录[10](2013)在《基于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以“黄石模式”为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明显不足,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土地制度缺陷、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财力问题。其中,土地财政的限制会导致对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的困难,地方财力的约束则会致使保障性住房的资金供给不充足,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给政策。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黄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政策的实地调研,分析并总结"黄石模式"的经验与不足,最后,提出应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差别化供应政策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3年06期)
住房供应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营改增”全面推开进入倒计时。房地产行业“营改增”的实施备受业内关注。中金公司预计,“营改增”后房地产全行业税负将下降620亿元,预计行业净利润增加460亿元。“营改增”除推动房地产投资外,还将为开发商在高库存地区创造降价和去库存空间。在利润率受到挤压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住房供应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江荣灏.以土地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下城市保障性住房供应[D].武汉大学.2018
[2].倪铭娅.“营改增”助力住房供应新模式[N].中国证券报.2016
[3].李宇嘉.攻坚“去库存”须创新住房供应模式[N].中国建设报.2016
[4].翟坤,沈斯.保障性住房规划的供应模式思考[J].住宅产业.2015
[5].葛红玲,宋佳佳.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之“北京模式”探析[J].中国房地产.2015
[6]..创新共有产权住房模式构建新型住房保障供应体系[J].城乡建设.2015
[7].刘亚臣,李勇.基于CCIT模式的蚁族群体住房供应风险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徐利.借鉴国际经验创新保障性住房供应管理模式[J].财政研究.2014
[9].尹兵.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多元供应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
[10].汪晗,聂鑫,张安录.基于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以“黄石模式”为案例研究[J].理论月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