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性建筑论文-汤强,吴卫

生态性建筑论文-汤强,吴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性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竹子,低碳,生态策略,生态材料

生态性建筑论文文献综述

汤强,吴卫[1](2018)在《低碳生态策略下的体验性建筑空间实践——以广州番禺“纸竹居”建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流通与孤立的空间组织方式、室内外对话的体验空间设计方法、低碳生态材料塑造场所精神的原理。主张建筑设计对人性的关怀、注重生态材料选定和细部营造,倡导人对体验空间和场所精神的感知,为体验性低碳生态建筑拓展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8年12期)

匡晓明,张海翱,陈君[2](2016)在《标志性建筑的多维评价视角——以生态价值为标志的建筑设计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标志性建筑在城市空间语言的表达中具有所指意义,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符号体系中最具标识形象的个体,其评价角度应具有普世和公众的多维价值观,除了通常关注的视觉景观上的识别性,也应包含人文性、公共性和生态性。本文以日出东方凯宾斯基峰会酒店为例,探讨以生态价值为标志的建筑设计。(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6年25期)

王宇[3](2013)在《从现代主义到生态主义—以挪威科技大学为例观察当代挪威可持续性建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回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历程和讨论其概念、方向及模型的基础上,从生态主义的视角,以挪威科技大学为例,梳理和分析当代挪威可持续性建筑研究:挪威从两个层面展开可持续性建筑的研究,从将建筑作为房屋实体的层面,注重技术革新使本国现有和新建的房屋建筑具有环境友好的特性,从将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的层面,试图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灌输与推行到建筑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生态主义的影响下挪威的可持续性建筑研究不仅注重本国可持续性实体房屋建筑的技术革新,并且具有国际视野,致力推行和宣扬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进一步将此推广到建筑领域的各个层面。(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3年15期)

刘权仪,张维勋,刘皓波,韦良银[4](2010)在《重庆龙腾奥运直港生态大厦设计方案浅析——自主创新赞渝州应建的一幢环境友好型标志性建筑》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工程设计方案创意新颖、独特。采用一些寓意有趣数字,并再加以一些算式计算后产生的新的数字。来纪念百年奥运从梦想变为现实。从该建筑方案立体效果图来看,其寓意更引人入胜,立面上带着四条戏珠(地球仪)巨型火龙腾飞向太空。其珠就是象征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表示华夏儿女热爱地球家园,热爱大自然。另外该建筑方案的地球仪还要准备和美籍华人,同时也是林徽因的侄女林璎的杰作——"记忆地图"互动起来。将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展现在西部掘起的重庆主城区中,把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电脑技术展现在建筑上。从而启迪重庆市民必须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新理念。同时还刻意把一些主要数字除以"3"后的数字来采用,也是含意深刻的。如我国人均国土面积只及世界人均土地的1/3,以此来警示我们要量力而行改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横行天下,唯我独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操作系统,从而要求我们返璞归真,正确步入一个尊重生命、生活和生态的"叁生主义新千年",并做到"叁生有幸"、"叁生万物"。让人类文明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叁卷)》期刊2010-11-01)

张文魁[5](2009)在《可持续性建筑之生态住宅》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并将其应用到建筑领域中,用以指导建筑设计及开发,是每一个建筑从业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文章力求对此进行一些探索。(本文来源于《科学之友(B版)》期刊2009年10期)

李欣怡[6](2009)在《关于生态与可持续性建筑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要说明生态、可持续建筑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现状提出建筑师所应具有的历史使命,以及所应积极运用的对策。(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09年08期)

黄国胜[7](2008)在《生态经济理论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经济学新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应有意识地在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过程中,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需求,更大的范围整合社会资源。使得可持续性建筑的整体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对克服在实践中所面临的经济困境、提高可持续性建筑的经济可行性提供了许多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08年20期)

吴晨[8](2004)在《标志性建筑的精神与生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标志性建筑”一词的表象性特征进行了阐述,强调注重建筑的精神特征才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品质,进而指出,关注建筑的生态特性是未来建筑精神特征的具体表现,并论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应具有的建筑特性。(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04年11期)

黄献明[9](2004)在《生态经济理论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查阅、资料收集与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引入生态经济学中新近提出的自然资本理论,探讨其对于提高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经济可行性,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的借鉴意义。论文主体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了解建筑的经济性概念入手,通过回顾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经济观念对于建筑面貌的影响,对二者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总结商品社会中经济对于建筑的推动意义,对借鉴生态经济学理论解决可持续性建筑所面临经济问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主要总结了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研究的发展历程,对将进行的从经济角度出发的研究在整体研究中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困境与潜力两方面探讨了可持续性建筑发展所面临经济处境,确定从经济角度切入的研究所应解决的问题。第叁部分是整个论文的主要部分,首先对生态经济学的新理论---自然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与观点进行总结,继而从成本观、价值观与方法论叁部分探讨自然资本理论对建筑观念的影响,最终从目标、原则以及具体策略等方面总结了这些影响的具体体现。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通过介绍英国建筑师邓斯特所领导零能耗建筑(简称ZED)研究中兼顾环境与经济设计策略的基本内容,并对这些策略在贝丁顿零能耗开发项目(简称BedZED)中的具体运用与最终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新经济观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现实影响。论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对于可持续性建筑的研究如果不能从单纯的技术策略研究中跳出,主动认识社会经济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有意识将诸如生态经济学等研究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学科新理论运用到我们的策略构建中,形成对有关经济问题的积极应对态度,将影响这类研究的现实有效性,从而背离了研究的初衷---通过提高人类建造行为的可持续性,营造更有利于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4-11-01)

吴晨[10](2004)在《标志性建筑更应追求生态与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让自己的建筑成为标志性建筑是每一位建筑所有者、建筑师甚至是政府的愿望。因为标志性建筑不仅意味着建筑形式上的引人瞩目,它也意味着建筑所承载的某种功能得到社会地位的认可。 世博会建筑就是标志性 我认为,让世博会建筑成为标志性建筑应该是其建(本文来源于《建筑时报》期刊2004-07-19)

生态性建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标志性建筑在城市空间语言的表达中具有所指意义,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符号体系中最具标识形象的个体,其评价角度应具有普世和公众的多维价值观,除了通常关注的视觉景观上的识别性,也应包含人文性、公共性和生态性。本文以日出东方凯宾斯基峰会酒店为例,探讨以生态价值为标志的建筑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性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汤强,吴卫.低碳生态策略下的体验性建筑空间实践——以广州番禺“纸竹居”建筑为例[J].美术大观.2018

[2].匡晓明,张海翱,陈君.标志性建筑的多维评价视角——以生态价值为标志的建筑设计探索[J].城市建筑.2016

[3].王宇.从现代主义到生态主义—以挪威科技大学为例观察当代挪威可持续性建筑研究[J].城市建筑.2013

[4].刘权仪,张维勋,刘皓波,韦良银.重庆龙腾奥运直港生态大厦设计方案浅析——自主创新赞渝州应建的一幢环境友好型标志性建筑[C].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叁卷).2010

[5].张文魁.可持续性建筑之生态住宅[J].科学之友(B版).2009

[6].李欣怡.关于生态与可持续性建筑的几点思考[J].硅谷.2009

[7].黄国胜.生态经济理论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启示[J].现代商业.2008

[8].吴晨.标志性建筑的精神与生态特征[J].建筑学报.2004

[9].黄献明.生态经济理论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启示[D].清华大学.2004

[10].吴晨.标志性建筑更应追求生态与精神[N].建筑时报.2004

标签:;  ;  ;  ;  

生态性建筑论文-汤强,吴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